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复音虚词标注指瑕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纂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是目前为止虚词专著编纂史上释义成就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部词典。但该书在编纂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本文分析了它在复音虚词标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学习和编纂者参考。
  关键词:《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复音虚词 标注
  
  元人卢以纬的《语助》出现之前,汉语的虚词研究一直是附属于训诂学的,学者们虽然注意到了虚词不同于实词的特点,但他们所做的说明是零散而不成系统的。随着学者对汉语虚词特点及其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虚词专著不断涌现。这些成果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多搜集整理之功,而缺少理论上的探讨。《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以下简称《词典》)的出版打破了这个局面,它是目前为止“古代汉语虚词专著编纂史上释义成就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部词典”。[1](P3)《词典》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将虚词的研究纳入汉语史研究的轨道,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虚词的产生、发展进行了梳理和理论探讨,反映了虚词的历史面貌和变化。此外,对所收虚词结构进行了语法层级单位的划分即分为单音虚词、复合虚词、惯用词组和固定格式,这是《词典》的一大特色。由于种种原因,《词典》在编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以它对复音虚词的标注为例谈谈其中的疏漏之处。
  一
  我们所说的“复音虚词”是指《词典》中的复合虚词、惯用词组和固定格式,它们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虚词构成的。对于这部分虚词,《词典》一般都对其内部结构加以分析和说明,如:
  阿谁:复合虚词,由助词“阿”和疑问代词“谁”复合而成。
  该词条指明,在“阿谁”这个复合虚词中,“阿”是助词,“谁”是疑问代词。但在确定一些内部结构的性质时出现了失误。我们以如下几组复音虚词为例进行分析:
  (一)及夫、且夫、若夫
  及夫:复合虚词,由连词“及”和介词“夫”复合而成。
  且夫:复合虚词,由连词“且”和助词“夫”复合而成。
  若夫:复合虚词,由连词“若”和助词“夫”组成。
  从《词典》的注释来看,这三个复合虚词都用作连词,它们的语法作用和意义也十分相似。既然“及”“且”“若”都是连词,那么在这种相同的结构中,“夫”的词性也应该是相同的,但《词典》将第一个注为介词,后两个注为助词,显然不妥。在《词典》中,“夫”做虚词分别归属三个词类: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并无介词用法(笔者查找了其他的虚词词典和专著,也并未找到“夫”做介词的用法)。可见,“及夫”中的“夫”也应是助词,而非介词,《词典》的注释是自相矛盾的。
  (二)曷若、何若
  曷若:惯用词组,是由代词“曷”和助词“若”组成的偏正词组。可用于情状询问,也可用于比较询问。同“何若”。
  何若:惯用词组,是由动词“若”和疑问代词“何”组成的动宾词组。
  《词典》将“曷若”中的“若”标为助词,误。“曷若”与“何若”均为惯用词组,既然说“曷若”同“何若”,那么二者的构成、用法和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但《词典》将一个“若”视为动词,另一个则是助词,显然是矛盾的。在这两个结构中,“若”均为动词。从来源上看,“曷若”与“何若”是“若曷”和“若何”这两个动宾结构由于宾语前置而形成的惯用词组。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两个结构和性质相同的词组,《词典》认为“曷若”是偏正词组,而“何若”是动宾词组,这也是前后矛盾的。如果从来源的角度考虑,二者均为动宾词组。《词典》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失误,是因为对“曷若”中“若”的词性的错误理解。
  (三)孰与
  孰与:惯用词组,由代词“孰”和动词“与”组成的动词性偏正结构。
  将“与”标为动词是不正确的。这条词性标注上的错误是由于编纂者没有搞清楚“孰与”这个虚词结构的来源。“孰与”是古汉语中常用来比较高下优劣的结构,它由“……与……孰……”的格式演变而来。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使用很广泛的表示比较的选择问句,其标准构成为:
  “比较对象1+并列连词‘与’+比较对象2+疑问代词‘孰’+比较内容”。例如:
  (1)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
  (2)女与回也孰愈?(《论语·公冶长》)
  (3)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
  例(3)中的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同篇的另一句话:“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可见,古人在使用这一标准式时,常常有许多变化,主要是成分位置的变化和省略,因而产生了变式。变式之一就是把“孰”字移位、提前,插到由“与”构成的并列词组中。于是得到:
  “比较对象1+孰+与+比较对象2+比较内容”的格式。例如:
  (4)鲁君孰与寡人美?(《新序·义勇》)
