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开放式住区有实现城市资源共享、缓解交通压力、完善城市功能的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开放式住区优秀景观设计案例,结合绵阳市现有住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封闭式住区与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要点,为绵阳市开放式住区的景观打造建言献策。
关键词: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
引言:对比城市封闭式住区导致的部分视觉空间割裂与整体布局不连贯现象,开放式住区内的景观设计能助推住区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融合,促使城市公共资源共享。因此,在开放式住区规划中,应更加注重景观的开放性,营造良好的景观氛围,促进住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一、国内外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
“对话是城市生活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显然应当从解决住宅及其居住环境问题开始。”——伊尔?沙里宁
(一)加拿大海滩大街——绿地景观对住区与城市街道的过渡
海滩大街位于温哥华英吉利海湾东南端的False Greek北岸,占地面积约9公顷,以高层住宅为主,是西方消灭“住宅小区”后当代新型城市社区理念的完美体现。其亲和的开放空间、大面积的绿化使高密度住宅与环境融为一体[1]。海滩大街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在交通组织上结合城市道路设置了步行道与自行车道专用车道;高层住宅与Townhouse结合;开阔的公园式景观与舒适的街道环境结合;利用多层次乔木、高密度灌木以及台阶将社区与外界环境区分,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基础上同时保留了空间尺度的舒适感。这种隔离方式,使社区融入城市的同时又保证了与城市街道的耦合衔接私密性。
(二)中山城市风景花园住区——结合“生活性支路”共享的绿地景观
广东省中山市的城市风景花园住区规模用地33公顷,住区北面为城市快速路,南面为城市次干道,东面与西面皆为城市干道。在整个城市风景花园住区中规划了一条L型的“生活性支路”与住区外围城市道路融合,同时将L型支路中心的邻里单元设置为开放的中心景观公园,并在支路两侧设计住区公共绿地、慢行系统、休憩小广场和街头花园。通过这条开放的L型“生活性支路”,让居民感受到景色优美、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绿地景观品质。
二、绵阳市住区现状
(一)绵阳市基本概况
绵阳市,是中国科技城,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省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绵阳市住区多以中高层建筑为主,内部封闭,设有严格的门禁,建筑沿街区边缘布置,内部配有供住区内居民使用的公服设施、道路系统、绿地景观等基础配套设施。
(二)绵阳市住区存在的问题
1)住区与城市存在距离感
绵阳市住区采用封闭模式,现代高层建筑对内部小区的圍合导致住区内部与城市缺乏“交流”,产生距离感,使之缺乏轻松的居住环境与温馨的邻里生活。
2)住区内道路系统混乱
城市道路与住区道路各自为营,住区内部机动车数量多,停车位少,人车混合,安全隐患大。
3)绿化功能形式单一,缺乏地域性
有些现存老旧小区在建设时缺乏绿地指标,管控不严,导致小区绿化缺乏;少有小区花园、组团花园等静态的隐秘空间;景观植物参差不齐,树种季相变化单一。新建住区虽在绿地率指标方面有严格的把控,但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通常只是拼凑指标,绿化功能形式单一,并缺乏景观的地域特性,忽略了景观的协调性与可观赏性。
4)景观植物空间与城市环境不融合
封闭式小区的景观活动空间只局限于住区内的居民,无法与城市街道等融合,城市空间序列片段化,造成资源浪费。
三、绵阳市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
在开放式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不应将住区内部的景观与城市环境割裂开来,应按照具体情况建设适宜的开放空间,以此营造良好的景观气氛,促进城市与住区资源共享。
(一)开放共享——城市与住区融合发展
开放式住区重在开放与资源共享。在进行开放式住区规划时,要考虑到住区内部与城市的融合关系。对于传统围墙式规划,应结合居民调查满意度以及所处地带的实际情况减少“冰冷”的围墙,利用高大乔木或者高密度灌木及台阶将住区内部与城市有机隔离,这种分离方式既保证住区与城市环境的区别又实现了两者的融合,减小城市与住区的距离感。
(二)人车分流——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的应用
开放式住区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人车分流模式能避免住区内开放的道路给居民带来噪音与安全隐患,引入城市支路,形成开放的街区生活次街。利用城市支路的开放性,在道路两侧布置慢行系统、城市绿道、公共绿地、休憩广场等绿色公共设施,并在中心地域设置开放式的中心景观公园。这种规划方式可提升住区道路的景观活跃性,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三)因地制宜——加强地域特色、体现多样统一
