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吗?我深爱一生的人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学的管理学大师,更是妻子眼中的亲密爱人和挚友。
  
  亲密爱人
  
  我和我的丈夫杜拉克一起经历了六七十年的时间,我非常珍视他对我的感情。他是奥地利人,我是德国人,我的父母不愿意我们两个谈恋爱,要知道当时奥地利人和德国人是互相憎恨的。
  所以,我后来根本没和杜拉克打声招呼就去了荷兰。再之后,又去了伦敦,在一个学院里担任教授。但有一次我在一个很长的地铁里面往上走,突然发现有人跟我打招呼,居然是彼得•杜拉克,他正往下走,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他来到了伦敦。我们随着电梯来来回回地错过了好几次,最后才同意一个人在另一部电梯等着另外一个人走过来。
  我们有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就像好朋友好久没有见面一样聊得很开心。从那之后,我们就不断地交流。后来杜拉克的母亲知道了我们的事情,她非常生我的气,她甚至亲自来伦敦告诫我,奥地利人不可以和普鲁士的人交朋友。
  我母亲的态度也一样。她因为出公差来到伦敦。当时我在为一个大学教授打扫房间,那所房子位于伦敦的北部,交通不太便利。我母亲因此没住在那里,而是住到一个交通便利的小旅馆里面。有一天,她来看我,说要准备晚饭参加我们的晚会,我说:“可以。但实际上,我并不认识几个讲德语的人,我只认识彼得•杜拉克。”
  “什么?你还认识这个人吗?”我母亲非常生气,她说不准备晚饭了。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做。那时我还不知道怎么做饭,于是从冰箱里拿出一些罐装的食品,像沙丁鱼、土豆,然后简单地做了一顿晚餐。杜拉克进来的时候,我母亲沉着脸看着我们俩,气氛非常尴尬。母亲对我说:“如果明天你不离开杜拉克,我就永远不再理你了。”
  吃完晚饭,杜拉克送母亲出门。他把母亲送到了门外,然后又回到屋里来。我母亲走了一会儿,发现杜拉克没有跟在后面,就又返回我的房间。她大声地敲门,喊着要进去。我只好把杜拉克藏到了地下室。正如你们想的那样,母亲进门后把整个房间翻了个遍,但是也没有找到杜拉克。但她认为我不能一个人在房间待着,当晚住在了我那里。杜拉克就这样在地下室里面,又冷又饿。
  我想第二天杜拉克一定非常生我的气。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他说:“亲爱的,没关系,我还是非常的好,仍旧毫发无损。”
  虽然这样,我仍然向他保证再也不让他见到我妈妈。可我母亲却对我说:“你向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要和这个奥地利人见面。”
  我清楚强迫性的发誓是无效的,于是发了誓,然后我母亲走了。她才刚刚上车,杜拉克就不知从哪个角落冒了出来,我们拥抱在了一起,实在非常有趣。
  杜拉克总是对我说:不要担心,都会好的。
  当然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生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当时希特勒占领了整个欧洲,而美国经历着危机,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我们必须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但是,我们非常幸运,很多人对我们表现出善意,这之中的很多人我已经想不起名字,但最终我们度过了困苦。
  杜拉克写出第一本书时,我生了第一个孩子;他又写了第二本书,我又生了第二个孩子;然后他写了第三本书,我又生了第三个孩子。但是我知道此后我不能再继续这项“事业”了,因为他最后写了37本书。直到今天,我都感到非常奇怪,他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还写了37本书。他经常开玩笑地说:“我通过生活来学习。”实际上他是非常安静的,通过这样来消磨自己的时间,解决自己的问题。
  
  “守旧”思想家
  
  在我们生活的早期经历了很多磨难。后来我们离开英国,去了美国,在纽约的一个郊区居住。在和英国的雇主合同到期后,杜拉克去了一个知名的学校任教,我住在农村漂亮的社区里面。我非常喜欢这个社区,那里非常有学术氛围。8年之后,由于孩子上学的原因,我们又去了新泽西州,就在纽约的对面。杜拉克就在纽约大学教书,我们在那里待了21年。
  随着杜拉克声誉的不断增长,他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去各地教书上面,不管在美国还是在国外。他在国外做客座教授的时候,我就和他一起去,有时候还带着我们的孩子。出行前他一般很早就做出计划,他是个非常喜欢旅行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们将所有的行装和孩子都装在一个汽车里面,去了西班牙,从法国的东部到了南部,一直去了意大利、瑞士、法国,这段经历是我们永远都难以忘记的。同时我们去了洛杉矶,我们一起爬山、骑马,杜拉克非常喜欢骑马,他能准确地说出所有花草的名字。我非常崇拜地看着他,因为我知道我们两个人是完全融于一体的。
  我和杜拉克经历了一生的艰难困苦,大家可能问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实际上,他有很多的优点,我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他用自己的学术扩展了我的眼界,分享了他的知识,像对其他人的影响一样,这一点我非常感谢他。他拥有广泛的历史、哲学、经济学知识,以及艺术造诣,同时他阅读非常广泛,而我对于阅读是不太感兴趣的,这点永远都赶不上他。
  在文学领域,杜拉克非常喜欢奥丁斯的著作,还有很多英国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著名的作家,很多书他读了一遍又一遍。
  但他也非常清楚他对现代技术并不感兴趣,尽管这些发明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他曾经在生前使用羽毛笔,而不愿意使用打字机,后来极不情愿地换成了电子打印机。他从来不明白,任何一个管理者,能不能有能力自己写这些电子邮件。我们对他的这种守旧经常嘲笑一番,但他反驳说:“这些发明到底对我们人类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了呢?它们使一个人成为更为博学的人吗?能够使一个人更有爱心吗?”
  不过,尽管他拒绝使用计算机,但是他却承认计算机是一个无价的设备,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不可能完成的问题。但他同时认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这是不必要的,而且有负作用。你发的信息越快,你收到的信息也就越多,你的转换量也就越大。有了这么多的信息在面前,人们就有越来越多的欲望来消化这些信息,获得这些信息,不管这些信息的内容是多么地低级。看看现代大多数电视剧、电影,都是什么东西?还有快餐都是垃圾食品。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人们的思想会越来越缓慢,所以信息越多越无用。
  他有很多观点,而且往往是先于时代的、正确的。丘吉尔看了一本书,他高度赞扬杜拉克的思维,杜拉克预测过希特勒和斯大林会达成一个协议,后来证明他是正确的。
  关于杜拉克,一两天,甚至好几年我都讲不完,这是我非常愿意讲的。在德国有一个谚语:任何一个婚姻里面,丈夫总是解决重要的严肃的问题,而夫人总是解决不重要、不严肃的问题。但是一个幸福的婚姻里面,是没有重要的问题的。
  
