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维主体解析
学生主体:教学目标指向所决定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之“得”决定教学成败。
教师主体:教学性质过程决定的。学生完成对宏大、美妙、精深的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是桥梁——引导、启发、点拨。
文本主体:教学结果效率决定的。学生完成了多少文本解读任务:表层、浅层、低层还是深层、个性化。
二.三维课堂对三主体之要求
教师:修炼读懂文本之功和课堂设计之功;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文本:实施“四步自读”学习法。
第一维度,学生主体:实施“自学—设问—讨论—探究—练习”课堂学习流程。
(1)自学环节:在课前自习的时间里完成这一步骤。教师制定出简单科学预习提纲,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查找工具书和阅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自学任务。这一环节强调参与的全员性和学习的独立性。
(2)设问环节:是学生初步感知文章之后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及发表自己的独特思考的结果。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的局限可能问题很稚嫩或与主题有偏差,教师应以鼓励的态度和精心的指导对待他们,使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3)讨论环节:则是课堂教学中又一重要步骤,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沟通阅读感受和思想,实现探索真理与认识自我,同时培养自己思维的全面性。
(4)探究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这是主动学习的层次,这一环节将不再局限于课本,而要向文本以外的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研究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此主题有关的信息,现象背后透露的本质等等。这一环节教师更不要包办,而要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其中一员,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5)练习环节:要求教师设计好练习题,不能太多,不能过于简单呆板,而是以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读背结合,积累语言和语感,读写结合,练习运用。
第二维度,教师主体:1、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应转化为促进者,不再是管理者而应转化为引导者。教学中关注的是知识,更是学生的发展;活动中有讲授,更多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的是方法、习惯,更是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2、教师是促进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的变化,对教师技能有了新的要求:教师技能必须要实现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引导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向、引导学习方法;实现在课堂上的沟通作用——师生沟通、生生沟通、师生和文本的沟通。
(1)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广的知识背景以完成钻研、分析文本的任务,完成科学的、艺术化的课堂预设的任务;(2)教师应有巧妙设计问题,灵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学机智)及创设丰富教学情境的能力,以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3)教师应有沟通学生与文本对话、互动的引导、调控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融入心灵,实现思想与灵魂的触动;(4)教师还应有不断对自己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重组的能力,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第三维度,文本主体:实施“四步自读”学习法,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
(1)初读自探,整体感知。让学生自学,自己接触文本,和文本对话,能基本对文章有个整体的了解;(2)精读品悟,重点赏析。根据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针对重点语段,品评赏析,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观点。阅读中一定要做到读和想结合起来,读出深度;读和议结合起来,读出多层次、多角度;(3)疑读探究,合作研讨。古人说:疑为学之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任何一点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讨论尝试解决;(4)诵读积累,提高素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习作就是在纸上练兵,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学生有了可供模仿的文本,在加以科学、足够的练习,使其养成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习惯,那么每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就不再是梦想了。
在教师、学生、文本组成的三维立体关系中,教师的地位至关重要,他起到连接学生和文本的重要作用,引导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文本,在其中吟咏、体味,而后实现文本的内化、熏陶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正确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是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根本和关键。
蒋立信,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学生主体:教学目标指向所决定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之“得”决定教学成败。
教师主体:教学性质过程决定的。学生完成对宏大、美妙、精深的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是桥梁——引导、启发、点拨。
文本主体:教学结果效率决定的。学生完成了多少文本解读任务:表层、浅层、低层还是深层、个性化。
二.三维课堂对三主体之要求
教师:修炼读懂文本之功和课堂设计之功;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文本:实施“四步自读”学习法。
第一维度,学生主体:实施“自学—设问—讨论—探究—练习”课堂学习流程。
(1)自学环节:在课前自习的时间里完成这一步骤。教师制定出简单科学预习提纲,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查找工具书和阅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自学任务。这一环节强调参与的全员性和学习的独立性。
(2)设问环节:是学生初步感知文章之后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及发表自己的独特思考的结果。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的局限可能问题很稚嫩或与主题有偏差,教师应以鼓励的态度和精心的指导对待他们,使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3)讨论环节:则是课堂教学中又一重要步骤,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沟通阅读感受和思想,实现探索真理与认识自我,同时培养自己思维的全面性。
(4)探究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这是主动学习的层次,这一环节将不再局限于课本,而要向文本以外的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研究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此主题有关的信息,现象背后透露的本质等等。这一环节教师更不要包办,而要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其中一员,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5)练习环节:要求教师设计好练习题,不能太多,不能过于简单呆板,而是以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读背结合,积累语言和语感,读写结合,练习运用。
第二维度,教师主体:1、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应转化为促进者,不再是管理者而应转化为引导者。教学中关注的是知识,更是学生的发展;活动中有讲授,更多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的是方法、习惯,更是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2、教师是促进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的变化,对教师技能有了新的要求:教师技能必须要实现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引导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向、引导学习方法;实现在课堂上的沟通作用——师生沟通、生生沟通、师生和文本的沟通。
(1)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广的知识背景以完成钻研、分析文本的任务,完成科学的、艺术化的课堂预设的任务;(2)教师应有巧妙设计问题,灵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学机智)及创设丰富教学情境的能力,以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3)教师应有沟通学生与文本对话、互动的引导、调控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融入心灵,实现思想与灵魂的触动;(4)教师还应有不断对自己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重组的能力,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第三维度,文本主体:实施“四步自读”学习法,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
(1)初读自探,整体感知。让学生自学,自己接触文本,和文本对话,能基本对文章有个整体的了解;(2)精读品悟,重点赏析。根据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针对重点语段,品评赏析,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观点。阅读中一定要做到读和想结合起来,读出深度;读和议结合起来,读出多层次、多角度;(3)疑读探究,合作研讨。古人说:疑为学之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任何一点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讨论尝试解决;(4)诵读积累,提高素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习作就是在纸上练兵,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学生有了可供模仿的文本,在加以科学、足够的练习,使其养成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习惯,那么每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就不再是梦想了。
在教师、学生、文本组成的三维立体关系中,教师的地位至关重要,他起到连接学生和文本的重要作用,引导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文本,在其中吟咏、体味,而后实现文本的内化、熏陶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正确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是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根本和关键。
蒋立信,教师,现居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