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九章 让泪水作证
——丛飞的178个孩子
2005年5月24日下午,《深圳特区报》领导带着3名年轻记者,来到病房看望正在接受化疗的丛飞。报社领导告诉丛飞,明天这3位记者就出发奔赴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对他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进行深入采访报道。记者问丛飞有什么话要捎给山区的孩子,躺在病榻上的丛飞说,前几天听徐华说报社要派记者去贵州采访,他很激动很欣慰,在自己行动不便时终于有人可以代替他去看望那些孩子了!为此,他带病录制了一盘VCD,请记者捎给孩子们看看。
织金县,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惜乎“织金”仅仅是织金人的梦想。毕节地区8个县(市)中,6个是国家级贫困县,织金县就是其中之一,其人口组成近半数是少数民族,有苗、彝、水、布依、仡佬(音Gēlǎo)等族,丛飞资助的贫困学生就分属不同民族。
1999年夏天,丛飞第一次来贵州。当时共青团深圳市委和义工联决定到贵州慰问帮贫支教的青年志愿者,时任义工联副秘书长的杨华打电话给丛飞,问他有没有时间去贵州参加义演,丛飞正在上海参加预定好的几场商业演出。问清任务,他毫不犹豫当即答允,放下电话立即向演出组织者赔付了违约金,自费买机票飞回深圳,然后和大家一道辗转到达织金县。这是织金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盛大的演出,丛飞使出浑身解数,唱歌、表演模仿秀、说单口相声。他和众多演员的精彩演出,激起老百姓和孩子们一阵阵开心的掌声和笑声。
丛飞的心是柔软、丰盈和富于感情的。他在织金县,在官寨乡,第一次目睹这里残破的学校,穷困的村寨,四处漏风漏雨的茅草屋,衣衫不整的老百姓和许多失学的孩子。震惊、激动、伤心、同情、回味、渴望……丛飞百感交集。
在安顺地区的农工小学,进入校舍陈旧不堪、桌凳破败不齐的校园,看着那些可爱、消瘦、衣衫陈旧、打着赤脚的学生,丛飞情不自禁掏出身上带的厚厚一叠百元人民币,共计3万元,见一个孩子发一张,见一个孩子发一张。当地的干部、周围的朋友、所有的孩子都惊呆了!然后,满操场的孩子一拥而上……
学校里发完了,又去村寨。
一路上,只要见到孩子、老乡,丛飞就发钱给他们。有朋友劝他,别这么发了,得留点啊。丛飞说,没事儿,这儿的老乡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钱,我挣钱容易,一两场演出就回来了!
自己的钱发没了,他就跟同行的朋友挨个借。朋友们把钱掏给他,他数也不数,继续发……这件事迅速在大山里传开,老百姓都说,那个深圳来的大明星“是个大善人”,“愿意帮咱们孩子交学费”。
1999年这次织金县义演,成了丛飞在贵州省大规模资助贫困学生的开始。从那时一直到病倒,丛飞先后6次到贵州安顺市和织金县扶贫助学,认养的学生人数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
经过本书作者提请丛飞认真回忆并仔细核对,我们确认,丛飞先后在贵州认养贫困学生158名,在湖南认养15名,在四川认养5名,总计178名,这还不包括已经毕业的几位大学生。
2005年11月7日上午,我们再次与深圳义工联秘书长辛海波同志通话,他说,深圳共青团市委已经接管了丛飞在贵州认领的150余名贫困学生,这个数字是准确的。另外还有许多残疾人、打工仔、贫困人口接受过丛飞一次或多次钱物扶助,人数已经无法统计。
5月27日下午2时,大山里的天半阴半晴。在织金县官寨中心学校坑洼不平的操场上,丛飞资助的30多个小学生站成数列,从校长手中接过丛飞委托记者捎来的学费。然后,孩子们围站在学校特意放置在操场上的电视机前,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
躺在深圳病榻上的丛飞出现在屏幕上了。他的眼睛那样的深情,那样的湿润,仿佛能看到所有的孩子。他微微欠起身,用沙哑的声音吃力地念叨着孩子的姓名:苍生、晏语轻轻、艳燕、艳梅、朱园、朱丽……他在电视中说,爸爸不能亲自去看你们了,爸爸很想念你们,爸爸没忘记你们,爸爸一定会战胜疾病,重返舞台,你们放心,爸爸一定继续资助你们上学,你们要好好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尽早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看到丛飞“爸爸”消瘦的面容和身上插着的各种软管,听他说爸爸很想念你们,爸爸一定继续资助你们上学……所有的孩子都呜呜痛哭,一旁的校长和老师也泪水盈盈。
下午4时许,得知深圳记者带来了丛飞“爸爸”的录像和叮嘱,9名已从官寨中心学校考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急忙赶到织金县城,要求看看“爸爸”的画面,听听“爸爸”的声音。
记者又来到织金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得知丛飞“爸爸”委托的叔叔阿姨要来给他们送学费,丛飞通过长途电话认养的32个孩子早早坐在教室里等候了。为了让孩子能够与素未谋面的“爸爸”“见面”,校长和老师特意找来一张丛飞以往在织金县义演的大海报,贴在黑板上。32双黑亮的眼睛瞅着海报上“爸爸”面带微笑的大照片,瞅了又瞅,说咱们的爸爸多帅呀!
