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建设关乎中国未来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qi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时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康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2017年是实施健康北京“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为加快推进北京健康城市建设,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院长王鸿春研究员,请他谈谈如何按照健康城市的解决方案,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公共健康理念以及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健康城市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本刊记者蔡庆悦(以下简称记者):王院长,您好。伴随健康城市建设的兴起和发展,健康城市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和重视。请您先谈谈健康城市的核心理念。
  王鸿春:“健康城市”理念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组成并协调发展的整体。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我国健康城市模式是依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城市”理念,并结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一系列健康城市建设的文件精神而逐步形成的,旨在强调从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到管理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一种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市。
  人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再继续沿袭传统的攫取和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再沿袭少数国家集聚世界多数国家资源的发展模式。2015年,全球领导人在联合国通过了新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替代了全球领导人15年前通过的8项千年发展目标。新的行动目标包括让所有人过上“健康的生活”,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用上洁净水、卫生设备及可靠的现代能源,并让城市变得更加安全。2016年11月21日,在我国上海举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来自全球100多个城市的市长达成《健康城市上海共识》:充分认识到健康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健康和福祉是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
  《健康城市上海共识》倡导健康城市治理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将健康作为所有政策的优先考虑:优先实施能够共同实现健康和城市其他发展目标的政策,在制定城市规划中鼓励所有社会各方的参与。二是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等所有健康决定因素:实施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包括减少贫困和不公平,关注每个人的健康权益,加大社会投入,增进社会包容,促进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促进社区积极参与: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学校、工作场所和其他单位的健康;提升人群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会创新和交互技术,使各类人群能够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四是推动卫生和社会服务公平化:确保公共服务公平可及,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五是开展城市生活、疾病负担和健康决定因素的监测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善各项政策,提高执行力度。
  记 者:健康城市建设基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而努力。这种观念诞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王鸿春:一是21世纪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城市化是建立在傳统工业化基础上的,它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数据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慢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患病人数大大增加,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慢性病往往由个人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致,但从根源上看,也是传统城市化模式导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结果。二是健康影响因素从生理因素向社会环境转变。伴随着对健康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和重视,建设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公共卫生运动实现从重点疾病防治转向健康能力构建。公共卫生策略必须拓展到健康能力的构建。人类应通过改变环境、加强预防和采取适当治疗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新的健康改善模式。四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新城市主义要求矫正传统城市发展观念。以矫正城市病为导向的“新城市主义”,要求将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理念相结合,这对健康城市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
  记 者: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策。当前,我国是如何规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
  王鸿春:2015年,是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还有5年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并对关系百姓健康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作出明确部署。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绘就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进一步提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党和政府将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的关注和重视,融入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要把健康中国的目标转化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的具体指标加以落地。2016年全国爱卫办制订发布的《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在国家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基础上,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以爱国卫生工作的新成效来加快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
  正如规划纲要指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记 者:全民健康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此,您怎么理解?   王鸿春: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规划纲要明确,“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的第五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较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增长1.45、0.77和0.46个百分点,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实现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的工作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康城市建设要求在应对人的健康问题上,从末端被动处理转向以预防为主的源头主动治理,从单纯依靠医疗技术手段转向运用经济、社会、政策等综合手段,从依靠卫生部门的单一力量转向依靠各部门综合力量,从政府的独自治理转向社会的共同参与。
  记 者:在追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下,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王鸿春:健康城市建设包含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和健康文化五大板块内容目标。营造健康环境延续“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着重水体、市容、大气、交通、园林、食药和健康社会支持环境的打造。构建健康社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健康服务以生命全周期为主要思路开展优化行动。培育健康人群以健康素养、慢性病防控、全民健身、心理健康和无烟环境等为重点。发展健康文化倡导正确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大众健康素养;鼓励健康文化产业发展,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文化作品,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健康文化需求。
  记 者:在健康城市创建过程中,健康社区培育有很多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王鸿春:健康社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我国健康社区的建设工作,经过20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基本上实现了在全国各省市的基本覆盖,评估指标体系也随之逐步完善。全国各地在建设健康社区的过程中,采取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的运行机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形式。例如,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养老院,采取“整合照料模式”,为辖区失能、半失能、空巢、失独老年人群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得到健康的、体面的、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健康社区建设的基础上,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7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保持在65%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85%以上,全国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保持在8500万人以上,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3100万人以上,以县(区、市)为单位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记 者:健康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健康小城,今年将主要围繞哪些方面展开?
