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雄兵向天涯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万只帆船。
  千万把尖刀!
  千万个英雄,
  怒火在燃烧;
  千万挺机枪,
  千万门大炮!
  千万条火龙,
  直奔海南岛;
  千万个功劳奖章,
  在海南岛上光辉照耀;
  千万面红旗,
  迎着海风飘!
  
  射中第一支利箭!
  
  一踏上雷州半岛,韩先楚就两个字:着急!因为4月20日就是谷雨了,过了谷雨,海南岛战役就只有推迟到明年这个时候了。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判定渡海作战,只能以帆船为主。
  1950年1月下旬的一天,化装成商人的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携带着海南岛的作战地图和琼崖纵队的密电码,冒险偷渡到了雷州半岛。1950年2月,渡海作战的指挥员们在广州召开了海南岛作战会议,确定了“分批偷渡与积极准备大规模强渡两者并重进行”的战役指导方针。首先以小部队分批偷渡上岛,为大规模强渡作有力策应。但在渡海工具上,则决定以改装机帆船为主,同时积极购买登陆艇,并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至6月份,果真如此,先期偷渡的部队就白偷渡了,甚至是给敌人送去了。
  韩先楚的办法,是悄无声息地用行动说话。对前者全力准备,改装机帆船已在进行中 继续努力,越多越好,其余的会议精神,就由参加会议的两位40军主官“贪污”。了,根本不向下传达,也就更谈不上贯彻执行了。像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至6月,连师级主官都不知道。一切以谷雨前的季节风为准,春节也不放假,再三强调抓紧时间,务必在3月份以前完成渡海作战的一切准备。
  扑面的海风,热度一天比一天高,韩先楚的心也一天比一天急。
  1950年3月5日,40军118师352团1营的14只帆船,在黑漆漆的大海上乘风破浪,这是攻琼部队组织的第一次偷渡。
  第一次,谁心里也没底,以40军带队师参谋长苟在松为首的800壮士,每个人都是以一种赴死的决心登船的。
  苟在松在回忆录这样写道:我带部队登上海南岛,完成偷渡任务,是前所未遇的任务。虽然我在革命军队中度过了十几年的戎马生涯,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过无数艰苦卓绝的战斗。但是,乘木船,渡大海,面对拥有铁甲舰和飞机大炮的优势敌人,把伴随我同生同死的799名战友带到目的地,完成祖国人民赋予我的重任,这对我来说确是一次新的重大考验。
  谈起海南岛战役,40军的老人几乎无不谈到苟在松,大家说,那是第一次偷渡呀,也就是要通过这次偷渡摸个底,那是拿生命去摸底、探底呀,参加第一次偷渡的,那是敢死队呀,他就是敢死队长。海南岛战役究竟如何,不说成败在此一举,那也差不多呀。若说这病那病的,谁也没他病重。谁都知道他那肺叶上烂个洞,两个颧骨红红的,成天咳嗽,痰中带血,有时吐血。在海上还吐过,到岛上还吐。
  对这位到底还是被肺病夺去了生命的老红军,人们都怀着一种敬仰和热爱之情,说他勇敢,正直,有人格魅力,有能力,有魄力,关键时刻更有主意。第一次偷渡,若不是他指挥若定,说不定会是什么不好的结果。
  主要领导也分乘多船,为的是一旦哪一只船毁人亡,还有人指挥作战。
  偷渡部队从灯楼角起渡,预计拂晓前在海南岛西岸儋县的白马井、排埠附近登陆。午夜时已行进200余里,快拂晓时没风了,而距登陆点还有100多里。摇橹划桨,铁锹,木板,枪托都伸进水里划起来,船队仍以每小时6海里多的速度前进。
  天亮了,船队暴露在海面上。9点多钟,从新盈港方向驶出11只敌船,向船队迎来。同时,空中出现4架敌机,盘旋一阵子后开始投弹,岸上敌炮也开火了。
  战士们按照预定计划伪装成渔船,全力划船向敌船靠去。突见敌船上挂起红旗,战士们立即挂起红旗,敌船换上白旗,战士们就换上白旗。敌机不明真相,飞走了。
  下午两点左右,船队到达排埠附近海面,岸上一个营敌人,轻重火力一起扫来。8架敌机飞临上空,轮番扫射,轰炸。两艘敌舰也从后边赶来。陆海空火力向船队倾泻。基准船一马当先向岸上冲去,机炮连60炮手赵连有,54发炮弹53发在敌群中开花。
  1营教导员张仲先下令跳船,抢占滩头阵地。就在这时,身穿蓝衣蓝裤的琼纵接应部队,在敌人背后打响了!
  这一夜,韩先楚一眼未合,直到琼崖纵队发来电报,才长长出了口气大海是可以驾驭的!
  43军加强营是团长徐芳春带队,因海上没风,比40军偷渡晚4天,于七星岛附近登陆。
  徐芳春回忆——
  原定全团偷渡,因为40军一个营已经过去了,军里认为一个团目标太大,改为一个加强营,加上团警卫连和侦察连,由我和政治处主任刘庆祥带队。
  最挠头的是等风。找来几个老渔民让他们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每天第一件事和最后一件事,都是问有没有风,他们不是摇头,就是叹气,军里定的3月5日偷渡,他们还是摇头。那也得执行命令呀,3个营都上船了,船上小旗一动不动,急人啊。
  10日早晨,几个老渔民说,团长,行了,风要来了。我说大不大呀,他们说能把你们送过去。
  下午1点钟船队出发,风好水好队形好。5点钟,下雨了,风急浪大。风雨飘摇中,突然左边两声枪响,出事了!是1连副连长李相山带的7号船落在后边了。原来那船头有块木板被浪打掉了,海水怎么舀也舀不干,后来李相山几次潜进舱底才搞明白,就用棉被把洞堵住了。
  天黑后,风浪越来越大,10点钟左右,船到主流,暴雨倾盆,浪像小山似的,那船像个葫芦瓢般漂浮。
  我本来是不晕船的,这回胆汁儿都吐出来了,脑袋迷迷懵懵。人站不住,坐不稳。
  那时,我参军已经12年了。要说害怕,第一次参加战斗怕过,再就是这次了。新兵打仗有老兵,班长,跟着他们就行了。这次1007个人,可全都瞅着我呀,而我也是第一次呀。
  那一夜,就靠那些船工了。
  下半夜风浪小些,天快亮时风停了,看见七星岭了!1营抢先登陆!琼纵派了一个独立团接应。
  第一次,40军和43军各出一个加强营偷渡,成功登陆后,和琼崖纵队会合。第一支利箭射中了!
  
