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岁时,少年就成了一名水手。水手是没有家的,海就是他的家。于是,在渔港的那些日子,渔船不出海时,少年是许多少女喜欢的解说员,而他也十分尽职地告诉那些很久才来一次海边或渔港的游客关于海洋的传说。
少年发现,女孩们喜欢在沙滩上写字,然后等着潮水将字迹抹去。如今,随手抓了沙滩上的树枝,在沙滩上写下自己的思念的女孩,已经不在身边了。
那年,决定离开渔港到城市闯一闯的冲动,曾经是少年的坚持。然而,习惯了随渔船出海捕鱼的生活,少年懂得在辽阔的海洋上靠一根牙签在掌中测量风速与风向,却无法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繁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筑工地临时工与餐厅服务生的角色转换,让离开海洋离开渔港的少年黯然神伤,尤其是离开渔港前夕的饯行,在一杯一杯的啤酒中,少年曾经夸下海口——回来时,就是已经长大的男人了。
跟那些大人老乡一起,他蛰居于繁华城市,没有固定薪资汇入,每个月有自来水电、瓦斯、电话费用必须转帐。当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时,虽然是炎热的夏季,少年的背脊不自觉冷冽颤抖。
有一天,少年在建筑工地中,因为失足而跌断了左腿。在医院疗养一段日子后,他拄着拐杖回来了。也许,从此可以守着海洋与渔港,不必四处奔波与流浪了。
站在码头,眺望远方。远方,水鸟低低地贴着水面飞过浪花。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渔港,咸涩海风扑面带来的年少悸动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了。退潮的时节,潮水离眼眸越来越远,一点一点往后退缩,把湿漉漉的沙滩留给了还不愿离去的过客,而此时的少年是过客还是归人?
似乎没有太多人留意过他的行踪。多久没有回来了?一直是白鹭鸶栖息地的渔港旁的防风林,还是那么让人牵挂。
去年底飞往南方避寒后于近日陆续飞回来的许多鹭鸶,还双双对对在隐密的林间共筑爱巢。如今,回到一起成长的渔港,少年守着渔港里的摊位,盘算着未来的生活。摊贩的涌入,让渔港突然热闹了起来,也让少年脸上露出了笑容。
烤鱿鱼、烤香肠、炸臭豆腐的摊位前,始终都有脸上露出满足笑容的游客,而叫卖活鱼与活虾的中年男子声音似乎已经有点沙哑了。酷热的季节,买鱼的人不多。
少年虽然拄着拐杖,可是,却练就了一手叫卖活鱼活虾的绝活;接过了已经喊得有点沙哑的中年男子——少年的父亲手中的竹棒,熟练地拍打着摆放着一箱一箱活鱼与活虾的木头摊位架,发出碰碰碰的沉闷声响。站在一旁的娘则忙碌地将木箱里的丁香鱼捞起,丢进摊位架上空着的塑料盆。
“随你挑,一盆三十元啦!”少年手持竹棒拍打装着丁香鱼的塑料盆。丁香鱼因塑料盆的震动而上下跳动,有些则跌落在摊位上。
“嫌少?再加一把!”少年从木箱里捞起一掌丁香鱼扔进塑料盆。
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了,少年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滚落。
“一盆三十啦!”
围观的群众中,一位跟少年一样稚气未脱的女孩靠了过来,睁大眼睛打量着少年叫卖丁香鱼的夸张动作,嘴角浮起了丝丝笑容。少年斜一下抬高右手肘,利用手肘上上衣袖子擦拭汗水,从摊位上抓起一瓶水,咕噜咕噜往嘴里倒,斜着眼看到摊位上的丁香鱼陆续出清了,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水手,你什么时候改行卖鱼了?”女孩发出尖锐的叫声,朝少年挥着手。
听到叫声,少年愣了片刻,放下手中的水瓶。抬眼往围观的群众里扫了一遍,看到了胖胖的女孩——他曾经的小房东忽高忽低的挥手模样,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买鱼吗?两盆算你五十块!”