  (本文摘自2006年11月首届中国彼得•杜拉克高层管理论坛上,杜拉克遗孀Doris Drucker的演讲。本刊编辑,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焦 晶
其他文献
2007年,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策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报告披露:中国已是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当下的中国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更面临跨国公司强势品牌及领先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的压力。因此,目前企业界越来越形成的共识是:只有掌握正确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解决好企业人才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才能使企业长期占据有力的竞争地位。  《中外管理》杂志在今年初通过对国内近百位企业人力主管
期刊
日本经济迷失的十年,导致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美国。但是,一个事实不要忘记:日本经济的迷失与日本金融的落后有关,却与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无关。  《帝国启示录》作者白益民指出:上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的“衰落”,其实是刚吃了高调扩张亏的日本企业在借机“弱化自己”。  人们喜欢用世界500强排名衡量企业实力。而日本综合商社排名从1994年的前5位一直下滑,是日本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比如:大型综合商社
期刊
你关注什么?    在经营工作中,我们把资金、人才、品牌作为第一资源,但是,佐佐木元告诉我们: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时间作为第一资源来考虑,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求节奏来决定生产运营的节拍。  制造业的管理者们都知道,生产时间=加工时间+搬运时间+检查时间+停滞时间。  但是,却鲜有人分得清楚:在制造过程中,有两种技术即生产技术和制造技术。生产技术是由设备带来的,它决定加工时间。制造技术是流程和
期刊
人口的变化,特别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是对企业未来的挑战。    本世纪中国的人口挑战    今年年初,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公布报告指出:全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有近一亿独生子女。同时,男女性人数不平衡问题愈来愈突出。  报告指出,中国人口及发展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口素质大
期刊
为了便于企业总结2006年,展望2007年,从本期起推出“企业大势大事点评专栏”。    一、如何看待2006年国际环境?    安南在联合国秘书长岗位上做了10年,他的《五大教训警戒世人》值得企业家注意。在这里我们借用其本意加以泛化,以求实用。  1 . 没有人(包括一个企业)能妄想借助别人的优势与地位来维护自己的安全,而不受天灾人祸的威胁。只有大家都关注其他人的安全与幸福,人们才会获得长久的安
期刊
盖茨的业界地位仅次于杜拉克    据权威英国《金融时报》调查:全球25个国家的1000位CEO、基金经理认为:微软仍是最受尊敬的公司,并在企业创新、投资价值两项中排名第一。  调查结果发现:商界舵手最重要的表现,是越来越注重领导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增长方面的突出表现,是稳中求胜的理念转而改为主动出击的新思维。  今天的比尔盖茨成为最受尊敬的商界领袖,其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世界管理学之父杜拉克。  盖茨
期刊
美国公司在聘任这些首席行政官时,往往就签订了一旦他们被解雇时的待遇协议。    聘用体系,防患于未然    去年,美国有1400多名著名公司CEO离职或被辞退。而前年这个数字是1322名。像总部设在纽约的传媒巨头维亚康姆(Viacom)公司首席行政官福莱斯顿,就是因为公司股价处于低迷而被解雇,尽管他仅上任8个月。当他离开公司大厅时,有2000多名职工用欢呼声为他送行。据美《商业周刊》统计:“福特汽
期刊
同样年过三十,为什么有人步步高升,大多数人的职业曲线却陷入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甚至就此萎靡不振,急转直下,从此一事无成?    我接触过大量的高级经理人,其中30岁出头的经理人,绝对是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大多学历显赫,职场头10年春风得意。然而,这些人却几乎有着相同的人生困惑和浮躁。他们的职业发展相继遇到了瓶颈,刚刚30岁仿佛职业生涯就达到了顶峰,接下来要么陷入震荡,要么干脆掉头向下,很少有
期刊
加入WTO是长久的,我们会跟别人曾经经过的那样,同样走过这个过程。    北京时间2001年3月26日,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洛杉矶揭晓,中国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喜获四项大奖。极其巧合,这一片名成为8个半月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写照——国内大呼“老虎来了”,西方国家则时刻警惕“龙来了”。  但5年之后,世界依然卧虎藏龙,双方倍感竞争的残酷,却也同样变得更加强大。   在各行业中,曾经
期刊
越了解并购的规律,了解全球并购的趋势,越易于认清自己的位置及进攻方略。  50%的并购是不成功的,它未能创造股东价值。科尔尼公司的这一研究结果曾在全球招来广泛关注,但是,并购的浪潮仍然一浪接一浪。近期,科尔尼公司又推出最新报告。认为:并购是循规律而动的,人们可以依规律而察,顺势而为。  企业并购的步伐已经快到了令人目眩的程度,且没有丝毫放缓的迹象。一个又一个行业的重组旋风直让媒体的新闻标题改了又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