  悬念瓦解,前进前进!
  
  第二次偷渡是一个加强团,指挥员是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
  想想43军第二次偷渡一个加强团,指挥员是师长和政委,不明底里的人就难免觉得,40军对这次偷渡,是不是不大重视呀?
  其实,原计划是由一名团政委任加强团指挥员,韩先楚认为这次偷渡任务艰巨,困难很大,鉴于金门失利的教训,要有更高级职务的人任登陆指挥员。韩先楚赶到40军118师,希望有师级的干部出马,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一再鼓动,仍没有人吭声。“还是让我去吧。”坐在会场边上一直没有发言的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 华站了起来。刘振华本是第一次就要求参加偷渡的,这次又是他主动请缨,韩先楚说:“那好吧,我代表军党委决定,这个先遣团就交给你刘振华了!”
  仍被称为“偷渡”的这次登陆点,选在敌人防御正面的临高角一带。这种带有强攻性质的偷渡,就是要碰碰硬,试探一下敌人重点防御地域的虚实,力度。
  上半夜顺风顺流,下半夜风向突变,海上又起大雾,43只船分散漂流。指挥船和部分船只在玉包港登陆,几条船被击毁,353团6连3条船百余人,只剩下11人。
  28日凌晨,经过一夜穿林越岭,刘振华率部进入文生村,3月30日,到达预定地美厚村,与琼崖纵队及先锋营胜利会师,组成海南岛西线指挥部。
  43军的第二次偷渡,也是一个加强团,登陆点是敌防御正面的强点。
  原定3月24日21时起渡,因风力不足停止行动,但有4条船200余人已经出发了,返回时遭敌海空袭击,损失达3/4。
  几经周折,31日22时40分,船队终于起渡,次日3时至6时在预定地区登陆。有两个连错登上白沙门孤岛,苦战两昼夜,弹尽粮绝,不幸大部分伤亡。
  4月1日5时,船队突破了海南岛敌军的海上封锁,在海口市以东至北创港和塔市之间的一带海岸线陆续登陆,并连续攻克10余座堡垒,歼敌两个连,俘虏100多人,守敌受到前后夹攻,很快土崩瓦解。
  这两次登陆,使海南岛战役的又一个重要悬念被化解了:即使在“伯陵防线”的强点,也是可以强攻抢渡的。
  4月7日,4G军120师358团乘船由安铺向灯楼角转移,准备参加主力渡海作战。天黑时狂风大作,小山样的浪头一排排扑来,8连的一条船漂散了。
  
  中国大陆最南端一灯楼角
  
  1950年3月5日19时35分,40军渡海先锋营起航地一灯楼角,位于湛江市徐闻县西海岸边角尾乡呷角,自北向南楔八琼州海峡约3公里,扼北部湾与琼州海峡进出口,是琼州海峡航道的要冲,也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点。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此地建造灯塔,故得名。
  灯楼角现存两座灯塔和一座“渡琼作战指挥所”,以及海边沙滩上涨潮时仍可露出水面的“分水线”石碑。
  灯搂角上仍保留着1980年重新修建的高16米的圆筒形灯塔。灯塔北面10多米处有1994年3月广东省海洋局拨资建立的一座10层的六角方形灯塔,36米高,建成后取代了原灯塔。新建灯塔最高一层安置有标灯,呈半球状。航灯采用太阳能装置,自动亮熄。现在这座灯塔是琼州海峡、南海诸岛和北部湾唯一的航标灯,也是中国大陆最南点的标志物。
  灯楼角海面一带还保存着大而完整的珊瑚礁群,蔚为壮观。
  连长杨海德和指导员颜承喜让大家镇定,“同舟共济”,只要船不翻不沉,一船50多人就要生死与共,战斗到底。
  拂晓时分风停了,远处出现陆地的轮廓,连晕船折磨得半死的人,也挣扎着欢呼起来。猛听得船老大一声喊“海南岛”。一船人顿时大吃一惊。
  连长和指导员立即决定登陆!
  岸上敌人开枪了,炮弹也打过来。连长第一个跳下船,挥着匣子枪率领大家向岸上冲去,一鼓作气攻占敌人前沿阵地,潜入树林,与敌周旋4昼夜,终于上了五指山,未损失个人。
  偷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船在海上只要不翻不沉,那就必须:向前!向前!
  两个军两次偷渡,登岛已近一个师兵力。加上琼纵,可在任何方向上打开缺口,接应主力登岛作战。
  可是,有人仍然强调大举渡海作战的困难,主张继续分批偷渡。
  偷渡的船只有去无回,继续偷渡,主力过海的船只都是问题。敌人已经摸清我军偷渡规律,在海上陆上组织快速部队,专门对付我军偷渡,小股偷渡与大举强渡遇到的几乎是同样多的敌人,后者自然更易成功。我军第一次偷渡时,敌人还在进攻五指山根据地。若是过了谷雨前的季节风,弄不好真可能像金门一样,只有眼睁睁看着琼纵和登岛部队全军覆没了。
  
