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岳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篇小说《女人的牌坊》、长篇纪实作品《艺考生》分别发表在《十月》杂志、《中国作家》 杂志上。长篇纪实作品《孩子,你独一无二》在《北京青年报》连载。
这次去玉屏,去之前没有做任何功课,只顾名思义想象着玉屏境内的山峦应该就像一道又一道碧玉的屏风吧?到了才知道这里是“箫笛之乡”。明清时期,玉屏箫被列为贡箫;民国初,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如今玉屏箫笛制造占了行业半壁河山。不仅重制造,还重传承,自2012年秋始,玉屏自治县境内各中小学都开设了箫笛课。
在玉屏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一个叫“游艺轩”的私人箫笛藏馆。这家私人院落,一楼做了展厅,二楼是住房。收藏是个人兴趣获得满足基础上的文化享受,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用一位收藏家的话说,得到一件好藏品,可以增寿三个月。馆主郑金城先生六十出头年纪,穿着黑布汉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也就可以理解了。
游艺轩的馆藏十分丰富,根据年代不同分为五个展馆:明清馆、民国名家馆、合作社馆、文革馆和全国箫笛综合馆。
综合馆里陈列着从全国各地收藏来的各种不同材质的箫笛。郑先生说给我们看一支特别的笛子。他从展柜里拿出一支小巧的铜笛,把一头旋开,里面竟然套着一把同材质的小刀。把乐器当武器用,我一直以为这是武侠小说的作者脑洞大开的无稽想象呐。
“淘尽黄沙始见金”,馆藏的380多支自明清以来的玉屏箫笛,都是郑先生经长沙、过杭州、走嘉庆、去无锡、访德州、到北京,一路奔波,搜求于市场店铺,浏览于展厅藏馆淘来的。说起每件心仪藏品的入馆经历,郑先生依然像一个垂钓者看见鱼儿跃出水面,难掩激动之情。
游艺轩的镇馆之宝是清咸丰年间郑芝山制的贡箫。说起这支箫,郑先生感叹说:合该与它有缘,早一分钟晚一分钟就错过了。
有一天,他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一老人见他手里拿着一支箫,就说他也有一支玉屏老箫。郑先生很惊喜,两人当即互加了微信。老人回家后,很快从微信上给他发来箫的落款照片:古平溪郑芝山咸丰年(辛卯年)制。古平溪即今玉屏,清雍正五年改平溪衛为玉屏县。郑先生一看喜出望外,因为郑芝山就是清咸丰年间“祖授仙师秘传精制雅颂贡箫”店铺的创始人。老人得知郑先生是郑芝山后人,非常爽快把箫转让给他了。
民国箫笛制作大家陈云山的一支平箫入馆,郑先生也是津津乐道。在朋友的引见下,他见到了这支箫的上海藏家。这支箫取材玉屏当地水竹,竹节匀称,壁厚薄适宜,质地坚实,工艺精湛。对方见郑先生爱不释手,就说,如果他能吹响这支箫,吹完一首曲子,就送给他。
这支箫管材较细,音量小,音准不好控制,加之又是古箫,与现代箫演奏技巧不尽相同,郑先生自信地拿起箫吹起了一曲《关山月》,箫音圆润徐徐而出,含蓄而浑厚。对方藏家是一位古琴爱好者,他非常兴奋,随即弹起了古琴,这情景就宛如《笑傲江湖》里的刘正风和曲洋的箫琴合奏,颇具古风。曲毕,对方高兴地说:“物遇其主,方得奇妙。能吹响这支箫的人很少,能用这支箫吹奏曲子的怕是更少了。你能吹奏它,你就是它真正的主人。”
对藏家而言,每收一件藏品,就意味着收藏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明清馆里陈列着一个礼盒,上有题留:“秀云惠存 未到玉屏闻笛声 只因玉屏出了名 三顾玉屏求佳丽 吹拉弹唱定终身 光绪丙戌岁春月 姚大荣敬赠”。
姚大荣何许人也?郑先生介绍说:“他是清代进士。任内阁中书时考察民间文史途径玉屏,偶遇箫笛世家女子秀云,被她的美貌和才艺吸引,情定终生。”
这个礼盒的故事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内阁中书来玉屏考察时年龄几何?当即用手机上网查:姚大荣,贵州安顺苗族人,二十三岁中进士。朝考后任内阁中书,负责撰拟、记载、缮写等事务。工作性质相当于文秘吧。礼盒上的时间是光绪丙戌岁,这年他二十六岁。
斯人已去,如今只能通过合理化想象还原这对璧人相遇相恋的过程了。参加工作不久的内阁中书到玉屏考察,少不了要参观箫笛作坊,听箫笛演奏。于是,箫笛世家的美女子秀云出场演奏了,翩翩少年进士郎一见倾心,从此种下相思!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二顾、三顾玉屏。从京城到玉屏,路途遥遥,当时又没有飞机高铁,往返一趟恐需数月。官场中人,长期告假没有可能,只能想办法找理由出差公干。嗨!为了相见,他得费多少思量!从第一次到第三次相见的时间段里,他又该有多少相思!
