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的春天一向是春寒料峭,暖意迟迟,清明时节偶有细雨纷纷,但也时夹一阵薄雪。在这样的时日里,我和朋友再次到惠工广场的肇新窑业办公楼前,不是为了赏景,只是为了纪念,纪念90多年前曾在这座楼里办公的杜重远先生。办公楼里空荡而寂寥,多少与杜重远这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忠诚朋友的声名有些落差。站在楼前,我想起了今年的4月27日,是杜重远诞辰120周年,也是他所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工业制瓷“模范工厂”肇新窑业建厂95周年。而就在前些天,于沈铁路39号终于发现并确认了陶瓷学者寻找了多年的肇新窑业遗存。厂房依旧,窑址还在,树已古貌。这是怎样的巧合与偶然?其實世间之事,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天道轨迹下的必然。历史到了这个节点,又见肇新,必然会让我们想起杜重远。
20年前,杜重远诞辰100周年时,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刊发长文《缅怀革命烈士杜重远》。文中说:“永远不能忘记这位在我党处于艰苦环境下,同我们并肩战斗的战友,无私无畏地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烈士。”
杜重远于1898年4月出生于奉天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191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奉天省立两级师范附属中学。当时,在全国人民愤怒声讨“二十一条”的热潮中,杜重远深感民族存亡匹夫有责,于是苦苦思索什么才是救国之路。一天,他偶然在一本窑业杂志中看到一篇载有日本人在大连开办大华窑业会社,欲占领中国陶瓷市场的文章,内心颇不平静。瓷器是中国发明的,是中国的国粹,远在唐宋时期,日本就多次派人来学习其制作方法。如今,曾被世界称为“瓷器之国”的中国,竟在市场上一蹶不振,而日本国内生产的瓷器则以“价廉物美”冲击着中国市场,进而又在中国设厂制造瓷器,严重地危及中国的陶瓷产业。杜重远深感“唯有振兴实业,才能拯救中国”,于是下决心复兴祖国的陶瓷业。1917年,杜重远满怀“实业救国”的愿望,终于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入仙台高等学校窑业科,专攻陶瓷专业,成为中国这一专业最早的留学生。1923年,杜重远学成归国。当时,有很多人劝他做官,他却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要以所学专业贡献于祖国,立志经营瓷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陶瓷厂,以实现实业救国的夙愿。
为了实现在沈阳建厂的目标,他投亲访友,多方募集资金,在奉天城北小二台子购地60亩,创办肇新窑业公司。以“肇新”命名所创办的窑业公司,不难看出杜重远的深刻用意。“肇新”,意即“始新”,谓新的开始。以“肇新”为窑业之名,即想以此开创中国民族工业新局面,达成以实业救国之目的。
杜重远的创业梦想,在当时沈阳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和后来主政东北的张学良支持下得以实现,先是机制砖瓦,继而机器制瓷。至1930年,肇新窑业有工人600余人,年机制瓷600余万件,红砖年产4000余万块。肇新窑业的成功,在陶瓷生产领域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野心,为国家挽回了诸多利权,给当时的民族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率先使瓷器生产实现工业化制作和工业化管理,无疑是一场陶瓷产业革命,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肇新窑业被日军占领,杜重远因此前坚持抗日,驱逐日货,成为日军追捕的要犯。于是他怀着满腔怒火离开沈阳到天津,再到北平,参加了旨在支持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与高崇民、阎宝航、卢广绩、王卓然等成为9人常务委员和张学良身边核心组成员之一。后来到了上海,通过夏衍第一次会见了周恩来。又接受江西省省长熊式辉的邀请,任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重整式微的景德镇陶瓷产业一度形成中兴局面,成功阻止了将瓷业中心从景德镇迁往九江等外地的主张,保住了陶都的地位。
1935年,杜重远因主编《新生周刊》所发《闲话皇帝》一文被判入狱,其间曾两度会见张学良,为其精辟分析当时的抗日形势,明确指出联合抗日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对张学良在西安与中共的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1936年秋,他出狱后即赴西安做张学良的工作,坚定其联共抗日决心,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对于杜重远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习仲勋曾有这样的评价:“世人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爱国行动都给予高度评价。在这里应当记住,杜重远是促使张学良与东北军转变的最初推动者。正是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对张学良反复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会有以后发生的事情。杜重远功不可没。”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正在江西景德镇的杜重远则被国民党软禁,直到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杜重远才获自由。
对于杜重远和中国共产党及民族解放事业的关系,习仲勋说:“杜重远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追求真理,在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认识共产党,并毅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这样,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杜重远或有题词,或致信其女儿杜毅、杜颖,表达对杜重远的深切缅怀与纪念。
在纪念杜重远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找到并确认了当年肇新窑业在沈阳的工厂旧址和相关窑址。那天,一大群沈阳的文保志愿者和我一起走进了经过95年历史风云、数次变换主人的肇新窑业工厂,航拍图和当年肇新窑业生产的青花瓷盘上的工厂全景图几无二致。厂房用的全是窄而厚、质地坚致、与民国时期所建东北大学教学楼同样的肇新窑业机制红砖。当年炼釉所用耐火砖垒成的熔炼竖炉至今还在,炉边高大的铁烟囱虽已锈迹斑斑,但仍能令人感受到当年熊熊窑火的炽烈。
