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失落与关照边缘的交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选取中韩两国描述残疾人形象的《洗澡》和《绿洲》两部影片作为分析对象。从影像语言上解读两部影片在揭露现实、回顾传统、展现伦理情感上的异同和两位导演如何借残疾人形象,瞄准人们的复杂情感,传达他们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张扬用二明身体的残障作为自己人物的一个基调,刻画传统温情所具有的的纯洁性和包容力;李沧东通过表现残疾人内心世界的美好和在现实中不公平的遭遇,来警醒人们关注现实和消除偏见。
  【关键词】:残疾人;传统;现实;伦理亲情;人文主义
  残疾人群,由于其群体的独特性,常常被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形象出现在各类艺术作品中。但这一典型形象并不是固定的和程式化的,而是在每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都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化特点。本文就选取了分别由中国电影导演张扬和韩国电影导演李沧东执导的《洗澡》和《绿洲》两部影片为例,试析残疾人形象在电影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个性化特点及其在不同语境下承载的文化含义。
  《洗澡》和《绿洲》分别完成于21世纪前后,两部影片先后上映仅3年之隔。影片所处的时代正是世纪之交,人们感受到的既有现代化进程中物质财富集聚的欢欣,也有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危机。两位导演借残疾人形象,瞄准人们的复杂情感,传达了他们作为知识分子所应具有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其中,张扬用二明身体的残障作为自己人物的一个基调,把单纯标识为二明的性格特点,在刻画传统温情所具有的的纯洁性和包容力上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沧东则企图通过表现残疾人内心世界的美好和在现实中不公平的遭遇,来警醒人们关注现实和消除偏见。这两部电影对残疾人形象进行的思考,有哲理与关怀的阐发,有批判与关照的并行,达到了关爱失落与关照边缘的交响。
  一、残酷现实中冷漠与温情的变奏
  李沧东曾说:“做电影的每个电影人都该有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电影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活,但电影是体现真实的艺术,电影必须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1]在《绿洲》中影片一开始,导演就利用影像让观众感受到现实的质感。影片开始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就定格在一副名为《绿洲》的挂毯上,通过挂毯上晃动不安的阴影,以及低沉的电台声、狗吠声和莫名的碰撞声,使美丽的挂毯在灰暗压抑的基调中呈现出来,再现了一个烦躁不安的现实环境(晃动的阴影和嘈杂的声音替代了夜晚的平和静谧)。对比张扬的《洗澡》,导演将书写的重点放在充满脉脉温情、和谐友爱的环境空间上。如张扬所说“拍这样一部电影,是因为我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温情的,展现人性美好情感的题材更符合中国,而这也是我所喜欢的。”[2]为了表现出这种温情,导演上半部分一开始就建构了一个其乐融融、和谐欢快、充满传统温情的老北京大澡堂。故事开始的镜头明显不同于《绿洲》中的晃动和不稳定,《洗澡》在平衡稳定的画面中,将客人们泡澡、听曲、下棋、斗蛐蛐等生活场景一一展现,表现出老人们在集体大澡堂里感受到生活的富足和怡然之乐。