当校长对孩子们说,你们的丛飞“爸爸”已经病倒了,不能来看你们了,当老师把学费发到一个个孩子手里,他们瞅着黑板上的“爸爸”,都哭了。
现在,让我们走进几个贫困孩子的生活。
晏语轻轻——
2000年,丛飞来贵州为希望工程义演并为孩子们送学费,注意到一个拖着一条细辫子的瘦弱小女孩一直默默站在人群外面,远远地望着他,那秋水般忧郁的眼神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丛飞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顶,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家里什么情况,读书有没有困难。
女孩说她叫晏语轻轻,今年9岁,然后一双大眼睛泪汪汪的,不说话了。在一旁的老师介绍说,晏语轻轻是少数民族孩子,爸爸在她落生不久就扔下母女不知去向。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一年半载回来一次,也顾不上她。晏语轻轻只好跟姨妈住在一起,那是租用的山脚下一间年久失修、漏风漏雨的泥瓦房。姨妈身体有病,干不了什么重活儿,只能靠晏语轻轻母亲寄回来的一点钱维持生活,晏语轻轻上学以后,经常交不上学费,性格也很内向,沉默寡言,同学们都说她是“不会笑的女孩”,还有些不懂事的男孩子说她没爸爸,骂她“野种”……
丛飞心疼了。他抱起晏语轻轻说,孩子,今后我就是你的爸爸,今后谁再说你没爸爸,骂你是“野种”,你就说我有个爸爸,叫丛飞。
自此,丛飞承担了晏语轻轻的学费和生活费。晏语轻轻从未出过山寨,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2004年6月,丛飞又去给孩子们送学费时,晏语轻轻问“爸爸”,你住的城市大吗?街道上有很多车吧?都说深圳好,是什么样啊?有大海吗?海水真的是蓝色的吗?你常去海边吗?无数的问题把丛飞的眼泪都问出来了,丛飞说,以后有机会爸爸一定带你到深圳玩玩。2005年1月,丛飞病情加重,嗓子嘶哑,不能演出了,他想起自己对晏语轻轻的承诺。恰好那段时间在家养病,没多少事情,学校又放寒假,可以接晏语轻轻到深圳来。邢丹(丛飞的妻子)很为难,丛飞不能演出了,等于断了经济来源,一家三口的生活要维持,还要给丛飞看病吃药,哪里还有闲钱啊!
但是,这些年来一谈到钱的问题,一谈到家里生活困难的问题,丛飞总是毫不在意、信心百倍的样子,总是挥挥手爽快地说没事儿,我一场两场演出钱就回来了。这回他又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邢丹说,先找哪个朋友借点儿,等我病好了就还上,你去办吧。
2005年1月26日,贵州大山里的女孩、从未出过山寨的女孩、14岁的晏语轻轻登上飞机,来到深圳。丛飞拖着病体,和邢丹一起到机场把晏语轻轻接到家里。一路上,女孩瞪大眼睛,惊讶地瞅着车窗外的大都市,那森林般的高楼大厦,那宽阔的公路,那潮水般涌过的车辆,那红绿灯、斑马线、立交桥……一切都让晏语轻轻兴奋不已又惊叹不已。丛飞也哑着嗓子、忍着病痛,高兴地给这个大山里的“女儿”一一解释着沿路的风景。以后的日子里,晏语轻轻经历的全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次:第一次逛大商场,第一次去儿童公园,第一次吃麦当劳,第一次尝冰激凌,第一次吃羊肉火锅,第一次乘电梯,第一次进书城,第一次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和皮鞋……
女孩笑开了花!