  “旋风部队”司令韩先楚
  
  从盟军诺曼底登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韩先楚都反复研究,希望找到渡海作战最佳方案。
  被部下称为“好战分子”的韩先楚是个化简高手,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迅速窥透本质。像谈到鞍海战役,他只说出4个字“它是滇军”,谈到新开岭战役,只有两个字“咬牙”,谈到第四次临江保卫战,打掉那个狂傲冒进的89师,只有一句话“它不知道我的厉害”,谈到奇袭威远堡门,仍是4个字“找到‘打点’”——他把战斗,战役中必须抓住、抓好的一个或几个可致敌于死命的关节点,称之为“打点”。而在雷州半岛不息的海风中,能把大海这本兵书读到他那个份儿上,除了参谋长解方,没有第三人了。
  大规模渡海作战时间,最初定在春节前。广州2月会议,又将其推至6月。广州会议确定了小部队分批偷渡的方针。1950年3月5日,40军一个营第一次偷渡成功,与此同时攻占涠洲岛,不但是场成功的夺船战斗,还用木船击伤敌人炮艇,也算一场不大不小的海战预演。
  3月26日,一个加强团第二次偷渡,依然成功登岛,韩先楚就更有底了。
  1950年4月,身为四野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的韩先楚执意要在谷雨前发起海南岛登陆作战,当时金门失利的阴影正重重地笼罩在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心头,倔强的韩先楚把自己的意见直接捅到了中央!
  为此,邓华专门前来审查韩先楚的作战计划。韩先楚认为,如果在谷雨前的五天内(4月20日前)再不发动海南岛登陆作战,攻打海南岛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j因为我军渡海工具基本上是没有动力的风帆船,非得谷雨前的季风过海不可。
  韩先楚决意发起海南岛登陆作战,他打电报给中央:“如果兄弟部队43军没有准备好,我愿亲率40军主力单独渡海作战。”
  韩先楚知道自己立的是或者胜利或者死亡的军令状!他比谁都清楚金门失利给我军带来的震撼,他清楚现在连四野最能打的“旋风纵队”的战士们心里都在犯嘀咕,那些如狼似虎的将士们在流传“革命到底革到海底”,“今天咱吃鱼,明天鱼吃咱”之类的泄气话,谁都没怕过的虎贲之师40军这次心里发虚了,金门那个隔大陆只有几公里的屁大个小岛都没拿下来,现在要攻打的是远离大陆100多公里的中国第二大岛!
  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韩先楚置个人生死和军事荣誉于度外,在没有海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冒着丧师琼州海峡的极大风险亲率40军,43军四个师三万关东子弟乘坐400多艘风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跨海进击海南岛!有人说,无论当年,还是今天,韩先楚在海南岛战役中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近半个世纪后,还有老人为已经去世了的 韩先楚捏着一把汗:这一锤子若是砸歪了,这个“好战分子”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1950年4月17日凌晨三时,40军在用木制风帆船战胜国民党炮舰拦截后,胜利抢滩海南临高角,开始冲击敌军滩头阵地,韩先楚随先头部队一起涉水抢滩,一个连的战士急得冒着敌人炮火)中过来把他死死按在一块巨石后不准他再往前冲,用身体给他堆了一个人体碉堡……
  当日凌晨六时,在北京总参作战室的总参谋长聂荣臻打断一名处长的战斗报告,焦急地问:“先楚在什么位置?”处长回答说已经上岛,通宵站在作战图前的聂帅重重地坐在椅子上:“有这一句就够了!”韩先楚上岛就等于是胜利!
  果然,薛岳率10万之众苦心经营一年的“伯陵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仅仅三天,曾被侵华日军惧称为“长沙之虎”的黄埔一期高材生薛岳就被经常写错别字的韩先楚撵出了天涯海角。
  打下海南后,人们发现,将军独自一人面对大海坐了一夜,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两个多月后,朝鲜战争爆发。随即,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开出面挽救奄奄息的国民党政权,人们这才知道将军的战略眼光。如果不是他力排众议,用自己的一切做抵押,利用最后可以利用的五天时间打下海南,中国就将可能有两个台湾,从而将失去整个南海,更别提南沙,西沙了。
  从中国的将军县——湖北红安走出来的开国上将韩先楚是从士兵,副班长,班长,副排长……一个台阶不拉地一直干到军委常委的。在福州军区司令员任内,他积极准备参加解放台湾的战役,但是,一直到他1986年去世,也没等到解放台湾,临终前的晚上,他在昏睡中仍然在喃喃着“台湾!台湾……!”
  
