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他们一直以来数学就不好。有教育者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不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讲课、速度过快等失误;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差,数理逻辑能力相对弱一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拥有8种独立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和优势。但是,由于义务制教育阶段所学科目均是基础知识,大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到的知识。这些基础知识都具有实用的特点。简单地说,如果学生认真学,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那么学生一定能弄懂教师所讲的内容。那么我们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实现培优补差的目标呢?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自己教学中的心得。
首先,需要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由于目前我国班级人数都比较多,所以分层教学更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先把学生按成绩进行分层,把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考试成绩40分以下的学生暂归为差生,50分至70分的学生暂归为中等生,成绩在75分以上的学生归为好生。其他为分数的学生依学生情况,像学习习惯和课堂表现而定。我在课堂上讲了几个例题,其中有基础、中等和难度较高题型。基础题型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弄懂,并且会灵活使用。中等难度的数学题中等和好成绩的学生必须掌握,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尽力弄懂。至于难度较高的题型,中等成绩学生要尽力弄懂,成绩好的学生必须掌握,成绩差的学生被鼓励尝试理解。课后巩固练习方面,基础题型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中等题型成绩差的学生尽力完成、其他两类学生必须完成,难题成绩好的学生必须完成、中等生尽力完成而差生尝试完成。
其次,加强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指的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促进学生成绩的增长或学习态度和习惯的改变。在这里,个性化辅导指教师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提出合适的建议和帮助。除此之外,我也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具有分层意义的微课和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及时查阅、观看和巩固。
第三,学生互助。在我国,很多学校班级平均人数不少于50人。这么多学生,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每个学生。为了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就需要我们教师借助弄懂了的学生帮助其他未弄懂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总有些学生能够比其他学生快一些领悟或解出某一题型(有时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很快的解出某种题型)。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帮助其他学生理解这个题型。在这里,我必须声明一点,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也可能成为施助的人。有些老师担心学生互助会不会相互影响,尤其担心会影响成绩好的学生。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我们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从认知心理学上来说,被深加工了的信息能够形成长期记忆。而“教”是一种对所学知识的深加工,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该知识形成长期记忆。因此,学生当“小老师”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有助于学生的深层理解和记忆。
第四,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我们都知道,学生不是机器,而是人。每个人都要自己的感情,学生也不例外,需要激励。激励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激励,另一种是滚动激励。语言激励就是用语言的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教师用语有“不错”、“非常棒”、“有进步”以及“高,实在高”等。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她)。很多學生希望教师关注他们,尤其在他们取得成就的时候更是如此。教师用语有“思维不错”、“不要难过,就差一点了,下次一定会算出来的”、“步骤不错,可惜了”以及“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这次一定是意外”等。当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学生往往会有些气馁。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觉得有希望:只要继续努力,他们一定能成功的。当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腼腆型的学生正面激励为主,炫耀型的学生激励中要带有压制,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翘尾巴”。激励评价除了在口头上进行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试卷上写上这些用语,也可以在日常批改学生作业时使用。
最后,不定期进行测试。测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从教师角度来说,测试检验了教学是否实现了预定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来说,测试给学生带来了压力,也产生了动力。可以这样说,没有测试(考试)是不完整的。“以考促学”是我们教师通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测试时间也是我们教师必须注意的。测试必须在上完一章之后及时进行,同时要及时批改。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的说来,培养补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做到分层教学,并辅之于个性化辅导,借助学生互助,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最后及时进行测试,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数学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和进步的。本文仅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首先,需要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由于目前我国班级人数都比较多,所以分层教学更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先把学生按成绩进行分层,把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考试成绩40分以下的学生暂归为差生,50分至70分的学生暂归为中等生,成绩在75分以上的学生归为好生。其他为分数的学生依学生情况,像学习习惯和课堂表现而定。我在课堂上讲了几个例题,其中有基础、中等和难度较高题型。基础题型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弄懂,并且会灵活使用。中等难度的数学题中等和好成绩的学生必须掌握,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尽力弄懂。至于难度较高的题型,中等成绩学生要尽力弄懂,成绩好的学生必须掌握,成绩差的学生被鼓励尝试理解。课后巩固练习方面,基础题型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中等题型成绩差的学生尽力完成、其他两类学生必须完成,难题成绩好的学生必须完成、中等生尽力完成而差生尝试完成。
其次,加强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指的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促进学生成绩的增长或学习态度和习惯的改变。在这里,个性化辅导指教师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提出合适的建议和帮助。除此之外,我也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具有分层意义的微课和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及时查阅、观看和巩固。
第三,学生互助。在我国,很多学校班级平均人数不少于50人。这么多学生,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每个学生。为了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就需要我们教师借助弄懂了的学生帮助其他未弄懂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总有些学生能够比其他学生快一些领悟或解出某一题型(有时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很快的解出某种题型)。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帮助其他学生理解这个题型。在这里,我必须声明一点,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也可能成为施助的人。有些老师担心学生互助会不会相互影响,尤其担心会影响成绩好的学生。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我们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从认知心理学上来说,被深加工了的信息能够形成长期记忆。而“教”是一种对所学知识的深加工,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该知识形成长期记忆。因此,学生当“小老师”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有助于学生的深层理解和记忆。
第四,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我们都知道,学生不是机器,而是人。每个人都要自己的感情,学生也不例外,需要激励。激励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激励,另一种是滚动激励。语言激励就是用语言的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教师用语有“不错”、“非常棒”、“有进步”以及“高,实在高”等。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她)。很多學生希望教师关注他们,尤其在他们取得成就的时候更是如此。教师用语有“思维不错”、“不要难过,就差一点了,下次一定会算出来的”、“步骤不错,可惜了”以及“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这次一定是意外”等。当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学生往往会有些气馁。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觉得有希望:只要继续努力,他们一定能成功的。当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腼腆型的学生正面激励为主,炫耀型的学生激励中要带有压制,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翘尾巴”。激励评价除了在口头上进行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试卷上写上这些用语,也可以在日常批改学生作业时使用。
最后,不定期进行测试。测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从教师角度来说,测试检验了教学是否实现了预定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来说,测试给学生带来了压力,也产生了动力。可以这样说,没有测试(考试)是不完整的。“以考促学”是我们教师通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测试时间也是我们教师必须注意的。测试必须在上完一章之后及时进行,同时要及时批改。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的说来,培养补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做到分层教学,并辅之于个性化辅导,借助学生互助,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最后及时进行测试,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数学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和进步的。本文仅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