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在幼儿园,音乐情境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喜欢围在钢琴旁边边跳边舞,更喜欢手拿乐器尽情伴奏。可见,对幼儿来说,音乐情境是自我表现的最佳方式和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并不是要把每个幼儿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帮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情境中,使他们学会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并使这种乐趣得以巩固。那么,我们如何在幼儿教育阶段,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呢?本文就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创造力与音乐的关系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引领人的思维发现他人到之处,以奇思妙想解决实际中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所起的作用。聆听音乐需要敏锐的感觉、丰富的联想才能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音乐作为一种最具创造性的抽象艺术形式,其本身的创造性特质决定了欣赏音乐同样需要在想象力,联想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因此利用音乐教育来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理想的模式。
二、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激励幼儿主动、自信的参与活动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总是将幼儿禁锢在小椅子上背着手唱歌,幼儿天真、活泼的乘性无法展现。在文艺汇演中,一部分幼儿总是当演员,一部分幼儿总是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教师也总是反复进行着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长期如此发展,幼儿不仅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为此,我们应将音乐情境作为手段,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打击乐器,每天播放不同性质的乐曲,让幼儿置身于音乐的世界。幼儿演唱歌曲时,可根据歌曲性质排列座位,如三角排列,双人组排列。宽松、和谐的音乐情境氛围的创设,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更主要的是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比如:在小班音乐情境——欣赏“摇篮曲”设计中,我采取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阶梯”方法,幼儿以弧形的座次围坐在钢琴周圍,感受着歌曲中优美、舒缓的旋律,不知不觉中幼儿便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尽情表演——模仿妈妈哄宝宝睡觉。整个活动中教师只是个引导者,幼儿则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情境,在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三、在音乐情境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音乐情境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它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情境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幼儿哼唱或是用手拍击音乐节奏、或是表演舞蹈动作,这都是幼儿创造性的活动,是幼儿尝试对已经感知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的组合。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比如:幼儿在学习认识八分节奏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先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感受八分音符时值,有的幼儿用拍手形式表现,有的幼儿用跺脚形式来表现,有的幼儿用打响指、弹舌等形式来表现;再引导幼儿按八分节奏型编一句话,幼儿兴趣高昂,所编语句广泛、无重复,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音乐情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幼儿之间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信任、欣赏、接纳他人。
总之,在音乐情境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方法是很多的,只要在音乐情境中做个有心人,以情感教育为功能,发掘幼儿的潜能,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特别是幼儿教师,要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思路,不要把音乐教育当作一个任务挖空心思生搬硬套,而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不断创新。重视幼儿对音乐的热情、思考和创造,给幼儿一个崭新的音乐教育教学环境,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幼儿无穷潜力,让幼儿主动、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一、 创造力与音乐的关系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引领人的思维发现他人到之处,以奇思妙想解决实际中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所起的作用。聆听音乐需要敏锐的感觉、丰富的联想才能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音乐作为一种最具创造性的抽象艺术形式,其本身的创造性特质决定了欣赏音乐同样需要在想象力,联想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因此利用音乐教育来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理想的模式。
二、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激励幼儿主动、自信的参与活动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总是将幼儿禁锢在小椅子上背着手唱歌,幼儿天真、活泼的乘性无法展现。在文艺汇演中,一部分幼儿总是当演员,一部分幼儿总是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教师也总是反复进行着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长期如此发展,幼儿不仅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为此,我们应将音乐情境作为手段,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打击乐器,每天播放不同性质的乐曲,让幼儿置身于音乐的世界。幼儿演唱歌曲时,可根据歌曲性质排列座位,如三角排列,双人组排列。宽松、和谐的音乐情境氛围的创设,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更主要的是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比如:在小班音乐情境——欣赏“摇篮曲”设计中,我采取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阶梯”方法,幼儿以弧形的座次围坐在钢琴周圍,感受着歌曲中优美、舒缓的旋律,不知不觉中幼儿便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尽情表演——模仿妈妈哄宝宝睡觉。整个活动中教师只是个引导者,幼儿则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情境,在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三、在音乐情境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音乐情境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它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情境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幼儿哼唱或是用手拍击音乐节奏、或是表演舞蹈动作,这都是幼儿创造性的活动,是幼儿尝试对已经感知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的组合。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比如:幼儿在学习认识八分节奏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先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感受八分音符时值,有的幼儿用拍手形式表现,有的幼儿用跺脚形式来表现,有的幼儿用打响指、弹舌等形式来表现;再引导幼儿按八分节奏型编一句话,幼儿兴趣高昂,所编语句广泛、无重复,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音乐情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幼儿之间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信任、欣赏、接纳他人。
总之,在音乐情境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方法是很多的,只要在音乐情境中做个有心人,以情感教育为功能,发掘幼儿的潜能,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特别是幼儿教师,要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思路,不要把音乐教育当作一个任务挖空心思生搬硬套,而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不断创新。重视幼儿对音乐的热情、思考和创造,给幼儿一个崭新的音乐教育教学环境,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幼儿无穷潜力,让幼儿主动、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