肇新窑业工厂遗存将使沈阳7000年的陶瓷史鲜活起来,相信时间不会太久,肇新窑业遗址就会变成独具个性的陶瓷文化主题公园和创意工坊,那将是我们对杜重远先生最好的纪念。就这样想着,我离开了肇新窑业办公楼。回首间,发现楼旁的碧桃花开得正好,路边的残雪也掩不住那一抹粉红的旖旎。
春天来了,又见肇新。
20年前,杜重远诞辰100周年时,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刊发长文《缅怀革命烈士杜重远》。文中说:“永远不能忘记这位在我党处于艰苦环境下,同我们并肩战斗的战友,无私无畏地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烈士。”
杜重远于1898年4月出生于奉天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191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奉天省立两级师范附属中学。当时,在全国人民愤怒声讨“二十一条”的热潮中,杜重远深感民族存亡匹夫有责,于是苦苦思索什么才是救国之路。一天,他偶然在一本窑业杂志中看到一篇载有日本人在大连开办大华窑业会社,欲占领中国陶瓷市场的文章,内心颇不平静。瓷器是中国发明的,是中国的国粹,远在唐宋时期,日本就多次派人来学习其制作方法。如今,曾被世界称为“瓷器之国”的中国,竟在市场上一蹶不振,而日本国内生产的瓷器则以“价廉物美”冲击着中国市场,进而又在中国设厂制造瓷器,严重地危及中国的陶瓷产业。杜重远深感“唯有振兴实业,才能拯救中国”,于是下决心复兴祖国的陶瓷业。1917年,杜重远满怀“实业救国”的愿望,终于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入仙台高等学校窑业科,专攻陶瓷专业,成为中国这一专业最早的留学生。1923年,杜重远学成归国。当时,有很多人劝他做官,他却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要以所学专业贡献于祖国,立志经营瓷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陶瓷厂,以实现实业救国的夙愿。
为了实现在沈阳建厂的目标,他投亲访友,多方募集资金,在奉天城北小二台子购地60亩,创办肇新窑业公司。以“肇新”命名所创办的窑业公司,不难看出杜重远的深刻用意。“肇新”,意即“始新”,谓新的开始。以“肇新”为窑业之名,即想以此开创中国民族工业新局面,达成以实业救国之目的。
杜重远的创业梦想,在当时沈阳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和后来主政东北的张学良支持下得以实现,先是机制砖瓦,继而机器制瓷。至1930年,肇新窑业有工人600余人,年机制瓷600余万件,红砖年产4000余万块。肇新窑业的成功,在陶瓷生产领域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野心,为国家挽回了诸多利权,给当时的民族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率先使瓷器生产实现工业化制作和工业化管理,无疑是一场陶瓷产业革命,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肇新窑业被日军占领,杜重远因此前坚持抗日,驱逐日货,成为日军追捕的要犯。于是他怀着满腔怒火离开沈阳到天津,再到北平,参加了旨在支持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与高崇民、阎宝航、卢广绩、王卓然等成为9人常务委员和张学良身边核心组成员之一。后来到了上海,通过夏衍第一次会见了周恩来。又接受江西省省长熊式辉的邀请,任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重整式微的景德镇陶瓷产业一度形成中兴局面,成功阻止了将瓷业中心从景德镇迁往九江等外地的主张,保住了陶都的地位。
1935年,杜重远因主编《新生周刊》所发《闲话皇帝》一文被判入狱,其间曾两度会见张学良,为其精辟分析当时的抗日形势,明确指出联合抗日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对张学良在西安与中共的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1936年秋,他出狱后即赴西安做张学良的工作,坚定其联共抗日决心,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对于杜重远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习仲勋曾有这样的评价:“世人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爱国行动都给予高度评价。在这里应当记住,杜重远是促使张学良与东北军转变的最初推动者。正是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对张学良反复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会有以后发生的事情。杜重远功不可没。”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正在江西景德镇的杜重远则被国民党软禁,直到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杜重远才获自由。
对于杜重远和中国共产党及民族解放事业的关系,习仲勋说:“杜重远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追求真理,在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认识共产党,并毅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这样,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杜重远或有题词,或致信其女儿杜毅、杜颖,表达对杜重远的深切缅怀与纪念。
在纪念杜重远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找到并确认了当年肇新窑业在沈阳的工厂旧址和相关窑址。那天,一大群沈阳的文保志愿者和我一起走进了经过95年历史风云、数次变换主人的肇新窑业工厂,航拍图和当年肇新窑业生产的青花瓷盘上的工厂全景图几无二致。厂房用的全是窄而厚、质地坚致、与民国时期所建东北大学教学楼同样的肇新窑业机制红砖。当年炼釉所用耐火砖垒成的熔炼竖炉至今还在,炉边高大的铁烟囱虽已锈迹斑斑,但仍能令人感受到当年熊熊窑火的炽烈。
肇新窑业工厂遗存将使沈阳7000年的陶瓷史鲜活起来,相信时间不会太久,肇新窑业遗址就会变成独具个性的陶瓷文化主题公园和创意工坊,那将是我们对杜重远先生最好的纪念。就这样想着,我离开了肇新窑业办公楼。回首间,发现楼旁的碧桃花开得正好,路边的残雪也掩不住那一抹粉红的旖旎。
春天来了,又见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