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探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指出,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既要认清新媒体形态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特点,也要确立坚持自由与责任相统一、价值导向一元化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相统一、社会认同与批判意识相统一原则,还要注重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规律研究,提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的新媒体素养,拓宽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政理论课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项目主持人:赵彩英,项目编号:2013szxm1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彩英,安徽三联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238-02
  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获取资讯和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和生活学习环境。新媒体场域中的信息高速传播、高度互动和感知延伸,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认同。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自身素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特点、原则及具体路径无疑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特点
  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几乎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正如新华网总裁田舒斌所说:“新媒体生态已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 。利用新媒体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可以大大提升教育效果。新媒体作为一种环境和平台,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一)便于消除心理顾忌,增强社会责任的认知性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公众平台,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人们以文字为工具进行交流,虚拟的环境使人与人交往的心理距离得以缩短,人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得以消除,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新媒体构筑了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借助新媒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主体可以以不同的身份结交众多大学生朋友,减轻以往面对面交流给大学生带来的顾虑,大学生可以无忌讳的畅谈思想和感情,这样教育者可以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践行现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疏通、引导。
  (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传递的及时交互性
  飞信、微信、易信、微博、专题网站、论坛等各种应用于手机、移动设备和计算机终端的即时沟通软件的出现,为打破时间、场所的限制,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即时教育提供了可能。通过新媒体,信息传递不受中间环节干扰,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和及时的交互信息传递,传播信息和接收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主体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与大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对外界环境中影响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予以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甚至可以模拟社会生活情境,增添社会责任感体验意境,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和教育。
  (三)改变传统封闭方式,形成教育模式的开放性
  新媒体在传播时间、内容、和方式上都表现了极大的开放性。一方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主体可以选用最新、最权威的网络教育资源,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时间上也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工作日的限制,体现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在自由、开放的网络社会中,不管何时何地,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并且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人都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社会责任的教育者或受教育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传播者,打破了传统的你授我学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形成了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的教育模式。
  (四)避免直面灌输说教,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
  依托新媒体技术,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越来越丰富化和鲜活化,可以借助飞信、微信、博客、微博、主题网站、网络论坛等,以音频、视频、情境模拟、活动体验等方式呈现,对大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进行全面的冲击,使教育内容更容易被接受;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获取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主动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和进行结论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突破,使学生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可能,这种教育和学习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育内容丰富性和教育方式的灵活性极大增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可接受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要坚持理性指导与情感激励相结合、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统一性要求和分层教育相结合等原则,这些都是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原则,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还应该根据信息社会发展,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确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从而保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取得实效。
  (一)坚持自由与责任相统一
  新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了地位和身份的界限,同时信息传播也更为快捷和简单,从而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由的公共话语空间,信息传播自由,是新媒体社会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但信息传播自由并不意味着能够为所欲为,“自由仅仅意味着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做一切事情的权利。” 只有担当起责任,才能享受得了自由。“人对自己是有责任的,并不是指他仅仅对自己的个体性有责任,他对整个人类也是有责任的。” 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信息传播自由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履行更多义务。   (二)坚持价值导向一元化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相统一
  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的多样化、网络技术的延伸使得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化体现了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但长期陷入多种价值标准交织中而不能自拔,又势必导致价值迷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的一元化的价值导向来引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实现价值观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永葆民族精神,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新媒体为载体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一方面要强调价值的导向性,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并尊重大学生文化的多样性,在一元价值导向和多元化价值取向之间寻找平衡点 。”一元主导与多元协调互补,既有利于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也有利于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发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坚持社会认同与批判意识相统一
  新媒体时代,人们时刻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大潮之中。大学生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下,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被信息异化。因此,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媒介批判素养。新媒体环境下,面对海量信息的吞噬,批判精神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品格,它可以促使大学生去怀疑,去独立思考,增强判断力,并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是其感知社会、交流思想、形成社区认同的主要空间场域,因而,要通过新媒体开展责任教育,并与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实现社会整合,促进青年更大的社会认同,实现社会认同与批判意识的统一。
  三、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
  (一)加强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规律研究
  以新媒体为中心的信息交互行为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研究新媒体的特点是我们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影响他们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做好新媒体视野中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首先必须要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主动运用新媒体,以大学生熟悉、乐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责任观传递给他们,并使他们接受、认同。其次,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要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必须要组建一支研究队伍,专门开展研究。最后,要加大投入,开展专项研究,如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长效机制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的接受心理研究等。
  (二)着力提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的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主体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水平、掌握扎实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要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技能,积极发掘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育素材,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文字、图像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新媒体语境中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另外,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份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学生可以是教育对象,也可以是教育主体。高校要积极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整合学生资源,注重培养和团结网络“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提高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同。
  (三)利用新媒体本身的优势,拓宽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载体是教育的条件和支撑,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一方面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他传统媒介载体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必须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完善其他各种有效载体。
  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新闻体系,发挥各级各类网络主流媒体的作用;创建一批主题宣传教育网站和主体网络虚拟社区,通过一定的宣传教育手段,增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认同感;积极与通讯公司、点击率高的门户网站联系,合理设置教育资源,随时随地满足学生获取新信息的需求,实现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无缝对接;借助新兴媒介的作用,通过QQ群组、微博、微信、编发彩信、手机报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覆盖面,最大限度提升其在新兴媒介中的传播力。
  注释: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35.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119/c120837-26053238.html.
  [法]孟德斯鸠著.申林编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出版社2007.67.
  萨特著.周煦良,等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8.
  邓名瑛.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伦理向度.道德与文明.2011(1).
  潘文庆.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新要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其他文献
一上lI俄国一‘》至Nlz下=法国一田oz01日》ULl_ 》z0RE ER01-0KRlTo∽oLEo转换.4叩。55厘米平版石版0明,120厘米凹版蚀刻法拼用版一上一一澳大利亚一∞ovvEN 0mz一下lI古巴
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反褶积是一种常用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方法.但由于提高分辨率处理是一个多次试验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经常采用串联组合反褶积的处理方式.由于各
在依法治国作为我国长期战略目标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推进法治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将医务社工人才与法律人才有机结合,构建法律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普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在基层,依托在基层,落实在基层。基层群众自治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
摘 要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大学生自杀等漠视生命的现象却屡屡发出在我们身边。如今“90后”成为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也是我国未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对他们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必不可少。本文指出,生命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 教育
在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上,究竟是何种消费精神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韦伯的禁欲主义的“节俭说”?还是桑巴特的“奢侈说”?通过对这两种学说与资本主义的内在关联及其历史功
摘 要 本文从法学实践教学现状出发,指出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现行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加上考核评价方法不科学,难以实现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完善和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合理构建考核评价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关键词 法学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湘教通2014[247],刘勇,2014
[摘要]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础性组织,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纽带,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威望,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与群众紧密相连、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 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近些年在高校党建工作考评中发现,高校党总支、教学单位、学生党支部层级之间联系松散、各自活动的现象最为显著;校党委委员、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缺少互动,只是简单的单线联系模式普遍存在。为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H校党委在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与方法的过程中,以创先争优为目标,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造了用“五联”
建国后近七十年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特别是依法执政能力,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我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