  激战琼州海峡
  
  4月16日,宽阔的海面上,东北风鼓荡着帆篷呼呼作响,船尾的马灯在波涛中起伏闪烁,犹如不夜城的万家灯火。
  以雷州半岛的顶端为界,左侧为东路43军两个团,右侧为西路40军6个团,近400战船顺风流顺,浩荡南下,两路军登陆点以临高县马袅港为分界线。
  半夜时分,航程过半,空中突然亮起一串串照明弹,船队立刻暴露在大海上。敌机在空中俯冲扫射,投弹,敌舰发射的大口径炮弹,在船队中间溅起一股股水柱,各船上的轻重火器,立即向就近的空中、海上目标射击,在两翼护航的土炮艇(临时加装武器的机帆船)大队,则开足马力向敌舰冲去。
  这是一场真正的海战,一场堪称海战奇观的壮烈海战。
  40军炮兵主任黄宇,指挥几只土炮艇,用交叉火力将敌先头舰打得冒起浓烟。另一艘大型军舰仗着速度快,火力强,闯进左翼船队,企图搅乱我军队形。黄宇的指挥船立刻抢上前去,战防炮、步兵炮和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只见夜空中弹如飞蝗,水柱冲天,火光映红了海面。
  陆战讲“人在阵地在”,这会儿是有土炮艇在,就要保证主力渡过琼州海峡。128师383团2营副教导员刘元安,指挥5只土炮艇全力进攻,绝不让敌舰靠近主力船队。6连副指导员刘长存胸部中弹,捂住伤口坚持指挥战斗。3艘船被打坏了,另两只也不同程度地损伤了,右后方又出现两艘敌舰。土炮艇大队副大队长,6连连长石怀文,对血人似的刘长存大喊:你去对付那两个,这3个我包了!
  提起土炮艇大队,老人们都说,那是海上“敢死队”呀!
  第一次渡海作战,印象最深的还是海战的惨烈。
  555团3营指挥船,是条4桅大船,后左舷被一颗重迫击炮弹击中,当即伤亡25人。眼看船尾下沉,船头翘起,营长杨立明下令涉水登陆。炮火硝烟,水柱冲天,水珠溅脸,也看不清海水深浅,也顾不得深浅了,200余人全部跳水。好在已快抢滩了,基本都游上岸了。
  四连连长阎玉堂因为身披金黄色的指挥带,肩挎手枪,因此,敌人一眼就看出他是个军官。于是,首先靠近阎玉堂。阎玉堂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手一松,毅然让自己从救生圈上脱离出来,很快就沉入了海底。遗憾的是,那些落水的战友大多数被敌人捞上炮艇。俺的老班长张义和四连副指导员、杨管理员等很多一块出生入死的好战友也同时被俘。他们被俘后多数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贞不屈,海口解放后他们得到了解救,但当时由于政策的原因,他们被遣散回家,从此与他们失去了联系。
  留下上述回忆的老人叫魏俊生,大连瓦房店人,1947年参军,离休前为大连纺织厂党总支书记,当时是352团2营4连2排士兵,渡海作战临时调到353团迫击炮连摇橹。看到后边被击沉的船,在海里漂的战友,那是干着急呀!
  那是南下的最后一战啊!
  在四野南下的最后这场大战中,40军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官兵为826人(43军也应与这个数字差不多),有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共20个省的人,其中辽宁最多,为246人。
  
  四十军海南岛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
  
  临高角解放公园内的四十军海南岛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的设计由木船、旗帜、海浪和台阶等元素构成。正面是昂首的船头,两侧为飘动的旗帜,总体构思为渡海官兵在战旗的指引下乘风破浪、勇往向前。碑座和旗面迭进,意为勇士们三次强行登陆;烈士的英名镌刻在旗帜上,意为鲜血染红旗帜;整个碑林由七块碑石构成,意为四十军创造的“七个第一”;纪念碑朝向大陆,意为烈士遥望家乡,船载魂兮归来。
  
  临高角风景名胜区
  
  位于,临高县北端,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这里全线登陆,解放海南岛。现景区分为解放海南热血丰碑瞻仰区、解放海南陈列馆和纪念馆区、解放海南集会广场、观海亭等。陈列馆和纪念馆配备多媒体影视机,再现当年解放军千帆竞发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情景。
  临高角是琼州海峡突出中的一岬角,三面环海,有7公里长的海岸线。岬角顶端有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直伸大海,古有“仙人指路”之说。登临堤上,可观海上日出奇景。岸边一公里长的沙滩东西两侧是天然游泳场,一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海底平坦,沙白如面,清洁柔软;一边波涛滚滚,白絮阵阵,煞是气势磅礴,素有“南海秋涛”之称。
  风景区内的临高角灯塔为海南最古老的灯塔,建成于1894年。这座灯塔除了年代久远,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1894年(清光绪年间),法国人为了从海上入侵中国,首先选择海南岛的临高角和秀英建立7两座灯塔。
  1997年5月,国际航标协会把临高角灯塔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临高角灯塔,塔高20.6米,灯高20.8米,宽1.88米,射程18海里,钢质结构,周围支撑的钢杆有350条,是海南岛西北部的重要航标。
     “上了岸,就什么也不怕了”
  
  在1949年10月湖南衡宝战役中立下殊勋的40军119师,是这次渡海主力中唯一完整的建制师。师长徐国夫与118师师长邓岳,120师师长宁贤文号称“40军三大金刚”,敌军则称他们是“40军的三大活阎王”。
  119师副师长黄长轩在战役中牺牲时,只有34岁。是解放海南岛战斗中我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徐国夫说,黄长轩曾是13师的参谋长,南下到湖南后,主力部队地方化,调去湘西当军分区司令。打海南岛,需要精兵强将,我找韩司令,把他调回来当副师长。这人打仗好哇。上岛后已过临高角了,敌机来了,他在前边,炸弹响了,他右大腿负伤,大动脉断了,血溅我一身一脸。我用力抓住那伤口,卫生员和卫生部长都来了。他说我不行了,我的老婆孩子,还有个老妈,你帮我照管照管……不要管我,指挥部队前进。解放全海南!
  徐国夫回忆说:
  我们师在船队右翼,海战首先在左翼打响,很快,我们这边也出现了敌机,敌舰。
  激战中,不时有船中弹。355团3营指挥船3根桅杆被打断,见一艘敌舰迎面驶来,营长杨立明大喊:火箭筒!火箭筒j那只火箭筒从北平扛到雷州半岛,一发实弹没打过_火箭弹少,宝贝呀,不到关键时刻哪舍得放呀!第一发从敌舰后尾飞过,第二发还未来得及发射,敌舰已经跑远了。
  透过薄雾,晨光中看得见海南岛的轮廓了。海滩深处亮着3雄篝火,传来激烈的枪炮声,那是先期偷渡和琼纵接应部队,已与敌人交战了,
  40军118师353团副团长赵兴元说:
  快靠岸时水浅,船慢,就跳船。顾不得海水一下子没过头顶所有人都拼命向岸上游去。突然脚下够着底了,手也抓上岸了,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也不怕了。
  “陆军海战队”,怎么说也是陆军呀!
  43军128师384团2营在副团长张建忠和营长刘鑫率领下,天未亮就抵达琼西北理善港的海岸前。在琼西北理善港登陆后,即遇到敌人的火力猛烈射击,封锁住去路。
  指战员们匍匐在沙滩上,仔细观察一下,看清敌人的火力是从岸上的地堡群里打出来的,发现地堡群前边还有两道带刺的鹿砦。
  4连4班长李公范带个爆破组,上去接连炸开两道鹿砦。快接近地堡了,一颗手榴弹甩出来,李公范身上多处负伤。这时,他已经没有爆破简了,手榴弹也投光了。只见他从侧面爬到枪眼旁,站起来,一翻身,用脊背堵住了枪眼,两条腿死死地撑顶在那里。
  部队上去了。
  