“改天吧,我今天搭公交车来,很远的路,带不回去。”
“不急着回去吧?待会儿我请你喝一碗新鲜的鱼汤!”
女孩笑得十分灿烂。
水鸟绕着停歇于港湾的渔船飞。少年在渔港边选了一家海鲜餐厅,把一包丁香鱼放在桌上,推到她的面前。肥胖女孩惊讶地看着少年。
“改天吧,我今天带不回去。”
“送你的,不收你的钱。”
“送我?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客气。”
女孩没有拒绝,把那包塑料袋包裹着的丁香鱼塞进手提袋。少年回到渔港已经三个月了,三个月没碰面的女孩似乎瘦了许多。
“最近在吃减肥餐,你看,我是不是比以前瘦了?”
“是,瘦了很多。”
“真的?”
女孩就笑开了,颤颤的笑声回荡了老远。少年想起了在城市奔波的日子。女孩每个月六日晚上八点会准时出现,不知是不善于言辞还是不太愿意说话,每回都是接过钞票数上二遍,确定没有错误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便离去。看起来,女孩是个中学生,来渔港玩,应该是她暑期的休闲。少年自然羡慕她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为了找工作,他经常在街头巷尾急得团团转。
有人为女孩安排了悠闲的生活,似乎没有任何压力。
而少年年老的父母,又为他留下了什么?一艘陈旧的渔船与必须修补的渔网?在人生这条不能回头的路上,该向哪个方向奔跑?少年陷入了沉思。他皱紧眉头,望着远方。远方是渔港,渔港外是辽阔的海洋,水鸟低低地贴着水面飞过浪花。
“水手,你在想什么?什么时候再去城市转转?”女孩伸出手指,碰了碰望着远方的少年的手臂。
少年耸了耸肩,摊了摊手。
“我想我已经喜欢这份工作了。你知道吗?水手的战场应该是熟悉的渔港和海洋,不是霓虹灯,更不是异乡的漂泊!”
少年发现,女孩们喜欢在沙滩上写字,然后等着潮水将字迹抹去。如今,随手抓了沙滩上的树枝,在沙滩上写下自己的思念的女孩,已经不在身边了。
那年,决定离开渔港到城市闯一闯的冲动,曾经是少年的坚持。然而,习惯了随渔船出海捕鱼的生活,少年懂得在辽阔的海洋上靠一根牙签在掌中测量风速与风向,却无法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繁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筑工地临时工与餐厅服务生的角色转换,让离开海洋离开渔港的少年黯然神伤,尤其是离开渔港前夕的饯行,在一杯一杯的啤酒中,少年曾经夸下海口——回来时,就是已经长大的男人了。
跟那些大人老乡一起,他蛰居于繁华城市,没有固定薪资汇入,每个月有自来水电、瓦斯、电话费用必须转帐。当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时,虽然是炎热的夏季,少年的背脊不自觉冷冽颤抖。
有一天,少年在建筑工地中,因为失足而跌断了左腿。在医院疗养一段日子后,他拄着拐杖回来了。也许,从此可以守着海洋与渔港,不必四处奔波与流浪了。
站在码头,眺望远方。远方,水鸟低低地贴着水面飞过浪花。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渔港,咸涩海风扑面带来的年少悸动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了。退潮的时节,潮水离眼眸越来越远,一点一点往后退缩,把湿漉漉的沙滩留给了还不愿离去的过客,而此时的少年是过客还是归人?