穿城而过的舞阳河桃花流水,风雨不老,清晨的风雨桥上箫声悠扬,那是郑金城先生和他的箫友们在吹箫。箫最是灵性神奇的乐器,月光下静夜里,一曲箫声就能催人下泪,让人九回肠。然而在这翘角飞檐、绘风雕龙的风雨桥上,在人来人往的桥上长廊里,这阵阵箫声又分明是一道寻常人间烟火,热闹、温暖、日常,最是人间美好景象。
(责任编辑/杨倩)
这次去玉屏,去之前没有做任何功课,只顾名思义想象着玉屏境内的山峦应该就像一道又一道碧玉的屏风吧?到了才知道这里是“箫笛之乡”。明清时期,玉屏箫被列为贡箫;民国初,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如今玉屏箫笛制造占了行业半壁河山。不仅重制造,还重传承,自2012年秋始,玉屏自治县境内各中小学都开设了箫笛课。
在玉屏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一个叫“游艺轩”的私人箫笛藏馆。这家私人院落,一楼做了展厅,二楼是住房。收藏是个人兴趣获得满足基础上的文化享受,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用一位收藏家的话说,得到一件好藏品,可以增寿三个月。馆主郑金城先生六十出头年纪,穿着黑布汉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也就可以理解了。
游艺轩的馆藏十分丰富,根据年代不同分为五个展馆:明清馆、民国名家馆、合作社馆、文革馆和全国箫笛综合馆。
综合馆里陈列着从全国各地收藏来的各种不同材质的箫笛。郑先生说给我们看一支特别的笛子。他从展柜里拿出一支小巧的铜笛,把一头旋开,里面竟然套着一把同材质的小刀。把乐器当武器用,我一直以为这是武侠小说的作者脑洞大开的无稽想象呐。
“淘尽黄沙始见金”,馆藏的380多支自明清以来的玉屏箫笛,都是郑先生经长沙、过杭州、走嘉庆、去无锡、访德州、到北京,一路奔波,搜求于市场店铺,浏览于展厅藏馆淘来的。说起每件心仪藏品的入馆经历,郑先生依然像一个垂钓者看见鱼儿跃出水面,难掩激动之情。
游艺轩的镇馆之宝是清咸丰年间郑芝山制的贡箫。说起这支箫,郑先生感叹说:合该与它有缘,早一分钟晚一分钟就错过了。
有一天,他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一老人见他手里拿着一支箫,就说他也有一支玉屏老箫。郑先生很惊喜,两人当即互加了微信。老人回家后,很快从微信上给他发来箫的落款照片:古平溪郑芝山咸丰年(辛卯年)制。古平溪即今玉屏,清雍正五年改平溪衛为玉屏县。郑先生一看喜出望外,因为郑芝山就是清咸丰年间“祖授仙师秘传精制雅颂贡箫”店铺的创始人。老人得知郑先生是郑芝山后人,非常爽快把箫转让给他了。
民国箫笛制作大家陈云山的一支平箫入馆,郑先生也是津津乐道。在朋友的引见下,他见到了这支箫的上海藏家。这支箫取材玉屏当地水竹,竹节匀称,壁厚薄适宜,质地坚实,工艺精湛。对方见郑先生爱不释手,就说,如果他能吹响这支箫,吹完一首曲子,就送给他。
这支箫管材较细,音量小,音准不好控制,加之又是古箫,与现代箫演奏技巧不尽相同,郑先生自信地拿起箫吹起了一曲《关山月》,箫音圆润徐徐而出,含蓄而浑厚。对方藏家是一位古琴爱好者,他非常兴奋,随即弹起了古琴,这情景就宛如《笑傲江湖》里的刘正风和曲洋的箫琴合奏,颇具古风。曲毕,对方高兴地说:“物遇其主,方得奇妙。能吹响这支箫的人很少,能用这支箫吹奏曲子的怕是更少了。你能吹奏它,你就是它真正的主人。”
对藏家而言,每收一件藏品,就意味着收藏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明清馆里陈列着一个礼盒,上有题留:“秀云惠存 未到玉屏闻笛声 只因玉屏出了名 三顾玉屏求佳丽 吹拉弹唱定终身 光绪丙戌岁春月 姚大荣敬赠”。
姚大荣何许人也?郑先生介绍说:“他是清代进士。任内阁中书时考察民间文史途径玉屏,偶遇箫笛世家女子秀云,被她的美貌和才艺吸引,情定终生。”
这个礼盒的故事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内阁中书来玉屏考察时年龄几何?当即用手机上网查:姚大荣,贵州安顺苗族人,二十三岁中进士。朝考后任内阁中书,负责撰拟、记载、缮写等事务。工作性质相当于文秘吧。礼盒上的时间是光绪丙戌岁,这年他二十六岁。
斯人已去,如今只能通过合理化想象还原这对璧人相遇相恋的过程了。参加工作不久的内阁中书到玉屏考察,少不了要参观箫笛作坊,听箫笛演奏。于是,箫笛世家的美女子秀云出场演奏了,翩翩少年进士郎一见倾心,从此种下相思!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二顾、三顾玉屏。从京城到玉屏,路途遥遥,当时又没有飞机高铁,往返一趟恐需数月。官场中人,长期告假没有可能,只能想办法找理由出差公干。嗨!为了相见,他得费多少思量!从第一次到第三次相见的时间段里,他又该有多少相思!
穿城而过的舞阳河桃花流水,风雨不老,清晨的风雨桥上箫声悠扬,那是郑金城先生和他的箫友们在吹箫。箫最是灵性神奇的乐器,月光下静夜里,一曲箫声就能催人下泪,让人九回肠。然而在这翘角飞檐、绘风雕龙的风雨桥上,在人来人往的桥上长廊里,这阵阵箫声又分明是一道寻常人间烟火,热闹、温暖、日常,最是人间美好景象。
(责任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