几天过去,细心的丛飞注意到晏语轻轻每顿饭都吃得很少,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发现她患有肝炎,于是,又花钱给晏语轻轻治病,买药,还亲自照顾她服药……20多天以后,晏语轻轻的假期快结束了,丛飞又到医院为她开了许多药,给了孩子1000多元钱,嘱咐她回家休学一年,好好治病,坚持服药,等养好身体再继续上学。
候机厅里,“父女”两个就要分手了,晏语轻轻依依不舍地扑在“爸爸”怀里,不住地哭泣,还再三叮嘱“爸爸”注意休息,养好身体,说得丛飞也不住地抹眼泪。把“女儿”送上飞机后,丛飞还不放心,打电话给晏语轻轻的姨妈,详细讲述了孩子的病情,要姨妈每天一定监督她按时服药。晏语轻轻后来回忆说,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姨妈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会打她。那次她从深圳回家,姨妈见她两只手提着满满的行包,知道是恩人丛飞送的,感动得放声大哭,从那以后再没打过晏语轻轻。
现在,14岁的晏语轻轻已经是官寨中学的初二学生,模样清秀可爱,学习也很优秀,还担任班级的班长兼团支书。听说《深圳特区报》记者带来了“爸爸”的消息,赶紧从中学那边跑到小学这边来。记者告诉她,她的丛飞“爸爸”身患胃癌,动了手术,正在住院治疗,晏语轻轻垂下头泣不成声,她再三问记者,胃癌是什么病啊?爸爸以前身体那么好,整天面带笑容,唱歌演小品可好看了,怎么一下就病倒了呢?她想来想去,含泪说,爸爸一定是为照顾我们这些山里孩子才累病的……
面对记者的摄像机镜头,晏语轻轻含泪说:
——爸爸,你知道吗?我每天早晨起来上学,都要不自觉地看看山路的远处,盼望你的身影能出现在那里……
——爸爸,知道你有病以后,这两天我做梦总梦见有神仙下凡,带来了治癌症的好药,我高兴得要命,等醒来才发现这不是真的……
——爸爸,我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再来贵州时,一定要选在我们学校放假时间,这样,你走时我就可以到车站去送你……
——爸爸,你放心,我一定做你最乖的女儿……
——爸爸,感谢你的爱,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未来……
(节选部分略有改动 邮购电话:010-65389299 邮购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作家出版社邮购部邮编:100026)
——丛飞的178个孩子
2005年5月24日下午,《深圳特区报》领导带着3名年轻记者,来到病房看望正在接受化疗的丛飞。报社领导告诉丛飞,明天这3位记者就出发奔赴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对他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进行深入采访报道。记者问丛飞有什么话要捎给山区的孩子,躺在病榻上的丛飞说,前几天听徐华说报社要派记者去贵州采访,他很激动很欣慰,在自己行动不便时终于有人可以代替他去看望那些孩子了!为此,他带病录制了一盘VCD,请记者捎给孩子们看看。
织金县,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惜乎“织金”仅仅是织金人的梦想。毕节地区8个县(市)中,6个是国家级贫困县,织金县就是其中之一,其人口组成近半数是少数民族,有苗、彝、水、布依、仡佬(音Gēlǎo)等族,丛飞资助的贫困学生就分属不同民族。
1999年夏天,丛飞第一次来贵州。当时共青团深圳市委和义工联决定到贵州慰问帮贫支教的青年志愿者,时任义工联副秘书长的杨华打电话给丛飞,问他有没有时间去贵州参加义演,丛飞正在上海参加预定好的几场商业演出。问清任务,他毫不犹豫当即答允,放下电话立即向演出组织者赔付了违约金,自费买机票飞回深圳,然后和大家一道辗转到达织金县。这是织金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盛大的演出,丛飞使出浑身解数,唱歌、表演模仿秀、说单口相声。他和众多演员的精彩演出,激起老百姓和孩子们一阵阵开心的掌声和笑声。
丛飞的心是柔软、丰盈和富于感情的。他在织金县,在官寨乡,第一次目睹这里残破的学校,穷困的村寨,四处漏风漏雨的茅草屋,衣衫不整的老百姓和许多失学的孩子。震惊、激动、伤心、同情、回味、渴望……丛飞百感交集。
在安顺地区的农工小学,进入校舍陈旧不堪、桌凳破败不齐的校园,看着那些可爱、消瘦、衣衫陈旧、打着赤脚的学生,丛飞情不自禁掏出身上带的厚厚一叠百元人民币,共计3万元,见一个孩子发一张,见一个孩子发一张。当地的干部、周围的朋友、所有的孩子都惊呆了!然后,满操场的孩子一拥而上……
学校里发完了,又去村寨。
一路上,只要见到孩子、老乡,丛飞就发钱给他们。有朋友劝他,别这么发了,得留点啊。丛飞说,没事儿,这儿的老乡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钱,我挣钱容易,一两场演出就回来了!