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应加强当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与城市整体景观协调却又各不相同,追求多样统一的原则。缺少人文景观的城市建设必将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因此,应结合当地文化、风貌等特点,保护古树名木,优先利用乡土树种,营造丰富、鲜明的景观层次,以满足居民的视觉审美感受,让人们忆得起那浓浓的味道,记得住那满满的乡愁。
(四)空间分类——动静结合、空间层次分明
住区内部是一个居住的环境,要遵从静态优先原则。开放式住区要满足景观空间的动、静分区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除对外开放的主要道路系统以及主要的绿地系统外,应设置更多的组团空间以及私密空间。动态区域适合设置对外开放的公共区域,利用中心公园、广场与动态的水景形成热闹活跃的中心区域,应选择季相变化突出、色彩丰富的植物为主;静态区域的组团空间应选择枝叶密布的植物和具有较高遮挡性的植物,用来保护居民隐私性和降噪降尘[2]。
开放式住区的高层乔木、中层乔木、底层乔木数量比例控制在1:2:1,居住区内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数量比例控制在1:4[3];灌木可分布于中下层突出景观层次感;同时,可栽植部分草本观花植物、匍匐植物与藤蔓植物,设计不同造型,与中上层乔灌植物融合衔接,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
四、结语
将住区内部景观空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以城市设计的方法将其与城市中的街道和广场空间融合。这样可以把城市片段化的空间进行有机联系,构成丰富的城市空间序列。住区是城市结构、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开放的住区景观环境将有效缓解城市空间碎片化现象,使住区不再孤立于城市环境中,而是真正融入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德昭.社区的革命[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庞姗姗.城市居住区开放的景观改造方法探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7.
[3]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探绿-居住区植物配置宝典(北方植物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宣传统战专项课题(19sxb103)。
作者简介:
冯雪,女,1994年,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
杨剑,男,1963年,四川安岳人,教授,博士,西南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
引言:对比城市封闭式住区导致的部分视觉空间割裂与整体布局不连贯现象,开放式住区内的景观设计能助推住区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融合,促使城市公共资源共享。因此,在开放式住区规划中,应更加注重景观的开放性,营造良好的景观氛围,促进住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一、国内外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
“对话是城市生活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显然应当从解决住宅及其居住环境问题开始。”——伊尔?沙里宁
(一)加拿大海滩大街——绿地景观对住区与城市街道的过渡
海滩大街位于温哥华英吉利海湾东南端的False Greek北岸,占地面积约9公顷,以高层住宅为主,是西方消灭“住宅小区”后当代新型城市社区理念的完美体现。其亲和的开放空间、大面积的绿化使高密度住宅与环境融为一体[1]。海滩大街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在交通组织上结合城市道路设置了步行道与自行车道专用车道;高层住宅与Townhouse结合;开阔的公园式景观与舒适的街道环境结合;利用多层次乔木、高密度灌木以及台阶将社区与外界环境区分,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基础上同时保留了空间尺度的舒适感。这种隔离方式,使社区融入城市的同时又保证了与城市街道的耦合衔接私密性。
(二)中山城市风景花园住区——结合“生活性支路”共享的绿地景观
广东省中山市的城市风景花园住区规模用地33公顷,住区北面为城市快速路,南面为城市次干道,东面与西面皆为城市干道。在整个城市风景花园住区中规划了一条L型的“生活性支路”与住区外围城市道路融合,同时将L型支路中心的邻里单元设置为开放的中心景观公园,并在支路两侧设计住区公共绿地、慢行系统、休憩小广场和街头花园。通过这条开放的L型“生活性支路”,让居民感受到景色优美、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绿地景观品质。
二、绵阳市住区现状
(一)绵阳市基本概况
绵阳市,是中国科技城,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省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绵阳市住区多以中高层建筑为主,内部封闭,设有严格的门禁,建筑沿街区边缘布置,内部配有供住区内居民使用的公服设施、道路系统、绿地景观等基础配套设施。