  临高角黄长轩烈士墓
  
  大凡到临高角旅游的人,都会想到去四十军119师原副师长黄长轩烈士墓前祭拜。烈士墓现在离临高角约4公里的龙门村村路西侧的“临高角登陆战烈士陵园”内。墓园占地约8亩,在黄长轩烈士墓基础上建成,临高角登陆战时牺牲的于承光团长及无名烈士墓都在园中。
  
  攻坚老虎美事决战
  
  17日4时左右,43军128师382团、383团两个营,384团一个营,在副军长龙书金和师长黄荣海,政委相炜率领下,在林诗湾的雷公岛,玉包港,才芳岭一带登陆,第二天攻占福山市,并与先期偷渡部队和琼纵两个团会师。
  20日晨,128师赶至黄竹,与敌一个多团遭遇,经过激战,将敌包围,同时分兵包围美亭之敌,随即发起了强攻。先期偷渡的127师加强团,则进至风门岭地区,阻击白莲、海口方向敌人。
  43军登陆点距海口近,威胁大,而敌主力和机动部队又大都在海口附近。薛岳一边命令黄竹,美亭之敌死守,一边急电已插至黄竹、美亭地区的62军152师,对128师实施反包围。同时命令其机动部队63军153师、步兵教导师和暂13师,分东西两路,迅速增援黄竹、美亭。
  美亭地区成了海南岛战役陆战的焦点,史称“美亭决战”。
  时任43军128师382团团长的张实杰说:
  那一仗,我们团伤亡500多人。头一天抓个营长,我咬牙切齿,把枪都掏出来了,真想毙了他。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最后一战了,伤亡那么多人,真受不了呀!
  师里让我们撤到公路西边去,我说不行,这工夫不能有一点儿松动。就这样敌人还不断反击,一退它更猖狂了,两面夹击,没了空间,那就完蛋了。再说伤员都堆在那儿,怎么撤?要摆脱两面受敌的局面,必须咬牙挺住,首先拿下黄竹——我们是“攻坚老虎”,我就不信拿不下这个黄竹市!
  用炸药开路,从民房向里打、拱,打下一间巩固一间,一点点向里打压,进逼。就这么轰隆,轰隆地向前推进,傍晚时终于把黄竹轰隆下来了。
  
  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
  
  位于澄迈县金江镇美亭工作站军路村。纪念碑正面刻着“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13个大字,背面则详细记录了当年战斗的背景及经过:“1950年4月19日至4月22日在福山美亭黄竹白莲一带发生7海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大决战……”
  
  美榔姐妹塔
  
  唐、宋时期,大量人口南迁,是中原文明影响海南最大的一个时期。
  澄迈县是海南西汉时期三大历史名邑(琅唱、紫贝、苟中)之一,建于宋末元初的美榔姐妹双石塔,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宋代人文古迹之一,被国务院会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双石塔是家道殷实的乡绅陈道叙为纪念长女灵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长出家为尼捐资兴建。民间至今仍流传着两姊妹的传说:她们有椰子“聚宝盆”,常常从盆里取出米面金银分发给穷苦乡邻。
  至今,姐妹塔绰约依旧。姐塔为六角六层、原为七层、高13.6采,妹塔四角七层、高12.55米,塔身造型美观、匠工精巧,地宫及塔身座位都有历代大观通宝、开元通宝等。
  美榔双塔最杰出的是其精湛的石雕艺术,数十尊雕像裙带飘摇,栩栩如生,堪称中华古塔中的珍品。双塔通体的建筑材料均采用琼北火山地区的玄武岩,以榫眼凹凸相接,条石干摆叠码不粘合的独特方式,经过800多年风风雨雨的侵蚀,主体建筑却没有倒塌毁坏,实属罕见。
  
  风门岭阻击战
  
  风门岭位于海口南30华里处,军用地图上标高只有105米,却是那一带鹤立鸡群的制高点,又是扼住海(口)澄(迈)公路的咽喉,增援美亭,黄竹的敌人都要从这里经过。
  21日拂晓,127师警卫连一个冲锋,将风门岭上一连守敌击溃。43军副军长龙书金,师长王东保和政委宋维栻,上得山来一看,英雄所见皆同:这个地方不守住不得了呀。他们当即决定,调381团1连守风门岭,6连为预备队。
  离休前为深圳警备区政委的沈士义老人,当时是6连指导员。他说:
  我们连在岭后半山腰隐蔽待命,听得见黄竹、美亭的炮声。128师在南边能不能顶住,顶到40军主力赶到,就看风门岭这边能不能堵住敌人的援军了。
  9点多钟,敌人从海口过来 了。先上来两个排,试探进攻,进至阵地前百八十米,不到两分钟就被收拾干净了。
  接下来一波又一波,都是成营地有规模地攻击,敌人越来越多,62军和32军的6个团被堵在岭下,也急了眼,先是炮击,两个炮兵团,还有团属山炮连,迫击炮连,百余门各式火炮向风门岭轰击。飞机也来轰炸,少时两架,多时8架,一排炮弹下来,地动山摇。战后随便抓把土,里面都有弹片。
  连长朱国胜右腿中弹,卫生员要把他背下去。这个人高马大的苏北汉子厉声道:战前怎么说的7人在阵地在!腿断了,我还能射击,投弹,指挥战斗,下午,他胸部又负重伤。临牺牲前,他还让人把他抬到高处,看着战友们战斗。
  全体指战员一边喊着为连长报仇,一边疯狂地向敌人扔掷手榴弹。
  弹药用完了,他们就冲出壕沟,和敌人刺刀拼杀,白刃战折弯了刺刀,砸断了枪托,经过反复拉锯战,再一次把敌人赶出了阵地。下午2时后,面对这个钢铁铸就的防线,敌人撇下500多具尸体,胆颤心惊地溃逃而去。
  
