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释放能量为1.53×10~(17)焦耳,地震活动水平较高。10月4日千岛群岛地震和12月28日日本本岛以东地震皆属巨大地震。自1993年马里亚纳群岛发生强烈中源地震以来,1994年在斐济、玻利维亚和日本海相继发生强烈的深源地震,这对我国大陆今后的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值得注意。6月3日在爪哇岛以南的地震引起较大海啸,致600多人伤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释放能量为1.53×10~(17)焦耳,地震活动水平较高。10月4日千岛群岛地震和12月28日日本本岛以东地震皆属巨大地震。自1993年马里亚纳群岛发生强烈中源地震以来,1994年在斐济、玻利维亚和日本海相继发生强烈的深源地震,这对我国大陆今后的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值得注意。6月3日在爪哇岛以南的地震引起较大海啸,致600多人伤亡。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70—1992年山东及邻区11次震群资料,对其单项及综合指标作了计算和研究,据《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判断其前兆性。同时对前兆震群与未来强震距离、间隔时间作了统计,并对其预报的成功率、虚报率、漏报率进行了贝叶斯估计。
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邬发生M_s5.5地震。本文研究了这次地震和震前的各种异常现象,研究发现,震前该区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出现了中、长期同步变化,短临阶段,出现了异常地震活动和宏观现象。根据岩石破裂实验结果和地震前兆理论,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过程作了阶段性的划分。
利用最大熵谱和带通滤波方法分析处理了北京白家疃井约6年的地热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频率域上有丰富的地热地震前兆信息;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频率特性与地震活动存在一定关系。某些周期的振幅异常与200km范围内M_L≥4.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1989年10月18日大同M_s6.1地震前,用本方法处理地热观测资料,发现有明显的中期、短期和临震异常。 文中讨论了井—含水层系统产生响应频率特性的物质
1993年10月26日托来6.0级地震发生在甘肃河西前兆台网控制范围之外。本文在研究河西中西部地区前兆台网综合监测能力及总结震例的基础上指出,前兆台项少,持续时间短,空间分散是托来地震前兆异常时空分布的显著特征,并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渤海海域历史地震及近代地震活动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已出现多项中期地震活动异常指标。
(一)依据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规律来看,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峰年之后。按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1990年为142.1,1991年为145.3,1992年为94.3,1993年后越来越小。预计1995年,太阳活动将继续减小,但不会是极小,即本周期尚未结束。据已有的研究,太阳活动双周中,地震的频度与强度都比单周中的高得多,且越趋向谷年期,新疆附近,
对1993年8月14日云南大姚M_s5.6地震震前的预测预报过程、各类异常在时空分布和发震构造、破裂机制等方面的综合特征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各类异常特征的物理机制。认为异常与发震构造的关系明显,异常空间分布有集中性和不均匀性,震源区是相对“盲区”,异常时间有同步性和渐进性,部分异常特征与震源机制有一定关系。
文中介绍了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上白浮断层土壤气四个不同集气深度H_2/Ar,N_2/Ar,CO_2/Ar,~4He/~(20)Ne,~4He/~(40)/Ar,~(40)Ar/~(36)Ar比值与地震活动,降雨等的关系,得到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受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断层剖面的工作,证明该断层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综述了利用确定性和概率性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华北北部地区2005年前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概率预测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在2005年前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0.45,其中涿鹿—怀来一带地区内每个计算单元中的发震概率最高,达到0.02。
1995年7月12日在滇西南中缅边境发生了7.3级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震级较大,致使云南思茅、临沧、西双版纳3个地、州所辖的5个县,共39个乡,约12400平方公里上的50多万人口受灾。造成11人死亡、136人受伤(其中重伤26人)。伤亡较少,虽然与该区人口稀少,居民住房多为竹楼有一定耐震性等客观因素有关外,震前作了较好的中、短、临预报,对减少伤亡起到了一定作用。这次地震的特点是:震级大、受灾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