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化学课程史上是一种新的尝试、质的飞跃,对广大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而教师在带领学生满怀新奇步入化学之门后,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感,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兴趣与特点,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前提下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能力 兴趣 创造 思维 讨论
一、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让学生亲自动手,促进兴趣的培养。巴甫洛夫说:“你要对某个专题有兴趣,那就劳你的驾,从头到尾自己动手。”目前,许多科技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学生自己动手。在乎平时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领悟知识。
(2)要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在一生中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多数人都不会成功。因为他们虽然有能力,但不愿更多的付出,主要是缺乏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如果具备了这一品质,无论做任何事就会游刃有余,最终成为一个胜利者。比如:在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气体,然后比较实验现象,联系实际情况,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就变兴趣为行动动机,行动动机越强,追求优异成绩的心越迫切,努力水平亦越高,效果也就越理想。
二、教师要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突出。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而对学生来说,这些能力恰恰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点时间和空间,注重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必须主要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分别看到什么,并要及时做好记录,然后对实验前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这就涉及到分析能力。
(2)分析能力的培养。任何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大脑加工以后,才能根深蒂固,掌握透彻。比如在讲到氧气的性质时,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时硫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那么剧烈?分析得出:说明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这样学生就会牢记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了,而不需死记硬背。知道了为什么, 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概括并表达出来,这就涉及到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3)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有些化学反应的现象,有的教师图省事总是自己去概括,而忽略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会做而不会说。为此,教师要刺激他们的表述欲望。比如:学完某一单元或做完某一各个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先概括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和要点,对做完的实验,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人共享,这样不但起到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4)动手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有的实验或在学习中碰到问题不能解决的,或有疑问的,都要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这样通过实践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学生必须做,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印象,牢记结论。
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那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创造力源于好奇心,故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尽量满足“这东西真有趣,它为什么会这样?”式的提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在解题时一题多解能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巧妙地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采用与众不同或教师自己没有想到或未采用的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从而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2)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填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探索活动的失败,承认失败的价值,甚至要勇于分担风险。加强学法指导,不要将知识绝对化和讲的过死,要给学生留有发展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填补。
四、教师要善于捕捉化学教学中学生讨论的契机
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时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否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契机,直接影响着讨论的质量和效果。讨论的契机教师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讨论要及时捕捉契机,错过良机,就要影响讨论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掌握的基础上,要能捕捉出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开展讨论。由于學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化学课程中的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真实的表现。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能简单的否定,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鼓励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2)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课堂讨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化学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情况:学习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3)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开展课堂讨论。学生经常会对化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要结合问题,抓住契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
(4)在教学的重点处开展课堂讨论。围绕化学教学重点组织讨论,往往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维步步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地牢固。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化学教材,把蕴藏在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讨论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讨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不仅完成了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归纳出的规律与老师教给他们规律,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5)在知识的关键处开展课堂讨论。化学教学中新的知识,常是旧知知识的延伸或几块旧知的结合。这些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是教学的关键。一些问题。要解决它有一些“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些关键处,组织小组讨论,能加深对化学中新的知识的理解,使一些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能力 兴趣 创造 思维 讨论
一、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让学生亲自动手,促进兴趣的培养。巴甫洛夫说:“你要对某个专题有兴趣,那就劳你的驾,从头到尾自己动手。”目前,许多科技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学生自己动手。在乎平时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领悟知识。
(2)要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在一生中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多数人都不会成功。因为他们虽然有能力,但不愿更多的付出,主要是缺乏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如果具备了这一品质,无论做任何事就会游刃有余,最终成为一个胜利者。比如:在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气体,然后比较实验现象,联系实际情况,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就变兴趣为行动动机,行动动机越强,追求优异成绩的心越迫切,努力水平亦越高,效果也就越理想。
二、教师要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突出。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而对学生来说,这些能力恰恰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点时间和空间,注重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必须主要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分别看到什么,并要及时做好记录,然后对实验前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这就涉及到分析能力。
(2)分析能力的培养。任何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大脑加工以后,才能根深蒂固,掌握透彻。比如在讲到氧气的性质时,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时硫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那么剧烈?分析得出:说明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这样学生就会牢记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了,而不需死记硬背。知道了为什么, 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概括并表达出来,这就涉及到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3)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有些化学反应的现象,有的教师图省事总是自己去概括,而忽略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会做而不会说。为此,教师要刺激他们的表述欲望。比如:学完某一单元或做完某一各个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先概括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和要点,对做完的实验,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人共享,这样不但起到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4)动手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有的实验或在学习中碰到问题不能解决的,或有疑问的,都要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这样通过实践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学生必须做,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印象,牢记结论。
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那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创造力源于好奇心,故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尽量满足“这东西真有趣,它为什么会这样?”式的提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在解题时一题多解能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巧妙地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采用与众不同或教师自己没有想到或未采用的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从而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2)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填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探索活动的失败,承认失败的价值,甚至要勇于分担风险。加强学法指导,不要将知识绝对化和讲的过死,要给学生留有发展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填补。
四、教师要善于捕捉化学教学中学生讨论的契机
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时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否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契机,直接影响着讨论的质量和效果。讨论的契机教师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讨论要及时捕捉契机,错过良机,就要影响讨论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掌握的基础上,要能捕捉出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开展讨论。由于學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化学课程中的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真实的表现。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能简单的否定,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鼓励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2)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课堂讨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化学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情况:学习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3)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开展课堂讨论。学生经常会对化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要结合问题,抓住契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
(4)在教学的重点处开展课堂讨论。围绕化学教学重点组织讨论,往往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维步步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地牢固。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化学教材,把蕴藏在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讨论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讨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不仅完成了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归纳出的规律与老师教给他们规律,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5)在知识的关键处开展课堂讨论。化学教学中新的知识,常是旧知知识的延伸或几块旧知的结合。这些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是教学的关键。一些问题。要解决它有一些“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些关键处,组织小组讨论,能加深对化学中新的知识的理解,使一些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