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年轻小伙推着一名中年男子走进了我的诊室,轮椅上的中年男子看起来面色有些憔悴。我心中不禁疑惑,他们是走错了诊室吗?我这儿可治不了瘫痪呀。经了解,中年男子是老陈,推他过来的是他的大儿子小陈,是在各大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辗转一番后经人介绍才来到心理科看病的。原来老陈是工地里一名兢兢业业的工人,岁数早已过不惑之年,马上迎来“五十而知天命”,去年突然脑袋发晕、双腿发软站不起来了,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老陈今年49岁,17年前妻子因病过世,留下三个孩子,小女儿当时才1岁,二女儿10岁,大儿子也不过12岁。坚强的老陈在经历丧妻之痛后,独自扛起抚养三个子女的重担。这么多年老陈一直没有再婚,靠着务农、去工地打工,将三个子女拉扯长大,如今小女儿也成年了,家庭十分和睦、融洽。按理来说,老陈肩上的重担也能卸下了,是时候享享天伦之乐了,怎么突然瘫痪、坐了轮椅呢?这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两年前,老陈的一个朋友因中风突然过世了,从2015年就有高血压的他开始担心忧虑、反复头痛。一年前,母亲突然离世,他自觉头痛越发加重,最近头痛、头晕得甚至不敢走路了,必须得坐轮椅才能行动,生活起居都得由子女轮流照顾。精神科医生给老陈的诊断是躯体化障碍,在医生的建议下,老陈来到了心理治疗诊室。老陈表情痛苦地说:“我已经做过很多检查了,都查不出身体有太大的毛病,今天来诊室的目的就是想让医生您帮帮我缓解压力,希望能恢复走路,生活能够自理。”
了解了老陈的曲折经历之后,我对他的病因也大概摸清了来龙去脉。就这样我们朝着共同讨论出来的治疗目标迈进,开始了第一次会谈。治疗室中,在我的耐心倾听、积极关注与回应下,我们初步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老陈原来有些觉得难以启齿的问题也慢慢地愿意吐露出来了,他叹了口气摇着头告诉我:“我觉得自己压力很大,特别是经济压力—妻子在小女儿1岁时就去世了,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都咬牙坚持下来了。现在小女儿18岁,已经结婚了,二女儿现讀大四,准备实习,大儿子25岁了,也有了一份安稳工作。”“这听起来更觉得您是‘功成身退’了呀,子女皆已成人成材,应当没有了太多的压力才是。”无奈一笑之后,老陈终于道出了压在心里许久的想法:眼下正需要供房,自己身体不好无法工作就没了经济来源;另外又担心自己得了中风,瘫痪在床需要请人照顾、服侍,会拖累孩子,若是像自己的朋友那样因中风死了,就看不到孩子们成家立业了……
作为他的心理治疗师,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将他的情况进行了案例概念化:
由情境
朋友中风过世
母亲过世
生病无法工作
产生的自动化思维
“我有高血压,我也会中风”
“我会中风死掉,等不到孩子成家立业”
“我生病了会拖累孩子”
继而出现紧张、焦虑、担忧、害怕、自责、愧疚等情绪,在行为上有了坐轮椅、避免运动、频繁求医等回避的应对策略,甚至在躯体方面出现了头晕头痛等症状。
不难发现其灾难化的中间信念“我会生病会死、会拖累别人”及核心信念“我是个没用的人”,在此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又有一些现实因素,如高血压带来的躯体不适、需要交房贷却没有了经济收入、朋友和母亲的突然离世带来的打击等。所以,在这些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老陈最终被压垮了。
在建立了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我们遵循共同的治疗目标进行了每周两次的会谈。在治疗中,主要运用情绪识别、认知矫正及行为激活等方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老陈识别出自己的“压力”到底来自什么具体事件并导致出现了怎样的情绪,同时将他的反应正常化,减轻他对疾病的羞耻感。其次,在认知上进行矫正,原来认为自己的高血压一定会导致中风甚至会死亡的想法是不科学的。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医生的检查是客观的事实依据,老陈本身的高血压其实并不严重,只需遵医嘱坚持服药控制血压即可,身体其他方面也并无大碍。同时也讨论了一些关于死亡的话题,并让其表达对死亡的看法。老陈错误的认知在进行矫正后,焦虑程度得以减轻。最后,在每次治疗结束前我们都会根据共同制定的任务难度等级表讨论家庭作业的安排与实行,例如从最简单的每天尝试站立到每天扶着墙走再到尝试脱离轮椅和支撑走路,时间上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缓慢递增。以此练习,慢慢地达到之前行走功能正常的状态。
经过几次心理治疗配合药物、物理的治疗,老陈的状态已出现明显的好转:从一开始的双腿发软无力不敢行走,到现在能不用轮椅扶着墙走进治疗室;从一开始的紧张冒汗,到现在掌握了放松的方法;从一开始的自责自弃,到现在的努力克服。看着老陈的进步,心里很是替他高兴。但他说偶尔还是会出现反复的现象,此时我们心理治疗师对他的支持鼓励和陪伴就尤为重要了。
看完老陈的例子,您了解压力过大和歪曲的认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了吗?您是否也有过被“压力山大”压垮的时候?如果您也有过大的压力并且持续了过长的时间,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就必须引起注意啦!可先找些缓解压力的方法自行减压,若无效及时到专科医院找医生进行咨询哦!