  但在影片《绿洲》中,导演对现实中冷漠的家庭关系的描写,恰恰衬托出锺斗和恭珠之间爱情的纯美。锺斗在常人眼中是心智不健全、长不大的成人;恭珠则是患有大脑麻痹症、面部抽搐骇人的残障者。他们不但遭到主流社会群体的排挤与歧视,也被赖以生存的家庭所抛弃。他们的爱情更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遭遇诸多坎坷——哥哥拒绝锺斗带恭珠参加母亲的生日聚会,餐馆拒绝接待他们用餐……。但两人却在窒息的家庭环境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感受到爱情的甜美。片中,恭珠四次幻想自己化身为正常人与锺斗打情骂俏。作为能指的主观镜头的突然插入,意指着恭珠对摆脱自身残障回复正常的强烈渴望。然而镜头的每一次回归,恭珠的表情不是沮丧而是幸福。所谓智者知足常乐,恭珠不奢求太多,生活的苦难让她随遇而安,也让她学会珍惜点滴幸福。锺斗对恭珠的赞美:“其实你很漂亮!”对被黑暗侵蚀,困圄在自己世界里的恭珠来说,那正是生命长久期盼的星星之火。但在《洗澡》的下半部分,导演也渐渐离开对温情叙述,去直面澡堂外残酷的现实。胡同的老房子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倒塌,废墟上将建起一栋栋让人迷惘的高楼大厦,最终大澡堂也被大家充满的感伤地送走。在这种讲述中“影片上半部分以极具抒情性的理想化画面建构起来洋溢传统人文色彩的关爱寓言,随即被下半部分颇具批判性的写实性影像所解构”[3]。
  显然两部影片在价值观念上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批判现代的工业社会所崇尚的效率和利润。在《绿洲》里表现的是感到生存恐慌的都市人为了获取更好的生存条件,不惜倾轧至亲作为代价,为满足私欲无视伦理亲情的道德传统。在《洗澡》中就是都市冷漠的工业化进程,在冲击着传统的人文情感,我们熟悉的脉脉温情很难经受住现代都市的“机械化”步伐的碾压。
  二、真挚情感的“南辕北辙”与“殊途同归”
  在《绿洲》和《洗澡》中,两部影片在对某一特定类型情感的表现上可谓南辕北辙,一个表现对某种情感的肯定,另一个却表现对这种情感的否定。张扬的《洗澡》对家庭情感、伦理更多的是一种肯定的方式去呈现。大明因为二明邮寄的一封明信片,误以为父亲离世。大明回到家看到父亲健在,责怪二明不该寄给他这张明信片,但是二明说是因为“我想你”的时候,大明被深深地触动了。而李沧东的《绿洲》以一种否定的方式来展现亲情、伦理的丧失。对于造成锺斗和恭珠爱情悲剧的主因更多的来自他们的家庭关系。锺斗出狱后带着满面的欣喜寻找家人,遭遇的却是家人住址搬迁,电话号码更改,工作地点变更,而所有的这些家人都没告诉锺斗。锺斗在寒冷的冬天出狱,只着一件短袖T恤,在监狱两年半的时间里没人探望,在路上冷的瑟瑟发抖也要给母亲带回一件棉衣。找到家人的锺斗没有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反而是弟弟央求他不要打乱他的生活,母亲、哥嫂忧虑怎么安置他。
  关于爱情,两部影片也有相反的策略。《洗澡》中父亲老刘离世后,大明电话中告诉女友,他要带着残疾的二明生活时,女友却挂断了电话,让影片上半部分建构的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陷入困顿之中。《绿洲》中锺斗和恭珠虽遭到家人的抛弃、社会的偏见,但他们却因为相爱,而重拾信心,恢复对生活的热情。“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在审美中是通过两种方式达到的:一种是肯定的方式,是对传统或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倾向和富有生机的事物运用艺术的手段加以赞美,提升观众的精神境界,给予他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另一种是否定的方式,通过作品的意象体系引发观众对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审视,从而引起人们对现存世界生存方式的思考。”[4]   这两部影片正是通过正反两种方式来表现情感,但最终达到了审美上、价值观念上的殊途同归,引发了我们对亲情、爱情、伦理的感悟和深入思考。
  三、残疾人在导演的关怀中新生
  李沧东用遒劲的笔力批判现实的时候,也不吝啬浓墨重彩的去渲染那至美的情感,溢满人道主义的关怀精神。在恭珠的卧室墙上挂着一副名为《绿洲》的挂毯,恭珠喜欢它,却害怕夜晚投在挂毯上的阴影。影片结尾,锺斗越狱为恭珠除去挂毯上的阴影,即使他会因此增加坐牢年限,但他义无反顾,他的为爱奉献,为爱痴狂的精神让观众为之动容。锺斗的举动,让他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许久的牢狱之灾,但导演的人文关怀在片尾还是给了我们希望,画外音是锺斗的来信,画面内恭珠在努力的打扫房间,空间里飘飞着闪亮的白絮。这最后的场面一改影片的灰暗色调,流露出导演隐于其中的深切的人文关爱意识。一如李沧东对“绿洲”的解释:“《绿洲》指的是沙漠里有水草的地方,引申开来是指人生荒漠中的一种安慰。对于被社会和家庭抛弃的男人和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女人来说,爱情就是共同的绿洲。”[5]在这两个社会边缘人的爱情故事里,导演传达了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关爱”主题,闪烁着耀眼的人性之光。
