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文本细读,王崧舟老师的诠释最为难忘--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回味再三,感受良多。此话如果放在王老师身上,那是最应景的了,王老师每每在课堂中潇洒、顺畅、恰倒好处地引领学生相融无痕地进入文本塑造的境界,源于他在文本中潜心涵泳后的厚积薄发。然而我们呢?我能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美丽倒影吗?我们是否读懂了文本作者寄托在文本中的“良苦用心”了吗?我们是否仍以梦里懵懂的状态生涩地带着学生到文本中梦里懵懂、浮光掠影地走了一遭呢……答案是肯定的,正如“昨天的旧船票登上了今天的客船”。你看我们仍以参考书为宝典,各类教案为捷径,匆匆翻阅之后,走进了课堂,窃以“权威”自居,驱赶着学生读课文了。如此的这般,我们能把学生引向何方?能把学生引入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