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河北道赵州地区诗人用韵考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道”是唐代设立的监察区,贞观元年初置河北道,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二市、河北全境、辽宁大部以及河南、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赵州处于河北道的西南部,北齐天保二年(551)改殷州置,隋大业初改为赵郡,唐武德初复为赵州,治平棘县(今河北赵县),五年(622)改为栾州,贞观初复为赵州,天宝初改为赵郡,乾元初复为赵州。本文选择的赵州诗人共有四位,即李峤、李华、李嘉祜和李德裕。李峤(约645~约714),两《唐书》有传,《旧唐书》卷九四云:“李峤,赵卅I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新唐书》卷一二三云:“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李峤后来仕途时沉时浮,官至宰相,以庐州(今安徽合肥)别驾卒。李华(约715~约774)两《唐书》有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云:“李华字遐叔,赵郡人。开元二十三(735)年进士擢第。天宝中,登朝为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礼部、吏部二员外郎。”《新唐书》卷二百三云:“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李华后屏居江南,客居山阳(今江苏淮安)。李嘉祜(约722~约782),两《唐书》无传,《唐才子传校笺》云:“嘉祜字从一,赵州(治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年(748)杨誉榜进士,为秘书正字。”李嘉祜后闲居于吴越一带。李德裕(787~850),两《唐书》有传,《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四云:“李德裕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十四年(819)府罢,从弘靖入朝,真拜监察御史。”《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云:“李德裕字文饶,元和宰相吉甫子也。……府罢,召拜监察御史。”李德裕于大和七年(833)为宰相,次年罢相,最后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县东南)司户。在以上四人中,李德裕的诗文最富,故本文材料的主体是李德裕的用韵。
  
  一、唐代河北道赵州诗人用韵简谱
  
  说明:
  1 本韵谱所用材料分别取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全’25册校点本)和《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全11册)。《全唐诗》收李峤诗5卷209首,其中近体诗197首,古体诗12首;李华诗1卷29首,其中近体诗8首,古体诗21首;李嘉祜诗2卷134首,其中近体诗120首,古体诗14首;李德裕诗1卷141首,其中近体诗93首,古体诗48首。此外在卷10~29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等乐歌中也收了以上部分诗人的作品,其中多数与本集中的诗是重复的。《全唐文》收李峤文8卷158篇,含韵文6篇;李华文8卷103篇,含韵文57篇;李德裕文16卷372篇,含韵文47篇。韵谱共用李峤、李华、李嘉祜、李德裕古体诗95首,韵文110篇,含韵段653段。
  2 本文所用诗仅限于古体,所用文仅限于韵文(个别作品韵散夹杂,只取其中入韵部分内容),律诗不收,因为律诗受功令的约束,其用韵严格遵守着韵书的规定,对于考察方音的意义不大。
  3 作者存两说的诗,参照《校编全唐诗》决定取舍。
  4 韵谱中将同摄同调韵相押叫“同用”,将同摄异调韵相押叫“通用”,将异摄韵相押叫“混用”。韵次依独用、同用、通用、混用为序。
  