一个单亲家庭的父亲“太难了”
老陈今年49岁,17年前妻子因病过世,留下三个孩子,小女儿当时才1岁,二女儿10岁,大儿子也不过12岁。坚强的老陈在经历丧妻之痛后,独自扛起抚养三个子女的重担。这么多年老陈一直没有再婚,靠着务农、去工地打工,将三个子女拉扯长大,如今小女儿也成年了,家庭十分和睦、融洽。按理来说,老陈肩上的重担也能卸下了,是时候享享天伦之乐了,怎么突然瘫痪、坐了轮椅呢?这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两年前,老陈的一个朋友因中风突然过世了,从2015年就有高血压的他开始担心忧虑、反复头痛。一年前,母亲突然离世,他自觉头痛越发加重,最近头痛、头晕得甚至不敢走路了,必须得坐轮椅才能行动,生活起居都得由子女轮流照顾。精神科医生给老陈的诊断是躯体化障碍,在医生的建议下,老陈来到了心理治疗诊室。老陈表情痛苦地说:“我已经做过很多检查了,都查不出身体有太大的毛病,今天来诊室的目的就是想让医生您帮帮我缓解压力,希望能恢复走路,生活能够自理。”
了解了老陈的曲折经历之后,我对他的病因也大概摸清了来龙去脉。就这样我们朝着共同讨论出来的治疗目标迈进,开始了第一次会谈。治疗室中,在我的耐心倾听、积极关注与回应下,我们初步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老陈原来有些觉得难以启齿的问题也慢慢地愿意吐露出来了,他叹了口气摇着头告诉我:“我觉得自己压力很大,特别是经济压力—妻子在小女儿1岁时就去世了,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都咬牙坚持下来了。现在小女儿18岁,已经结婚了,二女儿现讀大四,准备实习,大儿子25岁了,也有了一份安稳工作。”“这听起来更觉得您是‘功成身退’了呀,子女皆已成人成材,应当没有了太多的压力才是。”无奈一笑之后,老陈终于道出了压在心里许久的想法:眼下正需要供房,自己身体不好无法工作就没了经济来源;另外又担心自己得了中风,瘫痪在床需要请人照顾、服侍,会拖累孩子,若是像自己的朋友那样因中风死了,就看不到孩子们成家立业了……
案例概念化
作为他的心理治疗师,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将他的情况进行了案例概念化:
由情境
朋友中风过世
母亲过世
生病无法工作
产生的自动化思维
“我有高血压,我也会中风”
“我会中风死掉,等不到孩子成家立业”
“我生病了会拖累孩子”
继而出现紧张、焦虑、担忧、害怕、自责、愧疚等情绪,在行为上有了坐轮椅、避免运动、频繁求医等回避的应对策略,甚至在躯体方面出现了头晕头痛等症状。
不难发现其灾难化的中间信念“我会生病会死、会拖累别人”及核心信念“我是个没用的人”,在此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又有一些现实因素,如高血压带来的躯体不适、需要交房贷却没有了经济收入、朋友和母亲的突然离世带来的打击等。所以,在这些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老陈最终被压垮了。
心理、药物、物理整合式治疗
在建立了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我们遵循共同的治疗目标进行了每周两次的会谈。在治疗中,主要运用情绪识别、认知矫正及行为激活等方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老陈识别出自己的“压力”到底来自什么具体事件并导致出现了怎样的情绪,同时将他的反应正常化,减轻他对疾病的羞耻感。其次,在认知上进行矫正,原来认为自己的高血压一定会导致中风甚至会死亡的想法是不科学的。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医生的检查是客观的事实依据,老陈本身的高血压其实并不严重,只需遵医嘱坚持服药控制血压即可,身体其他方面也并无大碍。同时也讨论了一些关于死亡的话题,并让其表达对死亡的看法。老陈错误的认知在进行矫正后,焦虑程度得以减轻。最后,在每次治疗结束前我们都会根据共同制定的任务难度等级表讨论家庭作业的安排与实行,例如从最简单的每天尝试站立到每天扶着墙走再到尝试脱离轮椅和支撑走路,时间上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缓慢递增。以此练习,慢慢地达到之前行走功能正常的状态。
经过几次心理治疗配合药物、物理的治疗,老陈的状态已出现明显的好转:从一开始的双腿发软无力不敢行走,到现在能不用轮椅扶着墙走进治疗室;从一开始的紧张冒汗,到现在掌握了放松的方法;从一开始的自责自弃,到现在的努力克服。看着老陈的进步,心里很是替他高兴。但他说偶尔还是会出现反复的现象,此时我们心理治疗师对他的支持鼓励和陪伴就尤为重要了。
看完老陈的例子,您了解压力过大和歪曲的认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了吗?您是否也有过被“压力山大”压垮的时候?如果您也有过大的压力并且持续了过长的时间,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就必须引起注意啦!可先找些缓解压力的方法自行减压,若无效及时到专科医院找医生进行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