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历史规律的探索长期以来处在迷雾中,直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才把历史的本质从混沌的状态中剥离出来,提供了真正分析社会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但对于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有了唯物史观,历史学就能成为一门百分之百正确回答种种问题的学科。对于我们当下的历史研究,应该进一步挖掘唯物史观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研究;史学方法
一、唯物史观的出现
历史的发展历程是否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和解决那些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这是社会中的每一员都曾深刻思考过的课题。为寻找这一答案,多少人穷尽毕生尽力,在一步一步接近历史真相的时候,却还是失败了,要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矛盾,要么陷入了唯物主义的泥潭。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的理论建树出现,以绝对性的姿态解决了人们长期以来探讨的关于人类历史运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给我们提供了远大的历史眼光来一一考察、辨认、总结历史不同时空和不同地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的面貌。
二、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唯物史观的运用示例
以往史学界出现的不少非历史主义错误,大都是不区分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一种“后见之明”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事物而引起的。如以对洋务运动普遍给予为否定性评价,尤其是对于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多视为耻辱。可这样的评判未免太过于武断和主观,而唯物史观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视角,对于洋务派人物的标准应是根据洋务运动产生的时代条件,应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来考察。
毫无疑问,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是顺应了向资本主义过度的历史潮流,且有利于发展中国自己的近代工业,不管当时它是出于何种动机,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彻底否定它的时代价值。对于洋务派成员的评估要充分认识到人物所处历史中的时代局限,其封建官僚的阶级本质,使他们无法、也不可能去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只能充当时代的揭幕者,最终结果必定走向时弊。可以说“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1]。
因此我们不能说洋务运动是封建官僚跳出来阻拦中国向富强方向前进所掀起的反动运动,而只能说,洋务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迫使洋务派这个不胜任的承担者,仅仅为着“保存本阶级的统治”而不自觉地发动的一场进步运动。尽管结果是失败的,但这场运动本身是符合历史上升、前进的总方向的。这就是我们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和原则将洋务运动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所得出的结论。
三、唯物史观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对于全球的历史研究来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所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种对于具体问题探讨的方法,更具有长远意义的在于它对整体历史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在唯物史观创立以前,学者们研究历史规律通常惯用以先假设命题和结果去考量现象,因此每每得出的结论,绝大多数仅是他们自己从头脑中所制造出来的观念,而并非历史真相。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巨大贡献之一,是它明确揭示了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2],有效解决了以前各种唯心的意识形态对历史的曲解,让客观历史的本来面目得以重现在人们面前。
对于中国史学界而言,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唯物史观的传入与普及使得中国人掌握了一种先进的历史观,可以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历史,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现实。
最重要的是唯物史观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以“道德”标榜对历史采取“客观”、“公正”、“同情”的态度。翻开“二十四史”,以道德因素作为王朝兴根本原因的分析不绝于书。所谓“客观”,实际上往往是借“历史条件”为名,为历代统治者进行辩护[3]。此外,唯物史观在我国史学研究中的运动,极大扭转了中国以往过度强调研究政治史的局面,逐渐重视生产发展史即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正如胡适所说“唯物的历史观,指出物质文明与经济组织在人类进化社会史上的重要性,在史学上开一个新纪元”。
有了唯物史观提供的方法论原则,对我们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理解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当我们去研究古代史的时候,古人的形象在我们眼中不再是单一的道学先生的面孔,而能够合情合理地去了解古人思想、行为背后的动机,人物也因此丰满起来。唯物史观中相互作用的原则帮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再犯下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克服史学研究教条化、公式化倾向,从而可以从各种复杂因素中去把握历史原本的面目。唯物史观为中国人提供了真正分析社会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四、对于唯物史观在新时代历史研究中的启发与思考
对于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并不是有了唯物史观,历史学就能成为一门百分之百正确回答历史研究中种种问题。对于我们当下的历史研究,应该进一步挖掘唯物史观带给我们的启示。
正如恩格斯强调所说,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4]。因此在如何对待马克思留下的唯物史观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
首先唯物史观的理论,绝不是提供关于世界的终极真理。正如马克思没有像以往的哲学家那样,用想象和虚构去弥补科学性的不足,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成果,作为一门科学,历史研究是永远需要向前推进和发展的。
其次,如果從唯物史观的某些理论原则出发去任意剪裁历史,让历史事实去做理论原则的脚注,那么我们只会离历史真相越来越远[5]。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遵循之同时,我们应进一步大胆吸收融合哲学、史学等新成果,来丰富发展唯物史观内涵及其方法。
另外,无论哪个历史时代的理论成果,都不可能具有超越其特定历史下的真理性意义,它一方面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认识环境、认识能力的局限,另一方面,它都是对特定的研究对象的反映。在今天,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历史研究的同时,应注意吸收融合新的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法、文化人类学、历史计量法和口述史方法等新方法。
最后,唯物主义历史观需要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成果,我们在具体运用时要随时随地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事实本身的联系出发去把握事实。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需要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唯此才能了解它,发展它,而这些都只有通过我们在历史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辨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2页.
[2]作者不详.智慧的明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1页.
[3]李振宏,刘克辉.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6版,第299页.
[4]斯大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版,第38页.
