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考指津]
一则作文题目,总会呈现若干个信息,如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这些信息不是每个都需要仔细琢磨,而应分个详略:有些,只须“扫描”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凝眸”N眼,要推敲、思忖,务求想豁亮了,即便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扫描
一、文体
中考作文命题,大多“体裁不限”或者“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又或者“体裁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总之,放开体裁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是主旋律。但“不限”也不是绝对的,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特别青睐某种文体或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聆听______”(2008年苏州题)“一丝惬意心中来”(2009年苏州题),写成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无疑更合适,同样,“你在我心里”(2008年常州题)“我们一起走过”(2009年南通题),若写说明文、议论文就很逼仄。最近两年,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统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写一篇记叙文”,这一点也要引起注意。
二、字数
字数要求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少了50字,会被扣两分,少100字以上,基本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当然,写得太多也不好,都跑到作文格子外面了,会招致卷面不洁的恶评。江苏各地的中考命题,一般会规定下限“不少于600字”(苏州是“不少于500字”),连云港还规定了上限,要求“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对于字数的审察,只要瞄一眼,看有无变化即可。具体写作时,最好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显得内容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人称
人称是题目的基本信息。中考作文命题与高考作文相比,更关注学生的内部世界,所以题目里即使没有明说,也应该写“我”的经历、见闻、感悟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题目里还有“你”,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2008年无锡题)“你在我心里”(2008年常州题),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注意。即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一起走过”(2009年南通题),这类作文,你就不能“个人英雄主义”,而要突出“我们”,突出群体。
四、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划个圈,圈内的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同学们不能不察。
比如2008年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虚拟“我”为杜甫,杜甫对李白说“你在我心里”:虚拟“我”为树叶,树叶对树根说“你在我心里”;虚拟“我”为白云,白云对蓝天说“你在我心里”……但是“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如果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再如“美丽的瞬间”(2008年山东烟台题)。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么逶迤而来了。再如“心中早想说一句”(2009年镇江题),无论你心里是多么汩汩滔滔,你也只能“说一句”,不能“一句一句又一句”,一连说上好几句。
另外,请同学们还要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等等。
凝眸
五、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察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了关联词语,如“生活因思考而精彩”“失去后才知道可贵”;或者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如“我参与,我快乐”“_____来了,_____还会远吗”,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譬如“我参与,我快乐”,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应,行文时,就既要描述“参与”的过程与细节,也要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六、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情感性进一步增强。你看这些题目:“我们一起走过”“心中早想说一句”“你还会_____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今天真好”(2009年南京题)“让自己奔跑起来”(2009年连云港题)“激情,在心中点燃”(2008年泰州题),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墨里。
七、修饰词
审题时还要注意文题中的修饰词,主要是一些副词。有些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真”“最”“也”“依然”,如“门其实开着”(2006年无锡题)“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今天真好”“有时,我也想”等等。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应该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这误会交代清楚;“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最”,包含一种对比,包含一种强调,这才是“最”,那些不是“最”,这是程度的最高级,行文里要突出这层意思。
八、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如“回家”(2008年扬州题)“温暖的时刻”(2008年盐城题)“文学是灯”(2009年无锡题),其中的“家”“温暖”“灯”就是关键词。要紧盯着这些词语。慢慢咂摸出它们的“色香味”。
“家”有小家和大家之分,也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写小家,要写出情感与韵味,写精神的家,则要从心灵、文化等层面落墨。如果单纯写自己某一次双休日回家的经历,没有情与理的照拂,那就没有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温度、力度和高度。
