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汉卿笔下女性人物形象中女权主义精神的体现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历史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标志着男权的上升和女权的没落。千百年来男权文化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各个角落,所以女性地位的衰落与男权文化的渊源是割舍不断的。西方女权运动在17—18世纪开始萌芽,在20世纪初达到第一次高潮,但女权主义真正走进中国的学术研究视野,成为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以戏曲来说,从表露平民意识的元杂剧到倾吐浪漫情怀的明清传奇乃至近现代富于启蒙色彩的剧作,女性的人性觉醒,女性的人生价值越来越被众多的剧作家所关注。本文将从女权主义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根基传统为切入点,以关汉卿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来探讨女权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关汉卿;戏曲;女性;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3-0019-02
  在人類社会早期,男性主要从事狩猎活动,而女性从事采集活动。因为狩猎产品没有保证,采集成为食品的基本来源,所以形成母系社会。而随着人类发展,劳动产品增加,体力占优势的男性在社会劳动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从而形成父系社会。自跨入文明时代以来,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几乎可谓是一部父系文化专制和男权话语独尊的历史。在这种超稳定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形态和不断强化的男性权利话语下,古代女性的自由、独立与权利是被遮蔽和压抑的,但是古代中国女性并没有全部被束缚,有一些女性也为争取自身的自由、独立、解放而一直努力着。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李祥林曾提出“边缘化”不仅是古代中国女性,也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实际处境,这恰恰从客观上提供了戏曲充当女权意识代言人的条件。
  从众多古典戏曲剧目中可以看到,面对黑暗残酷的元代社会敢于喊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窦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用其真情感动天地鬼神,最终还魂而生的杜丽娘;“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敢于冲破宗教禁欲,主动追求爱情的陈妙常等,这些女性人物可以说都是女权主义的实践者。关汉卿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创作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在揭露黑暗的封建社会,暴露元代的残酷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同时,关汉卿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其中尤以女性人物形象最为突出。其在描写女性人物时,大多数剧目也着重体现了女性人物的勇敢与智慧,为争取自身的理想对元代封建社会做出的斗争和反抗,很鲜明地体现了女权主义精神。
  一、女权主义的由来
  女权主义,又被称为女性主义,它最早兴起于近代欧洲。在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这个时候女权主义运动开始萌芽。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革,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当时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到社会劳动生产当中。社会生产的实践和历练,促使她们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义女性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她们追求男女平等,渴求获取和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这使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进来,在20世纪初形成了大规模的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运动的思想流变经历了自由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到后现代女权主义这样一个过程。这些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如今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女性角色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合理有序的社会秩序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古代男权文化背景下对女性的压迫
  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中国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时代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封建男权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了两千多年。《周易》提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唐律》也有记载:“夫者,妾之天也”。男人是天,天是最大,是主宰一切的,女性只能顺从。造成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深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使得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就是在男权文化专制背景下发生的。女性一直成为男权社会背景下的从属和附庸,一直很难获得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也少有话语权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传统女性是没有主体意识可言的。这种男权文化背景下对女性的压迫表现在各个领域。
  (一)古代女性婚姻方面
  在父权制背景下,古代女性是没有爱情的自主权的,有的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的缔结,结婚人不能自主自由,必须完全听从于自己的父母,并经媒妁为中介。可以说中国古代婚姻缔结原则迫使女性没有办法去追求爱情的自由和婚姻的自主。这也能解释,用描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来表达对自由恋爱追求的《西厢记》,和用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来歌颂美好自由爱情的《牡丹亭》为什么在当时成为了禁书。
  (二)古代女性经济方面
  在古代,男子拥有家庭的财产所有权,所有的财富都是集于男子一个人的手中。在《礼记》中提到,规定妇女不能有私有财产,不能把家中的财产借给别人或让给别人,哪怕是亲兄弟,也不能私自赠予,只有得到父母的许可以后才行。他人赠给她们的东西,也要献给父母,不能私有,甚至从娘家带来的随嫁妆奁物产田业,也应归入夫家的财产中去,不得私有。女性在家庭中没有话语权,不能实现自身的独立和自主,处处受到男性的压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女性没有财产所有权,经济不能独立是分不开的。
  (三)古代女性社会方面
  封建统治者及其卫道士们大肆宣扬男尊女卑的观念,使这一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深深地残害着每一位女性。《礼记·内则》中有:“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从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对女性提出了要求。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女性的管理,进一步强化男尊女卑的思想还出现了许多针对女性的书籍。从《女诫》《女则》再到《女孝经》《女论语》提出了各种的规范法则,成为束缚女性的重重枷锁。   三、关汉卿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在科举无门,仕途断绝的情况下,关汉卿积极投身于杂剧创作,拿起杂剧的武器反抗封建社会压迫,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下层人民群众发声。前面提到关汉卿杂剧创作思想内涵丰富,其创作在揭露黑暗的封建社会,暴露元代的残酷阶级压迫的同时,关汉卿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其中尤以女性人物形象最为突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流连,也使得关汉卿能够真实准确地摹写下层妇女的精神风貌。也正因為他以平等尊重的姿态、独立的人格、宽容怜悯的情怀真心相待那些下层妇女,浓情诉诸笔端,才能向人们展现那一个个血肉丰满、风姿各异、独立完整的美好灵魂。
