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总统时代:非理性繁荣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t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以18月不动利率与小步快跑,彻底打破华尔街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走向判断,成就了美联储的至尊地位,更成就了美国的经济学奇迹。
  时至1993年,格林斯潘完全控制住通货膨胀,拯救银行的工作也基本完成,美国经济正式步入稳步增长的轨道。这一年,老布什总统下台,克林顿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
  虽然克林顿来自民主党,而格林斯潘来自共和党,但也许他们都是左撇子,又同为萨克斯爱好者,看起来更像站在同一个战壕。在接下来日年中,联手为美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学奇迹。
  
  小石城交易(1993年)
  
  克林顿于1992年11月3日,正式赢得大选。胜选之后,他最重要的安排之一就是会晤格林斯潘。他约格林斯潘到他当时位于小石城的官邸秘谈,此事只有未来的副总统戈尔知道,但连他也未能参加。
  1992年12月3日,格林斯潘应约来到小石城,宾主交谈甚欢,密谈时间也由计划中的一个小时延长到三个小时,最后还共进午餐。
  格林斯潘有备而来,他认真解答了克林顿的所有问题,还通过大量的数据向克林顿证明,其上台后的减税设想并不能真正刺激经济增长。他告诉克林顿美国经济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联邦预算赤字。
  格林斯潘说,经过里根8年与老布什4年的大举借债,美国联邦赤字已近3000亿美元。新总统上台后,必须增加税收,削减联邦赤字,不然,美国经济有崩溃危险。
  克林顿对格林斯潘的各种分析与见解都洗耳恭听,但并非百依百顺,因为增加税收一向被认为是失民心之举,而上台立足未稳就增税,简直是犯忌讳。
  出乎格林斯潘意料的是,克林顿表示,可以考虑上台后增税,但有个条件,那就是美联储必须配合,适当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格林斯潘表示,只要不伤害美联储独立性就可以。
  两人一言为定,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从此成为克林顿执政期间白宫与美联储关系的基调。后来,媒体将两人的小石城秘会称为小石城交易。这一桩内幕交易渐成一段佳话,被称为两人珠联璧合的开始。
  1993年,克林顿上台之后,很快兑现诺言,但过程比想象的坎坷。虽然众议院以218:116顺利通过克林顿的削减联邦赤字预案,但到参议院时,政府中的刺激经济派强烈反对,最后预案仅以51:50勉强过关。
  决定胜负的一票来自副总统戈尔。但戈尔表示,他要感谢格林斯潘,因为格林斯潘不仅设计了很多增税方案的细节,而且还是惟一投赞成票的共和党人。
  政府削减赤字的方案通过后,果然如格林斯潘所料,长期贷款利率应声下降。其中30年期债券利息降到7%以下,达到16年来最低点。同时,种种数据还表明,银行业经过拯救已经恢复活力。同期,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只有3.3%。
  格林斯潘喜上眉梢。
  
  小步快跑(1994年)
  
  格林斯潘信守与克林顿的“君子协议”,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3%的低水平,使联邦基金利率连续18个月未动,创下历史纪录。
  1994年1月,格林斯潘开始“食言”。因为他从数据里感觉到,经济复苏过快,出现一些过热的苗头。作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必须打击通货膨胀,于是他不顾克林顿的不悦,开始上调利率。
  格林斯潘这次上调利率一反常态,他的方式也让人耳目一新。从1994年1月起,他基本上每两个月上调一次利率,每次0.5%。到1994年12月,利率从3%上升到5.5%。当时人们怀疑格林斯潘是一个“反通货膨胀狂”。
  “小步快跑”给市场以深刻印象,格林斯潘不仅可能18个月不动利率,也可能一个月动两次利率。这种忽静忽动,彻底打破了华尔街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走向判断。除了格林斯潘,再没人确信美联储明天的利率走向。
  同时,格林斯潘经过多年磨练,已经将含糊其辞的表达水平练到炉火纯青。其代表性言论就是:“如果你觉得你确实领会了我的意思,我想你有可能是误解了我。”
  从此,格林斯潘及其领导的美联储披上了一层神秘化色彩。以至于为了推测利率走向,美国广播公司(ABC)曾专门推出一个节目——《格林斯潘的公文包》,通过观察他手中的公文包是鼓是瘪,来判断下一步利率走高走低。
  到199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经过一年的小步快跑,彻底将通货膨胀扼杀在萌芽状态。预防性地扼杀通货膨胀,反而促进繁荣。学术上称之为软着陆。
  但是,美国经济成功软着陆,却把邻居墨西哥弹了起來。
  