“温暖”不仅是触觉的感受,更应该是心灵的感受。有时触觉感受是冷的,但心灵感受却可能是温暖的,行文的重点应该在后者。
“灯”本是照明的器具,这里取其比喻义。青春的心难免有幽暗之处,迷茫、消沉、孤独,有时会让人迷失,这时,是怎样的文学作品帮你拨开迷雾、振奋精神、排遣孤独,照亮你的梦想,照亮你的思想?它的光亮或许并不耀眼,但它对你的心灵而言,就是一盏“心灯”。
附带说一句,近两年,比喻人题的现象很普遍,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心中有盏红绿灯”“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让
像门前小河般流过”“收藏阳光”等。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佳作示例]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无锡一考生
鸟儿羽毛丰满,便欲展翅高飞,不再依靠大鸟;果实已经成熟,便欲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而我,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最想依靠的,始终是您,我亲爱的母亲。
您常说我长大了,要自立自强,万不可做“啃老族”“月光族”,一辈子依靠爸妈。每每听到这些,我总是不屑地昂起头,撇撇嘴,骄傲地说:“我才不靠你们呢!”而心里却总是一阵阵不舒服,那是心口不一的感觉。
您可知道,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不是金钱与物质,而是您的目光,您的举止,您的话语。
小时候,您踩着脚踏车带我上幼儿园,您爱教我背唐诗,《静夜思》便是那时学会的。犹记得您将我抱下车,听我背完诗,温柔满足的目光便落在我的身上,如网般将我围裹,无知的我尚不明白目光里透着赞赏与鼓励,只觉得像得到了最爱的糖果,会高兴激动一整天,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上小学,您拿起筷子第一次打了我。从小到大,只此一回,我记忆犹新:“出去打两瓶开水,妈妈给你泡茶喝!”为了奶茶我飞一般打来开水,谁知妈妈却泡了杯难喝的绿茶,我一肚子委屈、愤怒,全都迁怒于刚打来的水,“哗啦啦”一下倒进了下水道。您紧握着一根筷子,拉着我的乎,一下一下打在我的身上,泛起条条红痕。“叫你脾气臭,叫你任性,就是要教训你!”一顿痛打,一场痛哭。终于收敛了我的戾气。
上初中,竞选班干部。自幼做惯了班长的我没选上,心申有丝丝失落,再加上一些话语的催化,好强的我军训第二天回家便泪流满面。了解我的您猜到了其中的原因,生气地对我说:“不当就不当,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就拿成绩去争回来。”一语惊醒梦中人,班长需要过硬的成绩,不服输的我在连考三次第一之后,终于凭实力赢得了职位。
我怕是离不开您了,母亲。您的目光赐与我勇气、动力;您的动作教会我乖巧,收敛;您的话语带给我警醒、方向。
无论飞鸟何去何从。无论果实是否落地,蓝天白云下,人生道路中,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母亲。
评点
本文切题绵密。开头第1段,先以飞鸟、果实与“我”作对比,动物、植物长大后都不再“依靠”母体,从而突出了“我”对母亲的依靠,这就扣紧了题目的关键词。2、3两段,再以母亲的叮咛和“我”“心口不一”的反应,诠释“依靠”的内涵:“我”想要依靠的不是金钱与物质,而是“您的目光,您的举止,您的话语”,“目光”“举止”“话语”并领起下文3个主体段落的描述。4、5、6三段以时间为序,写成长路上母亲对“我”的关爱、教育、启迪,这就将“依靠”形象化为故事、片段、细节。第7段,总结母亲对“我”成长的助益。结尾呼应开头,在情感上强调、升华主旨。通篇看来,作者对题目中人称、副词、关键词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都很精准,表达上更是步步为营,细针密线,将命题要求一一编织到实处。
一则作文题目,总会呈现若干个信息,如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这些信息不是每个都需要仔细琢磨,而应分个详略:有些,只须“扫描”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凝眸”N眼,要推敲、思忖,务求想豁亮了,即便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扫描
一、文体
中考作文命题,大多“体裁不限”或者“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又或者“体裁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总之,放开体裁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是主旋律。但“不限”也不是绝对的,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特别青睐某种文体或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聆听______”(2008年苏州题)“一丝惬意心中来”(2009年苏州题),写成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无疑更合适,同样,“你在我心里”(2008年常州题)“我们一起走过”(2009年南通题),若写说明文、议论文就很逼仄。最近两年,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统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写一篇记叙文”,这一点也要引起注意。
二、字数
字数要求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少了50字,会被扣两分,少100字以上,基本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当然,写得太多也不好,都跑到作文格子外面了,会招致卷面不洁的恶评。江苏各地的中考命题,一般会规定下限“不少于600字”(苏州是“不少于500字”),连云港还规定了上限,要求“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对于字数的审察,只要瞄一眼,看有无变化即可。具体写作时,最好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显得内容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人称
人称是题目的基本信息。中考作文命题与高考作文相比,更关注学生的内部世界,所以题目里即使没有明说,也应该写“我”的经历、见闻、感悟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题目里还有“你”,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2008年无锡题)“你在我心里”(2008年常州题),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注意。即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一起走过”(2009年南通题),这类作文,你就不能“个人英雄主义”,而要突出“我们”,突出群体。
四、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划个圈,圈内的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同学们不能不察。