自己的钱发没了,他就跟同行的朋友挨个借。朋友们把钱掏给他,他数也不数,继续发……这件事迅速在大山里传开,老百姓都说,那个深圳来的大明星“是个大善人”,“愿意帮咱们孩子交学费”。
1999年这次织金县义演,成了丛飞在贵州省大规模资助贫困学生的开始。从那时一直到病倒,丛飞先后6次到贵州安顺市和织金县扶贫助学,认养的学生人数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
经过本书作者提请丛飞认真回忆并仔细核对,我们确认,丛飞先后在贵州认养贫困学生158名,在湖南认养15名,在四川认养5名,总计178名,这还不包括已经毕业的几位大学生。
2005年11月7日上午,我们再次与深圳义工联秘书长辛海波同志通话,他说,深圳共青团市委已经接管了丛飞在贵州认领的150余名贫困学生,这个数字是准确的。另外还有许多残疾人、打工仔、贫困人口接受过丛飞一次或多次钱物扶助,人数已经无法统计。
5月27日下午2时,大山里的天半阴半晴。在织金县官寨中心学校坑洼不平的操场上,丛飞资助的30多个小学生站成数列,从校长手中接过丛飞委托记者捎来的学费。然后,孩子们围站在学校特意放置在操场上的电视机前,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
躺在深圳病榻上的丛飞出现在屏幕上了。他的眼睛那样的深情,那样的湿润,仿佛能看到所有的孩子。他微微欠起身,用沙哑的声音吃力地念叨着孩子的姓名:苍生、晏语轻轻、艳燕、艳梅、朱园、朱丽……他在电视中说,爸爸不能亲自去看你们了,爸爸很想念你们,爸爸没忘记你们,爸爸一定会战胜疾病,重返舞台,你们放心,爸爸一定继续资助你们上学,你们要好好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尽早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看到丛飞“爸爸”消瘦的面容和身上插着的各种软管,听他说爸爸很想念你们,爸爸一定继续资助你们上学……所有的孩子都呜呜痛哭,一旁的校长和老师也泪水盈盈。
下午4时许,得知深圳记者带来了丛飞“爸爸”的录像和叮嘱,9名已从官寨中心学校考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急忙赶到织金县城,要求看看“爸爸”的画面,听听“爸爸”的声音。
记者又来到织金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得知丛飞“爸爸”委托的叔叔阿姨要来给他们送学费,丛飞通过长途电话认养的32个孩子早早坐在教室里等候了。为了让孩子能够与素未谋面的“爸爸”“见面”,校长和老师特意找来一张丛飞以往在织金县义演的大海报,贴在黑板上。32双黑亮的眼睛瞅着海报上“爸爸”面带微笑的大照片,瞅了又瞅,说咱们的爸爸多帅呀!
当校长对孩子们说,你们的丛飞“爸爸”已经病倒了,不能来看你们了,当老师把学费发到一个个孩子手里,他们瞅着黑板上的“爸爸”,都哭了。
现在,让我们走进几个贫困孩子的生活。
晏语轻轻——
2000年,丛飞来贵州为希望工程义演并为孩子们送学费,注意到一个拖着一条细辫子的瘦弱小女孩一直默默站在人群外面,远远地望着他,那秋水般忧郁的眼神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丛飞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顶,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家里什么情况,读书有没有困难。
女孩说她叫晏语轻轻,今年9岁,然后一双大眼睛泪汪汪的,不说话了。在一旁的老师介绍说,晏语轻轻是少数民族孩子,爸爸在她落生不久就扔下母女不知去向。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一年半载回来一次,也顾不上她。晏语轻轻只好跟姨妈住在一起,那是租用的山脚下一间年久失修、漏风漏雨的泥瓦房。姨妈身体有病,干不了什么重活儿,只能靠晏语轻轻母亲寄回来的一点钱维持生活,晏语轻轻上学以后,经常交不上学费,性格也很内向,沉默寡言,同学们都说她是“不会笑的女孩”,还有些不懂事的男孩子说她没爸爸,骂她“野种”……
丛飞心疼了。他抱起晏语轻轻说,孩子,今后我就是你的爸爸,今后谁再说你没爸爸,骂你是“野种”,你就说我有个爸爸,叫丛飞。
自此,丛飞承担了晏语轻轻的学费和生活费。晏语轻轻从未出过山寨,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2004年6月,丛飞又去给孩子们送学费时,晏语轻轻问“爸爸”,你住的城市大吗?街道上有很多车吧?都说深圳好,是什么样啊?有大海吗?海水真的是蓝色的吗?你常去海边吗?无数的问题把丛飞的眼泪都问出来了,丛飞说,以后有机会爸爸一定带你到深圳玩玩。2005年1月,丛飞病情加重,嗓子嘶哑,不能演出了,他想起自己对晏语轻轻的承诺。恰好那段时间在家养病,没多少事情,学校又放寒假,可以接晏语轻轻到深圳来。邢丹(丛飞的妻子)很为难,丛飞不能演出了,等于断了经济来源,一家三口的生活要维持,还要给丛飞看病吃药,哪里还有闲钱啊!