  《洗澡》中残疾人二明生活的家庭环境与《绿洲》中的两个主人公的生存环境截然相反。二明生活的澡堂溢满亲情关爱,活动的社区也充满友爱和谐。影片中二明跟随大明买票的一场戏里,二明冒然走失,所有的人都为他担忧并竭力寻找时,二明自己走了回来,但没人责怪他。二明在影片中是一个关键人物,老刘有两个儿子,大明和父亲是一个矛盾的对立体,两人之间有许多不能化解的东西,但父亲和傻儿子二明之间的关系,就是导演想要表现的父子之间最纯粹、最纯朴的感情。正如导演所说:“从本质上看,我并没有把他(二明)当做一个残疾人,他更像一个孩子吧……代表了一种单纯的人生观。”[6]因此我们在看到二明有很多天真、纯洁的东西时,也能看到他身上的很多智慧,比如男高音在舞台上唱不出来时,二明拿着水龙头给他催声,让男高音客服了心里障碍。二明作为一个残障人,不懂得投机取巧和追逐利益,只想有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但拆迁的浪潮席卷而来,一切都面临着拆迁,澡堂也将不复存在。二明拒绝工人搬走澡堂内的设施,是因为他害怕澡堂消失后自己命运的归属。作为一个残障者,他对未来生存危机的感受,更能触动观众。二明今后如何容身,不禁让观众心生忧虑。
  通过这两部电影对比两位导演,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热衷于探讨现实生活,注重对人性、情感的挖掘。不同之处在对现实的批判上李沧东比张扬来的更直接也更深刻,这一方面是体制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导演自我意识的不同侧重。此外在对情感的展示上,两部影片也是南辕北辙后的殊途同归:张扬表现中国传统文化里亲情、伦理的有容乃大和血浓于水,李沧东则表现韩国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亲情的沦丧;张扬表现脉脉亲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李沧东则表现纯真爱情在利欲横流的社会里带给边缘人群的一丝希望。
  注释:
  [1]水草:《李沧东:电影的本质就是生活》,《电影》2008年第1期。
  [2]张扬:《关于<洗澡>》,《电影艺术》2000年第1期。
  [3]峻冰:《电影导演创作与文化思辨》,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4]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5]清溪:《李沧东:残缺的美丽》,《大众电影》2007年第24期。
  [6]李樱:《洗澡“张扬”人性》,《三月风》2005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对公司管理制度做出重大改变后,相关法律法规纷纷做出相应修改,对公司的登记管理制度做出了重大修改。本文企图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工商登记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主体、权限、时限、法律后果等,其中又以法律后果为主,以阐明公司在工商登记办理方面面临的逾期风险与逾期办理工商登记的法律后果。从而进一步明确工商登记的制度意义并为市场主体指明实践方向。  【关键词】: 工商登记;逾期
期刊
【摘要】:2016年随着VR技术、全景相机的发展,虚拟、图文网络直播成为许多新闻报道中的主要呈现方式,为网民提供全新的新闻报道内容。网络直播的兴起,并快速进入到新闻报道领域,这一行为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固有模式,并且逐渐成为各类新闻客户端中的主力军。本文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选取2016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新闻报道中网络直播的呈现特征。  【关键词】:网络直播;新闻客户端;新闻报道  移动互联网和通
期刊
【摘要】:在21世纪前十年间,商业电影逐步成为类型电影,电影的内容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成为市场开发以及电影传播的主要内容,电影的结构框架、内容体系面临着商业化转型。文化内容、商业流程以及技术转型的自身特征与融合偏向性导致了经济与艺术、商业价值与文艺价值等体系内容之间的分离与重组,由此表现出这一时期大陆商业电影空间范畴的断裂。  【关键词】:商业电影;空间断裂;商业转向  商业电影是影视作品中以其
