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应将“教”与“玩”有机结合起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_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 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 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字:体育教学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三、“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學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其他文献
我是一位老师,我更是一位母亲,我感谢我的儿子,因为我的儿子,我的教学才拥有了深度和宽度!  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学会了不断学习  我的儿子在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就表现出对语文不感兴趣,回家从不先做语文作业,还经常说他的语文老师不喜欢他,我最初以为是第一学期让他当班长,第二学期改选了,他心里不爽!我还专程找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和我的孩子多沟通。结果我儿子一直没多大改变。他在初三时,有一天突然冒出一句:“
期刊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其它途径所不能代替的。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德育意识的培养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这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动。教育学和心理学把12~16岁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我
期刊
高校图书馆作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满意程度,从而给教学科研带来一定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努力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读者服务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1.了解读者需求,主动为文献
期刊
教师的职业行为就是要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直接接触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直接的责任。对班主任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以下是本人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仅供大家参考:  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  
期刊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经过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抓好入门教学是开展兴趣教学的关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英语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不耻下问。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举行“英语小品大赛”。请学生当评委,树立典型,从而激发学生爱学英语的热情。  二、启发学
期刊
在我们所学的诸多科目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如何利用教材的可操作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是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对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