  二、唐代赵州诗人的用韵与赵州韵部
  
  赵州诗人用韵较宽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韵部的面貌,现据用韵实际确定其韵部如下。
  1 通摄、江摄
  东冬钟江同用,属同一韵部。
  东钟在一起押韵的情况高达17次,东钟同用无疑。冬无独用例,与东钟、钟合用共7次,可以认为通摄三韵同用。东江二韵有2次混用:
  李华《隐者赞七首之严子陵》文四317.3218鸿中躬风(东)江(江) 《先贤赞六首之东里子产》文四317·3219:邦(江)攻(东)。
  不应视作偶然现象,暂定为四韵同部。
  2 止摄
  支脂之微同用,属同一韵部。
  止摄平上去三声都明显地表现出合韵的趋势。虽然微韵有10次独用,但它与支脂之韵同用的次数更多,可合为一部。
  3 遇摄
  鱼虞模同用,属同一韵部。
  虞模同用达13次之多,同用无疑。鱼韵独用6次,与虞、虞模、模同用共6次,其上声语韵独用1次,与语、语虞、虞同用10次,去声无独用例,御、遇、暮之间的同用有9次,应将鱼虞模三韵看作同用。
  4 蟹摄
  (1)齐韵独用
  齐韵独用5次,没有与其他韵合用的情况,应为独用。
  (2)灰哈同用,属同一韵部
  哈韵独用1次,但灰哈同用5次,可证灰哈属同一韵部。
  (3)皆韵暂缺
  皆韵只出现了一例,韵例如下:
  皆哈同用李华《唐丞相太尉房公德铭》文四318·3224:哉哀(哈)霾(皆)台(眙)
  赵锐发现皆韵“怀排阶”三字与灰哈同用,怀疑可能皆韵里有些字已与灰哈合流了。李无未考察出齐皆哈同用例中的皆韵字为“谐、阶”,胡安顺师发现与灰哈同用的皆韵字为“槐、喈”,我们可以扩充例字,但因为用例太少,另外去声还有怪独用例,只能推断皆与灰哈音色相近,是否可以将皆与灰哈视为同一韵部尚有待考证。
  (4)霁祭同用,属同一韵部
  祭独用3次,与霁韵合用7次。霁祭同用。
  (5)废韵、怪韵韵例太少,暂缺
  (6)泰队代同用,属同一韵部
  泰韵独用4次,分别与队、代同用1次,同用的比率很高,可以认为是有意识的合用而非偶然,即泰队代同用。
  5 臻摄、山摄
  真谆臻文欣魂痕元寒桓删山先仙混用,属同一韵部。
  首先可以肯定真谆同用。臻、欣无独用例,全部与真、谆、文同用;文独用5次,与真、谆、臻、欣合用18次,说明真谆臻文欣五韵同用。魂韵与以上五韵用在一起多达5次,绝非偶然。痕韵独用例不见,与魂有4次交集,魂痕应为同用。山摄元韵与臻摄中诸多韵有交集,尤其是魂韵,二者混用10次,即真谆臻文欣魂痕元八韵同用。山摄中首先可以确定寒桓、删山、先仙同用,各自同用的次数分别为5次、3次、20次。同时还能看出这三组韵部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尤其是删山、先仙之间,有4次用在一起,寒桓韵一共出现了8次,与另两组韵同时使用2次,也不是偶然性的,所以可以将寒桓、删山、先仙这三组韵暂定为同一韵部。元韵使用非常灵活,总观臻山二摄,与寒桓删山先仙同时使用了7次,可以说是个普遍现象。除此,文魂痕真等韵也与山摄韵相混用。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臻山二摄韵在赵州音色差距不会很大,可以合为一部,即真谆臻文欣魂痕元寒桓删山先仙为同一韵部。
  6 效摄
  (1)豪韵独用
  豪与宵肴同用1次且只出现了一个“逃”字,但独用3次,应为独用。韵例如下:
  宵肴豪同用 李华《先贤赞六首之管敬仲》文四317·3218:朝摇朝(宵)茅(肴)逃(豪)   (2)萧宵肴同用,属同一韵部
  萧宵同用4次,并且上声筱小同用3次,可先确定萧宵为同一韵部。肴韵与宵豪同用1次,豪韵我们认为是独用,可见肴韵与宵韵关系密切,证之以去声笑效同用,暂定为萧宵肴三韵同部。
  7 果摄
  歌戈同用,属同一韵部。
  歌独用4次,但歌戈同用也是4次,可以认为歌戈属同一韵部。
  8 假摄
  麻韵独用。
   麻韵与果摄的歌韵混用2次,但只有一个“何”字,可能“何”字在赵州方言中本就为麻韵,且考其上、去声只有独用的情况,暂定为麻韵独用。
  9 宕摄
  阳唐同用,属同一韵部。
  阳唐同用多达12次,为同部。
  10 梗摄
  庚耕清青同用,属同一韵部。
  庚耕清青无条件同用,属同一韵部。
  11 曾摄
  蒸登同用,属同一韵部。
  蒸独用4次,但蒸登同用也有4次,可定为同用。
  12 流摄
  尤侯幽同用,属同一韵部。