(二)绵阳市住区存在的问题
1)住区与城市存在距离感
绵阳市住区采用封闭模式,现代高层建筑对内部小区的圍合导致住区内部与城市缺乏“交流”,产生距离感,使之缺乏轻松的居住环境与温馨的邻里生活。
2)住区内道路系统混乱
城市道路与住区道路各自为营,住区内部机动车数量多,停车位少,人车混合,安全隐患大。
3)绿化功能形式单一,缺乏地域性
有些现存老旧小区在建设时缺乏绿地指标,管控不严,导致小区绿化缺乏;少有小区花园、组团花园等静态的隐秘空间;景观植物参差不齐,树种季相变化单一。新建住区虽在绿地率指标方面有严格的把控,但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通常只是拼凑指标,绿化功能形式单一,并缺乏景观的地域特性,忽略了景观的协调性与可观赏性。
4)景观植物空间与城市环境不融合
封闭式小区的景观活动空间只局限于住区内的居民,无法与城市街道等融合,城市空间序列片段化,造成资源浪费。
三、绵阳市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
在开放式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不应将住区内部的景观与城市环境割裂开来,应按照具体情况建设适宜的开放空间,以此营造良好的景观气氛,促进城市与住区资源共享。
(一)开放共享——城市与住区融合发展
开放式住区重在开放与资源共享。在进行开放式住区规划时,要考虑到住区内部与城市的融合关系。对于传统围墙式规划,应结合居民调查满意度以及所处地带的实际情况减少“冰冷”的围墙,利用高大乔木或者高密度灌木及台阶将住区内部与城市有机隔离,这种分离方式既保证住区与城市环境的区别又实现了两者的融合,减小城市与住区的距离感。
(二)人车分流——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的应用
开放式住区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人车分流模式能避免住区内开放的道路给居民带来噪音与安全隐患,引入城市支路,形成开放的街区生活次街。利用城市支路的开放性,在道路两侧布置慢行系统、城市绿道、公共绿地、休憩广场等绿色公共设施,并在中心地域设置开放式的中心景观公园。这种规划方式可提升住区道路的景观活跃性,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三)因地制宜——加强地域特色、体现多样统一
开放式住区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应加强当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与城市整体景观协调却又各不相同,追求多样统一的原则。缺少人文景观的城市建设必将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因此,应结合当地文化、风貌等特点,保护古树名木,优先利用乡土树种,营造丰富、鲜明的景观层次,以满足居民的视觉审美感受,让人们忆得起那浓浓的味道,记得住那满满的乡愁。
(四)空间分类——动静结合、空间层次分明
住区内部是一个居住的环境,要遵从静态优先原则。开放式住区要满足景观空间的动、静分区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除对外开放的主要道路系统以及主要的绿地系统外,应设置更多的组团空间以及私密空间。动态区域适合设置对外开放的公共区域,利用中心公园、广场与动态的水景形成热闹活跃的中心区域,应选择季相变化突出、色彩丰富的植物为主;静态区域的组团空间应选择枝叶密布的植物和具有较高遮挡性的植物,用来保护居民隐私性和降噪降尘[2]。
开放式住区的高层乔木、中层乔木、底层乔木数量比例控制在1:2:1,居住区内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数量比例控制在1:4[3];灌木可分布于中下层突出景观层次感;同时,可栽植部分草本观花植物、匍匐植物与藤蔓植物,设计不同造型,与中上层乔灌植物融合衔接,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
四、结语
将住区内部景观空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以城市设计的方法将其与城市中的街道和广场空间融合。这样可以把城市片段化的空间进行有机联系,构成丰富的城市空间序列。住区是城市结构、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开放的住区景观环境将有效缓解城市空间碎片化现象,使住区不再孤立于城市环境中,而是真正融入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德昭.社区的革命[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庞姗姗.城市居住区开放的景观改造方法探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7.
[3]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探绿-居住区植物配置宝典(北方植物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宣传统战专项课题(19sxb103)。
作者简介:
冯雪,女,1994年,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
杨剑,男,1963年,四川安岳人,教授,博士,西南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