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生态化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思考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经济增长范式的革命性思考。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产业系统是连接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因此产业生态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生态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路径,生态文明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最后,从产业系统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 产业生态化 产业体系绿化 产业结构软化
  一、引言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是国际治理理念的新发展,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国家意志。[1]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又一次掀起了生态文明的研究热潮,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解读可谓是百花齐放。工业文明时期“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范式遇到了生态门槛和经济门槛两个基本限制,即自然资本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限制性因素,社会福利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2]。
  二、文献综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和重要实践。近几年,我国学者对生态文明和产业生态化的研究层出不穷,可归结为以下几类:
  首先,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俞可平(2005)提出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拨和超越,是后工业文明,是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3]谷树忠(2013)等认为生态文明的内涵可以从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陈寿朋(2008)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制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阐释,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对待生态问题的有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生态行为文明是在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5]诸大建(2008)认为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经济增长范式的革命性反思,是用较少的资源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是中国突破生态约束和人多地少约束的必然选择。[2]目前,从不同角度生态文明内涵的阐述不胜枚举,但对于生态文明的核心认识是相同的,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耦合。生态文明的理念已经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于达锦和胡振鹏(2008)对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6]郭索彦(2010)将生态文明应用到了生态补偿领域,对生态文明与水土流失补偿制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7]李鸣(2009)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以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宏观背景、性质定位、目标定位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理念创新、行为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8]还有一些学者对生态文明与低碳生活、产业调整与升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国内众多学者对如何进行生态文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谷树忠、胡咏君(2013)等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路径:资源保护与节约路径、环境保护与治理路径、生态保护与修复路径和国土开发与保护路径。邵超峰、鞠美庭等(2009)通过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外部环境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从生态教育、生态产业、评估指标体系及支撑体系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9]赵兵(2010)在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从生态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生态产业和制度安排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10]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估体系。杜宇和刘俊昌(2009)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5个角度设计出包含34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框架来衡量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11]王会、王奇等人(2012)基于生态文明内涵得到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构建了包括系统层、目标层、准则层以及35项具体表征指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12]王贯中和王惠中等(2010)从文明生态化的视角,以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为三个一级指标, 以物质基础、生态宣传、生态教育、生产行为、生活行为、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制度及政府工作绩效为八个二级指标, 整个指标体系共计为35项指标, 构成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13]
  以上文献对生态文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但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生态文明进行研究的却很少。本文在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生态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从产业系统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行了思考。
  三、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生态化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作为过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在经济机构转型和升级、资源环境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为推进生态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产业生态化的过程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领域中,中观层次的具体体现,是生态文明建设动态变化过程的一部分。
  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生态导向的工业化,即从物质经济模式向功能经济模式的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从传统的工业化向新型产业化转变。[14]生态导向的工业化需要从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个方面进行入手。小循环是作为生产个体的单个企业在生产领域达到内部物料循环的经济模式,即企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微观层次的基本表现;中循环是作为共生组合的企业之间通过废弃物的相互利用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行资源共享和副产品的互换,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即产业生态化;大循环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把废弃物资源化实现“自然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物料循环生产、使用模式,即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生态化和企业生态化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产业生态化的根本动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对产业生态化的驱动力量主要是自然力和经济力的合力。[15]可分别用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门槛和经济门槛两种约束。
  经济力是指产业生态化的价值创造,随着自然资源价格的提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同质产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一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对产业生态技术的高度要求使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并进一步导致产业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因此,为了提高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勾画出生态文明建设对产业生态化的作用力的传导机制(如图1)
  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路径。之所以说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路径,源于两者之间的目标一致性。诸大建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用较少的自然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其中自然消耗可以用生态足迹、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表示,社会福利客观指标可以用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由人均收入、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教育水平等组成)。产业生态化的目标则是获得多重效益,根据效益内涵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表1)。[16]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生态化是同一目标下不同层面的实现过程,即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通过产业生态化而实现的。产业生态化降低了自然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效益,增加了社会福利,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现路径。
  五、基于产业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复合系统,其实现路径也需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里笔者仅进从产业生态化的视角来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促进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具有密切的联系:生态系统是产业系统的物质基础,产业系统对生态系统具双重的影响,生态化的产业系统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所以产业系统应当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循环利用,减少废物的产生,使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形成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绿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生态化
  产业体系的绿化也称产业绿色化,是通过技术的创新、新产品的应用、管理的优化等途径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之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7]。
  (三)软化产业机构促进产业生态化
  产业机构的软化过程就是产业的知识化和技术化过程,是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创新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福音,对产业生态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知识和技术是产业机构软化的基础,直接改变着产业结构的构成,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各产业的合理定位,引导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合理分配,促进资源的有效使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的要求。其次,产业结构软化主要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高技术产业以脑力劳动为主,生产的产品价值构成中知识创造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产业结构软化为产业生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有力地推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光,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J],环境保护,2007,21:35:36
  [2]诸大建,生态文明需要深入勘探的学术疆域—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10个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8,06:5-11
  [3] 俞可平.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4-5
  [4]谷树忠,胡永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2013,35(1):2-13李慧明,左小利,王磊,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34-42
  [5]陈寿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1):128-130
  [6]于达锦,胡振鹏,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生态经济,2008,9:99-102
  [7] 郭索彦.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土流失补偿制度研究. 中国水利,2010,( 4) : 19-22.
  [8]李鸣,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与创新[J],企业经济,2009,(06): 34-37
  [9]邵超峰,鞠美庭,赵琼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路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02:44-47
  [10]赵兵,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向和路径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52-154
  [11]杜宇,刘俊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29)3: 60-63.
  [12]王会,王奇等,基于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
  [13]王贯中,王惠中,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0(1):55-59
  [14]孙勇,循环经济与功能经济[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5):107-112
  [15]陈殊,产业生态化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研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08
  [16]丁宪浩,论生态生产的效益和组织及其生态产品的价值和交换[J],2010,31(6):693-696
  [17]李碧浩,许用权等,从绿色产业到产业绿化[J],上海节能,2012,5:13-16
其他文献
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对气候的变化有着潜在的影响,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所以需要通过对不同政策的选择,处理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其核心
利用烟气分析仪、热电偶温度测试仪对高压细水雾系统的窒息作用对于油盘火灭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室温条件下对比分析不同喷头位置、油盘位置、通风面积以及压
农村土地实行有序流转,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了解当前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情况,以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土地流转方式,本文以安
近几年,英国、法国和德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武器装备体系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视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三个国家军事信息系统的新发展。
FSAP是为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提升对抗危机的能力、加强地区合作而设立的。本文结合菏泽市2011年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基于FSAP理论框架体系。运用FSAP下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拥有高级人才成为了民营企业追逐的对象。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民营企业中高级人才的积极性,防止人才流
生物配体模型(BLM)是基于稳定态假设的一个平衡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运用于预测重金属的毒性及其生物有效性.根据BLM模型的假设条件模拟土壤溶液,研究了Ca2+、Mg2+、Cu2+和Ni2+对小麦
《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央银行金融稳定的职责。但目前由于维护金融稳定涉及银行、证券及保险等专业监管部门,缺乏一套法定的、系统有效的金融稳定程序和协调机制.严重制约了
职业学校的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后进生的教育是职校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职业学校育人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转化后进生谈谈作者的见解。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不能在封闭条件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而必须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实现产业结构的开放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全球化下产业结构优化其本质是生产要素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