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三个男孩在林淼家里你一言我一语地“操练”嘴皮子,搞山寨版的“脑筋急转弯”。正乐呵着,林淼的爸爸回来了。他一进门就问:“小家伙们,你们的海西光线论坛怎样了?什么时候开张啊?”
原来,自从敏姑为他们显示了光线的几种奇妙现象后,这三个小家伙就整天泡在林淼家里,准备策划一个海西光线论坛。可时间一久,三个贪玩的小男生就把这事忘到爪哇国去了。这会儿被提醒,他们赶忙手忙脚乱地搬桌拖椅,于是“论坛”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诸位,海西光线论坛正式开幕了!今天的主题是光线的走向。”林淼抢先自任“坛主”,开始发表高论,“我们都知道,光线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走的,但我们希望能更直接地看到光线的前进路线。”
“不是‘更直接’,应当是‘更直观’。”妈妈笑着纠正“坛主”开幕词中的不准确之处。
“对对对!”林淼向妈妈挺起大拇指,“妈,您倒是来帮帮忙呀。”他向母亲求援。
妈妈转身进了厨房,几声砧板响后,妈妈捧出了一个盘子,上面装着几块厚约4厘米的长方形萝卜块,正中各切一条深约1.5厘米的缝,大小、厚薄、缝深大致相同,足见刀工非凡。
“妈,您这干啥?萝卜整容开会?”林淼惊讶地问,但一下就醒悟过来,“哦,给我们做支架?嗯,真棒!”
程杉比他“觉悟”更快,已拿出几张硬纸片裁成一样大小。曹栋正拿着锥子,在纸片正中戳出约4—5毫米的小孔。三人七手八脚地把硬纸片“组装”到萝卜支架上,然后点燃了一根蜡烛,放在桌子上。
“通过小孔看烛光,”林淼开始指挥,“先通过一个孔,然后两个孔、三个孔、四个孔……咱们步步高!”
三个小家伙随手拉过一个萝卜支架,对着蜡烛一瞄,哈,百发百中!再拿两个支架,透过小孔看烛光,也八九不离十,太有成就感了!
透过三个支架上的小孔看烛光,难度可增大许多,高低左右老调整不好。
“先别急着重起锅灶,咱们找找规律,好吗?”一直在一旁笑着观察他们忙乎的林淼爸爸,这会儿出手阻止正打算推倒童采的孩子们。
“规律?嗯,敏姑告诉我们:光线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走的,那三个小孔肯定在一条直线上。"林淼奔到屋里,掏出一根又细又长又笔直的新不锈钢毛线针,轻轻穿过三个小孔,果然在一条直线上。
“那四个孔的还需要再反复调整吗?”爸爸笑眯眯地提示。
“当然不用!”林淼拿过另一个支架上的硬纸片,将其上的小孔轻轻穿过已穿有三个孔的毛线针,再拿过支架,略加调整,很容易地轻轻插上。他轻巧地慢慢拔掉毛线针,眯起一只眼,一瞄,大叫起来:“快看,透过四个小孔看到蜡烛了!”
曹栋和程杉也如法炮制,一下子就“创作”出五孔、六孔、七孔的效果。三个孩子又鼓掌又跺脚,自我陶醉了一番。
“看来事物都有自己活动的规律,对吗?”林淼爸爸耐心启发。
“对,有规律!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可大大偏离了林淼爸爸的预期,他只好直截了当地直奔主题:“光线直线前进,那我们来看看不肯直线前进的光线吧!”
“行!”三个小男生兴高采烈。
林淼抓抓后脑勺,跑回卧室,蹦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带有“聚光电珠”的手电筒。程杉眼疾手快,早把窗帘拉了下来,房间里顿时昏暗了许多。曹栋接过林淼递过来的手电筒,一按按钮,一道细光束射了出来。 林淼爸爸笑呵呵地拿过一个玻璃杯放在桌上,再用透明胶带把手电筒固定在柱子上,同时让光束沿玻璃杯边缘斜射到杯中。林淼妈妈在杯上套一条橡皮筋,以便记下光线在杯壁上的位置。他俩做好这些“辅助工作”后,就在一旁笑眯眯地当观众。
三个小脑袋凑到一起,指手画脚地议论了一番,“坛主”林淼作“代表发言”:“现在,保持杯子和手电筒的位置不动,咱们来看看光线在空气和水里的‘行军’路线吧。”
程杉端来一碗清水,小心翼翼地倒满杯子。这时,大家看到,手电筒射出的光线不再在橡皮筋的位置上,而是往下移了!