  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
  
  墨西哥比索一直与美元挂钩,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一路小跑,使美元持续升值。仅1994年前10个月,美元就升值近15%,这让墨西哥比索很难再紧盯美元。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上调一次,墨西哥的外资就外流—部分,外债就高出一截,最终墨西哥支撑不住,不得不宣布比索贬值,酿成1994年底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墨西哥的财政部长到美国求救,希望美国能为墨西哥提供贷款以度过危机。他的求救对象是刚接受任命的美国财政部长鲁宾(Robert Rubin)。
  鲁宾不仅担心墨西哥没有自救能力,而且害怕墨西哥危机进一步扩大,直接伤害美国利益。于是,鲁宾向克林顿总统建议,向墨西哥提供250亿美元贷款,并由美联储提供贷款担保。格林斯潘当时的第一判断是墨西哥金融市场能够完成自救,所以反对鲁宾提出的贷款给墨西哥,他甚至还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又上调0.5%。
  但格林斯潘很快转过弯来,他逐步意识到墨西哥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巨大威胁,美国1995年的GDP有可能下降两个百分点。格林斯潘马上与鲁宾站到一起,1995年2月,他不仅同意将墨西哥的贷款增加到400亿美元,还将利率从6%下调回5.5%,并协助鲁宾说服了国会。
  格林斯潘虽然最初判断失误,但反省之后,他的大胆举措不仅拯救了墨西哥,也奠定了他在全球央行中的老大地位,并为日后处理更严重的危机积累了经验。
  
  非理性繁荣(1996年)
  
  由于合作愉快,1996年,克林顿提名格林斯潘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1996年6月20日,克林顿的提名以91.7通过,可见其声望之高。据《财富》杂志1996年3月的调查,当时的《财富》1000强首席执行官,有96%支持格林斯潘连任。
  格林斯潘的威望来自成就。上一任期中,格林斯潘不仅把通货膨胀控制在3%左右,失业率也再未超过7%,一直在5.5%左右。GDP更是罕见地平均增长3%~4%。道琼斯指数从他接手时的2000点涨到5500多点。
  不过,人们又转而预期经济是否过热,怀疑格林斯潘第三个任期很可能不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打击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但没想到,格林斯潘又把利 率下调0.5%,由于格林斯潘总让人出乎意料,这次释放利好消息,人们都不敢相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当天甚至下跌200多点。后来有人怀疑,他这次下调是暗助克林顿大选连任,以报答知遇之恩。
  1996年12月,道琼斯指数涨到6400点,比格林斯潘接手时翻了三倍多。人们普遍认为市场出现泡沫。按一些分析机构的测算,到1996年12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最多也就达到3500点。
  于是,各方人土急切想知道格林斯潘如何看待这种繁荣。1996年12月5日,他到美国企业学院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央行在民主社会中的挑战》。这是一场枯燥的演讲,但无数人都在洗耳恭听,寻觅关键词。当格林斯潘讲到:“持续的低通货膨胀意味着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小……但是,我们怎么能知道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什么时候过度地扩大了资产价值,进而导致像日本在过去10年所经历的漫长而意想不到的紧缩呢?”人们似乎有了答案。
  还没等演讲结束,“非理性繁荣”已经出现在很多新闻稿中,并迅速传遍全球。他演讲时,东京已经开市,听到“非理性繁荣”一词,东京的分析师门预期美联储会上调利率,为经济降温,于是东京股市的日经指数应声下跌3.2%,为当年单日最高跌幅。香港恒生指数下跌近3%,伦敦交易所次日也下跌2%。
  一夜之间,全球金融市场见识了格林斯潘的影响力。正如很多媒体的评论所说,格林斯潘打一个喷嚏,全球股市感冒。
  
  新经济(1997年)
  