  流摄的用韵情况很整齐,尤侯幽明显属同一韵部。
  13 深摄
  侵韵独用。
  侵韵独用达20次之多且没有与其他韵合用的情况,应为独用。
  14 咸摄
  咸摄韵例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暂缺。
  入声韵的情况比较特殊,做单独分析。在四位诗人的用韵中,入声韵明显混同,现据用韵实际将该地的入声韵部确定如下:
  1 屋沃烛觉药铎同用,为同一韵部
  这几韵原分属通、江、宕摄。屋沃同用3次,屋烛同时出现达7次之多,屋沃烛自是同用。觉韵独用3次,但与屋、烛有交集达5次,也应并入通摄三韵中。宕摄药铎二韵同用3次,与屋、烛、觉韵用在一起共4次,说明宕摄入声二韵已与通摄、江摄韵相混同。
  2 质术栉物没月曷末黠屑薛混用,为同一韵部
  质术同用6次,栉、物没有独用例,分别与质、术韵相押,质术栉物四韵同用。月、屑、薛的同用也很明显,同时出现14次,自是同部。曷末同用3次,但是与月、屑、薛的混用也有3次,可以并入月屑薛部。黠韵仅与月屑薛物混用1次,但却有3个韵字,暂归入月屑薛部。臻摄物韵除了这次混用外,另与没韵、山摄薛韵混用1次,臻摄没韵与山摄月韵关系又很密切,有3次相混,所以臻山二摄的质术栉物没月曷末黠屑薛诸韵可以合为一部。
  3 陌麦昔锡同用,为同一韵部
  除陌韵有2次独用外,此四韵交杂使用多达23次,为无条件同用。
  4 职德同用,为同一韵部
  职德同用18次,同部无疑。
  5 咸摄韵例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暂缺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将赵州四位诗人的用韵情况与《广韵》韵例作个对照。(见下表)
  很明显,赵州韵部要比《广韵》韵部宽松,可分为阳唐、齐、灰哈、霁祭、豪、歌戈、麻、蒸登、尤侯幽、侵、职德、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泰队代、真谆臻文欣魂痕元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庚耕清青、屋沃烛觉药铎、质术栉物没月曷末黠屑薛、陌麦昔锡二十一部,其中前十一部与《广韵》同用、独用的规定相合,后十部体现出了当地的韵部特征。
  
  三、特殊韵例分析
  
  1 通、江、宕摄韵的合流趋势
  此三摄阳声韵都以[-η]结尾,入声韵都以[-k]结尾,大概在赵州地区它们主要元音也很接近,入声韵已合为一部。江摄与通摄的关系十分密切,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等人都将《广韵》“东冬钟江”四韵归为上古的一部,自孔广森以后将冬韵分出独立为部,“东钟江”则仍归一部。荀春荣发现唐代陕西长安柳宗元、四川彰明李白都将钟江同用,河北赵州李华用韵也出现同样情形,很可能是古音的保留。江韵与阳唐韵还有1次混用:
  李华《无疆颂八首之高宗康颂三》文四314·3191:忘(阳),康光(唐)昌羌(阳)邦(江)王(阳)
  但韵例太少,我们暂认为江宕二摄有混同的趋势。入声屋烛觉与山摄末韵“脱”字、觉韵与梗摄锡韵“戚”字各混押1次:
  李德裕《望匡庐赋》文七697·7155:旭(烛)岳(觉)续(烛)谷(屋)曲欲足(烛)逐(屋)躅(烛)麓毂育竹服(屋)脱(末)辱粟(烛)
  李峤《楚望赋》文三242·2443:戚(锡)邈(觉)
  是偶然的异部互押。
  2 元韵的特殊性
  赵州地区的元韵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韵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可以被看成是联结臻山二摄的枢纽。为了便于说明,现将元韵字的使用情况列表表示。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元韵字如“原言翻元辕”既与臻摄韵字用在一起,又与山摄韵字用在一起,这说明元韵与臻、山摄韵字的音色都比较接近。就先秦古韵来看,元韵是属山摄的,两汉时期在方言中有二摄韵字相混的迹象,到了隋唐时期,臻摄诸韵与山摄中除元韵外的其他韵音色渐渐拉开差距,所以,虽然元韵属山摄,戴震在考定《广韵》同用独用情况时还是将它与臻摄魂痕韵定为同用。从赵州诗人的用韵实际来看,臻山二摄韵在赵州音色差距不会很大,可以合为一部,当地较好地保留了两汉古音。