比如2008年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虚拟“我”为杜甫,杜甫对李白说“你在我心里”:虚拟“我”为树叶,树叶对树根说“你在我心里”;虚拟“我”为白云,白云对蓝天说“你在我心里”……但是“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如果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再如“美丽的瞬间”(2008年山东烟台题)。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么逶迤而来了。再如“心中早想说一句”(2009年镇江题),无论你心里是多么汩汩滔滔,你也只能“说一句”,不能“一句一句又一句”,一连说上好几句。
另外,请同学们还要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等等。
凝眸
五、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察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了关联词语,如“生活因思考而精彩”“失去后才知道可贵”;或者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如“我参与,我快乐”“_____来了,_____还会远吗”,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譬如“我参与,我快乐”,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应,行文时,就既要描述“参与”的过程与细节,也要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六、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情感性进一步增强。你看这些题目:“我们一起走过”“心中早想说一句”“你还会_____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今天真好”(2009年南京题)“让自己奔跑起来”(2009年连云港题)“激情,在心中点燃”(2008年泰州题),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墨里。
七、修饰词
审题时还要注意文题中的修饰词,主要是一些副词。有些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真”“最”“也”“依然”,如“门其实开着”(2006年无锡题)“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今天真好”“有时,我也想”等等。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应该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这误会交代清楚;“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最”,包含一种对比,包含一种强调,这才是“最”,那些不是“最”,这是程度的最高级,行文里要突出这层意思。
八、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如“回家”(2008年扬州题)“温暖的时刻”(2008年盐城题)“文学是灯”(2009年无锡题),其中的“家”“温暖”“灯”就是关键词。要紧盯着这些词语。慢慢咂摸出它们的“色香味”。
“家”有小家和大家之分,也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写小家,要写出情感与韵味,写精神的家,则要从心灵、文化等层面落墨。如果单纯写自己某一次双休日回家的经历,没有情与理的照拂,那就没有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温度、力度和高度。
“温暖”不仅是触觉的感受,更应该是心灵的感受。有时触觉感受是冷的,但心灵感受却可能是温暖的,行文的重点应该在后者。
“灯”本是照明的器具,这里取其比喻义。青春的心难免有幽暗之处,迷茫、消沉、孤独,有时会让人迷失,这时,是怎样的文学作品帮你拨开迷雾、振奋精神、排遣孤独,照亮你的梦想,照亮你的思想?它的光亮或许并不耀眼,但它对你的心灵而言,就是一盏“心灯”。
附带说一句,近两年,比喻人题的现象很普遍,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心中有盏红绿灯”“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让
像门前小河般流过”“收藏阳光”等。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佳作示例]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无锡一考生
鸟儿羽毛丰满,便欲展翅高飞,不再依靠大鸟;果实已经成熟,便欲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而我,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最想依靠的,始终是您,我亲爱的母亲。
您常说我长大了,要自立自强,万不可做“啃老族”“月光族”,一辈子依靠爸妈。每每听到这些,我总是不屑地昂起头,撇撇嘴,骄傲地说:“我才不靠你们呢!”而心里却总是一阵阵不舒服,那是心口不一的感觉。
您可知道,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不是金钱与物质,而是您的目光,您的举止,您的话语。
小时候,您踩着脚踏车带我上幼儿园,您爱教我背唐诗,《静夜思》便是那时学会的。犹记得您将我抱下车,听我背完诗,温柔满足的目光便落在我的身上,如网般将我围裹,无知的我尚不明白目光里透着赞赏与鼓励,只觉得像得到了最爱的糖果,会高兴激动一整天,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上小学,您拿起筷子第一次打了我。从小到大,只此一回,我记忆犹新:“出去打两瓶开水,妈妈给你泡茶喝!”为了奶茶我飞一般打来开水,谁知妈妈却泡了杯难喝的绿茶,我一肚子委屈、愤怒,全都迁怒于刚打来的水,“哗啦啦”一下倒进了下水道。您紧握着一根筷子,拉着我的乎,一下一下打在我的身上,泛起条条红痕。“叫你脾气臭,叫你任性,就是要教训你!”一顿痛打,一场痛哭。终于收敛了我的戾气。
上初中,竞选班干部。自幼做惯了班长的我没选上,心申有丝丝失落,再加上一些话语的催化,好强的我军训第二天回家便泪流满面。了解我的您猜到了其中的原因,生气地对我说:“不当就不当,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就拿成绩去争回来。”一语惊醒梦中人,班长需要过硬的成绩,不服输的我在连考三次第一之后,终于凭实力赢得了职位。
我怕是离不开您了,母亲。您的目光赐与我勇气、动力;您的动作教会我乖巧,收敛;您的话语带给我警醒、方向。
无论飞鸟何去何从。无论果实是否落地,蓝天白云下,人生道路中,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母亲。
评点
本文切题绵密。开头第1段,先以飞鸟、果实与“我”作对比,动物、植物长大后都不再“依靠”母体,从而突出了“我”对母亲的依靠,这就扣紧了题目的关键词。2、3两段,再以母亲的叮咛和“我”“心口不一”的反应,诠释“依靠”的内涵:“我”想要依靠的不是金钱与物质,而是“您的目光,您的举止,您的话语”,“目光”“举止”“话语”并领起下文3个主体段落的描述。4、5、6三段以时间为序,写成长路上母亲对“我”的关爱、教育、启迪,这就将“依靠”形象化为故事、片段、细节。第7段,总结母亲对“我”成长的助益。结尾呼应开头,在情感上强调、升华主旨。通篇看来,作者对题目中人称、副词、关键词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都很精准,表达上更是步步为营,细针密线,将命题要求一一编织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