  (5)我孰与皇帝贤?(《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这种变式没有成分的省略,只涉及到成分位置的变化。“鲁君孰与寡人美?”显然可以理解为“鲁君与寡人孰美?”;“我孰与皇帝贤?”可以理解为“我与皇帝孰贤?”而《战国策·齐策》一言“吾与徐公孰美”,一言“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很明显,这两种句子表达的语义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比较对象1+并列连词‘与’+比较对象2+疑问代词‘孰’+比较内容”和“比较对象1+孰+与+比较对象2+比较内容”的深层结构是一致的,只是经过不同的转换,生成了两个形式上略有差异的表层结构。正是由于这种移位,疑问代词“孰”和并列连词“与”在语流中前后相连,形成了《词典》所说的“惯用词组”。①这个变化并未影响到“与”的词性,它仍旧是连词。
  (四)奚用……为、何用……为
  奚用……为:固定格式,由动词性偏正词组“奚用”和语气词“为”前后搭配构成,用于反诘。可译作“哪里用得着……呢”。
  何用……为:固定格式,由介宾词组“何用”和语气词“为”前后搭配构成,用于反诘。可译作“为什么用……呢”“干吗用……呢”等。
  这是两个构成成分、结构相同,语法作用和意义也基本相同的固定格式,但《词典》将“奚用”注为动词性偏正词组,将“何用”注为介宾词组,令人费解。“奚”与“何”是代词,“用”实为介词,作用和意义同“以”。王引之《经传释词》:“用,词之以也。……以、用一声之转。”因此,“奚用”也是一个介宾词组,只不过作为宾语的代词“奚”前置到介词“用”的前面。《词典》另收了与这两个条目的结构、意义相同的“何以……为”和“奚以……为”,其中“何以”“奚以”均标为介宾词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二
  《词典·凡例》中说:“在复合虚词和惯用词组的词条中,一般都注明它的结构类型。个别词条一时难于认定它的结构类型,则直书‘结构类型不详’。”[2](P1)注明结构类型,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分析内部结构,这是《词典》值得称道之处。但纵观全书我们发现,编纂者对这条原则贯彻得并不彻底。这主要表现为:对一些复合虚词和惯用词组,既未注明结构类型,也未直言“结构类型不详”,如“大抵”“大体”“或者”“假而”“假令”“假设”“假使”“今夫”“顷间”“任意”等词条均存在类似的问题。
  作为一部辞书巨著,《词典》出现这样的疏漏也是在所难免的。瑕不掩瑜,我们仍然认为该书代表了目前古汉语虚词研究的最高水平。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学习者,它无疑是一部必备的工具书。
  
  注 释:
  ①关于这种性质的“孰与”,有人将其称为“短语”,也有人称为
  “凝固结构”,叫法不一。
  参考文献:
  [1]孙良明.古代汉语虚词专著规模、成就最大的一部书——评介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J].古汉语研究,2001,(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
  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任晓彤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010022)
其他文献
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
本文以宣宁高速GKO+161.31匝道桥为例,介绍了现浇箱梁施工中满堂支架的设置方案,并对满堂支架各部分进行受力荷载验算,并提出施工时注意事项,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等。
当前,我国教师的素养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特殊教育教师的素养问题更是热点中的重点,它也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教师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与教师自己
摘要:介绍酒精发酵气气源情况,二氧化碳产品方案,选用的工艺技术流程、流程说明,以及配套的自控技术方案。  关键词:二氧化碳 食品级 低温精馏组 自控技术  1 酒精厂发酵的二氧化碳气源基础情况  以淀粉质为原料生产酒精的酒精厂,CO2是酒精生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副产物,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酒精发酵生产工艺过程为淀粉经糖化、发酵获得酒精,同时产生大量的CO2。理论上每生产1吨酒精可获得约0.950
本文探讨了辞书编纂与语言规范化问题,论述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辞书的涵义和分类:二、辞书编纂与规范化的关系;三、新词语及一些反映负面现象的词编入词典引发的争论和思考;四
摘要:自移机尾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过程复杂,精度不易控制,致使装配效率低下。通过工艺优化与改进,提高加工精度,缩短生产周期。  关键词:皮带机 UW自移机尾 工序调整 对比分析  1 概述  皮带机UW自移机尾是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与皮带机和转载机配套使用的移动设备,能使皮带机快速推进,同时具有调高调偏和自移等功能。但在我公司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中,自移机尾的研制一直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其装配效率低下,返修
摘要:班组是企业内部的基层组织结构,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初始阶段。文章站在基层班组的视角,深入探讨班组建设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加强班组建设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 班组建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始终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而存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主要依托企业这一经济组织来实现。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它不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