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作家丁玲曾说:“我真正地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
这个男人,就是冯雪峰。
她一生两度入狱、历经四次情感纠葛,几番浮沉。在她漫长而坎坷的一生中,爱情一直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遇到冯雪峰之前,丁玲和一个叫胡也频的男子同居。他是丁玲的初恋,也是她患难之时的伴侣。
那时,丁玲考试落榜,又接到弟弟去世的消息,孤身一人漂泊在北京。是他,陪她走过了最为艰难、苦闷的时刻。
他们之间的爱情,来自于胡也频带给丁玲的感动,也来自患难时刻彼此的相知相惜。
1928年,丁玲创作了《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作品,使她一举成名。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叫冯雪峰的男子闯进了她的心中,打破了她原本安宁、平淡的生活。
冯雪峰是北大日语系的一名学生,更是当时享誉文坛的诗人。丁玲和胡也频计划赴日留学,便请冯雪峰做日文老师。不曾想到,一份日后纠缠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感情,就此发生。
第一次见到冯雪峰,丁玲并没有对他产生好感,甚至隐隐地在心里有些许失望。她在日后回忆说,他长得很丑,还很穷,不善言辞,像是一个笨拙的乡下人。
冯雪峰却在第一眼见到丁玲时,便被她深深打动。他回去以后,激动地抓住朋友的手说:“完了,什么都完了,名誉呀,地位呀,都完了。”
命运的红线,就这样将两个人牵在了一起,扯出了一段纠结、伤感的情缘。
在日后授课的过程中,丁玲渐渐地被冯雪峰的才华吸引。他们谈文学、谈国事、谈时局,眼前这位男子的见解总能令自命不凡的她折服,他憨厚的容貌在她眼里竟也可爱了起来。
多年以后,丁玲回忆起这段感情,对朋友说:“我认为这个人在文学方面特别有才能。我们在一起谈了很多。在我的整个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爱过的男人……我停止写作,满脑子只有一个思想——要听到这个男子说一声‘我爱你’。”
然而,这段爱情发生的却不是时候。丁玲身边已经有了胡也频——一位爱她如生命的男子。
横亘在两个人、中间的不仅仅是道义,还有责任。
他们冷静地选择了终止这段感情。冯雪峰离开北京,远走上海。
然而,距离并没有使这段感情冷却下来,反而愈加浓烈。一旦开始,便很难结束。不久以后,忍受不了相思之苦的丁玲,收拾行李奔赴上海,去找冯雪峰。没隔几日,胡也频也追了过来。
此时,夹在两个人中间的丁玲,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她不想背弃曾经患难与共的胡也频,也无法挥手告别冯雪峰。一个是旧爱,一个是新颜,她在踌躇中,左右为难。
她提出三个人共同生活的建议。于是,便有了日后风传的,在杭州,三个人“大被而眠”的有悖常理之事。
没有人知道,在杭州期间,三个人是怎样生活的。对于胡也频来说,这是他一生之中最难熬的日子。他曾一度逃离,但是实在无法割舍下丁玲,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她身边。最终,丁玲不忍看到胡也频为此而煎熬,切断了和冯雪峰的关系。她没有告知冯雪峰原因,退回了他全部的信。
当爱情消失殆尽的时候,她想凭借着对胡也频的感恩之情陪伴他度过以后的日日夜夜。
自此,她和他再也没有联系过。尽管在她心里,她仍然和以前一样爱他。
1931年,胡也频因频繁地参加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枪杀。失去爱人的丁玲,悲痛欲绝。
得知此事后,冯雪峰火速赶来安慰丁玲。面对深爱的人,丁玲不禁痛哭失声。曾经埋葬在心底的爱情,又在两个人心中悄然复活。
当冯雪峰告诉丁玲,他已经结婚的消息后,沉默片刻,酸楚的相视一笑,他们决定今后保持朋友关系。
他们的爱已不再那么疯狂。太过浓烈的爱,燃烧自己的同时,也同样会伤及他人。
1932年,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拿起手中的笔,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毛泽东亲自写了一首词赞扬她,称她是“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然而,风光背后,丁玲的心中,依旧是对冯雪峰难舍的牵挂。她曾写过两封信给冯雪峰,但是没有寄出去。这份情,她已经决定珍藏在心中。
那么,冯雪峰呢?
