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州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介绍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中的具体做法,总结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创新和特色之处。
关键词:一体化 教学模式 特色
作为人社部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苏州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从2010年开始进行一体化教学试点工作,两年多来按照人社部课程标准,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博取众家之长,不断探索有自己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和成效
2010年开始,学院分别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2010、2011和2012三个年级进行了教改试点工作,按照部里教改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明确工作思路及方法,扎实有效地推进教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完成一体化教学学习
任务
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认真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按照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第一学年完成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第二学年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装接与检修、简单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和可编程控制器及外围设备的安装课程,第三学年完成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安装与维护、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维修与改造和电子线路维修与调试课程的相关学习任务。在课程实施中,每学期均严格按计划完成。
2.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一体化教学实践,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对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已能接受;6S现场管理、团队精神、与人沟通与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质正逐步养成;责任心、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也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
3.建立并发展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
试点初期成立以一体化骨干教师为主的一体化课程教研工作小组,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根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标准,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模式、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研讨,学校探索出了一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子,积累了一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
1.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认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每个学期初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消化一体化课程标准,明确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与活动评价内容与标准,明确各个学习任务的关联,明确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工作过程六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组织教学,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衔接,体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
2.采用集体备课制
在备课环节中,采用集体备课制,参与教师群策群力、分工合作,设置教学进度、教学环节;解决如何根据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完善工作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操作规范、安全意识等融于工作过程等问题。每个教学项目都设定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形成书面教案,具体安排教学内容的引入及展开。
3.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环节中教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安排,采用任务引领,明确工作任务,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输出;课程实施中采用集体谈论、分工合作、展示成果、相互点评、分工合作与反思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加之经常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富有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创设一体化教学环境
设立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区,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以工作情景方法,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布置,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储物柜、展示架等教学用具。建立教学资源站,为学生提供集信息咨询、听课交流的学习园地;建立开放式的咨询室,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查找,做好咨询环节教学工作,平时学生可随时上网搜索相关专业资料,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加强督导,实施每周工作总结制
每周组织试点班级教师开周总结会,由授课教师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总结一周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记录情况,由项目负责教师调整教学安排,并布置下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及重点工作。
6.注重经验的积累和分享
建立学生档案资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教学记录,采用日志、照片、录像等多种形式跟踪记录,保存学生各项学习成果。做好教学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形成了周教学安排、教案、教学情况记录等一系列教学资料,教学使每位教师能在此基础上,迅速提高一体化教学能力。
7.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工作,与教师共同备课,把企业的实际应用和经验带进学校,同时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授课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
思路。
8.制定一体化教学评价方案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过程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学生成绩。平时采用每个模块相配套的评分表,考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时为了让学生整理总结学期各环节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性考核。过程与总结性考核分别占70%和30%。
9.结合班主任工作
一体化主要授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待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结合班主任工作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经常在班级介绍专业发展、专业知识结构、就业情况、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对本专业有所了解,对专业学习投入热情。
10.成立一体化教改课题组,申报学院课题
教改课题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形成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和学生工作页,规范本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设置。保证与技能鉴定和进入大专阶段的继续学习相融合。
(2)编写课程习题集,设置简单的电路应用环节,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丰富学生业余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提炼教学方法,推广一体化教学经验。
11.开展市级、院级一体化教学交流
每学期开设市级、院级一体化示范课、公开课,交流促进并推广教学成果。
三、工作体会
经过两年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一体化教学理念已深入每位教师心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体化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效果,更坚定了做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把一体化教学落实、推广到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技师学院)
关键词:一体化 教学模式 特色
作为人社部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苏州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从2010年开始进行一体化教学试点工作,两年多来按照人社部课程标准,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博取众家之长,不断探索有自己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和成效
2010年开始,学院分别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2010、2011和2012三个年级进行了教改试点工作,按照部里教改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明确工作思路及方法,扎实有效地推进教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完成一体化教学学习
任务
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认真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按照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第一学年完成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第二学年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装接与检修、简单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和可编程控制器及外围设备的安装课程,第三学年完成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安装与维护、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维修与改造和电子线路维修与调试课程的相关学习任务。在课程实施中,每学期均严格按计划完成。
2.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一体化教学实践,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对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已能接受;6S现场管理、团队精神、与人沟通与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质正逐步养成;责任心、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也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
3.建立并发展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
试点初期成立以一体化骨干教师为主的一体化课程教研工作小组,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根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标准,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模式、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研讨,学校探索出了一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子,积累了一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
1.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认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每个学期初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消化一体化课程标准,明确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与活动评价内容与标准,明确各个学习任务的关联,明确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工作过程六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组织教学,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衔接,体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
2.采用集体备课制
在备课环节中,采用集体备课制,参与教师群策群力、分工合作,设置教学进度、教学环节;解决如何根据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完善工作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操作规范、安全意识等融于工作过程等问题。每个教学项目都设定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形成书面教案,具体安排教学内容的引入及展开。
3.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环节中教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安排,采用任务引领,明确工作任务,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输出;课程实施中采用集体谈论、分工合作、展示成果、相互点评、分工合作与反思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加之经常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富有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创设一体化教学环境
设立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区,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以工作情景方法,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布置,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储物柜、展示架等教学用具。建立教学资源站,为学生提供集信息咨询、听课交流的学习园地;建立开放式的咨询室,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查找,做好咨询环节教学工作,平时学生可随时上网搜索相关专业资料,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加强督导,实施每周工作总结制
每周组织试点班级教师开周总结会,由授课教师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总结一周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记录情况,由项目负责教师调整教学安排,并布置下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及重点工作。
6.注重经验的积累和分享
建立学生档案资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教学记录,采用日志、照片、录像等多种形式跟踪记录,保存学生各项学习成果。做好教学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形成了周教学安排、教案、教学情况记录等一系列教学资料,教学使每位教师能在此基础上,迅速提高一体化教学能力。
7.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工作,与教师共同备课,把企业的实际应用和经验带进学校,同时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授课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
思路。
8.制定一体化教学评价方案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过程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学生成绩。平时采用每个模块相配套的评分表,考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时为了让学生整理总结学期各环节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性考核。过程与总结性考核分别占70%和30%。
9.结合班主任工作
一体化主要授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待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结合班主任工作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经常在班级介绍专业发展、专业知识结构、就业情况、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对本专业有所了解,对专业学习投入热情。
10.成立一体化教改课题组,申报学院课题
教改课题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形成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和学生工作页,规范本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设置。保证与技能鉴定和进入大专阶段的继续学习相融合。
(2)编写课程习题集,设置简单的电路应用环节,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丰富学生业余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提炼教学方法,推广一体化教学经验。
11.开展市级、院级一体化教学交流
每学期开设市级、院级一体化示范课、公开课,交流促进并推广教学成果。
三、工作体会
经过两年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一体化教学理念已深入每位教师心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体化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效果,更坚定了做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把一体化教学落实、推广到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