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g1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山东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经过多年办学实践,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逐步形成了“学训交互,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和满足区域经济需要的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加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培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38-02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这已经成为地方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的风向标。学生就业状况好坏也反映出了高职院校品牌创立的高度与创新的深度。因此,如何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的规格要求,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我国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和产业规划支持生物技术的发展。面对机遇,生物技术相关专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范围不断向多领域扩展,生物技术相关专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在专业设置上,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调研论证不够深入,专业定位不准确,涉及领域过宽;学校间缺乏特色与差异化,课程体系设置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办学效益不高;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不符;学生职业素养较低,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等问题。企业缺乏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而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又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总之,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及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
  山东职业学院2005年开始设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2011年被遴选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重点建设专业。在深入调研分析区域生物技术行业背景的基础上,以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产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如下:
  1 继续开展“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与产业对接,遵循教育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专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三个阶段。通过深化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提升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由“新手”转变为“职业人”。
  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主要按照生物制造行业职业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同时以项目、任务等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岗位有所认知,使其成为基本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新手。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多岗位轮岗,工学交替,配合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工学有效融合。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学中教”,强化专业理论,提升专项技能,对课程中的综合实训模块和部分需使用高档仪器的实训项目则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由基地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培养职业素养,使专业技能“熟练”,使学生实现新手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学生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做“师傅”,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学生在校外兼职教师的指导下,按企业流程和标准完成岗位工作,工学融为一体,重点强化学生解决生产现场问题和优化生产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实现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2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学训交互,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的人才培养阶段推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实施任务式实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在仿真的教学环境,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根据学生顶岗岗位特点,做学一体、做教一体,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与三个不同阶段对应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3 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中心,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为了适应“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安排轮岗和顶岗,根据合作企业生产周期及企业兼职教师工作特点,灵活设计学生校内学习时间和企业生产性实训时间。在企业生产旺季组织轮岗实训,淡季集中进行校内课程教学。
  第1、2学期在校内完成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学习,并进入实训室,以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为主,渗透专业核心能力;第3、4学期完成专业方向模块、个性化模块的学习,并进入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以专业核心能力强化为主;第5、6学期安排学生到紧密合作企业进行10个月以上的顶岗,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养职业素养,在学生岗位能力实现阶段式增长的同时,企业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利于企业选择优秀学生就业。
  4 对接行业企业,构建符合岗位任职要求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研讨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生物技术人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与实训项目,编写特色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使专业与产业对接。
  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生物产业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同和专业课程。例如,济南高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把生物医药确立为主导产业,以龙头医药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为满足生物医药人才需要,我们增加了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并及时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实训项目,为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奠定基础。
  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按照“企业调研-专业定位-岗位分析-归纳岗位任务-提炼岗位能力-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步骤,以生物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为导向,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参照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設计十多个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基本素质培养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个性化模块”的课程体系。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强化了能力培养,开发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共育人、共发展,提高了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变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结合自身优势与社会需要,不断积淀凝练专业特色,提升了办学竞争力,彰显差异化办学,全面提高了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
  [2] 王永芬.就业导向下高职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3):75-79.
  [3] 王金洛.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20-22.
  [4] 葛郢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5):23-24.
  [5] 冯爱娟.面向岗位群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186.
  [6] 秦新民,杨华.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34-35.
其他文献
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管理水平以及企业信誉提高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利的问题。本文在对当前市政工程施工成
外科的教学关系着学生的就业,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外科教学的现状调查,对外科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
<正> 第二讲生物数学基本内容举例(上)生物数学是研究生物现象数学化的一门边缘学科,内容广泛,分支繁多。人们正在探索用新的概念来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科学家提出的许多新的
通过对楼板的尺寸进行分割及荷载计算,再运用标准图集进行选型,从而确定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规格及配筋。深化设计完成后由工厂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在施工之前要规划叠合
美国布朗医学院的Dr.Linda L Carpenter及其同事在J Clin Psychiatry,杂志上报告,γ-氨基丁酸(γ-GABA)选择性抑制剂噻加宾(Tiagabine)治疗有显著焦虑的严重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
在2014年以前,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过多,到今天中国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减少过的情况下,又有一部分人担心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本文
在煤矿开采掘进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机械设备无法充分满足煤炭开发量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煤炭开发设备的安全程度较低同时效率比较低下,直接影响到了煤炭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