  这一次,全球股市又理解错了。格林斯潘用“非理性繁荣”一词,本意并不是说过去的繁荣非理性,而是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繁荣即将开始。据格林斯潘推断,股市确实有一点泡沫成分,但远末到崩溃的程度,连造成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都不大。
  问题是全球股市无法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格林斯潘更不会轻易让任何人猜到。于是好戏接着上演。
  1997年2月,格林斯潘在演讲中再次告诉大家,他已经开始关注股市猛涨这一情况,这就使全球市场的加息预期更加强烈,连总统克林顿及美联储很多成员,都对格林斯潘抱有同样猜测。
  时间很快就到了3月24日,这是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Open MarketCommittee)讨论并公布新利率的日子。格林斯潘主张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达到5.5%。目的不是控制通货膨胀,而是5.5%更有利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3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高度警觉的资本市场以为这一次果断猜中了格林斯潘的想法,以为这是格林斯潘新一轮小步快跑的第一步。而且自1996年1月以来,利率已经15个月未动,这与上一次小步快跑前的情形也非常相似。
  于是,接下来,市场掀起一个标准的蝴蝶效应。格林斯潘刚宣布完毕,全球股市在小步快跑的预期下,纷纷狂泻。
  但是接下来的5月20日和7月2日,两个宣布利率走向的日子,格林斯潘都没动静,这就使东南亚国家陷入一种更强烈的升息预期,索罗斯等人的活动空间急剧增长。
  格林斯潘没有顺应市场预期,自有他的想法,他从市场上反馈回来的数据中,没有发现通货膨胀信号。他认为失业率很低与经济增长,都只是说明美国前些年对技术的巨大投资如今开始见效,很可能就是学术界讨论的新经济。
  
  两场全球金融危机(1997年)
  
  1997年7月,格林斯潘成为《商业周刊》的封面人物,成为“新时代经济”的代名词,而与此同时,东南亚却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与两年前的墨西哥金融危机有些相似,都是汇率与美元挂钩的国家。虽然已经有处理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经验,但格林斯潘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并不热心,直到危机蔓延到韩国,与美国影响紧密,格林斯潘才开始与鲁宾一起,以当年拯救墨西哥的方式拯救韩国。东南亚金融危机只有美国幸免,全球总损失超过7000亿美元。  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市场仍然强烈预期联邦基金利率随时可能小步快跑,但从1997年3月起,格林斯潘始终未动利率,让美国尽情地享受经济增长,直到1998年7月。
  1998年8月,格林斯潘忽然决定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因为这个月,俄罗斯政府突然宣布卢布贬值,并延期偿还所有债务。这使全球债券市场完全停盘,并很快影响到股市。
  在俄罗斯债券危机中,美国以经营债券出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损失最为惨重,到9月初已经报损10.8亿美元,即将陷入倒闭状态。格林斯潘派人考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结论是这家公司倒闭对美国的危害将超过俄罗斯债券危机本身,因为有多家大银行都是它的股东。
  格林斯潘决定向LTCM提供支持,于是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0.25%。到10月份,格林斯潘將联邦基金利率又下调0.25%。全球债券市场应声反弹,道琼斯指数也一天之内找回330点。俄罗斯债券危机带来的风波就此过去。
  
  刺破泡沫(1999—2000年)
  
