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来源 :现代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th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沙发 53x73cm 油画 油画棒 2016

  在2014年的上半年,对于我居住的望京公寓到费家村工作室的两点一线的通勤方式,我已经非常适应甚至略感麻木了,为什么艺术家只有在工作室才有合理创作的状态,难道在公寓中最贴近身心的日常生活不是我思考的一部分吗?我想试图跳出这个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把工作室和公寓的空间置换一下,用油画棒写生的方式,把我的公寓作为我工作的范围,用“足不出户”作为一个限定,会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在一个月的工作时间里,我像一个闯入我自己私人生活的小偷和窥视者,看到了我平时不被引起重视的日常点点滴滴,它们看上去是在狭小公寓中的各种场景和物的浮世绘,但随着角色和时间的变换,封闭的私人空间变成了一个不断更替而无需刻意营造的剧场,内容随着我的视角在不断扩大。这些作品随后在2014年4月在798的上舍画廊展出,展览的名字为“鸡毛”。
  在这些作品中,我想象过物与物之间的词语关系:鸡毛掸子与文胸、睡袋与浴缸,甚至是词与物之间的错位:绿帽子、出柜。不过这更像是一种用物去拼贴并置词语的游戏,或用物本身去对应被观看行为结构化的词语。那是在所指与意义的边缘擦身而过的物,只是作为对象的物,终究只能是物本身: 散落在浴室盥洗台上的头发、茶几上的茶具、灶台上的瓶瓶罐罐、墙角边的绿色植物、梳妆台上的化妆品、下水道、一盒烂草莓……透过这些个人化、日常化的物品,它们似乎虚构了一个幽闭在城市的窗玻璃内独自梳妆的女性角色以及来自身体内部充盈着词组的虚无。
笨船2 100x120cm 布上油画 油画棒 2017年

  公寓的写生随着搬迁暂告一段落,2014年的7月,我在黑桥的F区参加了一个项目展览“甭管我在哪地儿”,和10个不同地点和身份的艺术家合作画出他们的工作空间。在我展开与他人共同写生的项目中,他人的空间与我产生对话,不问年龄、性别、阅历,在他们对于自身环境与空间的勾勒中,我逐渐填补空白,在他人预置的边框内,我用绘画娓娓道来,世界缓缓浮现。这些共同完成的绘画,向我展开一扇又一扇大门,允我走进。如果说他人之手的勾勒是一个词语的偏旁,那我用色彩和笔触去填补的动作就是来编织一个词语。这个项目为我提供更为开放的绘画空间,一是我从自身的幽闭空间走出,二是油画棒的使用获得了更多持续的契机,油画棒更便于这些参与者来使用,它也为我油画棒的绘画经验增加了更多空间。
  油画棒是我2014年以后一直使用的绘画材料,在绘画的过程中,颗粒硬状的单色物质随着身体的劳动在硬板支撑的画布上重组词汇,传统油画材料中的需要对时间把控的媒介油的程序和技术被剔除,画面呈现哑光的颗粒状,持续的劳动、时间和遍数的重叠成为语言。
  空间的改变也带来观看经验的改变,我从城市内部出走,来到城乡结合部的街上,来到供应城市物需的市场。那些一个个堆积如山的冬瓜、白菜、萝卜和覆盖这些蔬菜的旧棉被在物与词之间重新产生意义,尤其在城市边缘,伴随着废弃的荒地,随街弃置的破家具、垃圾与杂草共生,這些景观让我重新思考社会静物这一命题。从环绕于自身为主角的日常静物,到城市边缘四处丢弃的剩余之物,“我”这一观看和被观看者渐渐消失,成为在这场消费社会泡沫风景的记录者,面对此时这垃圾泛滥的场景我一位出生自物质匮乏的70年代末的人只能将自己隐身在这场快速发展及消费过剩的风暴中。
  一个被掏空的快递纸箱,堆积在收购三轮车上巨大的塑料瓶子山、垃圾处理中心被挤压呈方块的塑料袋、一个丢弃在门口的黑色垃圾袋以及从里面渗出的有色液体,或者一处被绿网覆盖的废墟……这些社会景观背后似乎蛰伏着一双雕塑之手,不断向我暗示一些密码,使我焦虑,我无法参透它的秩序来解开这个巨大的保险箱。也许我此时只是和那位作家笔下的重合了诗人身影的拾垃圾者重叠:“凡是这个大城市抛弃的东西,凡是它丢失的东西,凡是它唾弃的东西,凡是它践踏的东西,他都加以编目和搜集。他对所有的东西分门别类并做出明智的选择,就像一个吝啬鬼守护着一个宝库那样,他搜集着各种垃圾。”
  油画棒自始至终都是我描绘这些废弃物的媒介,它行走在画布表面,身体的进入让这层物质表面与画中的物形成统一。我选择平视视角,尽可能忠实于物自身,像一张物的身份照,避免介入主观视角的情感干预。这些城市边缘的废弃物往往向我展现那些隐去的人的痕迹。《笨床》来自一张被丢弃的床板,那上面还保留着因年深日久而浸染出的两个隐约的人形。我在画布的表面上反复覆盖,直到它看上去就像一张真正的床板;人在废弃之物上留下的痕迹,被生活浸泡并发酵的各种不可见的前因后果,统统保留在层叠的笔触所打造的物质的表面中。然而这一切只有在绘画的平面上才能转化为可能性,它最终又与绘画的行动与油画棒的质料,以及这些废弃之物本身成为一体。
  残留在这些物之上的痕迹,它是城市与社会结构这张网过滤掉的残渣,它暗示了那些不被系统吸收的营养,如渗进那张床板木纹中人的油脂,人虽离去,余温犹存。
  密码也许就是那层不试图被解开的秩序,它令人疑惑,但终会在某处的残留物中窥见端倪。它不是一系列网格化的图示,但它显现被网格化之前的原身。
其他文献
接到“海外家长会”这个话题,笔者不由得想到两类对象—洋人家长和已经生活或生长在海外的华裔父母。说起后者,虽然和我们本是同根生,但离开华夏水土多年的他们,教育观念难免西化。也许各位看官会不同意,同时拿出虎妈的例子,以证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生命力多么顽强;但就笔者自己的经历来看,虎妈在洋人父母中间并不孤独,说不定能与她切磋技艺者众多。  笔者在英国求学时,曾在当地的一家私立周末学校教过两学期中文,并被
