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为例,从2011—2015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途径、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等方面论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研究。提出开展以服务为导向的全方位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相关的服务指导、咨询教学为一体的模式;通过建设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立全新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关键词: 就业指导 就业服务 就业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170-01
一、软件工程本科专业2011—201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软件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毕业生总数为412人,初次就业率为903%,年终就业率为951%;2012年毕业生总数为385人,初次就业率为905%,年终就业率为94%;2013年毕业生总数为443人,初次就业率为908%,年终就业率为953%;2014年毕业生总数为429人,初次就业率为906%,年终就业率为944%;2015年毕业生总数为381人,初次就业率为908%,年终就业率为952%。
二、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途径
(一)做好就业指导,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及咨询工作
开展以服务为导向、全方位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相关的服务、指导、咨询、教学为一体的模式,通过建设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立全新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学校在实施的学分制中,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综合素养模块,为必修课;开设教师教育平台、高职教育专业技能、教师教育技能、实践教学平台等课程强化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和培养教师职业技能。
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同时,重视对大学生课堂以外的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帮助大学生开拓校外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就业讲座、拓展训练中去,并设置一些与就业有关的选修课程(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等)供学生选择。对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给予切实的关注与指导;重视大学生中一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拓展工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或疏导,引导他们正视现实,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充实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每年毕业季和就业季开展“到基层就业”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生到基层就业主要通过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途径。
(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養实践应用型人才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暑期小学期实习、实训,提前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学习,增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
自2007年进行校外非教育类集中实习实训以来,逐步形成“课内实验 课程实验 课程实训 专业见习 毕业实习 就业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习实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四)开展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之一,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以及应具备的基本创业能力,这对学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积极宣传创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业项目的申报,通过参加赛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五)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助力就业服务工作
以“三生教育”为依托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提供有效的专业介绍、新生入学教育,从市场就业信息入手,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就业意识,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同时,邀请相关就业行业中的成功人士到校演讲,邀请往届毕业生与学生进行经验交流等。做好学生的实践教育管理工作。
面临毕业,面临就业所带来的挫折,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影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促进学生健康稳定的发展。
(六)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就业信息包括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招聘信息、就业政策信息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两到三次校园招聘会。通过系部网站、就业网、微信信、毕业生QQ群、群邮件、微博等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重点做好就业信息发布包括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基础信息、招聘信息以及国家、地方、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信息。
三、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就業服务体系;尚未实现就业工作网络化;职业指导队伍相对薄弱;尚未建立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做实服务内容;改变就业指导方式,设置体验式的职业指导;发展创业服务;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职业指导平台;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就业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
参考文献:
[1]胡秀俊,于建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12):69-71.
[2]徐晓影,冷岩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6):71-73.
[3]闫岑.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44-48.
[4]林苏红.“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138-140.
[5]詹榕,马艳阳,袁玉龙,陈红.浅析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6(7):162-163 166.
责任编辑: 于 蕾
关键词: 就业指导 就业服务 就业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170-01
一、软件工程本科专业2011—201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软件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毕业生总数为412人,初次就业率为903%,年终就业率为951%;2012年毕业生总数为385人,初次就业率为905%,年终就业率为94%;2013年毕业生总数为443人,初次就业率为908%,年终就业率为953%;2014年毕业生总数为429人,初次就业率为906%,年终就业率为944%;2015年毕业生总数为381人,初次就业率为908%,年终就业率为952%。
二、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途径
(一)做好就业指导,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及咨询工作
开展以服务为导向、全方位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相关的服务、指导、咨询、教学为一体的模式,通过建设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立全新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学校在实施的学分制中,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综合素养模块,为必修课;开设教师教育平台、高职教育专业技能、教师教育技能、实践教学平台等课程强化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和培养教师职业技能。
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同时,重视对大学生课堂以外的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帮助大学生开拓校外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就业讲座、拓展训练中去,并设置一些与就业有关的选修课程(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等)供学生选择。对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给予切实的关注与指导;重视大学生中一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拓展工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或疏导,引导他们正视现实,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充实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每年毕业季和就业季开展“到基层就业”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生到基层就业主要通过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途径。
(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養实践应用型人才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暑期小学期实习、实训,提前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学习,增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
自2007年进行校外非教育类集中实习实训以来,逐步形成“课内实验 课程实验 课程实训 专业见习 毕业实习 就业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习实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四)开展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之一,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以及应具备的基本创业能力,这对学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积极宣传创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业项目的申报,通过参加赛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五)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助力就业服务工作
以“三生教育”为依托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提供有效的专业介绍、新生入学教育,从市场就业信息入手,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就业意识,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同时,邀请相关就业行业中的成功人士到校演讲,邀请往届毕业生与学生进行经验交流等。做好学生的实践教育管理工作。
面临毕业,面临就业所带来的挫折,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影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促进学生健康稳定的发展。
(六)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就业信息包括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招聘信息、就业政策信息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两到三次校园招聘会。通过系部网站、就业网、微信信、毕业生QQ群、群邮件、微博等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重点做好就业信息发布包括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基础信息、招聘信息以及国家、地方、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信息。
三、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就業服务体系;尚未实现就业工作网络化;职业指导队伍相对薄弱;尚未建立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做实服务内容;改变就业指导方式,设置体验式的职业指导;发展创业服务;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职业指导平台;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就业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
参考文献:
[1]胡秀俊,于建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12):69-71.
[2]徐晓影,冷岩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6):71-73.
[3]闫岑.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44-48.
[4]林苏红.“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138-140.
[5]詹榕,马艳阳,袁玉龙,陈红.浅析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6(7):162-163 166.
责任编辑: 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