1933年,文坛突然没有了丁玲的消息,党内一度盛传她已惨遭国民党杀害。听到这个消息后,冯雪峰悲痛不已。他夜以继日,将丁玲写给自己的信整理出来,以《不算情书》为题发表在《文学》杂志上,纪念逝去的昔日恋人。
皖南事变后,冯雪峰被国民党关押在监狱中。他说,他在集中营里的时候,脑子就是想着三个人:鲁迅、毛主席、丁玲,这三个人的力量支持着他,度过了那么多艰苦。
然而,即便是如此的放不下,在爱情的轨道上,他们还是不得不错失彼此。
此后,丁玲先后和冯达、陈明结婚。又经历了“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人生几番跌宕起伏。她对冯雪峰的牵挂,却从未停止过。
据说,1986年春节,病危的丁玲听着街上传来的阵阵鞭炮声,对身边的陪护人员说了一句:“雪峰就是这个时候死的。”二十多天后,她便撇手人寰。当年错失的爱,是她至死之时的思念。
也许,在一生当中,有些爱情,注定是要用来错过的,错过了彼此的往昔与今朝,留下浅浅淡淡的遗憾在心中。爱情,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帮衬,才能换来那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个男人,就是冯雪峰。
她一生两度入狱、历经四次情感纠葛,几番浮沉。在她漫长而坎坷的一生中,爱情一直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遇到冯雪峰之前,丁玲和一个叫胡也频的男子同居。他是丁玲的初恋,也是她患难之时的伴侣。
那时,丁玲考试落榜,又接到弟弟去世的消息,孤身一人漂泊在北京。是他,陪她走过了最为艰难、苦闷的时刻。
他们之间的爱情,来自于胡也频带给丁玲的感动,也来自患难时刻彼此的相知相惜。
1928年,丁玲创作了《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作品,使她一举成名。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叫冯雪峰的男子闯进了她的心中,打破了她原本安宁、平淡的生活。
冯雪峰是北大日语系的一名学生,更是当时享誉文坛的诗人。丁玲和胡也频计划赴日留学,便请冯雪峰做日文老师。不曾想到,一份日后纠缠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感情,就此发生。
第一次见到冯雪峰,丁玲并没有对他产生好感,甚至隐隐地在心里有些许失望。她在日后回忆说,他长得很丑,还很穷,不善言辞,像是一个笨拙的乡下人。
冯雪峰却在第一眼见到丁玲时,便被她深深打动。他回去以后,激动地抓住朋友的手说:“完了,什么都完了,名誉呀,地位呀,都完了。”
命运的红线,就这样将两个人牵在了一起,扯出了一段纠结、伤感的情缘。
在日后授课的过程中,丁玲渐渐地被冯雪峰的才华吸引。他们谈文学、谈国事、谈时局,眼前这位男子的见解总能令自命不凡的她折服,他憨厚的容貌在她眼里竟也可爱了起来。
多年以后,丁玲回忆起这段感情,对朋友说:“我认为这个人在文学方面特别有才能。我们在一起谈了很多。在我的整个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爱过的男人……我停止写作,满脑子只有一个思想——要听到这个男子说一声‘我爱你’。”
然而,这段爱情发生的却不是时候。丁玲身边已经有了胡也频——一位爱她如生命的男子。
横亘在两个人、中间的不仅仅是道义,还有责任。
他们冷静地选择了终止这段感情。冯雪峰离开北京,远走上海。
然而,距离并没有使这段感情冷却下来,反而愈加浓烈。一旦开始,便很难结束。不久以后,忍受不了相思之苦的丁玲,收拾行李奔赴上海,去找冯雪峰。没隔几日,胡也频也追了过来。
此时,夹在两个人中间的丁玲,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她不想背弃曾经患难与共的胡也频,也无法挥手告别冯雪峰。一个是旧爱,一个是新颜,她在踌躇中,左右为难。
她提出三个人共同生活的建议。于是,便有了日后风传的,在杭州,三个人“大被而眠”的有悖常理之事。
没有人知道,在杭州期间,三个人是怎样生活的。对于胡也频来说,这是他一生之中最难熬的日子。他曾一度逃离,但是实在无法割舍下丁玲,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她身边。最终,丁玲不忍看到胡也频为此而煎熬,切断了和冯雪峰的关系。她没有告知冯雪峰原因,退回了他全部的信。
当爱情消失殆尽的时候,她想凭借着对胡也频的感恩之情陪伴他度过以后的日日夜夜。
自此,她和他再也没有联系过。尽管在她心里,她仍然和以前一样爱他。
1931年,胡也频因频繁地参加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枪杀。失去爱人的丁玲,悲痛欲绝。
得知此事后,冯雪峰火速赶来安慰丁玲。面对深爱的人,丁玲不禁痛哭失声。曾经埋葬在心底的爱情,又在两个人心中悄然复活。
当冯雪峰告诉丁玲,他已经结婚的消息后,沉默片刻,酸楚的相视一笑,他们决定今后保持朋友关系。
他们的爱已不再那么疯狂。太过浓烈的爱,燃烧自己的同时,也同样会伤及他人。
1932年,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拿起手中的笔,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毛泽东亲自写了一首词赞扬她,称她是“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然而,风光背后,丁玲的心中,依旧是对冯雪峰难舍的牵挂。她曾写过两封信给冯雪峰,但是没有寄出去。这份情,她已经决定珍藏在心中。
那么,冯雪峰呢?
1933年,文坛突然没有了丁玲的消息,党内一度盛传她已惨遭国民党杀害。听到这个消息后,冯雪峰悲痛不已。他夜以继日,将丁玲写给自己的信整理出来,以《不算情书》为题发表在《文学》杂志上,纪念逝去的昔日恋人。
皖南事变后,冯雪峰被国民党关押在监狱中。他说,他在集中营里的时候,脑子就是想着三个人:鲁迅、毛主席、丁玲,这三个人的力量支持着他,度过了那么多艰苦。
然而,即便是如此的放不下,在爱情的轨道上,他们还是不得不错失彼此。
此后,丁玲先后和冯达、陈明结婚。又经历了“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人生几番跌宕起伏。她对冯雪峰的牵挂,却从未停止过。
据说,1986年春节,病危的丁玲听着街上传来的阵阵鞭炮声,对身边的陪护人员说了一句:“雪峰就是这个时候死的。”二十多天后,她便撇手人寰。当年错失的爱,是她至死之时的思念。
也许,在一生当中,有些爱情,注定是要用来错过的,错过了彼此的往昔与今朝,留下浅浅淡淡的遗憾在心中。爱情,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帮衬,才能换来那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