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什么要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次,当代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说呈荒漠化的趋势。现今的青少年由于家庭关系,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备受宠爱,导致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热情,外在表现较为冷漠。部分高中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对自我的定位也不够准确,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
  二、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1.利用文本有效进行情感教育。单纯的说教空洞乏味,可以结合文本。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情感。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在20多岁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这对他来讲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任谁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他在一段时间内曾颓废自伤,想要轻生。帮他重树生的信心的,除他自身的因素外,他的母亲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学习“我与母亲”的部分,应该抓住文中蕴含丰富情感的词句。例如“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等句。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振作起来,找到一条出路,但她又不能强迫儿子,只能把苦吞进肚子里,她承受的是无法在儿子面前流露的痛苦,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作者自己也坦言“这样的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母亲这个形象,可以结合《秋天的怀念》,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深沉、真挚、伟大,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以让学生感受《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那必然会对作者连用十八个“死”以酣畅淋漓对抒发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感产生更深刻、更具体的体验,并顺理成章地激发调动学生对作品内容及思想意义的求知欲望。同样也可以感受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精神。
  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物身上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积极向上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突出朗读诵读,体会文章真情。“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写文章的基础,而读文章是进入“情感”的条件。“朗读教学便于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诵读,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诵读自然地融入到作者创作的意境中,感受词人建功立业的情怀,进而促进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巧设导语,创设情境。要创设情感氛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4.在写作实践中培养情感,强化学生体验。写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这样既能使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还会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生活的空间,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可以增设随笔训练。写随笔形式较自由,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往往会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文章写出来不致空洞乏味,至少能做到“文中有我”,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教育的作用
  如果语文教师一直以说教者的姿态,讲授给学生生硬的大道理,学生就像容器一样被动地接受,这种灌输型的课堂教学既僵硬又封闭,会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厌倦语文课,以逆反的心理对待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县刘振屯乡范丹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倡导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活动单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由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比较新颖,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胆子比以前大了,表现比以前好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的知识比以前多了。但是,随着对“活动单”的使用,部分老师在设计“活动单”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活动单”设计的误区 
小学阶段数学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会遇到自己不会解答的题目,长久以往,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实际学习中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解题思路也会变得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民办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的策略:重视人文管理,营造和谐教师团队建设氛围;重视专业成长,建设稳固团结创新的教师团队;实行激励机制,为教师团队建设增添色彩。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 教师团队 建设  相对公办幼儿园的师资、管理等各方面,我们明显感受到民办幼儿园教师人事约束力的欠缺,安全感的相对薄弱,部分教师短期行为的存在,决定了民办幼儿园增强凝聚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博客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对话、反思与评价平台,在教师知识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博客 教师 专业成长 策略  新课程下,教育博客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草根化的特征和功能,成为教师自我学习的一种网络学习、交流、教学方式,促使课堂教学由“教堂式教育模式”向“集市式教育模式”转变。  一、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