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提 要?演 以江西永新县L镇H村为例,分析村级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效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眼关键词?演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模式;管理效率
?眼作者简介?演刘 文?穴1974—?雪,女,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发展。
(江西南昌 330045)
?眼基金项目?演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江西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综合研究”(GL0812)、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YJ1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1YJA790088)
一、H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现状
(一)H村中小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模式
江西永新县L镇H村位于江西省永新县西部,紧邻319国道,距离县城7公里,交通方便。全村6个小组共1200人左右,人均耕地约1亩,70%左右均为高产水田。H村群山环绕,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农业自然生产条件良好,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调查显示,H村农业基础设施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村级道路、田间道路、小型水库、水渠水塘、晒场、农业机械、生产大棚。
农业基础设施运行管护制度多样,主要考虑产权性质及其效率、运行维护的成本费用、受益人与管护的便利程度、设施使用年限、设施使用效益等进行选择。最关键的还是设施的产权性质,借鉴张全红?眼1?演等人的提法,可以概括为四大类:?穴1?雪集权管护制度,?穴2?雪私人管护制度,?穴3?雪参与管护制度,?穴4?雪自主管护制度。该村各类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详见表1。
(二)H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效率
走访调查显示,H村的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效率整体偏低,具体表现如下:
1.道路。村级道路是2007年在“一事一议”制度下由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立项并部分出资和村民集资投劳建设而成,由村集体负责管理维护。仅仅用了5年,路面早已破烂不堪,村民出行困难。田间道路还是上世纪60-70年代集体投工投劳修成,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各家各户各自为政,田间道路无人维护,目前步行尚可,农业机械要进场就相当困难。
2.水利灌溉设施。上世纪60年代村民各家各户投工投劳修建了京家水库,基本能供全村3/4农田灌溉,由于年久失修,水库蓄水能力下降,引水渠淤堵,现在仅能勉强供一半农田灌溉用水。村里六个小组以前都有集体水塘,现在或者沦为垃圾倾倒场,或者被批为村民宅基地建房。偶有极少数村民在自家水田挖塘,也仅为满足自家水产品供给之需。
3.晒场。村里原有大晒场供村民集体使用,由于晒场一般靠近路边,位置较好,陆陆续续被村民用来建房。现在,各家各户的楼顶都自建有小晒地。晒场上楼,一是不方便,二是面积有限不利于规模经营。
4.现代化设施。 农业机械,伴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行,一些农户独资或合资或合伙购置了一些中小型农业机械,如中小型拖拉机、农用犁、抛秧机、机动脱粒机、农用排灌电动机,主要供自用和周边村民租用,设施外部性较小,因此养护较好。 生产大棚,个人出资搭建,主要种植蔬菜为主,由于经营不善,目前基本废弃。
二、H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效率低下原因
(一)设施产权虚置。表1显示,H村的道路、水库、水渠水塘、晒场皆为集体产权,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一般靠集体组织出面多方筹资、农民出工投劳共同兴建,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于集体组织,由集体进行集权管护治理。这在集体经济时代确实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组织的经济功能弱化。集体资产名义上为集体所有,事实上谁都没有真正的所有权,责、权、利不明确不统一,现实中沦为了集体组织的领导的私人所有。这样必然造成村民积极性低下,设施管护缺乏必要的资金和劳动投入,设施日益老化、失修,功能迅速减退,设施实际使用效率极低。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实行“一事一议”制度,集权管护的组织难度越来越大,适应范围越来越小。
(二)对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的需求萎缩。调查显示,全村80%的青壮劳动力外出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打工,余下20%或者为照顾家庭选择回县城企业打工,或者做建筑零工,在家务农时间非常有限,土地种植主要靠家中老人打理,不以盈利为目的,纯粹为解决粮油和蔬菜自给自足,农业生产不积极,土地流转也不活跃,由此导致土地抛荒严重,1/3土地完全抛荒,1/2只种一季稻和油菜,1/6种蔬菜为主。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种植基本靠天吃饭,对农业基础设施要求不高也没有足够劳动力进行维护。
(三)管理维护费用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效率低下众村民皆知,但要维修保养需要费用,费用由谁出由谁管是个难题。村民收入以非农就业收入为主,很多村民根本不务农,除了涉及到切身利益的进村道路维修之外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出钱,“一事一议”制度本来可以体现民主在这里反而正好为他们找到了不合作的借口。