  3 果、假二摄的合流趋势
  果摄歌韵与假摄麻韵有2次混用:
  歌麻混用 李华《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君墓表》文四321·3250:家瑕(麻)何(歌)耶(麻)《祭刘左丞文》文四321·3258:沙家(麻)何(歌)
  麻韵部分字在上古属歌部,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甚至直接将歌戈麻划为一部。单纯从这两个混用例来看,很可能“家、瑕、耶、沙”在赵州地区还保留着古音
  4 梗、曾、臻三摄韵的混用
  此三摄韵的混用情况如下:
  蒸登庚混用 ①李华《无疆颂八首之高祖元颂一》文四314·3190:行(庚)凝(蒸)登(登)兴(蒸)
  映证混用②李华《无疆颂八首之睿宗德颂五》文四314·3191:兴(证)。兢(映)
  映证送混用③李华《无疆颂八首之太宗烈颂二》文四314·3190:兴(证)。命(映)痛(送)
  陌麦锡职德月混用④李德裕《剑门铭》文七711·7294:壁(锡),戟(陌)阙(月)色(职)国(德)洫(职)敌(锡)阨(麦)德(德)绩(锡)格(陌)克焚(德)职(职)刻(德)
  陌昔质混用⑤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之钓石》诗十四475·5412:碧(陌)适石(昔)疾(质)
  蒸文混用⑥李华《先贤赞六首之乐生》文四317·3219:君(文)蒸(蒸)
  德质混用 ⑦李华《平原公遗德颂》文四314·3192:德贼(德)室(质)
  例②③都有映证混用,虽然证韵字都出现在首句句尾,可以不计,但也反映出了梗、曾这两个邻摄音色的接近。鲍明炜先生考定出“曾、梗两摄之间关系较多,主要是庚清与蒸韵通押,……”此两例正是庚蒸两韵的去声混押例。例③中还有个通摄送韵字押入梗摄,虽然通、梗二摄入声韵 合用多次,但这仅仅反映了入声韵尾的混用趋势,去声相混仅此一例,此处应为偶然相押。第④例也是梗、曾二摄入声韵的混押,其中还与一个山摄月韵字“阙”偶然相混。第⑤例梗摄入声与臻摄入声质韵相押。第⑥⑦例为曾摄平入声与臻摄平入声相混例,臻山二摄韵都与梗、曾摄相混,又一次证明了臻山二摄音色的接近。它们与曾摄、梗摄的混用现象反映出了阳声韵尾[-η][-η]和入声韵尾[-k][-t]的混用趋势。
  5 关于通押问题
  (1)平去通押
  平去通押现象只见于臻、山二摄,关于此二摄的混用上文已有论述,此处仅就个别韵字声调上的问题进行分析。
  文魂痕元寒翰删先仙混用 李华《祭刘左丞文》文四321·3258:年,天(先)关(删)权然(仙)辕言(元)存阍论(魂)文(文)肝(寒)欺(翰)安(寒)原(元)顽(删)门(魂)军(文)原(元)恩(痕)
  “欺”字《广韵》入翰韵,查《集韵》还有寒韵一读,应是《广韵》失收。
  元删山谏通用李华《吊古战场文》文四321·3256:原(元)还(删)闲间(山)关(删)殷山(山)患(谏)
  “患”字《广韵》入谏韵,查《集韵》还有平声删韵一读,《广韵》失收。
  桓换通用李峤《楚望赋》文三242·2443:攒(换)端(桓)
  “攒”字《广韵》、《集韵》都收入了去声翰、换二韵,但从用韵实际来看,该字应有平声一读。
  (2)上去通押。
  止摄上、去声有三个通用例:
  (宀真)至志纸通用李德裕《大迦叶赞》文七710·7292:智((宀真))记(志)地(至)氏(纸)
  至志未止通用李德裕《丹(户衣)箴之一宵衣箴》文七710·7292:俟(止)视(至)贵(未)忌珥志(志)
  至未纸通用李德裕《问泉途赋》文七696·7149:寐(至)鬃(未)谥致(至)是(纸)
  押入去声的三个字“氏(承纸切,禅母)、俟(床史切,俟母)、是(承纸切,禅母)”是全浊上声字,在赵州地区已经有了去声一读。关于浊上与去声通押的现象,鲍明炜先生认为是无条件的上去通押而不是浊上变同去声,他认为“浊上变去”这种音变现象那时还没开始。但是唐作藩先生却认为浊上变去是由唐代开始的,此例为后一看法提供了旁证。
  遇摄上、去声有三个通用例:
  御遇姥通用李德裕《张公超谷中石》诗十四475·5403:雾(遇)处(御)杜(姥)树(遇)
  御遇暮虞姥通用李德裕《太孤山赋》文七697·7156:恶(暮)骛(遇)柱竖(虞)注(遇)据(御)固(暮)数遇(遇)杜(姥)树(遇)路(暮)驻雾(遇)、沂(暮)去(御)步(暮)
  御遇暮姥通用李德裕《畏途赋》文七697·7154:据(御)户(姥)沂路(暮)注(遇)度(暮)懼(遇)去虑(御)
