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找到思维的生长点;通过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让思维枝叶生长得更丰茂;通过拓展思维,让思维之果更丰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思维;思维习惯;深度思维
一、 激发思维,让思维开始生长
(一) 将数学紧密联系生活
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上课也要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吃透教材,改编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转换成学生能触摸到的实际生活,让课堂充满趣味,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也可以降低难度,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并且可以找到思维的起点。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一课中导入环节,南师附小杨静老师是这样导入的: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从手提袋里拉出用毛线固定的小挂件,先展示正方体,再展示五角星,接着让学生猜想,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
(二) 多肯定多鼓勵学生,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孩子,随时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的情感之火,使思维更好更快的自主生长。例如上述课例中,多给机会让学生说,一一排列的特点,多让学生说出它的规律,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一一排列的规律,多让学生表达与展示,使他们继续敢想敢说敢做,使思维之根更好更快生长。
在本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现象,发现他们每组数量之间的规律以及原因,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学生从而感受到思考的力量强大,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思维的成长提供催化剂,成长起来,让思维能够更好更快生长。
(三) 设疑激思 创设情境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在《间隔排列》一课通过创设兔子庄园进行活动的情境,学生发现兔子、木桩等物品比相关物品多1,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让思维枝叶生长得更丰茂
从教学实践来看,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思维习惯。主动质疑,认真审题、及时整理易错题,自觉检查验算等良好习惯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马虎、不思考、不检查这些不良习惯,则会制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作为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 审题的习惯
审题的实质就是分析条件,从条件想起,弄清题目要求。小学生因思维习惯差,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养成审题的习惯,才能为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具体呢?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急于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感情,读出深意,一边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出来,一边看问题,看看题目和问题之间的含义.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含义。
(二) 检查、验算的习惯
在作业练习中,总有一些学生抄错数字,漏掉单位名称,数位不对齐,不知道读题分析,不知道检验检验等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集中展示这些学生问题,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还可以经常进行一些小比赛,难度不大,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习惯。
(三) 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争取正确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整理错题,多分析原因,进行订正,再进行举一反三训练。
三、 拓展思维 让思维之果更丰硕
(一) 把握思维的核心 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联系数学知识的纽带,是整个数学知识系统的生命和灵魂,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逐步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加深感悟。教学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领悟有关的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正像史宁中校长所说:数学思想很重要!我们过去的数学教育不注意思想是不行的。老师必须在脑子里形成思想,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把应该贯穿的思想贯穿。数学思想是联系知识的纽带,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如何让学生感悟思想呢?如在《间隔排列》中学生发现了兔子木桩等物体比相关物体多1,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发现多1的?学生通过画圈或连线的方法,学生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 合理拓展 发展深度思维
随着新课的逐步推进,学生的思维也要进一步地提升,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甚至有质的飞跃,也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本课中有这样的练习:把小正方形和小圆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正方形有10个,小圆片最少各个,做多呢?让学生思考猜想,然后动手操作,最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怎么思考的。一一间隔排列的几种情况分别说出,学生就能解决问题。然后可以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扩大,再让学生练习,学生从而发现这样练习的解题规律,本课的排列所蕴含的规律学生就能掌握。
(三) 为思维松绑——一题多练
一题多练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一道练习题,然后师生合作,通过联想、启发、比较等方法,从简单的练习题不断变化出若干个新的题目。一题多练可以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以及一题多变等形式。与互不相关的题组相比,“一题多练”更加突出题目之间的联系,学生更容易区别出题型之间的不同,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灵活、严谨、深刻,使练习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一题多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参考文献:
[1]浦芳.数学课堂应由“教”转向“学”.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6):39-40.
[2]史晓艳.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公平发展机会.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4(6):36-37.
作者简介:
曹长斌,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豫新小学。
关键词:思维;思维习惯;深度思维
一、 激发思维,让思维开始生长
(一) 将数学紧密联系生活
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上课也要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吃透教材,改编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转换成学生能触摸到的实际生活,让课堂充满趣味,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也可以降低难度,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并且可以找到思维的起点。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一课中导入环节,南师附小杨静老师是这样导入的: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从手提袋里拉出用毛线固定的小挂件,先展示正方体,再展示五角星,接着让学生猜想,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
(二) 多肯定多鼓勵学生,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孩子,随时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的情感之火,使思维更好更快的自主生长。例如上述课例中,多给机会让学生说,一一排列的特点,多让学生说出它的规律,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一一排列的规律,多让学生表达与展示,使他们继续敢想敢说敢做,使思维之根更好更快生长。
在本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现象,发现他们每组数量之间的规律以及原因,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学生从而感受到思考的力量强大,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思维的成长提供催化剂,成长起来,让思维能够更好更快生长。
(三) 设疑激思 创设情境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在《间隔排列》一课通过创设兔子庄园进行活动的情境,学生发现兔子、木桩等物品比相关物品多1,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让思维枝叶生长得更丰茂
从教学实践来看,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思维习惯。主动质疑,认真审题、及时整理易错题,自觉检查验算等良好习惯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马虎、不思考、不检查这些不良习惯,则会制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作为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 审题的习惯
审题的实质就是分析条件,从条件想起,弄清题目要求。小学生因思维习惯差,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养成审题的习惯,才能为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具体呢?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急于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感情,读出深意,一边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出来,一边看问题,看看题目和问题之间的含义.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含义。
(二) 检查、验算的习惯
在作业练习中,总有一些学生抄错数字,漏掉单位名称,数位不对齐,不知道读题分析,不知道检验检验等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集中展示这些学生问题,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还可以经常进行一些小比赛,难度不大,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习惯。
(三) 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争取正确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整理错题,多分析原因,进行订正,再进行举一反三训练。
三、 拓展思维 让思维之果更丰硕
(一) 把握思维的核心 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联系数学知识的纽带,是整个数学知识系统的生命和灵魂,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逐步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加深感悟。教学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领悟有关的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正像史宁中校长所说:数学思想很重要!我们过去的数学教育不注意思想是不行的。老师必须在脑子里形成思想,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把应该贯穿的思想贯穿。数学思想是联系知识的纽带,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如何让学生感悟思想呢?如在《间隔排列》中学生发现了兔子木桩等物体比相关物体多1,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发现多1的?学生通过画圈或连线的方法,学生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 合理拓展 发展深度思维
随着新课的逐步推进,学生的思维也要进一步地提升,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甚至有质的飞跃,也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本课中有这样的练习:把小正方形和小圆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正方形有10个,小圆片最少各个,做多呢?让学生思考猜想,然后动手操作,最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怎么思考的。一一间隔排列的几种情况分别说出,学生就能解决问题。然后可以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扩大,再让学生练习,学生从而发现这样练习的解题规律,本课的排列所蕴含的规律学生就能掌握。
(三) 为思维松绑——一题多练
一题多练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一道练习题,然后师生合作,通过联想、启发、比较等方法,从简单的练习题不断变化出若干个新的题目。一题多练可以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以及一题多变等形式。与互不相关的题组相比,“一题多练”更加突出题目之间的联系,学生更容易区别出题型之间的不同,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灵活、严谨、深刻,使练习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一题多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参考文献:
[1]浦芳.数学课堂应由“教”转向“学”.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6):39-40.
[2]史晓艳.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公平发展机会.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4(6):36-37.
作者简介:
曹长斌,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豫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