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分析写作现状入手,逐步从阅读——积淀文化;观察——积累素材;练习——创造之源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希望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
阅读 观察 练习
写作是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但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只教步骤,只教作文框架,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因此,我们要转变这种思想,要把应试作文也教出新鲜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一、阅读——积淀文化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是,如果我们用生活化的语言去叙述,就很难有吸引力。所以,我们还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创造。那么,这样的写作窍门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或许通过阅读,让学生们慢慢感悟,才是最佳的方式。
在大量的阅读中,对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感情色彩的运用等,有了直接的感受,形成一定的语感。同时,在读书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的文章语言优美,警句格言迭出,有的文章质朴自然、娓娓道来,有的文章才情外显,华章四溢,有的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在这里,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节奏的美、韵律的美。在文章中,也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书过程中,学生生的思想也易于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大有益处的。
二、观察——积累素材
1.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平常意义上的观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眼睛看,诚然,“看”是我们观察的主要途经,但仅仅凭眼睛来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运用了多种感观,对物体的认识才可能更全面些。
如:让学生观察一只兔子,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看一看,让他们说一说兔子的特征。再让他们观察兔子的活动,了解兔子的习性。也可以让他们摸一摸兔子的身体,感受兔子的脾性。这样,让学生看看、摸摸、想想,调用多种感官,对兔子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语言创新的过程,是学生逐步摸索写作的过程。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观察
我们的教学因为有时间的限制,所以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学生平时的观察,往往是很随意性的,看看这里,很美,看看那里,也很美,看到最后,问问学生都看到了些什么呀?学生说的五花八门,看到的很多,但都是一两句就没有了。所以说,在老师指导下的观察,应该带有一定的主题,指导学生观察,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带学生去春游,如果我们不给学生一个主题,他们只会乱跑疯玩,当结束以后,让他们写作,他们肯定不知道该写什么。如果在出游之前,就给孩子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去找春天,他们就会去观察植物的变化。孩子们会兴奋地告诉我,哪儿开花了,哪儿结果了……当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困住时,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感受下自然环境。比如:河水解冻了,水清清的、静静的、凉凉的,这就是春天;风吹在人脸不再像那刀子一样疼了,而是软绵绵的,像温暖的手抚摸一样,很舒服,还有茁壮的麦苗啊,地毯似的小草啊,轻捷的小燕子、脱去了厚重棉衣的小朋友……一个美丽的春天已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了。回到教室以后,从孩子们的笔下流淌了出来的,是一个梦幻的春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练习——创造之源
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有质的飞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经常穿插小练笔,让学生随时练习,是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比如,在学习课文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地方可以继续延伸,如学完《云雀的心愿》,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小云雀和她妈妈的心愿能实现吗?”接着,就引导学生想像第二年春天,云雀母女俩去植树的情景,接着又有许多的小动物们一起加入它们的队伍,小动物们是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样子,让学生接着往下写,学生很有兴趣,写得也很精彩。再比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最后小节“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教学中,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林教头被打倒了,应该是恼怒,却为什么是“满面羞愧”呢?这说明了什么?羞愧说明了他认为林冲武艺高强,自己是处处紧逼,而人家是时时忍让,最后也是手下留情,点到为止,所以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这时候,于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洪教头回家以后,想……”让学生进行创造想像,有的学生写道他今后改掉了狂妄自大的毛病,有的写他回去后潜心学艺,今后真正地和林冲切磋提高,还有的写到了他第二天又上门来道歉,和他们成了真正的朋友……总之,想像得都合情合理。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作为我们教师来说,头脑中时刻要有作文意识,不放过每一个训练点,学生的作文能力会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语文.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苏教版
本文从分析写作现状入手,逐步从阅读——积淀文化;观察——积累素材;练习——创造之源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希望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
阅读 观察 练习
写作是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但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只教步骤,只教作文框架,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因此,我们要转变这种思想,要把应试作文也教出新鲜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一、阅读——积淀文化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是,如果我们用生活化的语言去叙述,就很难有吸引力。所以,我们还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创造。那么,这样的写作窍门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或许通过阅读,让学生们慢慢感悟,才是最佳的方式。
在大量的阅读中,对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感情色彩的运用等,有了直接的感受,形成一定的语感。同时,在读书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的文章语言优美,警句格言迭出,有的文章质朴自然、娓娓道来,有的文章才情外显,华章四溢,有的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在这里,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节奏的美、韵律的美。在文章中,也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书过程中,学生生的思想也易于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大有益处的。
二、观察——积累素材
1.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平常意义上的观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眼睛看,诚然,“看”是我们观察的主要途经,但仅仅凭眼睛来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运用了多种感观,对物体的认识才可能更全面些。
如:让学生观察一只兔子,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看一看,让他们说一说兔子的特征。再让他们观察兔子的活动,了解兔子的习性。也可以让他们摸一摸兔子的身体,感受兔子的脾性。这样,让学生看看、摸摸、想想,调用多种感官,对兔子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语言创新的过程,是学生逐步摸索写作的过程。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观察
我们的教学因为有时间的限制,所以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学生平时的观察,往往是很随意性的,看看这里,很美,看看那里,也很美,看到最后,问问学生都看到了些什么呀?学生说的五花八门,看到的很多,但都是一两句就没有了。所以说,在老师指导下的观察,应该带有一定的主题,指导学生观察,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带学生去春游,如果我们不给学生一个主题,他们只会乱跑疯玩,当结束以后,让他们写作,他们肯定不知道该写什么。如果在出游之前,就给孩子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去找春天,他们就会去观察植物的变化。孩子们会兴奋地告诉我,哪儿开花了,哪儿结果了……当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困住时,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感受下自然环境。比如:河水解冻了,水清清的、静静的、凉凉的,这就是春天;风吹在人脸不再像那刀子一样疼了,而是软绵绵的,像温暖的手抚摸一样,很舒服,还有茁壮的麦苗啊,地毯似的小草啊,轻捷的小燕子、脱去了厚重棉衣的小朋友……一个美丽的春天已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了。回到教室以后,从孩子们的笔下流淌了出来的,是一个梦幻的春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练习——创造之源
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有质的飞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经常穿插小练笔,让学生随时练习,是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比如,在学习课文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地方可以继续延伸,如学完《云雀的心愿》,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小云雀和她妈妈的心愿能实现吗?”接着,就引导学生想像第二年春天,云雀母女俩去植树的情景,接着又有许多的小动物们一起加入它们的队伍,小动物们是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样子,让学生接着往下写,学生很有兴趣,写得也很精彩。再比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最后小节“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教学中,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林教头被打倒了,应该是恼怒,却为什么是“满面羞愧”呢?这说明了什么?羞愧说明了他认为林冲武艺高强,自己是处处紧逼,而人家是时时忍让,最后也是手下留情,点到为止,所以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这时候,于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洪教头回家以后,想……”让学生进行创造想像,有的学生写道他今后改掉了狂妄自大的毛病,有的写他回去后潜心学艺,今后真正地和林冲切磋提高,还有的写到了他第二天又上门来道歉,和他们成了真正的朋友……总之,想像得都合情合理。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作为我们教师来说,头脑中时刻要有作文意识,不放过每一个训练点,学生的作文能力会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语文.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