大江大河从村庄的身边流淌而过时,默默无语,充满深情。河边的空气显得畅通无阻,生气勃勃,给人们带来舒畅而幽静的气氛。河边是一个奇妙之所,好像这里能够反射各种回声,又能躲避各种风浪。沿着岭南丰富的江河水源,许多封闭而古老的村庄如今正在绽放全新的光彩。我来村里“当農民”  五月,岭南的初夏已踏着欢快的脚步款款而来。人们看到无论陈怡平走到哪里,身后都尾随着一条小黑狗。“东东!东东!”天长地久,他和东东建立
那家老图书馆在县城最繁华的那条街上,藏在沿街的那一排房子里。  说是最繁华的街,那时不过并排着一两家小精品铺子,几家卖盗版卡带的音像店,窄窄的入口内里好大一片天地满墙满地都是碟片的影碟出租店,还有能租到全套西游记连环画的小小租书店。自然还有几家兼卖游戏卡的杂志摊,个人家经营的烟酒零食铺子,夏天时在屋外撑两把大大的伞,摆上三两张圆桌子,几条椅子,附近的人在傍晚时爱到那儿坐坐,吃点冰镇西瓜盅、凉粉、龟
起初,并不觉得疫情有多严重。  毕竟,爸爸的晚归与妈妈的值班,早已在我的生活中成为习惯。  爸爸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平时的生活总是在单位对着电脑和文件度过,加班早就是家常便饭。妈妈是一名医生,5天一次夜班,周末每次都是24小时。这样的两个人,如果能一起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从未觉得自己的父母是不平凡的,但总会有些瞬间,会连成回忆,见证着他们平凡的伟大。  好像确实很久没
让中国的传统教育,结合欧美教育的先进经验,让孩子在生活里时时刻刻能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潜心研究,富有责任感和服务精神,具备国际化思维与协作能力,是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校董彭建华博士的教育新经。  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在近二十年的国际教育办学领域,不断冲破界限,试图建立起一套融合中西方优势文化的教学模式。  见证中加两国合作办学  出生于香港的彭建华,1973年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后便回
黎族的手工成衣,是一个古老工艺。从早期出现手工打制的树皮衣,逐渐过渡到麻织衣阶段,最后形成了麻织和棉纺工艺并存发展的局面。黎族麻织服,在整个黎族手工成衣的历史长河中,其实充当了古老的“二代服”之角色,也是黎族纺织工艺开始步入成熟的标志。  麻纤,手工织衣的原始材料  麻类纤维,有中国的葛藤、苎麻,埃及的亚麻等,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纺织纤维。我国最早采用的纺织原料是麻、葛纤维,这一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趁,此生未老,踏足远行,去世界美好的地方去看看,看云卷云舒,阳光总带着温度,风却时而微凉,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清透美好,有着淡淡的云,晴朗的天,广阔的海,用相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记录着黄昏该有的样子……  塞班是位于大洋洲的一个小岛,是北马里亚纳群岛的首府,塞班中心多有热带植被覆盖的山脉,位于太平洋西岸,四周环绕着迷人的蓝绿色菲律宾海,所以这里的海域既有太平洋的深邃,又有菲律宾那般清透的玻璃海。  
又是一年情人节,寒假开启后,不少大学生情侣各自回家过年,开启“异地恋”模式。那么,大学生们是否愿意接受异地恋?他们认为异地恋情侣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异地恋情侣产生矛盾后又该怎么办?  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与通讯社对全国57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7成大学生能够接受异地恋,超7成大学生认为异地恋结局会失败、分手,“缺乏沟通”“互相怀疑,缺乏信任”“长时间不见面,感情冷淡”是异地恋分手的
新闻图片能否捕捉到那些经典的历史时刻,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锐度和摄影技巧。  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网络媒体,一张极富震撼力的新闻照片往往才是吸引大众眼球的重点,可谓“一图胜千言”。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摄影能力便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夺眼球技能。  2014年12月3日下午,在一间位于北京什刹海北师大原辅仁校区的教室里,一堂由《留学》杂志主办的菁英记者团摄影培训课程开课了。《留学》杂志首席摄影记者董德,结
艺术家 汪凯 汪凯,陶瓷绘画艺术家,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职称)、中国传媒大学陶瓷艺术研究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青联委员;荣获江西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江西“青创先锋 青春榜样”技能之星、2017年度“景德镇十大杰出青年”、景德镇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作品获各类金银奖30多项,发表论文多篇。在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上,坚持口传心授、汲古融今。2009年为中国传媒大学创作的陶瓷作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