  王鸿春:健康小城的特点我认为是“宜居、美丽、文明、和谐、充满爱意”。目前,全国共有2700多个县级城市。哪个城市具有健康的、宜居的、养生的小城品牌,就意味着哪个城市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负氧离子含量等健康的环境服务,让优质的生态环境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动员各界力量,发展和培育健康小城,有助于倡导15分钟生活圈,突出宜居特色,实现职住平衡和农民就近城镇化。
  通过评定,今年希望推出更多健康小城。健康小城认定标准应涵盖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长寿之乡等要素,目的就是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政策加以落地。健康小城建设,必须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中国健康细胞工程深入开展。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公共健康理念
  记 者:为改善民众健康,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北京市推进健康城市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什么问题?
  王鸿春:转变观念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基础。据预测,未来10年是我国慢性病的快速增长期,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数将在未来20年内增长2~3倍。慢性病趋势进一步增长,这必然增大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造成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给政府、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城市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健康城市理念。
  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经历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深化。“大卫生、大部门、大北京、大地域”四个观念的树立是近年来健康城市建设实践的一大收获。一是大卫生观念。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康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公共健康是大卫生、大健康。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场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必须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二是大部门观念。人的健康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保护健康不只是卫生部门和医院的事,而是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任务。三是大北京观念。北京医疗资源丰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互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大地域观念。建设健康城市要解决的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疾病防控等,应突破区域局限,加强跨区域统筹合作,与周边省市建立联动机制。
  记 者:北京在贯彻健康城市理念、持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和举措?
  王鸿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给城市转变原有发展模式带来了重要机遇。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被看作是建设健康城市的起点。人均GDP1万美元的突破让北京迈入中等富裕城市,但是也面临着传统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规律,北京将建设健康城市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是适宜的。   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是卫生城镇升级版。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经过了卫生城镇的摸索阶段和健康城区的试点阶段,已经进入到了健康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提出“做健康北京人、创健康北京城”,将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国际化大都市,明确11项主要指标和9大健康行动。2011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实施了《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正式启动健康城市建设。以两个规划为起点,北京进入了全面建设健康城市的新阶段。这两个规划同时也提出,北京应制定健康城市专项规划,将建设健康城市理念贯彻于各个政府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引领之下,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2016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与此同时,《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即将出台。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记 者:目前,北京在健康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对此,您有何建议?
  王鸿春:“十三五”时期,健康城市建设已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健康北京建设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布局,更加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健康城市协同发展。这些都将为改善城市健康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水污染与水资源缺乏等影响健康的“城市病”创造更好的条件。从“十二五”时期北京健康城市发展来看,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健康北京工作网络系统性、整体性较弱,工作统筹协调力度有待加强。二是居民健康指标实现情况方面新老问题叠加显现。三是全市疾控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力不足,还需进一步转变思路。四是京津冀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全市医疗服务能力与居民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差距较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抓好健康城市规划。制定好健康城市规划,绘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施工图和进度表。第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融入健康城市建设、管理和全过程。第三,筑牢生态安全保障。把改善空气、水、绿地和食品安全等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守住生态安全防线。第四,抓好“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指标标准制定分解、考核。在西城区成为全国38个试点城市之一基础上,推出示范城区、示范社区、示范单位,构筑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第五,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以改变生活方式、“治未病”为突破口,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和素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强基层、建机制,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健康需求。第六,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康城市建设需要各个部门协同作战,全方位保障人民的健康。
  记 者:北京市的健康医疗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北京市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这方面,主要有哪些经验?