[5]程杨帆.论唯物史观对中国传统道德史观的超越[J].吉林:现代交际,2020-4版.
作者简介:严婷伊(1995.01-),女,湖北荆州,中南民族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研究;史学方法
一、唯物史观的出现
历史的发展历程是否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和解决那些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这是社会中的每一员都曾深刻思考过的课题。为寻找这一答案,多少人穷尽毕生尽力,在一步一步接近历史真相的时候,却还是失败了,要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矛盾,要么陷入了唯物主义的泥潭。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的理论建树出现,以绝对性的姿态解决了人们长期以来探讨的关于人类历史运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给我们提供了远大的历史眼光来一一考察、辨认、总结历史不同时空和不同地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的面貌。
二、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唯物史观的运用示例
以往史学界出现的不少非历史主义错误,大都是不区分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一种“后见之明”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事物而引起的。如以对洋务运动普遍给予为否定性评价,尤其是对于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多视为耻辱。可这样的评判未免太过于武断和主观,而唯物史观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视角,对于洋务派人物的标准应是根据洋务运动产生的时代条件,应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来考察。
毫无疑问,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是顺应了向资本主义过度的历史潮流,且有利于发展中国自己的近代工业,不管当时它是出于何种动机,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彻底否定它的时代价值。对于洋务派成员的评估要充分认识到人物所处历史中的时代局限,其封建官僚的阶级本质,使他们无法、也不可能去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只能充当时代的揭幕者,最终结果必定走向时弊。可以说“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1]。
因此我们不能说洋务运动是封建官僚跳出来阻拦中国向富强方向前进所掀起的反动运动,而只能说,洋务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迫使洋务派这个不胜任的承担者,仅仅为着“保存本阶级的统治”而不自觉地发动的一场进步运动。尽管结果是失败的,但这场运动本身是符合历史上升、前进的总方向的。这就是我们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和原则将洋务运动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所得出的结论。
三、唯物史观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对于全球的历史研究来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所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种对于具体问题探讨的方法,更具有长远意义的在于它对整体历史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在唯物史观创立以前,学者们研究历史规律通常惯用以先假设命题和结果去考量现象,因此每每得出的结论,绝大多数仅是他们自己从头脑中所制造出来的观念,而并非历史真相。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巨大贡献之一,是它明确揭示了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2],有效解决了以前各种唯心的意识形态对历史的曲解,让客观历史的本来面目得以重现在人们面前。
对于中国史学界而言,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唯物史观的传入与普及使得中国人掌握了一种先进的历史观,可以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历史,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现实。
最重要的是唯物史观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以“道德”标榜对历史采取“客观”、“公正”、“同情”的态度。翻开“二十四史”,以道德因素作为王朝兴根本原因的分析不绝于书。所谓“客观”,实际上往往是借“历史条件”为名,为历代统治者进行辩护[3]。此外,唯物史观在我国史学研究中的运动,极大扭转了中国以往过度强调研究政治史的局面,逐渐重视生产发展史即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正如胡适所说“唯物的历史观,指出物质文明与经济组织在人类进化社会史上的重要性,在史学上开一个新纪元”。
有了唯物史观提供的方法论原则,对我们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理解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当我们去研究古代史的时候,古人的形象在我们眼中不再是单一的道学先生的面孔,而能够合情合理地去了解古人思想、行为背后的动机,人物也因此丰满起来。唯物史观中相互作用的原则帮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再犯下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克服史学研究教条化、公式化倾向,从而可以从各种复杂因素中去把握历史原本的面目。唯物史观为中国人提供了真正分析社会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四、对于唯物史观在新时代历史研究中的启发与思考
对于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并不是有了唯物史观,历史学就能成为一门百分之百正确回答历史研究中种种问题。对于我们当下的历史研究,应该进一步挖掘唯物史观带给我们的启示。
正如恩格斯强调所说,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4]。因此在如何对待马克思留下的唯物史观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
首先唯物史观的理论,绝不是提供关于世界的终极真理。正如马克思没有像以往的哲学家那样,用想象和虚构去弥补科学性的不足,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成果,作为一门科学,历史研究是永远需要向前推进和发展的。
其次,如果從唯物史观的某些理论原则出发去任意剪裁历史,让历史事实去做理论原则的脚注,那么我们只会离历史真相越来越远[5]。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遵循之同时,我们应进一步大胆吸收融合哲学、史学等新成果,来丰富发展唯物史观内涵及其方法。
另外,无论哪个历史时代的理论成果,都不可能具有超越其特定历史下的真理性意义,它一方面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认识环境、认识能力的局限,另一方面,它都是对特定的研究对象的反映。在今天,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历史研究的同时,应注意吸收融合新的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法、文化人类学、历史计量法和口述史方法等新方法。
最后,唯物主义历史观需要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成果,我们在具体运用时要随时随地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事实本身的联系出发去把握事实。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需要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唯此才能了解它,发展它,而这些都只有通过我们在历史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辨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2页.
[2]作者不详.智慧的明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1页.
[3]李振宏,刘克辉.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6版,第299页.
[4]斯大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版,第38页.
[5]程杨帆.论唯物史观对中国传统道德史观的超越[J].吉林:现代交际,2020-4版.
作者简介:严婷伊(1995.01-),女,湖北荆州,中南民族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