但是,这些年来一谈到钱的问题,一谈到家里生活困难的问题,丛飞总是毫不在意、信心百倍的样子,总是挥挥手爽快地说没事儿,我一场两场演出钱就回来了。这回他又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邢丹说,先找哪个朋友借点儿,等我病好了就还上,你去办吧。
2005年1月26日,贵州大山里的女孩、从未出过山寨的女孩、14岁的晏语轻轻登上飞机,来到深圳。丛飞拖着病体,和邢丹一起到机场把晏语轻轻接到家里。一路上,女孩瞪大眼睛,惊讶地瞅着车窗外的大都市,那森林般的高楼大厦,那宽阔的公路,那潮水般涌过的车辆,那红绿灯、斑马线、立交桥……一切都让晏语轻轻兴奋不已又惊叹不已。丛飞也哑着嗓子、忍着病痛,高兴地给这个大山里的“女儿”一一解释着沿路的风景。以后的日子里,晏语轻轻经历的全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次:第一次逛大商场,第一次去儿童公园,第一次吃麦当劳,第一次尝冰激凌,第一次吃羊肉火锅,第一次乘电梯,第一次进书城,第一次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和皮鞋……
女孩笑开了花!
几天过去,细心的丛飞注意到晏语轻轻每顿饭都吃得很少,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发现她患有肝炎,于是,又花钱给晏语轻轻治病,买药,还亲自照顾她服药……20多天以后,晏语轻轻的假期快结束了,丛飞又到医院为她开了许多药,给了孩子1000多元钱,嘱咐她回家休学一年,好好治病,坚持服药,等养好身体再继续上学。
候机厅里,“父女”两个就要分手了,晏语轻轻依依不舍地扑在“爸爸”怀里,不住地哭泣,还再三叮嘱“爸爸”注意休息,养好身体,说得丛飞也不住地抹眼泪。把“女儿”送上飞机后,丛飞还不放心,打电话给晏语轻轻的姨妈,详细讲述了孩子的病情,要姨妈每天一定监督她按时服药。晏语轻轻后来回忆说,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姨妈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会打她。那次她从深圳回家,姨妈见她两只手提着满满的行包,知道是恩人丛飞送的,感动得放声大哭,从那以后再没打过晏语轻轻。
现在,14岁的晏语轻轻已经是官寨中学的初二学生,模样清秀可爱,学习也很优秀,还担任班级的班长兼团支书。听说《深圳特区报》记者带来了“爸爸”的消息,赶紧从中学那边跑到小学这边来。记者告诉她,她的丛飞“爸爸”身患胃癌,动了手术,正在住院治疗,晏语轻轻垂下头泣不成声,她再三问记者,胃癌是什么病啊?爸爸以前身体那么好,整天面带笑容,唱歌演小品可好看了,怎么一下就病倒了呢?她想来想去,含泪说,爸爸一定是为照顾我们这些山里孩子才累病的……
面对记者的摄像机镜头,晏语轻轻含泪说:
——爸爸,你知道吗?我每天早晨起来上学,都要不自觉地看看山路的远处,盼望你的身影能出现在那里……
——爸爸,知道你有病以后,这两天我做梦总梦见有神仙下凡,带来了治癌症的好药,我高兴得要命,等醒来才发现这不是真的……
——爸爸,我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再来贵州时,一定要选在我们学校放假时间,这样,你走时我就可以到车站去送你……
——爸爸,你放心,我一定做你最乖的女儿……
——爸爸,感谢你的爱,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未来……
(节选部分略有改动 邮购电话:010-65389299 邮购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作家出版社邮购部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