  风门岭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澄迈县白莲潭城村北约1500米处的风门岭东南坡。1970年,海南军区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部队在风门岭阻击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造。
  纪念碑高7.1米,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碑身正面刻着“风门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刻有风门岭阻击战简况。
  
  “施风部队”给敌致命一击。
  
  “旋风部队”40军,如今又在海南岛卷起了疾风。时任40军118师353团1营营长的赵兴元说:
  我们营的任务是歼灭白莲市西南山的敌人。团里下达命令时强调,敌我双方主力都集中到这里了,这次会战很可能决定海南岛的命运。
  西南山位于临高县通往海口的公路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山上还有日伪时期修筑的工事,易守难攻,不然敌主力62军也不会把指挥所设在那里。我们从望远镜里影影绰绰见到山顶围寨里的一根根电台天线,就判断此处至少是个师以上指挥机关。
  天蒙蒙亮,我们一动,敌人就射击,火力很猛,轻重机枪打得像刮风似的。我命令2连副连长段金信带领1排从侧翼突上去,冲上去就死缠硬打,许进不许退,坚决黏住敌人,以掩护主力插到敌人背后发起攻击。
  在猛烈火力支援下,段金信和1排长窦永成率领部队从隐蔽地一跃而起,一口气冲到了敌人围寨的墙根下,敌人从正面和两翼反击,加强排打光了弹药就和敌人肉搏,10多分钟的工夫,55个人就剩下了5个。在这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时间里,主力部队从后边杀上山去,一会儿就把敌指挥所端掉了。
  这个打击对敌人是致命的。
  敌人向海口方向突围,这时,算上炊事班和卫生所,我身边就剩20多人了,都和敌人打上了。周围那么多武器,随手就能抓一支,医生手里竟是把血糊糊的手术刀。后来大家跟他开玩笑说:“你那手术刀是救人的,还是杀人的呀?”
  副教导员牺牲了,我和副营长负了重伤,就教导员是个好人,也打得跟血人似的。
  顶住一阵子猛攻,接下来就不是“三猛”,而是“四猛”。了——猛打,猛冲,猛追、猛抓。
  光一个机枪连就俘敌800多。
  
  解放海口势如破竹
  
  兵败如山倒,海南防卫总司令部撤退命令一下,残兵败将争相逃命。特别是从美亭,白莲地区幸运拣了一条命的敌军,更是拥挤着向海口,府城方向逃命。
  解放军全面转入追击。
  22日,我40军,43军接到迅速攻占海口市的电报后,40军挥师直下海口,43军则迂回插向府城,一路所向披靡。
  海口是敌人长期占领的老巢,因此两军都想抢先让战旗飘在海口的上空,一场快速攻击战在比赛中拉开帷幕。
  43军127师向海口加速前进时,40军118师已抢先一步奔向海口。作为美亭,黄竹决战的外围主力,时间上118师就领了先。127师指挥员们模范带头,战士们不顾一切,连续几天的作战疲劳与伤亡减员,都没能阻止他们小跑前进的步伐。
  这一下,可把敌人给追惨了,一路上尽是被丢弃的枪械辎重。敌人就不明白,自己的车轮子咋就抵不过解放军的脚板子。
  4月23日上午8时,海口市枪声大作。118师一部和127师379团分别从海口正面和一侧发起攻击,一时问,滚滚硝烟成片地弥漫在晴朗的海口上空,40军主力118师首先攻进了海口市,一路直奔秀英码头,迅速消灭了码头的残敌,进入得胜沙路:另一路直指大英山(今海口公园),海口机场,进入新华路。一路上,他们俘敌6∞余,缴获汽车40余辆。同时,43军127师部队也从府城突入海口,占领了南门大街和中山路,于拂晓前进占琼山。
  几个小时后,解放军将士攻进国民党海南的巢穴和指挥中枢,即海南岛防卫总司令部所在地五公祠,插上了鲜红的五星红旗,海口市宣告解放。
  至此,敌人全线溃退,40军,43军和琼崖纵队全体指战员全面转入追击。
  
