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音乐课程标准》之我见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z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本文就《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音乐课程 音乐教育 标准实施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78-02
  素有“艺术王冠”之称的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与之交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 通过聆听音乐,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
  在欣赏教学中,我认为音乐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使其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改变过去欣赏课的教学形式,那种单一的录音磁带的播放,学生木偶般坐在那里无目的无方向地傻听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促使学生对良好音乐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我在指导学生欣赏《我心永恒》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用高音萨克斯,凭着我娴熟的演奏水平深情地吹奏了这首激荡人心的旋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问道:“同学们这首曲子大家熟悉吗?”“熟悉!”“它出自于哪里?”“美国电影故事片《泰坦尼克号》!”“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我心永恒》!”
  然后,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几个精彩的镜头,并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杰克和露丝这对年轻恋人,在当时号称“不沉之船”首航中的初恋,杰克不顾贫富的悬殊,苦苦地追求上流社会富家女子露丝。但这艘豪华巨轮却在严寒的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这对年轻人的恋情,瞬间变成了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杰克把活下来的一丝希望献给了露丝,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然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静心聆听、鉴赏、评价。那优美的旋律、绵长的音乐时而如倾心置腹的交谈,时而如高亢的呼唤,跌宕起伏。歌曲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悱恻的高潮,一直到最后凄美动人的悲剧尾声,全曲扣人心弦,那深深的眷恋,无限的追思,浑然一体!我再次播放,学生轻声哼唱:“每晚我都和你在梦中相依相见,知你对我爱心不变。你从遥远他乡来到我的身边,向我表白真情爱恋。不论你在何方,我深信我俩的心将永远相连,有你在我身边,我无所畏惧,只因我心里会爱着你直到永远,永远……”同学们用心灵去感受那深沉、刻骨铭心的永恒的爱情主题,此时此刻大家的情绪很激动,我便顺水推舟,提问道:“是什么情节激烈地震撼着你的心灵、感动得使你流泪?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同学们纷纷地举手:
  “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令人感动、流泪、震憾……”
  “当大难临头时,斯特劳特夫人,已经上了8号救生艇,是她把生的希望给与了女佣,毅然返回即将沉没的大船与丈夫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年轻的妈妈,用颤抖的声音,给孩子讲故事,哄着一双儿女安然入睡,恬静温馨,叫人心碎……”
  “七位乐师在死神面前的那份从容淡定,让人折服……”
  “世界网球手对生命的珍重……”
  是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巨轮沉没了,但是人类的美德,人道的情操、人性的善良却没有沉默,它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永照人间。《泰坦尼克号》昭示我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生命的珍重。
  在欣赏何占豪、陈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其内容和结构形式,列表投放在大屏幕上,随着音乐的响起,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聆听,即使是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旋律起止,奏鸣曲式的结构、协奏曲的概念,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情主题曲的演唱准确无误。同学们真正地体会到,梁祝二人真挚的爱情,惊天动地千古传诵;残忍凶暴冷酷无情的封建礼教令人憎恨。欣赏《二泉映月》,使学生了解到阿炳一生的饥寒交迫、悲苦凄惨,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进行曲及其特点、管乐队中的基本编制和各种铜管乐器的音响效果,感受到中国人民军队豪迈雄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军威。因此,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和感受,促进学生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健康的成长。
  2 让乐器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著名的音乐心理学家詹姆士·莫赛尔讲过:“乐器教学,可以说是通过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的领域。”音乐课标提倡学生自制乐器,把乐器教学引进课堂,的确很有必要。教师应通过对各种乐器的娴熟演奏,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计划有步骤的把竖笛、口琴、竹笛等乐器引进课堂,先培养部分乐感强素质好的学生,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少带多。通过小组、班级比赛的形式,展开规模,形成局面。   多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多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体验的机会。教师要留心发现,耐心指导,精心培养。规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道德行为。教师应彻底地摒弃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私奉献、乐于施舍,手把手地传授,不可保守,以教师的音乐表现才能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博大的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把学生带进音乐的艺术殿堂。
  在教学中,我热情的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加工制造各种乐器,让他们用塑料管制成洞箫、横笛、排箫;用废旧材料制成琵琶、板胡、京胡等;用胆型酒瓶钻孔后做成埙,学生演奏的有滋有味,像模像样,事实充分的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题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提高其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认为灌输式的教学,不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交流式的教学是可取的,她是一种自由、和谐、美好的学习方式。师生在平等互助中创造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用歌声、舞蹈拉近师生关系,采用欣赏、听唱、模唱旋律、拍打节奏或做律动、自编舞蹈,多给学生一些创造,少给学生一些说教,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特别在乐器演奏方面,即使学生能吹奏一个乐句,弹一遍音阶,模仿一个舞蹈动作,也给些鼓励。从而营造出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
  例如,我在教唱《我们走在大路上》采用师生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弹唱,文娱委员指挥,让节奏感强的同学敲打茶缸、文具盒、桌面,我担任领唱,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来了,练习过程虽有很多失误,但我及时指导,纠正,正确的给与肯定,并让学生看老师的示范,使他们搞清了正误的区别,领会每一个动作的要领,看准乐谱中每一个音符、节奏、力度、速度等,因而我们的合唱竟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那富有变化的节奏竟是那样完美;那潇洒大方地指挥竟是那样有力度。当演唱第二乐段“向前进;向前进……”时,指挥者左手掌心向上迅速抬起,右手逆时画圈指向右上方,演唱力度猛增,具有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气势。
  近四十年的音乐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成功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学生,喜欢学生、热爱学生。以一种平等亲切地姿态,主动地去理解关心学生,注重于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使其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理所当然,学生就会更加尊重、热爱、信任我们。
  人民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高素质人才的铸造者,每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具备高尚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师德修养;其次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诲人不倦的品格、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还必须具备熟练的掌握运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才能真正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但愿素质教育的灿烂花朵,开遍锦绣的万里山川,祖国大地。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美术类单招考试为调查研究基础,探讨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美术应试教育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技巧。  【关键词】 高校 对口单招 美术 应试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02-01  在今年我所教的美术类考生专业课本科通过率100%。应该说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的美术应试——并不难,近些年我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