似乎没有太多人留意过他的行踪。多久没有回来了?一直是白鹭鸶栖息地的渔港旁的防风林,还是那么让人牵挂。
去年底飞往南方避寒后于近日陆续飞回来的许多鹭鸶,还双双对对在隐密的林间共筑爱巢。如今,回到一起成长的渔港,少年守着渔港里的摊位,盘算着未来的生活。摊贩的涌入,让渔港突然热闹了起来,也让少年脸上露出了笑容。
烤鱿鱼、烤香肠、炸臭豆腐的摊位前,始终都有脸上露出满足笑容的游客,而叫卖活鱼与活虾的中年男子声音似乎已经有点沙哑了。酷热的季节,买鱼的人不多。
少年虽然拄着拐杖,可是,却练就了一手叫卖活鱼活虾的绝活;接过了已经喊得有点沙哑的中年男子——少年的父亲手中的竹棒,熟练地拍打着摆放着一箱一箱活鱼与活虾的木头摊位架,发出碰碰碰的沉闷声响。站在一旁的娘则忙碌地将木箱里的丁香鱼捞起,丢进摊位架上空着的塑料盆。
“随你挑,一盆三十元啦!”少年手持竹棒拍打装着丁香鱼的塑料盆。丁香鱼因塑料盆的震动而上下跳动,有些则跌落在摊位上。
“嫌少?再加一把!”少年从木箱里捞起一掌丁香鱼扔进塑料盆。
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了,少年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滚落。
“一盆三十啦!”
围观的群众中,一位跟少年一样稚气未脱的女孩靠了过来,睁大眼睛打量着少年叫卖丁香鱼的夸张动作,嘴角浮起了丝丝笑容。少年斜一下抬高右手肘,利用手肘上上衣袖子擦拭汗水,从摊位上抓起一瓶水,咕噜咕噜往嘴里倒,斜着眼看到摊位上的丁香鱼陆续出清了,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水手,你什么时候改行卖鱼了?”女孩发出尖锐的叫声,朝少年挥着手。
听到叫声,少年愣了片刻,放下手中的水瓶。抬眼往围观的群众里扫了一遍,看到了胖胖的女孩——他曾经的小房东忽高忽低的挥手模样,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买鱼吗?两盆算你五十块!”
“改天吧,我今天搭公交车来,很远的路,带不回去。”
“不急着回去吧?待会儿我请你喝一碗新鲜的鱼汤!”
女孩笑得十分灿烂。
水鸟绕着停歇于港湾的渔船飞。少年在渔港边选了一家海鲜餐厅,把一包丁香鱼放在桌上,推到她的面前。肥胖女孩惊讶地看着少年。
“改天吧,我今天带不回去。”
“送你的,不收你的钱。”
“送我?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客气。”
女孩没有拒绝,把那包塑料袋包裹着的丁香鱼塞进手提袋。少年回到渔港已经三个月了,三个月没碰面的女孩似乎瘦了许多。
“最近在吃减肥餐,你看,我是不是比以前瘦了?”
“是,瘦了很多。”
“真的?”
女孩就笑开了,颤颤的笑声回荡了老远。少年想起了在城市奔波的日子。女孩每个月六日晚上八点会准时出现,不知是不善于言辞还是不太愿意说话,每回都是接过钞票数上二遍,确定没有错误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便离去。看起来,女孩是个中学生,来渔港玩,应该是她暑期的休闲。少年自然羡慕她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为了找工作,他经常在街头巷尾急得团团转。
有人为女孩安排了悠闲的生活,似乎没有任何压力。
而少年年老的父母,又为他留下了什么?一艘陈旧的渔船与必须修补的渔网?在人生这条不能回头的路上,该向哪个方向奔跑?少年陷入了沉思。他皱紧眉头,望着远方。远方是渔港,渔港外是辽阔的海洋,水鸟低低地贴着水面飞过浪花。
“水手,你在想什么?什么时候再去城市转转?”女孩伸出手指,碰了碰望着远方的少年的手臂。
少年耸了耸肩,摊了摊手。
“我想我已经喜欢这份工作了。你知道吗?水手的战场应该是熟悉的渔港和海洋,不是霓虹灯,更不是异乡的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