  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
  
  原名金牛岭烈士陵园,2007年1月更名为“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固”,位于海口市中心城区海秀大道中段南侧的金牛岭公圊内。
  烈士陵园位于公固中部绿树环抱之中,安葬着1950年为解放海南岛首批渡海登陆作战中光荣捐躯的人民解放军渡海先锋营官兵,建有烈士纪念堂、烈士事迹陈列室等。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市区中山路、新华南路、解放东路、博爱路及得胜沙路一带,街道两侧是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骑楼。海南人称海口的五条骑楼老街为“南洋街”,作为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板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一个世纪里是海口文化变迁的生动记录。
  上世纪初,一批早年去南洋谋生的海南华侨,在外做生意挣钱后陆续回到海南,借鉴7当时南洋的建筑风格,建立自己的家园,自成一格,适合南方热带气候,一搂过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
  自海口第一栋骑楼在原四牌楼街(今博爱北街)落成,以这座骑楼为发端,海口逐渐形成永乐街(今解放路)、大街(今中山路)、新街(今新华北路)、得胜沙路和沿海甸河的长堤路等,构成了一大片繁华的骑楼街区。
  在这些风情万种的骑楼里,有“民国第一搂”家族兴衰的传说,有富家女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往事,有“大亚旅店”、“裕大商行”神秘东家的遗事,有前清北京格格漂洋渡海远嫁海南的旧事……
  当年骑楼街区曾集中了海口多个老字号,如土产进出口的梁安记、云旭记;九八行业(即代理业)的符森记、顺昌号等;侨批、汇兑、银业有光东公司、永信号、会安号、会丰号等;书籍文具业有海南书局、会文书局等;中、 西药行有广德堂、广惠药行等;米谷业有厚生号、永生号;旅店业有大亚旅店、五层楼、泰昌隆、侨商酒店等;茶楼酒店业有琼南酒家、中国酒家、中华西菜馆等。
  博爱路是老海口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而得名。这条位于海口市东北部的老街,是海口老城区南北走向最长的街道,距今约600年的历史,街道两边以骑楼建筑为主。著名的四牌楼曾经是海口的坐标中心,有4个进出通道,也是海口的“凯旋门”,人们在此迎接升迁的文官武将,中榜的举人进士。这个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四牌楼,如今已经屹立近300年。
  中山路虽然很短,却是如今海口保持历史原貌最完好的一条老街。这条建于清康熙年间,原名“还海坊”的老街,民国十三年改名为中山路。据传当时该路中段建筑一凉亭,孙中山来海南时曾在此亭休息。“一铺养三代”,现在,这条街的铺面寸土寸金,街道居民充分利用临街的每个空间开店纳财,在狭小的空间里,亦住亦商。
  得胜沙路,古称“外沙”,因“海口外缠一片平沙”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九年,海寇张十五侵犯海口,把总黄开光率兵战胜贼寇于此,“外沙”从此易名“得胜沙”。清成丰八年,海口成为通商口岸,得胜沙成为港口街道,是海口洋行最多、商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陆续建立的中法医院(1901年)、邮政局(1905年)、上世纪20年代修建的海南医院、50年代建成“五层楼”海口大厦,使胜沙街道成为上个世纪30年代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东北虎”插上了翅膀
  
  遵照兵团发出的“乘胜追击残敌,迅速解放海南岛”的命令,40军,43军主力在琼崖纵队配合下,采取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战术,兵分三路,开始环岛大追击。东路经加积,乐会,万宁、陵水,向榆林追击,中路由美亭一线向北黎追击,西路沿环岛公路,向北黎八所追击。
  海南岛马拉松——看谁跑得快。
  40军在海口缴获20多辆卡车,那么多人看着,也没想到坐车追击。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这现成的10个轱辘多快呀!”大家立刻醒悟,没有司机就去俘虏堆里找,还顺便动员了几辆民用汽车。官兵们爬上汽车,都乐坏了嘿!咱“东北虎”插上翅膀了!
  22日晚10点左右,一支由30多辆汽车组成的“快速纵队”,风驰电掣般驶上东路环岛公路。
  凌晨3点多钟,车灯光柱里冒出一群敌人在路边喊着让停车,都以为是自己的汽车来了。一身敌军官打扮的侦察股长马辛卯,下车高喊:“排队上车!”队伍排列好了,车上官兵突然从车厢板后边站起来,枪口齐刷刷指向敌人,大喊“缴枪不杀”。马股长命令俘虏们把枪机卸下来扔到车上,然后自己去收容所报到。
  随后一路,都照此办理。
  快中午时,在乐会追上了敌人主力。汽车赶上去像犁地似的人群向两边闪开,刚过去又挤满了。有敌人觉出不对劲儿,一梭子子弹打在车挡板上,车上轻重机枪和冲锋枪马上开火!前面一支“琼纵”部队也顺势从山上压了下来。乱哄哄的敌人没怎么抵抗,几千人齐刷刷举起了双手,壮观得像一片森林。一清点,其中有几百军官,连同200多官太太。
  4月30日,119师拿下三亚港,128师也占领三亚,歼灭了鹿回头的敌人,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在榆林港胜利会师,红旗插上了敌榆林海军要塞大楼。海南全岛解放。
  43军128师383团团长徐芳春回忆说:
  我们在东线追击,从文昌,加积追到榆林,4个人抬着山炮跑,跑了一个星期。敌人带的椰子,逃跑扔路上不少,那东西水能喝,肉能吃,解饥解渴。咱们哪明白呀?头两天嗓子都冒烟了,也不知道捡一个吃喝。
  乐会古城
  
  也称乐城,是古时乐会县府所在地,位于今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整个乐城岛就是乐城村的范围一个5平方公里的四面环水渔村,因河水围绕,草木繁盛,田垄如画,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视为世外桃源。
  乐城不单有完整的热带植物群落、分散在其间村落的历史遗迹隐约可见。香火不断的城隍庙、四通八达的青石砖古道、昂然屹立的古县衙立柱,古城墙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辉煌的历史。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首设乐会县,始建县治于今天的烟塘镇。元成宗大德四年12月(1300年),乐会县城迁至乐城岛。
  乐城在明、清时期最发达。在清近300年里,古建筑物有县署正堂、教谕署、典史署、城守署等一批行政机构,以及庙宇大成殿(孔庙)、万寿宫、城隍庙、关帝庙、天后庙,安乐书院等,成为明清年代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古代县衙所在地,乐城曾经有过码头桅杆林立船来人往,城内商旅云集店铺连绵成片的繁荣景象。但随着县城迁址和岛上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繁华一时的古城又回到了它开埠前的祥和与宁静。
  眼下的古乐城,已成为岛屿中的一个村庄一乐城村。
  乐城原建有长约372丈的城墙,将整个县城围个严严实实,东南西北各辟一门,以抵御倭寇入侵。1940年,日本军队入侵海南,在博鳌登陆后,首先就进驻作为县治的乐城。日军强迫村民把城墙拆毁,扛抬城砖在岛上分东西南北筑起了5座高达数丈的炮楼。如今,县衙已成一片高粱地,店铺已被开辟成水田。城墙也只余下一小段,淹藏在农家屋舍之后。当年的繁华已不见踪迹,唯一能感受到其脉搏的是一条依然古朴的街巷。
  用青砖铺就的青石板路足有500多米长,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期,已有600多年之久。老街虽历尽风雨,而今仍坚硬如昨。踏上青石板的老街,让人仿佛回到从前车马辚辚、人流熙攘的岁月。
  
