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心智水平低、社会经验少,不易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理念。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使枯燥、难解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且利于学生将所学理念迁移为实际的言行。通常,创设生活情境、组织课外活动、安排体验游戏、重视知行合一,是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意识、思想教育,规避不了理论、理念的“说教”——而低年级小学生心智水平低、社会生活经验少,理解和认同这些理念存在客观困难。比如开篇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引导学生“爱新书,爱书包”。可是,“为什么要爱新书?为什么要爱书包?”这个年龄的孩子既没有建立学习观、发展观,也没有财物意识,让他们认同这个观点就不容易。对低学段小学生传授道德、法治理念,靠纯理论讲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必须尊重他们这个年龄的认知规律、设法解决其社会生活经验欠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较佳的选项,就是创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学生生活关联起来,使学习的内容、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且直观易懂。而且,我们向学生传授道德或法治理念,核心目的是使他们能将理念体现在言行上——那么,生活化教学就是引导他们由理念迁移到言行的最佳途径。
下面,结合教学分享几个有效落实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是课堂实现生活化最便于频繁操作的方法——特别是当下,我们有了信息化教学条件,使创设生活情境变得更容易且更直观。比如,“上学路上”这一课,教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建立安全意识。原先,要創设情境,因为没有多媒体,就只能用语言表述场景。显然,以一年级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很难把教师的描述转换为实际交通情景。而现在,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前把学校附近的主要交通场景、交通标识等拍摄下来,编辑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因为就是学生每天上下学路上经历的真实场景,且是动态的,就很容易使学生通过他们习惯的感性思维来完成学习。而且通过这种真实情境所学的安全知识,马上就可落实到当天的下学路上。
二、组织课外活动
生活化教学质量最好的教法,就是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进行实践、观察、体验——但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并不太容易常态化操作。一是会消耗比较多的教学时间,二是基于安全和条件限制,也不容易操作。但是,如果条件允许、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教师还是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参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将道德或法治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言行。
比如,在学习了“课间十分钟”这一课后,教师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听过了、学过了,就真的会在课间健康、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应该在课后亲自到学生中间去转一转,组织大家分成小组来进行游戏、整理文具等。而且组织大家进行“挑问题”活动,让大家通过观察来找到一些不正确的课间活动。下一节课,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聊一聊。通过几次有组织的课间活动,使学生真正把课本上的理念落实到行为上。
三、安排体验游戏
有些生活实践活动,我们不太容易在课堂上或课下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就可以采用一个变通的方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验性的游戏活动。用模拟生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参与游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会使他们更喜欢这个课程,学习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比如,在学习“别伤着自己”的时候,教师把一些有危险性的道具拿到教室,比如电线插座、剪刀(玩具)、玩具猫狗等等,让学生们分组分别扮演家长、孩子,进行“这件事情不能做”的体验游戏。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的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这比起教师依照图片去讲,要有趣、有效得多。
四、重视知行合一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其实重心不在于让他们背、记多少理论,而是使他们能把这些道德理念、法治观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言行当中去。也就是不仅要“知”,更在于“行”。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标,教师应注意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习惯养成教育——当教了某个理念后,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管理,使他们不仅把理念体现在言行上,而且要逐渐养成习惯。比如,学习了“早睡早起”一课后,教师给学生拟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如几点起床、几点看书学习、几点睡觉等。然后,请家长帮忙,每天在作息表上确认签字——通常,两个月左右时间,学生就能养成习惯。
第二是重视行为评价——在教了理念或行为规范之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言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以组建由学生组成的小‘督导组’配合工作),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通过评价来促使学生把理念落实到言行上。
综上所述,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心智水平低、社会生活经验少,不太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法治理念,因而应积极采用比较生动、直观且利于实践迁移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课外活动、安排体验游戏和重视习惯养成、行为评价等,是低年级有效的生活化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志国. 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分析[J]. 新课程(小学版), 2017, 000(012):208.
