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规范学生的朗读姿势,训练学生语文朗读的习惯,使学生真正学会独具节奏、错落有致的阅读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其次,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曾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环节是课文的朗读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一年级学生进行流利、正确、有感情地课文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注意课文朗读这一环节。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朗读,使学生走进课文,从而走进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规范学生的朗读姿势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应规范朗读姿势。端正坐姿,学生的双臂摆在桌前,双肘微微打开,双手抓住书的两边,书本倾斜。眼睛距书本约一尺,学生做到肩平、身正、身直。小学生阅读的姿势是读书的前奏,培养学生通过精神饱满的读书姿势,使学生气流通畅,从而更好地酝酿阅读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好阅读。
二、训练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词语。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时,应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词语的能力,朗读词语是朗读文本的基础,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抑扬顿挫的阅读语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训练学生明快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找准训练点。例如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纪小,从而极易出现拖腔拿调的现象。小学一年级在第一次阅读双音节词时,学生很容易出現拖腔拿调的现象。例如教师在讲述“桌子”一词时,学生很容易读成桌——子,拖音的声音,彼此起伏,这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读词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正确读词示范。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教师通过不断表扬、不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升。
三、规范学生的读句节奏
(一)规范阅读方法
在小学课文阅读的过程中,句子的朗读情况极为重要。文本是由句子组成的,读好句子会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句子时,要做到不漏字、不加字、正确停顿、字字过目。教师在规范学生阅读句子的方法时,可以通过示范阅读,提醒学生规范阅读。例如在阅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一句话时,教师应借助拼音,使学生正确朗读句子。教师应抓住学生训练的机会,规范学生阅读方法。首先,应借助拼音法,使学生读准音。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做好标识,从而使学生在遇到逗号时停顿。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句中停顿和重音上突出人物。教师应教会学生在逗号处进行短暂的停顿,在句号处进行较长时间的停顿,使学生通过符号不同、停顿不同的思维差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进行范读领路
教师应要求学生的朗读不仅流利、正确、会停顿,还要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错落有致的节奏,使声音有声有情,如同流动的水一般,起起伏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生刚刚开始识字,对于一句陌生的话、一首陌生的诗,学生都应尽量跟着范读,学习教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情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化长句为短句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身心正处于成长期,发展、创新思维尚不健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对于一句话或一段话总也读不好的情况。教师在面对此情况时,应帮助学生将长的句子化为短的句子,把句子进行分解、短读,然后再逐渐扩展。例如,学生在朗读“我和妈妈从货架上选了一些食品”这句话时,这句话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起来较为困难,难点主要有,小学生不知道在哪里进行句子停顿,集体朗读时会出现凌乱的现象,每个学生的停顿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进行领读指导,将长句子进行简单的划分,使学生可以很容易读起来,避免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教师在面对一年级小学生时,应用委婉、平和的语气进行交流,在面对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出现少字、多字等阅读情况是必然的, 此时,教师不应该急于对学生进行批评训斥,而是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使学生的心态平和。教师多用鼓励的表情、眼神、语言和亲热的动作,使学生从失败中站起来,从而使学生树立“我要好好读书”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为了达成这一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中。教师在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合的朗读对象,采用优秀榜样引导法,促使学生好好学习。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朗读中,把学生情感与自身的情感进行有机组合,多用幽默、童趣、激励、轻松的语言对学生形成鼓劲,使学生对语文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采取多样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成为一种享受的活动。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持续,单调、枯燥的读书方法会使小学生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
五、总结
语文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和改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把语言文字与课文知识相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阅读教学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浅谈小学生朗读指导[J].教育探索,2000(6).
[2]沈育国.朗读训练的有效性浅析[J].教育观察,2015(30).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曾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环节是课文的朗读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一年级学生进行流利、正确、有感情地课文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注意课文朗读这一环节。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朗读,使学生走进课文,从而走进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规范学生的朗读姿势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应规范朗读姿势。端正坐姿,学生的双臂摆在桌前,双肘微微打开,双手抓住书的两边,书本倾斜。眼睛距书本约一尺,学生做到肩平、身正、身直。小学生阅读的姿势是读书的前奏,培养学生通过精神饱满的读书姿势,使学生气流通畅,从而更好地酝酿阅读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好阅读。
二、训练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词语。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时,应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词语的能力,朗读词语是朗读文本的基础,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抑扬顿挫的阅读语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训练学生明快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找准训练点。例如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纪小,从而极易出现拖腔拿调的现象。小学一年级在第一次阅读双音节词时,学生很容易出現拖腔拿调的现象。例如教师在讲述“桌子”一词时,学生很容易读成桌——子,拖音的声音,彼此起伏,这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读词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正确读词示范。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教师通过不断表扬、不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升。
三、规范学生的读句节奏
(一)规范阅读方法
在小学课文阅读的过程中,句子的朗读情况极为重要。文本是由句子组成的,读好句子会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句子时,要做到不漏字、不加字、正确停顿、字字过目。教师在规范学生阅读句子的方法时,可以通过示范阅读,提醒学生规范阅读。例如在阅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一句话时,教师应借助拼音,使学生正确朗读句子。教师应抓住学生训练的机会,规范学生阅读方法。首先,应借助拼音法,使学生读准音。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做好标识,从而使学生在遇到逗号时停顿。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句中停顿和重音上突出人物。教师应教会学生在逗号处进行短暂的停顿,在句号处进行较长时间的停顿,使学生通过符号不同、停顿不同的思维差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进行范读领路
教师应要求学生的朗读不仅流利、正确、会停顿,还要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错落有致的节奏,使声音有声有情,如同流动的水一般,起起伏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生刚刚开始识字,对于一句陌生的话、一首陌生的诗,学生都应尽量跟着范读,学习教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情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化长句为短句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身心正处于成长期,发展、创新思维尚不健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对于一句话或一段话总也读不好的情况。教师在面对此情况时,应帮助学生将长的句子化为短的句子,把句子进行分解、短读,然后再逐渐扩展。例如,学生在朗读“我和妈妈从货架上选了一些食品”这句话时,这句话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起来较为困难,难点主要有,小学生不知道在哪里进行句子停顿,集体朗读时会出现凌乱的现象,每个学生的停顿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进行领读指导,将长句子进行简单的划分,使学生可以很容易读起来,避免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教师在面对一年级小学生时,应用委婉、平和的语气进行交流,在面对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出现少字、多字等阅读情况是必然的, 此时,教师不应该急于对学生进行批评训斥,而是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使学生的心态平和。教师多用鼓励的表情、眼神、语言和亲热的动作,使学生从失败中站起来,从而使学生树立“我要好好读书”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为了达成这一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中。教师在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合的朗读对象,采用优秀榜样引导法,促使学生好好学习。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朗读中,把学生情感与自身的情感进行有机组合,多用幽默、童趣、激励、轻松的语言对学生形成鼓劲,使学生对语文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采取多样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成为一种享受的活动。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持续,单调、枯燥的读书方法会使小学生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
五、总结
语文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和改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把语言文字与课文知识相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阅读教学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浅谈小学生朗读指导[J].教育探索,2000(6).
[2]沈育国.朗读训练的有效性浅析[J].教育观察,2015(3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