  三亚海湾
  
  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这里有闻名中外的亚龙湾和大东海、三亚湾等优质海滨。
  亚龙湾位于三亚市东南28公里处,被誉为“天下第一湾”,是中国最美的海岸之一,沙滩绵延7公里,沙粒洁白细软,海水澄澈晶莹,海底有珊瑚礁、各种热带鱼、名贵贝类等。
  
  追到“天涯海角”
  
  43军128师382团团长张实杰回忆说:
  追到三亚,天黑了。三亚那时就是400来户人家的渔村,几乎都是茅草房。侦察员报告,港外有许多敌舰,其实都是些商船。我抓个3连,就往那儿跑,不能让敌人跑台湾去了呀。跑到鹿回头那儿,机枪架上,喊叫让敌人投降,船上没动静。调上两门山炮,打了两炮,敌人下船上来了,1000多。
  1950年4月30日,解放军战斗英雄刘梅村把五星红旗插在了“天涯海角”,海南战役胜利落幕。这次战役歼灭、俘虏国民党33000人,击落飞机4架,击毁击伤军舰6艘。
  3纵侦察科长郑需凡回忆说:
  我们从海口一路追到三亚。过了三亚,我说不管前边还有没有敌人,也不能在这儿歇脚,得去看看天涯海角。过去听说“天涯海角”,以为就是个成语,没想世界上还真有“天涯海角”这个地方,觉得挺有意思。
  老远就看到一堆巨石,先看到“天涯”,后看到“海角”。看着看着,脑袋就沉了,眼皮就黏了,那人就瘫了,倒在沙滩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有人硬把我拖起来,说参谋长找你。
  我说:“你不把我弄醒,这一觉能睡到共产主义。”
其他文献
提到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简称友城大会),我们友诚部一直有个内部戏称:不考虑其它安排的情况下,召开友城大会的年度叫做“大年”,不召开的叫做“小年”。年初的时候想想年末的大会,那无疑是场盛会,也将是一场“硬仗”,不自觉地就会在日历上把前后的时间标记出来。  从2008年创办以来,友城大会已经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连续举办了5届,主办地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城市。2018年11月15
期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也将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一年。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全国对外友协工作的国内外友好团体及人士,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全国对外友协以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代表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广交深交朋友,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大业,致力于促进人类团结进步的事业。  “国之交在
期刊
1月1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外交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招待会并致辞。全国政协前副主席、中美友协会长徐匡迪、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以及长期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中美各界人士约300人出席招待会。  王岐山副主席表示,4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勇气,作出中美建交的历史性决定,
期刊
绍兴市的国际友城T作起步较早,于1983年缔结了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是浙江省最早建立国际友城的地级市。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后,绍兴市友城建设T作以此为重点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已与26个国家的50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关系城市协议,与29个外国城市签署了发展友好交流关系备忘录。友城遍布世界五大洲,数量列浙江省地级市首位,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茅。  目前绍兴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城
期刊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通,地缘相近,民间交流源远流长。一直以来,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动深受两国高层关注,成为增进两国国民感情,培养友好事业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交流活动。由于绍兴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周恩来、鲁迅等名人与日本的渊源,绍兴的对日交流起步较早,早在1983年就与日本福光町(现南砺市)缔结成为我市的第一个国际友城。目前,我市已与日本7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关系城市,与1个日本城市签署友好交
期刊
我深切怀念楚图南会长。他是全国对外友协的第一任会长,友协的奠基者和创始人。1978-1986年间,他又担任友协副会长,协助王炳南会长工作,因年高德劭,大家都尊称他为楚老。  我对楚老亦景慕久矣。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读过他翻译的《希腊和罗马神话传说》和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知道他是我国文化界一位备受尊崇的前辈,因而当我在友协院中第一次看到他时,便如谒尊师,肃然起敬。  后来他兼任中印友协会长,
期刊
5月5日上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比利时一中国协會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研讨会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在布鲁塞尔成功召开举行。来自比利时、法国、瑞士及中国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宋敬武、比中协会主席范汉思、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张驰出席了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言。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新闻社等10多家媒体记者现场进行了
期刊
近日,我参观了位于东浦镇的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了沈厚夫先生创作的《古镇风情图》,令我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绍兴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导游告诉我,卷轴长达15米,是目前世界上人物最多的画作,历来被人们看做是绍兴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巨作是沈厚夫先生不畏辛苦历经三年完成的,直至生命的尽头,仍然笔耕不辍。创作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我已经在这座古城生活了将近四年了,深深地体会到绍兴人民的生活就像
期刊
我是金南贤,从韩国来到绍兴浙江越秀外國语学院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T作和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看到一批一批的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内心非常高兴。同时这些年我亲眼看到了绍兴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越来越感到绍兴不但是一座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记得我初来绍兴时解放路是最繁华热闹的地方。白墙黑瓦的建筑和道路边高挂着的大红灯笼,古朴而优美,具
期刊
1月31日,李小林会长会见了西班牙驻华大使德斯卡利亚尔。  李小林会长欢迎德斯卡利亚尔大使到访全国对外友协。她表示,中西两国都是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国度,双方传统友谊历久弥坚。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与西班牙的友好关系,我会愿与西班牙驻华使馆共同携手,通力合作,进一步推动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德斯卡利亚尔大使感谢李小林会长拨冗相见,并高度评价全国对外友协长期以来為中西友好事业发展所做努力和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