[2]汤嘉琦.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 家长, 2019, 000(023):13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小学 林柳珍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意识、思想教育,规避不了理论、理念的“说教”——而低年级小学生心智水平低、社会生活经验少,理解和认同这些理念存在客观困难。比如开篇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引导学生“爱新书,爱书包”。可是,“为什么要爱新书?为什么要爱书包?”这个年龄的孩子既没有建立学习观、发展观,也没有财物意识,让他们认同这个观点就不容易。对低学段小学生传授道德、法治理念,靠纯理论讲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必须尊重他们这个年龄的认知规律、设法解决其社会生活经验欠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较佳的选项,就是创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学生生活关联起来,使学习的内容、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且直观易懂。而且,我们向学生传授道德或法治理念,核心目的是使他们能将理念体现在言行上——那么,生活化教学就是引导他们由理念迁移到言行的最佳途径。
下面,结合教学分享几个有效落实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是课堂实现生活化最便于频繁操作的方法——特别是当下,我们有了信息化教学条件,使创设生活情境变得更容易且更直观。比如,“上学路上”这一课,教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建立安全意识。原先,要創设情境,因为没有多媒体,就只能用语言表述场景。显然,以一年级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很难把教师的描述转换为实际交通情景。而现在,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前把学校附近的主要交通场景、交通标识等拍摄下来,编辑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因为就是学生每天上下学路上经历的真实场景,且是动态的,就很容易使学生通过他们习惯的感性思维来完成学习。而且通过这种真实情境所学的安全知识,马上就可落实到当天的下学路上。
二、组织课外活动
生活化教学质量最好的教法,就是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进行实践、观察、体验——但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并不太容易常态化操作。一是会消耗比较多的教学时间,二是基于安全和条件限制,也不容易操作。但是,如果条件允许、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教师还是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参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将道德或法治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言行。
比如,在学习了“课间十分钟”这一课后,教师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听过了、学过了,就真的会在课间健康、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应该在课后亲自到学生中间去转一转,组织大家分成小组来进行游戏、整理文具等。而且组织大家进行“挑问题”活动,让大家通过观察来找到一些不正确的课间活动。下一节课,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聊一聊。通过几次有组织的课间活动,使学生真正把课本上的理念落实到行为上。
三、安排体验游戏
有些生活实践活动,我们不太容易在课堂上或课下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就可以采用一个变通的方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验性的游戏活动。用模拟生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参与游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会使他们更喜欢这个课程,学习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比如,在学习“别伤着自己”的时候,教师把一些有危险性的道具拿到教室,比如电线插座、剪刀(玩具)、玩具猫狗等等,让学生们分组分别扮演家长、孩子,进行“这件事情不能做”的体验游戏。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的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这比起教师依照图片去讲,要有趣、有效得多。
四、重视知行合一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其实重心不在于让他们背、记多少理论,而是使他们能把这些道德理念、法治观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言行当中去。也就是不仅要“知”,更在于“行”。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标,教师应注意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习惯养成教育——当教了某个理念后,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管理,使他们不仅把理念体现在言行上,而且要逐渐养成习惯。比如,学习了“早睡早起”一课后,教师给学生拟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如几点起床、几点看书学习、几点睡觉等。然后,请家长帮忙,每天在作息表上确认签字——通常,两个月左右时间,学生就能养成习惯。
第二是重视行为评价——在教了理念或行为规范之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言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以组建由学生组成的小‘督导组’配合工作),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通过评价来促使学生把理念落实到言行上。
综上所述,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心智水平低、社会生活经验少,不太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法治理念,因而应积极采用比较生动、直观且利于实践迁移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课外活动、安排体验游戏和重视习惯养成、行为评价等,是低年级有效的生活化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志国. 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分析[J]. 新课程(小学版), 2017, 000(012):208.
[2]汤嘉琦.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 家长, 2019, 000(023):13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小学 林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