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自然与更有效地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呢。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策略
引言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当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够给教学活动带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对自主学习认识严重不足,缺乏学习动力
道德与法治课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虽然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中高考的竞争压力之下,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依然存在,致使一大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于被动式学习,很少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再者反观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实践,评价考查学生的方式仍以考试为主,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开放型课程来说,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关注,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应培养的能力也有所漠视。应试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弱化,学生习惯于“缄默式”地听课,很少愿意去主动学习。
(二)对学生自学行为缺少规范
小学生自身学习基础薄弱,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规范和引导,确保学生可以完成自学。然而,在当前实际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自学过程的规范不足,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这导致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并未认真学习。
(三)信息化的普及影响学习的自律性
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小学生出于好奇心,对于这些智能移动终端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想让学生不受干扰地用这些移动终端来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学生不够自律,那么信息化会起到反作用,降低学习效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自学的规范引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闲着,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很快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或者是东张西望不认真。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及时予以规范,引导学生重新回归学习。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会遭遇一些疑难,阻碍学习。对此,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顺利突破课本上的知识难点,从而为实现有效自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式
无论是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还是对他们各项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形成一个常态化的任务。应该明确的是,这些内容都不是在一两节课中就能完全实现的,所以要将其渗透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所以如何让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保持极大的兴趣,对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对待,主动参与配合老师的工作,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教学方式入手进行创新,让课堂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比较贪玩的特征,所以要想让他们的注意力在一节课中完全集中在教师身上,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一味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内容是不可取的。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这样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以往教师需要考虑课堂时长以及教学任务,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现在都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顺利解决。
(三)布置有梯度的作业,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设计作业时,一般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基准,内容设计没有梯度,学生对作业没有选择,且大部分是重复机械的作业,学生会对这样的学习产生厌恶感,失去学习积极性。大多数作业过分追求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很强,但一到实际应用时,却毫无头绪,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要努力构建开放、有活力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选内容、自我思考、合作评价,唤起学生的内驱力,达到自觉作业的层次。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我校大胆创新,改传统作业为不同层次的思考题,供学生自由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就需要了解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改善自主学习的实施方法,并且做好规范引导,加强实践,让教学活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彦.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探索[J].现代教学,2019(20):36-38.
[2]朱翠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華夏教师,2019(27):15.
[3]何克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8(01):203.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策略
引言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当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够给教学活动带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对自主学习认识严重不足,缺乏学习动力
道德与法治课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虽然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中高考的竞争压力之下,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依然存在,致使一大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于被动式学习,很少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再者反观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实践,评价考查学生的方式仍以考试为主,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开放型课程来说,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关注,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应培养的能力也有所漠视。应试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弱化,学生习惯于“缄默式”地听课,很少愿意去主动学习。
(二)对学生自学行为缺少规范
小学生自身学习基础薄弱,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规范和引导,确保学生可以完成自学。然而,在当前实际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自学过程的规范不足,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这导致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并未认真学习。
(三)信息化的普及影响学习的自律性
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小学生出于好奇心,对于这些智能移动终端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想让学生不受干扰地用这些移动终端来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学生不够自律,那么信息化会起到反作用,降低学习效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自学的规范引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闲着,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很快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或者是东张西望不认真。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及时予以规范,引导学生重新回归学习。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会遭遇一些疑难,阻碍学习。对此,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顺利突破课本上的知识难点,从而为实现有效自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式
无论是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还是对他们各项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形成一个常态化的任务。应该明确的是,这些内容都不是在一两节课中就能完全实现的,所以要将其渗透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所以如何让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保持极大的兴趣,对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对待,主动参与配合老师的工作,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教学方式入手进行创新,让课堂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比较贪玩的特征,所以要想让他们的注意力在一节课中完全集中在教师身上,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一味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内容是不可取的。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这样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以往教师需要考虑课堂时长以及教学任务,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现在都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顺利解决。
(三)布置有梯度的作业,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设计作业时,一般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基准,内容设计没有梯度,学生对作业没有选择,且大部分是重复机械的作业,学生会对这样的学习产生厌恶感,失去学习积极性。大多数作业过分追求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很强,但一到实际应用时,却毫无头绪,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要努力构建开放、有活力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选内容、自我思考、合作评价,唤起学生的内驱力,达到自觉作业的层次。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我校大胆创新,改传统作业为不同层次的思考题,供学生自由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就需要了解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改善自主学习的实施方法,并且做好规范引导,加强实践,让教学活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彦.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探索[J].现代教学,2019(20):36-38.
[2]朱翠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華夏教师,2019(27):15.
[3]何克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8(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