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不起,优惠券已被抢光!”
“很抱歉,该特价商品已卖光!”
“你来晚了,秒杀已结束!”……
在过去的“双十一”购物狂欢中,你是否遭遇过上述一幕?安全专家表示,总抢不到“秒杀价”,多半是“羊毛党”和“挖矿木马”闹的。
什么是“羊毛党”?什么是“挖矿木马”?想必很多人都很陌生。但当我们在“双十一”狂欢购物时,很有可能便不小心一脚踏进了类似陷阱。
“羊毛党”不消费却能获利
什么是“羊毛党”?它是指一些关注与热衷于“薅羊毛”的群体。“薅羊毛”又是什么?就是指那些专门选择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活动,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高额奖励的一种网购行为。当然这种行为并不只是在网络兴起后才出现的。不知从何时起,大概是以80后为代表的都市白领们,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商家常常开展一些优惠活动,于是一些人就开始专门搜集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商家的优惠信息,进行有选择的、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甚至零成本去换取物质上的实惠,并将这种方法在朋友间广为传播。因为这种行为与当年央视春晚一个小品中的“白云大妈”喜欢“薅羊毛织毛衣”的做法有些相似,便被戏称为“薅羊毛”。
到网络交易盛行后,这些人的目光又锁定了各种网络商业活动。比如从各种渠道搜罗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的信息,然后通过一些小软件进行批量抢红包活动。有高科技软件的帮助,他们抢红包的“手速”可不是你戳破手机屏、点到手抽筋可以比拼的。报道称,2017年4月,“羊毛党”还盯上了有红包活动的共享单车,他们利用定位修改软件和批量手机号软件,足不出户就可以“骑行了ofo小黄车并领取其派发的相应红包”。
“羊毛党”带来的危害是双向的,一方面企业付出了真金白银,却丧失了真正的用户;另一方面,用户体验也遭到很大破坏。
“挖矿木马”让你变“肉鸡”
比“羊毛党”更可恶的,其实还有“寄生”在网页上的“挖矿木马”。
据说“挖矿木马”兴起于2012年,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刚出现时,便已有不少人在研究开发“挖矿木马”。但直到2017年下半年,它才进入普通网民视野,并迅速蔓延。什么是“挖矿木马”?简单地说,就是有人利用一些插入软件,悄悄潜入你的计算机系统,利用你浏览网页、网上消费等资源,来替他“挖矿赚钱”。如果某天你发现自己并没有另装一些什么程序软件,电脑却突然反应非常慢,而且网络流量显示很大,你的电脑就有可能是不小心启动了某个“挖矿木马”。
2017年年底,曾有一个公司化运营的大型“挖矿木马”黑色产业链被腾讯的监测系统曝光。这家公司搭建木马平台,发展下级代理商近3500个,通过网吧渠道、“吃鸡”外挂、盗版视频软件等投放木马,非法控制用户电脑终端389万台,进行数字加密货币挖矿、强制广告等非法业务,非法获利1500余万元。而今年“360安全专家”的统计数据称,11月以来,用户访问量最大的50个被挂“挖矿木马”的网站中,有30个都是电商网站。这些网站的大量页面被植入了“挖矿木马”下载代码,用户使用存在安全漏洞的浏览器访问这些页面,电脑或手机就会感染“挖矿木马”,成为帮助黑客挖矿赚钱的“肉鸡”——电脑或手机被黑客远程控制,可以被随意操纵并利用去做任何事情。
一旦成为“肉鸡”,用户体验会变得相当艰难,电脑或手机运行速度被拖慢,购物体验也会极差,可能你的手机也会表现得相当耗电。
理智消费才是“正道”
“薅羊毛”的事可能很多人都想干,现在许多专业帮人“薅羊毛”的网站就大受欢迎。但谁也不愿自己中了“挖矿木马”。
事实上,“薅羊毛”的概念提出本来就是想“以利换利”——以信用卡提供优惠信息为例,商家提供给信用卡客户的各种优惠活动,其实只是在引领持卡人创造更高价值的消费习惯——你“薅羊毛”薅得越开心,花出去的钱自然也更多。但你可能在冲着那百分之几的优惠去消费时,却没有真正获得相应的奖励——好处都让“羊毛党”薅走了。所以你还是得端正自己的消费观念,别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开放了自己的荷包,最终却便宜了“羊毛党”。而且一旦你“放肆地消费”,也就给了黑客更多机会,他们还有挖好的“挖矿木马”的坑等着你去踩。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怕湿了脚,就从此不走水路。想要防范“挖矿木马”也有很多种途径,我们的合理、正当的消费并不该受它们的影响和限制。
騰讯安全专家李铁军曾建议大家,防范各种移动端的“黑色产业链”,用户除了尽可能在大的应用市场下载软件,避免通过网页广告或手机短信链接下载软件,还可以使用手机杀毒软件过滤恶意软件,如果发现手机有异常广告弹出或流量、资费消耗异常,理应立刻断开链接,然后请求安全厂商协助分析。
此外,使用复杂的用户密码、经常升级杀毒软件、给系统打补丁等做法,也可以避免一些漏洞攻击。而一些盗版软件、游戏外挂之类的,都是最容易藏病毒的地方,最好避免使用。你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家还是摆正心态,理智消费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