期刊
【摘要】:自媒体语境下,我国公众的传播素养水平偏低,而公众的传播素养越来越重要,分析公众的传播素养缺失的综合因素才能提出对策,有效地解决公众传播素养缺失的问题,这对自媒体语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媒体语境;传播素养;影响因素  一、教育因素  (一)国民素质基本教育不够完善  国民素质基本教育影响着公众的知识(包含传播知识)水平和道德品质。国民素质的基本教育包含着基础知识教育和道
期刊
【摘要】:根据媒介营销的三次售卖理论,广播要想抓住受众、广告主,就需要在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和自身的品牌推广方面做出努力,而媒介融合为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首先论述了广播产业媒介融合的必要性,接着从广播节目的创新、广播广告市场的开发和广播媒体自身的推广方面出发,运用实例阐述了广播应该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与融合,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广播媒介营销。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媒介营销;节目
期刊
【摘要】:网络媒体在传播便利的同时,由于其本身较为松散的信息把控能力以及较为自由的交流平台常常产生错误的言论从而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通过网络媒体(以网易新闻为例)不当新闻,不当新闻及评论呈现的原因,网络媒体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方法等四部分探究网络媒体生态下舆论的正确引导方式。  【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评论;舆论引导  一.网络媒体不当新闻——以网易
期刊
【摘要】:现今提到戏曲大多是质疑的态度,沉迷于戏曲中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戏曲人在反思之后开始了戏曲创新的的道路。他们学习的对象同百年前一样,是看起来类似但大受观众喜爱的外国文化——话剧。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话剧;京剧;演员训练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的话剧亦称“爱美剧”、“白话剧”等,1928年则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然同时中国传统戏曲开始受到
期刊
地点:新农村建设某村,一农户家。  人物:田辉,男,52岁(丈夫以下简称辉)。  小芹,女,47岁(妻子以下简称芹)。  县长秘书,女,38岁(县长秘书简称小吴)  [一床一椅,椅背上一套西装。 辉憨睡床上,呼噜声响]  芹:(边上边说)看咧,看咧,这老东西,睡得可真香。(转身对观众)唉,这也难怪,一辈子跟猪牛圈、臭水沟打交道,昨日搬新家,……  快起来,起来!(辉翻身,继续大睡,妻猛地一拧夫屁股
期刊
【摘要】:自媒体坏境下,一旦某个群众熟知的商品有任何越轨的异动,都会引来全民参与,且网民能迅速成立舆论阵营,媒体公关反应时间短暂。这样一个集万千目光于一身的时刻,机遇还是挑战,只在一举。本文通过介绍自媒体时代下媒体环境、企业危机所面临的变化、自媒体环境对企业危机公关的影响,来解释危机公关在媒介管理中的功能重要性。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企业危机;媒体公关;媒介管理  一 、自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
期刊
【摘要】:纸媒不会消亡,但前提是改变。无论是传播方式、载体、还是内容,都亟待改变。纸媒的核心以及利器,是文字;而人们对文字艺术的文学性却不够重视,不认为文字报道的文学性有多重要,甚至不认为文字报道有多重要。这也导致了如今的新闻报道水平宁人堪忧。  【关键词】:纸媒;报道;文字;文学性  重视报道本质,重视文字,是纸媒发展或消亡的内因的本质。新闻人更应该关注,文字的美学,从文学中汲取养分,来提高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