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改变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a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法,研究了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25例(其中出血15例、缺血10例)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改变,结果发现血浆皮质醇浓度在两组脑卒中都升高,但白细胞GCR数量的改变却明显不同,出血性卒中组显著低于缺血组和对照组,而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出血性卒中病人白细胞GCR的亲和力(Kd)也明显降低。说明两组脑卒中病人均处于应激状态,由于应激程度、病变范围和脑部损害的性质不同,故GCR改变不同。并发现白细胞GCR的改变与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相关。

其他文献
我们对94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132次,其中对79例病人插管到肝固有动脉,行混有抗癌剂的碘油加明胶海绵肝动脉栓塞治疗。
期刊
体外反搏属于无创性、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用于治疗冠心病已有十多年历史,临床疗效确切,报道甚多,但体外反搏对冠心病人的心脏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效应报道尚少。为此,作者对50例冠心病患者在反搏治疗前后进行了有关的监测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和阐明体外反搏的血液动力学效应及其治疗机理。
期刊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25例人肝细胞癌(HCC)及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蓖麻凝集素Ⅰ(RCAI)受体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同时还用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变组织作对照观察。
期刊
患者男性,80岁,住院号6136。因全身发痒、皮疹、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半个月,咯血1天,于1988年6月19日入院。患者半月来无诱因的周身发痒,起丘疹,继而发热(39℃左右),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无力,食欲不振,有时黑便,入院前1天咯鲜红色血约150ml。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及结核病史。
期刊
桥本氏病是与遗传关系密切的内分泌病之一,有家族内发生的倾向,我们遇到一个家族内桥本氏病多发病例,累及三代,较少见。
期刊
研究了抗酸药对西米替丁生物利用度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常应用剂量的抗酸药氢氧化铝凝胶并不影响西米替丁的生物利用度,二药合用也不影响西米替丁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治疗效能。因此,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时,短期合用抗酸药并非禁忌。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及心绞痛患者各23例,观察运动试验,日常活动中缺血发作特点,并对SMI组中15例予硝苯啶治疗。发现运动试验中SMI组缺血出现早、缺血阈值低,日常活动中SMI发作频繁,发作前心率偏低并具有5~12点的发作高峰,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后病人SMI发作更频、持续时间长。经硝苯啶治疗后SMI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硝苯啶减少SMI有效。
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是指病人入院前无肺炎或前驱肺炎,在院内感染上的肺炎,通常又称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它包括真正的肺炎、化脓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故有时统称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近些年来,NP在美国已跃为院内感染中的第二位。在一般医院和教学医院普通病房中,其发生率为0.4~5%;而在监护病房或需机械辅助通气病人中,发生率可达12~20%。其病死率可高达55%。
期刊
经导管心内电灼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由于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相对较少及避免开胸手术之痛苦,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Circulation 1986;73∶10.]。据Scheinman统计209例电灼术临床资料,短暂性心律失常仅为2.3%。我们在开展该项技术中遇1例SVT患者接受治疗后,SVT发作反而较术前加重。考虑系电灼引起心速环路易化现象。
期刊
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合并丹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