  押入去声的四个字“杜(徒古切,定母)、柱(直主切,澄母)、竖(臣庾切,禅母)、户(侯古切,匣母)”四字是全浊上声字,已变读为去声。
  效摄上、去声有一个通用例:
  筱笑通用 李德裕《牡丹赋》文七697·7158:照笑(笑)窕(筱)
  上声“窕”字《广韵》收入筱韵,查《集韵》还有啸韵一读,《广韵》失收。
  (3)去入通押
  梗摄去、入声通用一例:
  劲径锡通用 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文四319·3235:净(劲)定(径)性(劲)寂(锡)
  入声字“寂”与去声混押,是偶然的合用。
  6 关于混押问题
  通、江、宕三摄韵的混用问题上文已做了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遇摄有两个混用例需做说明,一个为假摄马韵“下”字与遇摄语、虞韵相混:
  语虞马混用 李华《无疆颂八首之太宗烈颂二》文四314·3190:父(虞),下(马)武舞(虞)汝(语)
  鲍明炜认为这种现象“或是摹古,或是方音”,江永古韵十三部中的第三部鱼部上声为“语虞半姥马半”,赵州诗人的用韵情况说明江永的古韵分部是有一定道理的,看来在当地方言中“下”字还保留着古音。《广韵》“下”字仅收于假摄,《集韵》还收入了遇摄姥韵中。另一例为假摄马韵“下”字、流摄厚韵“母”字与遇摄虞韵混用的情况:
  虞马厚混用 李华《无疆颂八首之中宗兴颂四》文四314·3191:下(马),舞(虞)母(厚)
  其中“母”字《广韵》收于厚韵,属流摄唇音字。流摄唇牙音字可能在听感上与虞模较接近,刘晓南明确指出这是个“初唐萌芽,中唐在北方日益扩展的普遍音变”。后出《集韵》“虞”韵将“母”字收入。遇摄字与假摄字、流摄字的混用虽然不是偶然的,但因韵例太少,我们只能确定单字读音的情况而不能将这几摄合一。
  蟹摄与山、止摄有混押的现象:
  霁祭纸混用 李德裕《剑池赋》文七697·7155:闭(霁)世逝(祭)氏(纸)
  队末混用李德裕《杜丹赋》文七697·7158:脱(末)碎綷(队)
  鲍明炜先生的研究发现“其他韵摄的字押入蟹摄的,只有山摄黠韵的‘察’字,和止摄脂韵的‘矮、衰’字”,也许是因为证据不足,他并没有对此作出解释,我们在此可以补充两个例证,即止摄纸韵字“氏”与山摄末韵字“脱”也与蟹摄韵字混用。(“氏”字已有去声一读。见上文。)
  
  结语
  
  通过以上对唐代河北道赵州地区诗人用韵情况的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总体上来看,该地韵部均少于《广韵》,很多《广韵》标注了“同用”的韵部在当地直接合为一部,如“灰哈”、“萧宵”、“阳唐”、“尤侯幽”等部。具体来看,赵州地区韵部的突出特点在于臻山二摄韵的合一和入声韵的混同上。联系臻山二摄的重要中枢就是“元”韵(二摄的其他韵也有混用的情况),平声元韵与臻摄韵混用的韵例数稍高于与山摄韵同用的数目,但入声月韵却多与山摄韵同用,臻山二摄韵的韵尾相同,看来主要元音也是很相近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江摄韵的问题。江摄与通摄、宕摄的关系都比较密切,“江”在上古与“东冬钟”读音接近,此处归为一部是古音的保留,另外我们也应注意到江宕二摄韵有多次混用。王力先生认为:“江韵,在陈隋时代的实际语音是和阳韵相混了,所以陈隋的诗人有以江阳同押的。”但二摄混用的韵仅限入声觉药,我们暂时分立。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制造量与装机量均跃居世界第一,光伏产业正在走出行业不景气的艰难阶段。然而目前光伏产业仍然面对着诸如产业畸形发展、出口依赖度高、自主创新不足和融资难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明确了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提出了有针對性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光伏产业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产业,单从国家层面出台的产业政策数量就可以看出来:2009年14项,2010年7项,2011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