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要求真正发挥出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与培养上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育、科技振兴、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保障。劳动教育势在必行,也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小学 劳动教育 现状 迫切性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把劳动教育明确纳入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存在不想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真切地感知到劳动的乐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理解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概述
2015年,教育部《關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学生劳动的科学评价制度,“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过程性评价、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频度、劳动态度、劳动实际操作、阶段性劳动成果等方面”,并以此作为衡量标准,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助力。
《意见》发布之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执行;安庆市也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要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课程和校本课程。各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培育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在常规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融合,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培养劳动态度,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开发相关校本课程,传递正确劳动教育观念,并取得初步成效。怀宁县独秀小学依托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于2017年9月创建“秀雅”剪纸坊,以“剪裁艺术精品,镌刻生命精彩”为主题,以“培育民族艺术教育特色,打造剪纸艺术特色品牌”为目标,编印剪纸教材,聘请专业剪纸教师,开设剪纸课程。
二是开展各种公益劳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助老助残、义务植树等公益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劳动观念,创新劳动理念,努力打造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结合主题班会(团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生涯教育等活动,积极构建劳动教育协作体系,努力拓展劳动教育实践。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体验。安庆市市区部分小学把劳动教育与研学相结合,让城里学生到农村体验插秧、认种、收割、采摘等,让学生知道粮食、蔬菜、瓜果等农作物从何而来,体会劳动收获的喜悦。桐城市农耕文化馆陈列了很多现在难得一见的农具,学生通过进馆参观,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耕文化,理解农耕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主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义务劳动。安庆市宜秀区要求学生参加校园执勤、校园保洁、校园绿化等校园义务劳动,迎江区绿地实验学校开辟校园种植角、校园农场等,强化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劳动锻炼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安庆市劳动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劳动教育这一学科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二、加强劳动教育,迫切需要改变旧有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影响,部分家庭存在着鄙视体力劳动者、过分宣扬脑力劳动的现象,导致新一代人劳动观念淡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首先,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边缘化,甚至会在教育过程中不经意地误导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出现“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你可能就是环卫工人、送外卖的、出去打工”等鄙视劳动的声音。
其次,家庭教育观念上还存在顽固的封建思想。中国自古以来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考上大学是为了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出人头地就是告别体力劳动。只要读书好,就能当官发财,其他的不重要。再加上独生子女被几代人溺爱着,从小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对家务大包大揽,让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前人们瞧不起书呆子,现在反过来了,只要孩子成绩好就奔走相告,一俊遮百丑,其他都微不足道。
再有,社会上浮躁的风气、不健康的思潮影响不容小觑。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不劳而获的故事被学生津津乐道,无声无息地腐蚀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打打游戏,日进斗金;开开直播,腰缠万贯;影星歌星,光彩夺目等等,导致他们思想上忽视体力劳动,行动上抵触体力劳动,实践中不能担当体力劳动。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伟大的复兴梦,迫切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迫切需要克服阻力,改变旧有的观念,树立起劳动育人新风。
三、加强劳动教育,迫切需要突破现有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制约
第一,课程体系标准不清、定位不明。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不再单独设立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在高中改为 “通用技术”课,在小学、初中则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样,“劳动技术”课由原来独立开设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的一个“学习领域”,失去了独立性,失去了“正当”名分。综合实践活动替代劳动技术课之后,混淆了课程定位,使学生缺失了劳动技术教育,缺失了劳动体验,缺失了技术实践,这样,“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技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第二,教材体系繁杂,良莠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为了迎合教学需要,各地编撰出名目繁杂的教材,而不同的编者由于认识、理解的不同,编出的教材内容参差不齐。另外,很多编者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学内容有序衔接的问题也未能统筹考虑。
第三,师资队伍缺乏,评价体系不健全。很多中小学校未能真正落实好劳动教育,没有开设劳动课程,甚至都未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写进大纲;有的开设了,但也只是体现在课程表上;很多学校没有专职劳动课教师,大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的学校即便有专职劳动课教师,也会转岗其他学科,因为劳动课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正是由于劳动课被边缘化,才会出现以上现象,并且专业资格认定不完善,职前评定机制没有规范统一,其专业性在各个层面都无法保障。
事实上,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引导学校在素质评价报告、核心素养养成的基础上制定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其中应涵盖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全面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参考。
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迫切需要加强劳动教育
据统计,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分别为:美国72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可见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劳动教育。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发达国家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
日本: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劳动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流行全球的“怦然心动的整理术”“断舍离”等概念,体现了劳动精益求精的匠人之美。这都和日本崇尚劳动教育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将烦琐的日常劳动上升至艺术甚至哲学的层次。
德国:优秀的师资参与劳动教育。德国非常重视劳动技术教育,视为学生进入社会就职发展的重要准备,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贯穿于基础教育全过程,特别注重对劳动课教师的培养和师资构成。
美国:围绕生涯教育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三類:基于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教育,基于社会就业的劳动教育,基于公民素养的劳动教育。面向生涯教育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在步入大学或进入社会之前,对职业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选择。
芬兰:悠久成熟的课程历史和评价体系。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课及综合课等。芬兰劳动教育不停留于对于某种具体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发展孩子的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
综上可见,大力培养劳动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在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及核心素养培育提升中的作用,已成为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新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去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真正发挥出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为国家人才培育、科技振兴、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劳动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
[2]梁燕,侯兴蜀.新时期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北京教育,2019(06).
[3]周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其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
[4]刘建龙.劳动实践在中小学核心素养培养中作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8,5(15).