  在元代,那些出身卑微、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像妓女、婢女、寡妇等,自然会很大程度上受到侮辱和损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渔色猎艳或残酷奴役的对象。在关汉卿笔下的大部分女性人物形象中,她们并不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勇于反抗、大胆追求自由平等、桀骜不驯的勇者。下面将以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拜月亭》为例,来探讨关汉卿笔下女性人物形象中女权主义精神的体现。
  前面提到在父系文化专制和男权话语独尊的历史背景下,古代女性是没有爱情的自主权的,有的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在《拜月亭》中关汉卿塑造的王瑞兰却是一个有胆有识、忠于爱情,面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女性人物形象,极具鲜明的女性主义精神。在《拜月亭》中细腻地刻画了她既向往爱情,但处处摆脱不了官僚家庭小姐身份、教养的束缚心理,但一旦与蒋世隆结为夫妇,她能誓死不肯背叛自己的爱人。王瑞兰是出生在贵族的家庭里面,蒙古军队进攻中都,迫使王瑞兰与父母失散,陷于战乱的漩涡。兵荒马乱中,她邂逅了蒋世隆,并却得到了无微不至地照顾。又在极为特殊的环境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突破礼教的束缚,大胆与穷书生结为连理。后来父亲逼她再嫁,她谴责父亲“把鸳鸯拆散两处”,坚持“一弓一箭誓无他志”,准备以死相拼,表现出对于爱情的忠贞。
  四、结语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笔下的女性人物并不是全部都具有女性主义精神,像《陈母教子》中的陈母,用儒家的道德教子读经,终于使三个儿子都中状元,在剧中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但是纵观关汉卿的留存剧目,其描写的女性人物大部分都是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关汉卿在对其悲惨的命运付诸同情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她们面对困难时的机智与勇敢,面对封建礼教束缚时的斗争与反抗,面对婚姻阻力时表现出的大胆、积极与主动。她们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勇于追求自由、独立和平等,很好地体现了女性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顾学颉.元人杂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幺书仪.元代杂剧与元人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任梦池.试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J].商洛学院学报,2008,(1).
  [4]王百涛.试论关汉卿杂剧中女性的反抗意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
  [5]贾明磊.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J].绥化学院学报,2007,(3).
其他文献
【摘要】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麦克白》;女巫;欲望;矛盾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文本英译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积极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本文以《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的第六章为语料来源,基于目的论的三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目的论对于翻译政治与历史相结合类书籍的指导作用。根据翻译受众和译文期望达到的效果来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期为政治与历史结合类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目的论;政治;历史;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视觉修辞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深入,视觉修辞的表达方式也逐渐受人们关注。微电影广告属于广告的门类,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具有商业性和艺术性特点,在广告行业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微电影广告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视觉修辞方法的使用也在促进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在微电影广告的创作过程中,运用一定的视觉修辞方法可以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视觉形象更加多样,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但现今微电影广告视觉修辞
期刊
【摘要】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有一众江南女子形象,灵动迷人,温润如兰,有着如水一般的柔情和气度。作为“射雕三部曲”之一,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以下简称《倚天》)通过民间与朝廷的纷争这个典型环境也塑造了不少典型的江南女子形象。然而,书中的蒙古女子形象——郡主赵敏却是最为出众的,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文章试图探索金庸的《倚天》是如何塑造一个有血有肉,颇有心机又聪明伶俐的少女,分析她如何由忠于家国
期刊
【摘要】大理地区的照壁是白族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照壁题字是照壁的一种装饰艺术,同时也是白族人民为了表达其文化观念、传统意识的重要符号。据调查发现,题在照壁正中央的字词主要以单字和四音节字为主,在照壁的上侧及两侧题字不统一,有四字的,也有多字的诗词、歌赋、对联、格言警句之类的题字。这些题字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容,对于传统文化及语言的使用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照壁题字;语言使用;文化意蕴 
期刊
【摘要】生态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行为提出了行的标准,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我不是药神》的字幕翻译分析,最终得出中国电影文化英译适应性策略,对国产电影的英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生态翻译观;电影字幕;三维视角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39
期刊
【摘要】艺术创作是人类特有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和大脑活动。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体验,进行客观现象与主观审美感受结合,运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知的艺术形象。关于艺术的界定和艺术创作的过程又是复杂的,艺术创作则又根据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艺术种类,不同的创作方法,使艺术最终的结果复杂多样。道家美学中的“逍遥”“无为” 的态度与追求也揭示了当时自然艺术创作的特点——无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从虚构与叙述两个角度论述小说艺术的审美特征,论述中借鉴了小说叙述学和小说社会学的方法,并提出了小说是对现实的现象学虚构的散文化叙述这一观点。  【关键词】虚构;小说;艺术;现象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3-0028-02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就是讲故事”,这表明,小说的艺术传达
期刊
【摘要】新时期以降,“暴力”题材逐渐活跃于先锋作家的笔下。《刺青时代》是苏童以儿童视角审视暴力的中篇小说,作者将暴力对象聚焦少年群体是其独到之处。本文拟以暴力叙事为中心,进而探析小说暴力叙事的形态特征、生成机制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刺青时代》;暴力叙事;形态特征;生成机制;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3-
期刊
【摘要】《金锁记》中曹七巧与众人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她的语言暴力的影响。其语言暴力主要包括对他人的骂詈、敏感话题的提及、对子女的心理施压等。其与传统母亲相违背的形象引人思考两代关系。其出身导致的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家族的冷漠、爱情和自由的缺失等引发其语言暴力及对子女的伤害。  【关键词】曹七巧;语言暴力;骂詈;敏感话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