  整个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低通货膨胀与低失业率并存,真实GDP平均增长4%,1999年更是达到4.5%,不管是非理性繁荣,还是新经济,对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来说,这是奇迹。
  到1999年,格林斯潘已经清楚地看到经济中出现的泡沫,作为美联储主席,他知道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是刺激经济大起,而是防止经济大落。于是他从1999年5月起,经过连续五次加息,联邦利率从4.75%上升到6.5%,经济逐渐减速,到2000年4月,网络泡沫破裂,但并未对美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当年真实GDP增长仍达到3.7%。
  2000年6月,经克林顿提名,格林斯潘再次连任美联储主席,开始他的第四个任期,而克林顿则即将离任,两人的珠联壁合到此结束。
其他文献
将仅售0.24元一盒的清凉油,做到固定资产约300万美元,流动资金总额 800多万美元。单纯依靠一种在国内市场利润极其微薄的滞销品,张海利在别人意想不到的领域,把利润最少的产品,做出了最高效益。    改革失败    1977年,张海利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某大学经济系,1986年,又考上了母校经济专业的研究生。令人诧异的是,毕业时,张海利却主动放弃了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的机会,“下放”
期刊
2005年春节前夕,中国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信义玻璃(HK 0868)在香港发行上市,筹集资金7.5亿港元以用于扩建生产线。而在2003年底正式介入汽车玻璃领域的浙江玻璃(HK 0739)也在近期传出了欲发行A股以筹资15亿元的消息,在其投资计划中,汽车玻璃也将占据重要位置。就在 2004年中,汽车玻璃行业龙头福耀玻璃(SH 600660)才宣布了其大规模的投资计划。  一时间,在汽车整车遭遇寒流、
期刊
在国内汽车玻璃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时,国际巨头也杀进了中国市场。目前全球三大汽车玻璃制造商英国皮尔金顿(Pillkington)、法国圣戈班(Saint-Gobian)和日本旭硝子都已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  旭硝子隶属于三菱集团,来进行收购后,实力和皮尔金顿不相上下。据统计,这3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 70%左右。为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他们也采取了与其他对手合作的策略。比如在韩国市场,旭硝
期刊
2月15日,有消息称,中国计划对麻烦不断的证券业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中国证监会将利用这次针对国内 100多家证券公司所展开的调查的结果来制定行业长期发展规划。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这次证券业经济普查是中国全国经济普查的组成部分,对于摸清证券业家底,解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基础性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此前有报道称,政府推迟了对证监会进行审计的计划,因担心此举会招致更多负面消息。  2月14日,港交所主
期刊
杰米·戴蒙一度被视为花旗集团缔造者桑迪·维尔的继承人,当他率领摩根大通挑战花旗,谁不希望看到一场血战呢?    “我曾那么接近车福,你却冷冷将我放逐。”用这句歌词来描述1998年10月的杰米·戴蒙(Jamie Dimon)再合适不过了。  那一天,杰米·戴蒙被他亦师亦父的花旗集团董事长桑迪·威尔(SandyWeill)扫地出门,而在这之前,在华尔街的每一个角落里,大家谈论的都是杰米·戴蒙将在何时掌
期刊
湖南省的陈先生做的是小本生意,交际广阔,头脑灵光,在其城市的中心市场有一铺面,经营百货杂什。三天两头都要到长沙进货,每次进货都少不了帮“铺邻”“商友”捎点货,且不收——分钱回报。日深月久,名气渐大,慢慢拥有了一批辐射周边市区乃至邻省的经销商。  2002年,某国际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新品,在当地十分畅销。陈先生同样帮人捎货不收分文,并且,陈先生还自己花了5万元进货,推出了按进货价的分销举措,不赚
期刊
没有格林斯潘预见性的降息, 以及积极干预,911恐怖袭击加上安然系列丑闻,会使美国付出惨重代价。  当小布什竞选胜利后,由于格林斯潘与老布什之间的过节与误会,很多人担心小布什“替父报仇”,但格林斯潘与小布什之间不仅没有闹僵,似乎还很融洽。    未雨绸缪(2000—2001年)    小布什从竞选口号到上台的经济困境与老布什都颇为相似,连遭遇的衰退都刚好完全由格林斯潘的持续加息一手造成。  布什
期刊
相对于知名度极高的曹德旺,浙江玻璃(HK 0739)的掌门人冯光成并不为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因浙江玻璃上市而登上各种富豪榜的浙江人,实际上最初是从建筑工做起,一步步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光宇集团。  从21岁那年投身建筑业起,冯光成似乎就与建筑建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0年,冯光成就率领当时的绍兴县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绍兴五建”)走南闯北承接施工项目,足迹遍布武汉、杭州、桐乡、嘉兴、上海等地。这与东方集
期刊
黄景山今年56岁了。他不仅没有积累下财富,反而欠下3000万元的巨款。“我现在应该算是负面人物了吧。”因为对刚刚被诉讼赔偿景州乐园·台湾民俗村员工薪水800多万元的黄景山来说,面对自己的天命年,大概也无法预计天命于他有何优待或薄情,因为一切都是那样难以预料。    生长在台湾的黄景山起初并不是商人。他从18岁开始学音乐。“从当小弟开始,帮人家倒茶水。”然后到歌厅、舞厅、夜总会去弹吉他,接着,他进了
期刊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作为国内极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商人群体,浙商早已跨出国门。莫斯科著名的“海宁楼”,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阿联酋迪拜的中国日用商品城分市场,这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商业区,都是由浙商一手建立起来的。  而翻看浙商的海外经历,在一连串不断制造奇迹的数据背后,还有他们作为先行者留下的伤痕。    海外急先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浙商是走出国门最活跃的一群。迄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