“光线不再沿直线前进,而从水面开始往下‘折’了!”三个孩子异口同声。
“为什么呢?”林淼爸爸明知故问。
“敏姑说过,在均匀的同一种透明物质中,光线沿着直线以同一速度跑:一旦进入不同的透明物质,光线就会相应改变速度和方向。”林淼一下子就显露出敏姑的“不锈钢粉丝”本色,把贺敏曾经说过的话大致复述了一遍,曹栋在一旁大点其头。
“怪不得,我在溪边洗脚时,溪底的鹅卵石着起来位置浅,用脚丫一碰却发现它在更深的地方,这道理一样吧?”程杉若有所思,大家细想,果然大大有理,掌声一片。
原来,自从敏姑为他们显示了光线的几种奇妙现象后,这三个小家伙就整天泡在林淼家里,准备策划一个海西光线论坛。可时间一久,三个贪玩的小男生就把这事忘到爪哇国去了。这会儿被提醒,他们赶忙手忙脚乱地搬桌拖椅,于是“论坛”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诸位,海西光线论坛正式开幕了!今天的主题是光线的走向。”林淼抢先自任“坛主”,开始发表高论,“我们都知道,光线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走的,但我们希望能更直接地看到光线的前进路线。”
“不是‘更直接’,应当是‘更直观’。”妈妈笑着纠正“坛主”开幕词中的不准确之处。
“对对对!”林淼向妈妈挺起大拇指,“妈,您倒是来帮帮忙呀。”他向母亲求援。
妈妈转身进了厨房,几声砧板响后,妈妈捧出了一个盘子,上面装着几块厚约4厘米的长方形萝卜块,正中各切一条深约1.5厘米的缝,大小、厚薄、缝深大致相同,足见刀工非凡。
“妈,您这干啥?萝卜整容开会?”林淼惊讶地问,但一下就醒悟过来,“哦,给我们做支架?嗯,真棒!”
程杉比他“觉悟”更快,已拿出几张硬纸片裁成一样大小。曹栋正拿着锥子,在纸片正中戳出约4—5毫米的小孔。三人七手八脚地把硬纸片“组装”到萝卜支架上,然后点燃了一根蜡烛,放在桌子上。
“通过小孔看烛光,”林淼开始指挥,“先通过一个孔,然后两个孔、三个孔、四个孔……咱们步步高!”
三个小家伙随手拉过一个萝卜支架,对着蜡烛一瞄,哈,百发百中!再拿两个支架,透过小孔看烛光,也八九不离十,太有成就感了!
透过三个支架上的小孔看烛光,难度可增大许多,高低左右老调整不好。
“先别急着重起锅灶,咱们找找规律,好吗?”一直在一旁笑着观察他们忙乎的林淼爸爸,这会儿出手阻止正打算推倒童采的孩子们。
“规律?嗯,敏姑告诉我们:光线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走的,那三个小孔肯定在一条直线上。"林淼奔到屋里,掏出一根又细又长又笔直的新不锈钢毛线针,轻轻穿过三个小孔,果然在一条直线上。
“那四个孔的还需要再反复调整吗?”爸爸笑眯眯地提示。
“当然不用!”林淼拿过另一个支架上的硬纸片,将其上的小孔轻轻穿过已穿有三个孔的毛线针,再拿过支架,略加调整,很容易地轻轻插上。他轻巧地慢慢拔掉毛线针,眯起一只眼,一瞄,大叫起来:“快看,透过四个小孔看到蜡烛了!”
曹栋和程杉也如法炮制,一下子就“创作”出五孔、六孔、七孔的效果。三个孩子又鼓掌又跺脚,自我陶醉了一番。
“看来事物都有自己活动的规律,对吗?”林淼爸爸耐心启发。
“对,有规律!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可大大偏离了林淼爸爸的预期,他只好直截了当地直奔主题:“光线直线前进,那我们来看看不肯直线前进的光线吧!”
“行!”三个小男生兴高采烈。
林淼抓抓后脑勺,跑回卧室,蹦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带有“聚光电珠”的手电筒。程杉眼疾手快,早把窗帘拉了下来,房间里顿时昏暗了许多。曹栋接过林淼递过来的手电筒,一按按钮,一道细光束射了出来。 林淼爸爸笑呵呵地拿过一个玻璃杯放在桌上,再用透明胶带把手电筒固定在柱子上,同时让光束沿玻璃杯边缘斜射到杯中。林淼妈妈在杯上套一条橡皮筋,以便记下光线在杯壁上的位置。他俩做好这些“辅助工作”后,就在一旁笑眯眯地当观众。
三个小脑袋凑到一起,指手画脚地议论了一番,“坛主”林淼作“代表发言”:“现在,保持杯子和手电筒的位置不动,咱们来看看光线在空气和水里的‘行军’路线吧。”
程杉端来一碗清水,小心翼翼地倒满杯子。这时,大家看到,手电筒射出的光线不再在橡皮筋的位置上,而是往下移了!
“光线不再沿直线前进,而从水面开始往下‘折’了!”三个孩子异口同声。
“为什么呢?”林淼爸爸明知故问。
“敏姑说过,在均匀的同一种透明物质中,光线沿着直线以同一速度跑:一旦进入不同的透明物质,光线就会相应改变速度和方向。”林淼一下子就显露出敏姑的“不锈钢粉丝”本色,把贺敏曾经说过的话大致复述了一遍,曹栋在一旁大点其头。
“怪不得,我在溪边洗脚时,溪底的鹅卵石着起来位置浅,用脚丫一碰却发现它在更深的地方,这道理一样吧?”程杉若有所思,大家细想,果然大大有理,掌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