关键词:中小学 劳动教育 现状 迫切性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把劳动教育明确纳入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存在不想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真切地感知到劳动的乐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理解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概述
2015年,教育部《關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学生劳动的科学评价制度,“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过程性评价、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频度、劳动态度、劳动实际操作、阶段性劳动成果等方面”,并以此作为衡量标准,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助力。
《意见》发布之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执行;安庆市也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要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课程和校本课程。各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培育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在常规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融合,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培养劳动态度,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开发相关校本课程,传递正确劳动教育观念,并取得初步成效。怀宁县独秀小学依托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于2017年9月创建“秀雅”剪纸坊,以“剪裁艺术精品,镌刻生命精彩”为主题,以“培育民族艺术教育特色,打造剪纸艺术特色品牌”为目标,编印剪纸教材,聘请专业剪纸教师,开设剪纸课程。
二是开展各种公益劳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助老助残、义务植树等公益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劳动观念,创新劳动理念,努力打造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结合主题班会(团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生涯教育等活动,积极构建劳动教育协作体系,努力拓展劳动教育实践。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体验。安庆市市区部分小学把劳动教育与研学相结合,让城里学生到农村体验插秧、认种、收割、采摘等,让学生知道粮食、蔬菜、瓜果等农作物从何而来,体会劳动收获的喜悦。桐城市农耕文化馆陈列了很多现在难得一见的农具,学生通过进馆参观,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耕文化,理解农耕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主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义务劳动。安庆市宜秀区要求学生参加校园执勤、校园保洁、校园绿化等校园义务劳动,迎江区绿地实验学校开辟校园种植角、校园农场等,强化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劳动锻炼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安庆市劳动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劳动教育这一学科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二、加强劳动教育,迫切需要改变旧有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影响,部分家庭存在着鄙视体力劳动者、过分宣扬脑力劳动的现象,导致新一代人劳动观念淡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首先,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边缘化,甚至会在教育过程中不经意地误导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出现“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你可能就是环卫工人、送外卖的、出去打工”等鄙视劳动的声音。
其次,家庭教育观念上还存在顽固的封建思想。中国自古以来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考上大学是为了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出人头地就是告别体力劳动。只要读书好,就能当官发财,其他的不重要。再加上独生子女被几代人溺爱着,从小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对家务大包大揽,让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前人们瞧不起书呆子,现在反过来了,只要孩子成绩好就奔走相告,一俊遮百丑,其他都微不足道。
再有,社会上浮躁的风气、不健康的思潮影响不容小觑。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不劳而获的故事被学生津津乐道,无声无息地腐蚀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打打游戏,日进斗金;开开直播,腰缠万贯;影星歌星,光彩夺目等等,导致他们思想上忽视体力劳动,行动上抵触体力劳动,实践中不能担当体力劳动。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伟大的复兴梦,迫切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迫切需要克服阻力,改变旧有的观念,树立起劳动育人新风。
三、加强劳动教育,迫切需要突破现有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制约
第一,课程体系标准不清、定位不明。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不再单独设立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在高中改为 “通用技术”课,在小学、初中则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样,“劳动技术”课由原来独立开设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的一个“学习领域”,失去了独立性,失去了“正当”名分。综合实践活动替代劳动技术课之后,混淆了课程定位,使学生缺失了劳动技术教育,缺失了劳动体验,缺失了技术实践,这样,“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技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第二,教材体系繁杂,良莠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为了迎合教学需要,各地编撰出名目繁杂的教材,而不同的编者由于认识、理解的不同,编出的教材内容参差不齐。另外,很多编者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学内容有序衔接的问题也未能统筹考虑。
第三,师资队伍缺乏,评价体系不健全。很多中小学校未能真正落实好劳动教育,没有开设劳动课程,甚至都未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写进大纲;有的开设了,但也只是体现在课程表上;很多学校没有专职劳动课教师,大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的学校即便有专职劳动课教师,也会转岗其他学科,因为劳动课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正是由于劳动课被边缘化,才会出现以上现象,并且专业资格认定不完善,职前评定机制没有规范统一,其专业性在各个层面都无法保障。
事实上,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引导学校在素质评价报告、核心素养养成的基础上制定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其中应涵盖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全面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参考。
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迫切需要加强劳动教育
据统计,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分别为:美国72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可见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劳动教育。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发达国家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
日本: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劳动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流行全球的“怦然心动的整理术”“断舍离”等概念,体现了劳动精益求精的匠人之美。这都和日本崇尚劳动教育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将烦琐的日常劳动上升至艺术甚至哲学的层次。
德国:优秀的师资参与劳动教育。德国非常重视劳动技术教育,视为学生进入社会就职发展的重要准备,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贯穿于基础教育全过程,特别注重对劳动课教师的培养和师资构成。
美国:围绕生涯教育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三類:基于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教育,基于社会就业的劳动教育,基于公民素养的劳动教育。面向生涯教育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在步入大学或进入社会之前,对职业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选择。
芬兰:悠久成熟的课程历史和评价体系。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课及综合课等。芬兰劳动教育不停留于对于某种具体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发展孩子的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
综上可见,大力培养劳动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在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及核心素养培育提升中的作用,已成为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新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去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真正发挥出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为国家人才培育、科技振兴、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劳动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
[2]梁燕,侯兴蜀.新时期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北京教育,2019(06).
[3]周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其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
[4]刘建龙.劳动实践在中小学核心素养培养中作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