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析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教学在各地小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展开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学习。游戏的趣味性不但激励学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规律,而且在探索、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尝到积极思维的无穷乐趣,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发展。融入数和运算规律的游戏是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和途径之一。
  二、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具体过程
  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级上了一堂数学课,班级共有27人,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掷一掷。在教学前,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规律。2.运用探索的规律,了解游戏的运行原理。3.运用游戏方法和规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取出两颗骰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掷一掷,看看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并把他们记下来。
  学生操作,然后思考得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教师的引导也使学生对游戏的秘密进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发动机、研究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老师和学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师赢,如果是另外的6个就算你们赢。
  学生操作,记录结果,看谁能赢。
  结果肯定是老师赢,学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对规律的探索和游戏秘密的揭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寻找规律,探索未知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亲切,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虽然整个过程一帆风顺,但教师适当地制造“碰壁”,反而会推动学生走向成功,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继诱导。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运用规律、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发表格和骰子,两人一组轮流掷。和是几,就在几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
  小组交流,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小?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应用学生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肯定,通过填表的练习,让学生感到自己探索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对《标准》教学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巩固创新思维能力。
  三、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有着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怀有“好玩”的思想倾向。游戏教学刚好迎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观察、操作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在摆、拼、画、折、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培养了学生游戏的兴趣。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观念,将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虽然学生的语言有时不够规范,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我们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也在学生和老师的游戏中灵动。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二小教育集团
  责任编輯 张晓楠
其他文献
一、"imath"(爱数学)课程定位1."i"是我,"math"是数学,"i-math"就是"我的数学",是基于"学生本位"设计的数学课程,是注重学习需要个人化、学习材料个别化,学习兴趣个性化的数学。2."i"是"爱"的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细致分析,获得些许对策,以期为教师更好地从事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当前中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  1.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农民工外出打工势头强劲。初中学生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他们不愿
在有效的时间内(一节课)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地发展,而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为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教师只
阅读作为学习方式的一种,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有绝对的核心位置,由此衍生出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低效或者无效吗?当然有,因为无效、低效的阅读有时真的可能只是一种无用功。  一、高效阅读教学及途径探究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理解阅读教学定义中关于“对话”的内涵,并从对话能否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上去下工夫。笔者对此开展了一些探究,并且有这样几点心得:其一,高效阅读教学来自于对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现状是“投入大,收效小”,但书面表达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回避。如何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水平,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长期的困惑,必须经过适当的改革,才能形成有效的突破。笔者结合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一、采取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很大程度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的教学思维、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牵着学生走,而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物理教
“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源自于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它的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完成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在做中解决问题,在做中形成一定的技能与策略,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贯彻“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长的脚步在“做中学”活动中加速。  一、联系实际,变通内容  落实“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我们就要给学
在小学语文部编新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课程地位得以凸显。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一直把“阅读”“写作”视为教学的重头戏,口语交际就成了边缘的一项教学内容,由此引发学生“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的现象,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小学生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1.说不成句,挤牙膏式的表达。学生多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表达
【正】英语阅读历来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查方法。但在阅读实践中,许多学生还是对英语阅读题目心生畏惧,考试中阅读仍是学生们失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