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讲论养生的人们强调,不要生气,生气有百害而无一益,甚至人被“气死”也并非危言耸听或者史无前例。
一个人精神旺健,是“意气风发”;一个人失魂落魄,是“垂头丧气”;一个人快不行了是“气息奄奄”;一个王朝快不行了是“气数已尽”……
追溯文化源头,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孟子、管子都曾经是“气化宇宙论”者。生命与气之关系密切到了什么地步呢?《庄子·知北游》中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孟子“养浩然之气”是众所周知的。《管子·内業》篇中提到“精气”(精纯之气),认为通过修炼,可以使内心之清气与“道”合而为一,自然可以延年益寿。但“忧乐喜怒欲利”影响“精气”的聚集,要得“精气”需先排除心中的杂质。余英时在《论天人之际》一书中说“气”是生命之源,《孟子》的英文译者刘殿爵也说“人是两种气的和谐混融,身体由浊气构成,心则是清气所在”。
养气、聚气在古人是有一定方法的,《黄帝内经》上指出,要“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如此方能“肌肉若一,寿蔽天地”。“行气”的方法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战国时期的《行气玉铭》(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后,依余英时说),全文四十五字,谈真气在人体内如何运行,结论是“顺则生,逆则死”。马王堆帛书也有《导引图》。庄子所谓“吐故纳新”描述的就是导引之士、养形之人练气的情形。荀子则将“修身”的方法称为“治气养心之术”。
现代儒者梁漱溟说:“情贵淡,气贵和。”气和是可以感知的,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气场。宋代朱公掞,字光庭,曾访当时的大儒程颢,回来后对人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后来成语有“如坐春风”。和人在一起有“如坐春风”的感觉,正是因为这人有着“气和”的强大气场。逆行之气、不和之气,形于色的就是所谓的“戾气”。
历代通人、智者都是懂得聚气、养气和行气的。《庄子·人间世》借孔子之口谈论“心斋”,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以待物是“心斋”要领,能使人达到“听之以气”的最高境界。
气关乎生命。对个人而言,聚气、养气和行气至关重要。但气更关乎所有人,对人类而言,空气的净洁清新比什么都要紧。一个人无论怎样懂得“心斋”,面对被污染的空气,又有何能呢?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出了终极关怀,今人更不可能孤立地营造一个闭封的小天地,想独善其身,是绝无可能。只有把自然环境呵护好,才可能有安放自己“心斋”的地方。没有了清新的大气,任是何人都只有在冲天的浊气里挣扎。
(云天摘自《联谊报》2021年3月23日/图 雨田)
一个人精神旺健,是“意气风发”;一个人失魂落魄,是“垂头丧气”;一个人快不行了是“气息奄奄”;一个王朝快不行了是“气数已尽”……
追溯文化源头,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孟子、管子都曾经是“气化宇宙论”者。生命与气之关系密切到了什么地步呢?《庄子·知北游》中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孟子“养浩然之气”是众所周知的。《管子·内業》篇中提到“精气”(精纯之气),认为通过修炼,可以使内心之清气与“道”合而为一,自然可以延年益寿。但“忧乐喜怒欲利”影响“精气”的聚集,要得“精气”需先排除心中的杂质。余英时在《论天人之际》一书中说“气”是生命之源,《孟子》的英文译者刘殿爵也说“人是两种气的和谐混融,身体由浊气构成,心则是清气所在”。
养气、聚气在古人是有一定方法的,《黄帝内经》上指出,要“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如此方能“肌肉若一,寿蔽天地”。“行气”的方法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战国时期的《行气玉铭》(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后,依余英时说),全文四十五字,谈真气在人体内如何运行,结论是“顺则生,逆则死”。马王堆帛书也有《导引图》。庄子所谓“吐故纳新”描述的就是导引之士、养形之人练气的情形。荀子则将“修身”的方法称为“治气养心之术”。
现代儒者梁漱溟说:“情贵淡,气贵和。”气和是可以感知的,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气场。宋代朱公掞,字光庭,曾访当时的大儒程颢,回来后对人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后来成语有“如坐春风”。和人在一起有“如坐春风”的感觉,正是因为这人有着“气和”的强大气场。逆行之气、不和之气,形于色的就是所谓的“戾气”。
历代通人、智者都是懂得聚气、养气和行气的。《庄子·人间世》借孔子之口谈论“心斋”,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以待物是“心斋”要领,能使人达到“听之以气”的最高境界。
气关乎生命。对个人而言,聚气、养气和行气至关重要。但气更关乎所有人,对人类而言,空气的净洁清新比什么都要紧。一个人无论怎样懂得“心斋”,面对被污染的空气,又有何能呢?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出了终极关怀,今人更不可能孤立地营造一个闭封的小天地,想独善其身,是绝无可能。只有把自然环境呵护好,才可能有安放自己“心斋”的地方。没有了清新的大气,任是何人都只有在冲天的浊气里挣扎。
(云天摘自《联谊报》2021年3月23日/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