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大小限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指导意见》采取了回避的做法,从而使得新股发行仍然是大小限的生产工作,仍然制造着中国股市的最大不公平。
今年5、6月问,中国证监会曾就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问题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于6月10日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由于在此之前,新股发行已暂停了8个月之久,而新股发行的暂停又与2008年的大熊市有关,并且发行制度的不合理又被认为是导致股市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此次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整个市场都寄予了厚望。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虽然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一挥而就,管理层也有“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分步走”的说法,但《指导意见》的最后出台还是让人深感失望。以至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从《指导意见》出台之时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笔者在今年第6期的《钱经》专栏里发表了一篇题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谨防避重就轻》的文章,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表示了“避重就轻”的担心。事实证明,笔者的担心并非多余。证监会《指导意见》的出台表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终还是选择了避重就轻。对于大小限这个关系到发行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指导意见》采取了回避的做法,从而使得新股发行仍然是大小限的生产工作,新股发行仍然制造着中国股市的最大不公平,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失败。
就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来说,突出了两大重点,这也被认为是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两大亮点。一是针对以前新股发行价与上市价之间差距太大的问题,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向有意申购新股的中小投资者适当倾斜,提高网上中签率。针对后者,证监会还推出了两项措施。之一是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对每一只股票发行,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之二是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规定单一网上申购账户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同时规定单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合格账户申购新股。
如果说新股发行制度的这两点改革如果能够获得成功的话,对于投资者乃至对于管理层来说,这也是一个安慰。但遗憾的是,随着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四川成渝、中国建筑的发行或上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留给投资者的这点安慰也荡然无存了。
首先是为某些市场人士津津乐道的提高网上申购中签率的这一愿望很快就落空了。截至7月14日,已经完成发行的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三家公司的网上中签率分别为0.17%、0.13%、0.25%,虽然较加08年网上平均中签率0.08%高出不少,但说体说来,网上申购投资者一票难求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要改变这种局面,“一人一手”仍然是中购制度改革的方向。
其次,并未改变新股上市遭遇爆炒的劣性。进一步实行市场化定价发行,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抑制新股上市爆炒。为此在桂林三金、万马电缆上市之前,深交所一再强调对新股上市首日的监控措施,甚至苦口婆心地翻开历史资料,表明炒新的种种危害与恶果。但7月10日桂林三金与万马电缆的上市,盘中涨幅最高达到96.97%与134.78%。首日爆炒新股恶习仍然没有改变。
其三,询价机构的询价能力依然低下。这一点最明显表现在四川成渝发行的询价结果之中。四川成渝作为一家在港上市多年的H股公司,其股价早就有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位。7月10日(初步询价截止日),其H股的收盘价为3.22港元,折合为人民币为2.84元。但7月14日,四川成渝公布的最后询价区间为3.25元/股~3.6元/股;确定的网上申购价格为3.6元/股(也即发行价)。这一价格甚至比四川成渝H股的市场价还高出26.76%,相当于2007年大牛市时四川成渝H股的最高价4.10港元。参与四川成渝A股申购甚至不如直接买进四川成渝H股更便宜,如此询价结果,足见国内询价机构都是摆设而已。
此外,新的发行制度也没有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桂林三金发行上市遭遇“举报门”,证监会采取非常措施,让利益中人作证,让其蒙混过关;万马电缆也遭遇“粉饰亏损报表”的质疑;中国建筑2008年每股收益下滑近4成。让这些公司带着问题上市,显然不是对中国股市负责的做法,而是为上市公司圈钱服务。这一点在桂林三金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该公司原本计划融资6.3亿元,但由于高价发行的原因,结果该公司融资9.1亿元,超规模融资2.8亿元。真正是不圈白不圈,白圈谁不圈。发行制度改革效果如此之差,这绝对不是中国股市之福音。
今年5、6月问,中国证监会曾就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问题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于6月10日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由于在此之前,新股发行已暂停了8个月之久,而新股发行的暂停又与2008年的大熊市有关,并且发行制度的不合理又被认为是导致股市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此次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整个市场都寄予了厚望。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虽然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一挥而就,管理层也有“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分步走”的说法,但《指导意见》的最后出台还是让人深感失望。以至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从《指导意见》出台之时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笔者在今年第6期的《钱经》专栏里发表了一篇题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谨防避重就轻》的文章,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表示了“避重就轻”的担心。事实证明,笔者的担心并非多余。证监会《指导意见》的出台表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终还是选择了避重就轻。对于大小限这个关系到发行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指导意见》采取了回避的做法,从而使得新股发行仍然是大小限的生产工作,新股发行仍然制造着中国股市的最大不公平,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失败。
就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来说,突出了两大重点,这也被认为是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两大亮点。一是针对以前新股发行价与上市价之间差距太大的问题,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向有意申购新股的中小投资者适当倾斜,提高网上中签率。针对后者,证监会还推出了两项措施。之一是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对每一只股票发行,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之二是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规定单一网上申购账户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同时规定单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合格账户申购新股。
如果说新股发行制度的这两点改革如果能够获得成功的话,对于投资者乃至对于管理层来说,这也是一个安慰。但遗憾的是,随着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四川成渝、中国建筑的发行或上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留给投资者的这点安慰也荡然无存了。
首先是为某些市场人士津津乐道的提高网上申购中签率的这一愿望很快就落空了。截至7月14日,已经完成发行的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三家公司的网上中签率分别为0.17%、0.13%、0.25%,虽然较加08年网上平均中签率0.08%高出不少,但说体说来,网上申购投资者一票难求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要改变这种局面,“一人一手”仍然是中购制度改革的方向。
其次,并未改变新股上市遭遇爆炒的劣性。进一步实行市场化定价发行,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抑制新股上市爆炒。为此在桂林三金、万马电缆上市之前,深交所一再强调对新股上市首日的监控措施,甚至苦口婆心地翻开历史资料,表明炒新的种种危害与恶果。但7月10日桂林三金与万马电缆的上市,盘中涨幅最高达到96.97%与134.78%。首日爆炒新股恶习仍然没有改变。
其三,询价机构的询价能力依然低下。这一点最明显表现在四川成渝发行的询价结果之中。四川成渝作为一家在港上市多年的H股公司,其股价早就有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位。7月10日(初步询价截止日),其H股的收盘价为3.22港元,折合为人民币为2.84元。但7月14日,四川成渝公布的最后询价区间为3.25元/股~3.6元/股;确定的网上申购价格为3.6元/股(也即发行价)。这一价格甚至比四川成渝H股的市场价还高出26.76%,相当于2007年大牛市时四川成渝H股的最高价4.10港元。参与四川成渝A股申购甚至不如直接买进四川成渝H股更便宜,如此询价结果,足见国内询价机构都是摆设而已。
此外,新的发行制度也没有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桂林三金发行上市遭遇“举报门”,证监会采取非常措施,让利益中人作证,让其蒙混过关;万马电缆也遭遇“粉饰亏损报表”的质疑;中国建筑2008年每股收益下滑近4成。让这些公司带着问题上市,显然不是对中国股市负责的做法,而是为上市公司圈钱服务。这一点在桂林三金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该公司原本计划融资6.3亿元,但由于高价发行的原因,结果该公司融资9.1亿元,超规模融资2.8亿元。真正是不圈白不圈,白圈谁不圈。发行制度改革效果如此之差,这绝对不是中国股市之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