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课堂的角色转变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l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十几个年头了,也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变化。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见证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切身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的好处,感慨颇多。下面,就学生的作业,谈一下十几年语文课程改革给自己的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思想的提升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似乎只是中规中矩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他的可管可不管。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一现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人格精神。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由于外界舆论和历史事实的影响,具有很深的仇日情绪,对于主人公藤野先生带有很深的抵触情绪,影响了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对此,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主人公身上有没有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希望学生能够走出认识的误区。当学生找出藤野先生不对鲁迅抱有种族偏见、细致认真地为鲁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这些细节时,学生开始认识到藤野先生其实并不坏。这时,教师可以再补充给学生这样的内容:认识、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辩证地看问题,切不可被主观情绪影响了自己的认知。至此,学生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应该如何去科学地解读文本。
  二、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展示自己见解的舞台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这样一幅景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教师不停地讲述自己的学科知识,学生一直在下面默默无闻。总而言之,以往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死知识,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一现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谓丰富多彩,创意迭出,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
  下面以一教学片断为例,略述一二。
  师:学习了《陈涉世家》一文,你是如何看待陈涉这个人的?他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生1:陈涉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敢于反抗,首先起义,虽最终战败,但勇气可嘉。
  生2:陈涉是一个小农民,他身上具有自身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大局观,眼光不够长远,最终失败。
  生3:陈涉是一个封建迷信主义者,他装神弄鬼,算卦祭天,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的鬼神,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生4:陈涉是一个骗子、小人,口口声声说“苟富贵,勿相忘”,自己富贵后,却杀死前来投奔他的旧时好友,实在是个伪君子。
  三、教师角色定位的变化:组织者,引导者,亦师亦友
  在以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人,几乎说一不二,学生只负责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界限分明。十年来,课程改革改变了这一状况。现在的教师,已经转型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作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坐好,准备好纸笔,然后把作文题目《青春随想》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今天的作文课内容是写一篇命题作文《青春随想》。
  有些学生感到困惑,感到受到了命题的束缚,觉得没得写。教师可以这样慢慢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人生中的美好季节——青春岁月,认真想一下,每天和老师、同学、亲人朝夕相处,肯定有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或许带给你感动,或许带给你喜悦,不论怎样,他们陪我们走过了那些岁月,即使是痛苦,也值得珍惜。下面,就请拿起你们的笔,把你内心最好的记忆用文字表达出来吧。
  有些学生如果还是不开窍,教师就可以现身说法,开始讲述自己青春期的趣事,学生就会找到切入点,开始构思,然后写作。
  十几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也是多样的,值得总结和沉思。
其他文献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
期刊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起榜样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
期刊
一、教师作文评改现状  1、作文评改以师为主,学生主体参与被忽视或淡化  作文评改中,教师注重对学生错别字、句子通顺、结构完整、构思新颖、思路清楚、语言生动流畅、中心突出等的关注、修改与点评。教师凭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定,将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忽视学生成文的过程、思维的认知水平。  2、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  作文评改的大工作量也致使教师劳动审美疲劳,评改走马观花。另一
期刊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话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很普遍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带来了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现代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较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得比较熟练
期刊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他们童年时期特有的活动类型,在游戏中,他们能够获取一定的信息,得到无尽的快乐。自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开始,游戏的比例便大大减少,“学习”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活动,很多孩子从低年级开始便产生了怕学、厌学的情绪,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笔者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挖掘“游戏精神”,利用教学游戏,实现利用教学游戏,实现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促进
期刊
各位教语文的同仁都知道,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无论你的学校是“高大上”、还是“矮矬穷”,都逃不了这个窠臼。怎样克服学生怕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呢?笔者做了三点尝试,效果很明显。  一、发现个体差异,提升学生潜力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又强调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从差异入手,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人是写文章的主体,人的
期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留守儿童的小偷小摸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治安秩序。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均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经常
期刊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怎样提高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之所以会形成“学生作,教师改”
期刊
纵观这几年高考作文的考查类型,最多的就是材料作文,其中漫画类作文也一直是考查的类型之一。漫画类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与一般材料作文的唯一区别就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而不是一般性的文字材料。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的特殊艺术形式。它如同一面哈哈镜,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而作为材料作文素材的漫画大多属于讽刺性的漫画,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国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师生的青睐,从概念上来说,国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国学指的是过去的历史、文艺、思想等一系列的文化,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的是传统思想文化。目前来说,小学生的国学教育主要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发展和熏陶。小学生学习国学不但可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国学教育如今在中国的发展,总体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