  王鸿春:“十二五”时期,健康北京工作已初见成效,全市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比例达到28.0%,人均期望寿命81.95岁,婴儿死亡率2.42‰,孕产妇死亡率8.69/10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城市健康环境不断优化,污水处理率达到87.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100%的街道、乡镇均建有体育设施。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障的健康北京理念深入人心。
  健康北京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健康北京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先后颁布了《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法规,实施了《北京市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進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的工作措施》等政策,与健康城市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可推广、可复制。一是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运行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的推动和民间智库的作用;三是能引领市民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来;四是充分利用大众媒体普及健康知识;五是各区因地制宜、开展了不同特色的健康实践;六是在建设健康城市实践中能积极转变观念。
  记 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其他文献
3月19日,两位老人站在唐山一家酒店的门口,满脸堆笑地迎接着陆续而来的亲朋好友。旁人很难看出,他们的心情远没有表情那样轻松、惬意。及至宾客们已经到齐,老两口才对望一眼,轻轻叹了一口气。对于即将开始的婚宴,他俩一点儿把握也没有。毕竟,提前定好的这个时间、地点,女方家宴请自己这边的亲戚,少了大女儿这个原本的主角,大家会满意吗?  与此同时,远在祖国的西部,和田地区京和大厦的宿舍里,一个纤瘦的身影正站在
期刊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受到西方影响,其积极方面是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經验;消极方面,是一些人的头脑成了西方思想、理论的“跑马场”。当今,中国正在进入“强起来”的时期,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为世界贡献能解决中国问题也能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理论,为世界贡献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理论家和思想家。向世界贡献解决中国问题和人类问题的中国理论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由“理论被动”转向“
期刊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东汉班固时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据传,《左传》一书是以孔子所著的《春秋》为本,以具体史实做注而成的一部史学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左传》作者至今成谜,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著。  《左传》全书共计35卷,在宋朝时被列入“十三经”,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期刊
[摘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深刻理解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特殊重要意义着手,深入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并且对中央一号文件的新提法和新部署进行了思想观念层面和任务安排层面的解读,有助于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党中央一号文件的内涵与意义。  [
期刊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承明制,继续以北京为首都,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13朝,于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帝宣布退位。历经268年的清北京,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不仅在国家统一、疆域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推动了多民族、多地域、多宗教文化的交流,对于商业贸易的繁荣和传统学术文化的兴盛乃至对外交流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
期刊
广勇哥名叫贾广勇,是一名北京市援青干部。初识广勇哥是在我父亲开的车上,当时我父亲在玉树州教育局找到了一份接送北京市援青干部上下班的工作。那天,蹭車去亲戚家的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嘴上常常夸赞的援青干部们,他们早早地便在公寓楼前等候父亲的到来,非常准时和有礼貌。在车上,父亲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和他们谈论着我在北京上学的事情,我真担心他们听不懂父亲混乱的句式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不过,显然已经和父亲有过一段时间
期刊
为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和协同合作,统筹京津冀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共同推进生态修复和保护,2016年7月,国家林业局会同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签订了《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率先突破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三地生态协同推进的工作目标、重要领域、近期合作的重点工作以及建立的生态协同推进机制。  《协议》签署的背景与目标  2014年2月习近平总
期刊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把保障人民权利与集中国家权力统一起来。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基本内容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保护权利和集中力量的双重功能。  在工业化阶段,选择协商民主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现阶段发展协商民主的主要价值在于: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有利于提高民主質量;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政治成本。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循序渐进地不断扩大和发展人民权
期刊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必须在党的领导之下,党的组织、工作要覆盖网络空间,党的主张要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专门强调,在我国,7亿多人上互联网,肯定需要管理;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 。  北京是世界互联网发
期刊
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党范围内蓬勃开展。在成建制的机关单位,由于有完备的归口管理体系,开展比较顺畅。而党员中一个特殊群体——流动党员,由于其工作和生活存在分散、流动等特点,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都难,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打开流动党员工作新局面,是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全面从严治党、“两学一做”全覆盖要求所提出的重大考验。  怀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