三、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效率提升对策建议
H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现状及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中我们可以找到若干提升设施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明晰产权,明确设施管护主体。对于集体产权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产权改革,具体做法有?押?穴1?雪成立民间自主组织。以组织形式行使经营使用权,充分体现众受益人的意愿,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提高设施使用效益。适用于村级道路、田间道路、中小水库、水渠。?穴2?雪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手段将财产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适当分离。责、权、利更加明确统一,激励功能自然增强,经营效率明显提高。适用于中小水库、水塘、大晒场等。?穴3?雪实行私有产权制。私有产权更有利于降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使活动的收益与成本趋于一致,其激励功能很强,且效率持久。适用于大晒场、水塘、农业机械、生产大棚等。此外,通过改革明晰设施产权,设施的后期管理维护的费用问题随之解决。
(二)重视地力维护,刺激对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的需求。尽管村民以非农就业为主,收入较高,但访谈显示绝大多数村民不愿意在务工地定居,十年之后最终要陆续回村生产生活。因此要引导他们转换观念立足长远,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管理,通过自我种植或流转种植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降低抛荒率,保护土地的持续生产力。
(三)管理模式多元化,要因时因地制宜。一种农业基础设施有多种管理模式可供选择,各种模式各有优缺,因时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模式对于效率的提高有很强的影响作用。
?眼参考文献?演
?眼1?演张全红.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制度分析?眼J?演.农业经济?熏2006,(10).
?眼2?演刘文.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眼D?演.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2008.
?眼3?演杜金祥.农业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的实践与探索?眼J?演.山东农业,2002?熏(5).
?眼责任编辑:上官涛?演
?眼关键词?演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模式;管理效率
?眼作者简介?演刘 文?穴1974—?雪,女,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发展。
(江西南昌 330045)
?眼基金项目?演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江西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综合研究”(GL0812)、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YJ1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1YJA790088)
一、H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现状
(一)H村中小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模式
江西永新县L镇H村位于江西省永新县西部,紧邻319国道,距离县城7公里,交通方便。全村6个小组共1200人左右,人均耕地约1亩,70%左右均为高产水田。H村群山环绕,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农业自然生产条件良好,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调查显示,H村农业基础设施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村级道路、田间道路、小型水库、水渠水塘、晒场、农业机械、生产大棚。
农业基础设施运行管护制度多样,主要考虑产权性质及其效率、运行维护的成本费用、受益人与管护的便利程度、设施使用年限、设施使用效益等进行选择。最关键的还是设施的产权性质,借鉴张全红?眼1?演等人的提法,可以概括为四大类:?穴1?雪集权管护制度,?穴2?雪私人管护制度,?穴3?雪参与管护制度,?穴4?雪自主管护制度。该村各类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详见表1。
(二)H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效率
走访调查显示,H村的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效率整体偏低,具体表现如下:
1.道路。村级道路是2007年在“一事一议”制度下由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立项并部分出资和村民集资投劳建设而成,由村集体负责管理维护。仅仅用了5年,路面早已破烂不堪,村民出行困难。田间道路还是上世纪60-70年代集体投工投劳修成,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各家各户各自为政,田间道路无人维护,目前步行尚可,农业机械要进场就相当困难。
