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设计出驱动思维的问题?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对于教学而言,意义不言而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可以衔接课堂的不同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加深刻,尤其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良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自主解读的基础上,生成超越自己水平的理解。而這一切,都是指向学生思维的。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驱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如果提得不恰当,很多时候还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因此设计一个能够驱动学生思维的问题,需要教师作出比较深入的思考。《皇帝的新装》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本文以之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问题乃为驱动思维而设计


  课堂上,师生是为了教学而来,而问题就是师生之间能够有效联系文本与教材的重要载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将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也一定会将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态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课堂师生互动、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课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当问题为了驱动学生的思维而设计时,问题才能彰显其本来含义。
  《皇帝的新装》从题材的角度来看只是一则童话,但是放在初中教材中,所要展现的显然不只是其童话含义。那么如何从文本的解读中获得洞察人生百态的视角呢?这就需要以问题来驱动。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学生在解读本文的时候,本身容易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教师提出新的问题的起点。
  比如说,有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真会有这样傻的皇帝吗?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都是“怎么可能”。就在这个同学感觉到疑惑的时候,笔者顺势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傻的皇帝,那为什么安徒生还要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呢?为什么这篇课文还会作为一个经典课文,长时间存在于教材当中呢?这两个问题就可以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作者的创作动机,而一旦学生的思维向这个方向延伸,就会形成许多深刻的认识。比如有学生认为:安徒生创作这个作品,是为了讽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虚伪、奸诈与愚蠢。也有学生认为:在《皇帝的新装》揭露生活中人的弱点时,作为读者也不能忽视自己,也要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这些弱点……事实证明,只有生成这样的观点,才能让《皇帝的新装》变得更加富有现实意义。
  应当说,当这些答案从初中学生的嘴里说出来时,就已经表明,一旦问题提得恰当,就可以促进初中学生高效思维,并且形成有价值的答案。相关的教学研究表明,问题总能够让学生原有的认知发生失衡,而认知的平衡一旦被打破,那学生自然就会尝试去让自己的认知变得平衡,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有了这个认识,那就可以坚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的信心。

二、基于思维发展的问题提出


  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可以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确定学生的思维方向去设计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教学前的预设,二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预设问题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进行,要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去提出问题。比如上面笔者所跟进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自己基于以前的教学经验而进行的预设,结果这两个问题确实有效地撬动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经过一定的思维碰撞,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两个骗子最初会提出“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而不是选择其他理由呢?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是却难以回答的问题,引发了全班学生的思考。而笔者在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价值之后,更是推波助澜: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对这篇课文理解的深度,大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时候,请记住自己的推理过程。
  经过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比较认同的答案是:不称职或者愚蠢,是每个人内心最为拒绝的东西,无论是不是这样的人,都不会让你自己身上有这样的缺点。骗子正是掌握了人的这种心理,才提出这样的理由。
  分析这一教学环节可以发现,当教师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设计并提出问题时,往往就能够让问题和思维之间形成一个有益的联系。这个联系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在对这个载体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就能够得到培养。

三、思维是语文教学根本大计


  很显然,学生的这一答案是有价值的,而笔者提出的要求,也驱动了学生的思考。只有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能够抓住一些细节,并且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出发,才能更好地判断作者的写作动机。这些过程都与学生的思维相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可以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计,而问题则可以为实现这一根本大计发挥重要的作用。
  将思维视作语文教学的根本大计,实际上是强调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对象都是文字,而文字是一个抽象的对象,需要用思维去加工,反过来在加工的过程中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这个角度讲,思维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确实是重要的,而问题则是撬动学生思维的一个坚硬的杠杆。
  总之,教得好不如问得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有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走进文本,去体验、感悟、想象、探究,并达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同时问题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由此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对问题的研究应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去设计问题,也永远是驱动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初中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神话的典型特点就是充满奇幻的想象,其依托的是人类演化,目的就是更充分地表达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畅想。下面以《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和神话类课文教学相关的一些思考。一、在阅读中感知神话故事的框架  1.在阅读中提炼神话故事情节。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关键在于紧扣文本内容,才能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层面的梳理,并从中成功提炼出文本脉络,能够对神话故事形成整体感知。  在引导学生初
期刊
余映潮在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余映潮的朗读教学一方面主要通过示范指导品味诗歌节奏、语调等;另一方面通过点评指导完成诗歌朗读教学,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分别作出点评,进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的能力,完成朗读的有效教学。一、朗讀教学分析  余映潮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朗读。在他“重文本,重朗读”教学理念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中主要采取朗读的方式完成教学。课堂有44分钟,其中大约有25分钟都在让学生读。
期刊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国粹。古诗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精湛,还有巧妙的意境,千百年来,古诗让无数人得到了滋养。古诗词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语言,也是充满智慧的语言。古诗词鉴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老师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目的是加强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保证学生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个人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背诵一些优秀的古诗词,
期刊
作文,选材是关键。初中生随着课程的增多失去了很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机会,写作文时,往往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适合的题材。农村初中学生,无论是阅读量还是知识的广度与城市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写作素材更显贫乏。很多同学生编乱造,写出来的语言枯涩乏味。如何利用乡村现有资源,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让学生爱写作、善写作呢?  金秋稻黄,土地的清香在收获的季节更显浓郁丰沛。在农村,这个季节的田野处处是宝藏,也正是引导
期刊
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认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积极创新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实施阅读教学,从而既优化阅读课堂,又实现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目标。一、改变阅读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以培养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方法为主要目的,提高阅读能力是宗旨。阅读能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效率提高。但由于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致使多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记叙文训练中,发现学生常常没有合适的素材,或者极其低幼化,不能准确、形象、深刻地表达,写作往往陷入无话可说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会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积累记叙文素材,从而能够在写作中大处入手,小处着眼,在关键处点睛。一、国事、家事、身边事,事事关心,有丰富的感知能力  关注自然、时代社会、历史文化,关注自我与他人以及内在的各种精神品质,能够很好地充实记叙文写作素材
期刊
笔者每天早晨怀揣着新的希望踏进校园,却被教室里稀稀拉拉的读书声当头棒喝,上课齐读时孩子们明明张着嘴,可就是听不到深情的朗读,出现的是涣散的眼神、机械的嘴巴。这样的校园是没有活力的。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又该如何改变现状呢?以南通市一所普通小学的三年级的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普查和抽查的方式,结合笔者的思考,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归纳。一、现象及原因  (一)家长认知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传播速
期刊
目前小学校园中,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出现偏差。他们认为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就是美,流行的音乐就是美,很多孩子缺乏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的表现及创造力,成了审美的“低能儿”。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明晰的目标”。通过创新的方式达到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个需要漫长探究的過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最初起源于语言学研究。具身认知认为,人类的认知不仅仅受制于人类的大脑,人类的身体同样参与了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身体不仅是传统所认为的感受器和效应器,还是中枢加工器,并且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中。这里所指的情境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不仅仅是文化的情境,还应包括社会情境、自然情境等,由此形成了个体认知的整体情境,影响着人类认知的过程与认知的结果。因此,从具身认知的观点而言,情
期刊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勇于挑战,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抗挫折能力更强。那么如何从一年级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首先我觉得应该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两者之间产生的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这也是生命课堂所一直倡导并严格执行的。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最先改变的是教师的评价,善用赞美,让师生的距离更近!【例】部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