2.水利灌溉设施。上世纪60年代村民各家各户投工投劳修建了京家水库,基本能供全村3/4农田灌溉,由于年久失修,水库蓄水能力下降,引水渠淤堵,现在仅能勉强供一半农田灌溉用水。村里六个小组以前都有集体水塘,现在或者沦为垃圾倾倒场,或者被批为村民宅基地建房。偶有极少数村民在自家水田挖塘,也仅为满足自家水产品供给之需。
3.晒场。村里原有大晒场供村民集体使用,由于晒场一般靠近路边,位置较好,陆陆续续被村民用来建房。现在,各家各户的楼顶都自建有小晒地。晒场上楼,一是不方便,二是面积有限不利于规模经营。
4.现代化设施。 农业机械,伴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行,一些农户独资或合资或合伙购置了一些中小型农业机械,如中小型拖拉机、农用犁、抛秧机、机动脱粒机、农用排灌电动机,主要供自用和周边村民租用,设施外部性较小,因此养护较好。 生产大棚,个人出资搭建,主要种植蔬菜为主,由于经营不善,目前基本废弃。
二、H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效率低下原因
(一)设施产权虚置。表1显示,H村的道路、水库、水渠水塘、晒场皆为集体产权,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一般靠集体组织出面多方筹资、农民出工投劳共同兴建,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于集体组织,由集体进行集权管护治理。这在集体经济时代确实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组织的经济功能弱化。集体资产名义上为集体所有,事实上谁都没有真正的所有权,责、权、利不明确不统一,现实中沦为了集体组织的领导的私人所有。这样必然造成村民积极性低下,设施管护缺乏必要的资金和劳动投入,设施日益老化、失修,功能迅速减退,设施实际使用效率极低。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实行“一事一议”制度,集权管护的组织难度越来越大,适应范围越来越小。
(二)对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的需求萎缩。调查显示,全村80%的青壮劳动力外出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打工,余下20%或者为照顾家庭选择回县城企业打工,或者做建筑零工,在家务农时间非常有限,土地种植主要靠家中老人打理,不以盈利为目的,纯粹为解决粮油和蔬菜自给自足,农业生产不积极,土地流转也不活跃,由此导致土地抛荒严重,1/3土地完全抛荒,1/2只种一季稻和油菜,1/6种蔬菜为主。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种植基本靠天吃饭,对农业基础设施要求不高也没有足够劳动力进行维护。
(三)管理维护费用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效率低下众村民皆知,但要维修保养需要费用,费用由谁出由谁管是个难题。村民收入以非农就业收入为主,很多村民根本不务农,除了涉及到切身利益的进村道路维修之外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出钱,“一事一议”制度本来可以体现民主在这里反而正好为他们找到了不合作的借口。
三、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效率提升对策建议
H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现状及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中我们可以找到若干提升设施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明晰产权,明确设施管护主体。对于集体产权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产权改革,具体做法有?押?穴1?雪成立民间自主组织。以组织形式行使经营使用权,充分体现众受益人的意愿,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提高设施使用效益。适用于村级道路、田间道路、中小水库、水渠。?穴2?雪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手段将财产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适当分离。责、权、利更加明确统一,激励功能自然增强,经营效率明显提高。适用于中小水库、水塘、大晒场等。?穴3?雪实行私有产权制。私有产权更有利于降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使活动的收益与成本趋于一致,其激励功能很强,且效率持久。适用于大晒场、水塘、农业机械、生产大棚等。此外,通过改革明晰设施产权,设施的后期管理维护的费用问题随之解决。
(二)重视地力维护,刺激对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的需求。尽管村民以非农就业为主,收入较高,但访谈显示绝大多数村民不愿意在务工地定居,十年之后最终要陆续回村生产生活。因此要引导他们转换观念立足长远,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管理,通过自我种植或流转种植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降低抛荒率,保护土地的持续生产力。
(三)管理模式多元化,要因时因地制宜。一种农业基础设施有多种管理模式可供选择,各种模式各有优缺,因时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模式对于效率的提高有很强的影响作用。
?眼参考文献?演
?眼1?演张全红.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制度分析?眼J?演.农业经济?熏2006,(10).
?眼2?演刘文.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眼D?演.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2008.
?眼3?演杜金祥.农业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的实践与探索?眼J?演.山东农业,2002?熏(5).
?眼责任编辑:上官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