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城乡空间景观文化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城乡景观文化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城乡景观文化统筹营造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析,提出城乡景观文化统筹营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景观文化;统筹营造;廊道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景观文化营造也不断呈现出新的态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6%,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在空间、时间上的联系,但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相应地形成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村落景观文化。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对区域内城乡景观文化的整体研究,再加上经濟效益的驱使,一些存在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村落空间连同其景观文化正在逐渐被城市“蚕食”。
在快速城镇化的推动下,尤其是在城乡统筹、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统筹考虑城乡景观文化的统筹营造,成为城乡规划、景观设计以及相关部门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
2.景观与景观文化
2.1 景观文化
景观文化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国内外出现了很多关于研究景观文化的理论文章,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文化体系,景观文化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并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与诠释。沈福煦先生在《中国景观文化论》中指出,景观文化除包含大量的艺术文化内容以外,还具有更多的社会文化属性,与社会伦理、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价值观念等有关。中国的景观积淀着中国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文地理性质[1]。
2.2 人、景观与景观文化
人与景观文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从人类与自然发展的视角而言,人类在改造自然营造景观的同时创造了景观文化,反之,景观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了人类营造景观的行为,两者在发展中相互制约,在制约中相互促进。
景观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价值观念在景观营造过程中的物化表现,集中体现在所获得的技能、景观以及在营建景观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识。同时,景观的受众受到景观所传达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受到熏陶的同时,逐渐被这种“景观文化”所同化。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人与景观文化的互动包含两个基本过程,即景观的营建过程和景观的使用过程,但在两个过程中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景观文化营建过程中,人类不断的熟悉景观材料,掌握营造技艺,使之不断满足自身需求,完美呈现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也就是景观文化的创造过程;另外一方面,在景观使用过程中,景观文化所体现的深刻内涵又反作用于受众,影响其行为模式、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其社会观、价值观,使得景观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 景观文化的统筹营造
3.1 尊重自然,现代呈现---人文的关怀
景观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物质产物及精神载体,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直以它特有的朴实、宁静、和谐的意境存储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从人类与景观文化关系的角度来看,景观设计与景观文化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是以“人”为核心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城乡景观文化的营造从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要以人为核心,体现人文关怀,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应能被人感知、理解和接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关怀是城乡景观文化统筹营造中最本质的要求。
特定的景观符号和设计手法是传统景观艺术的重要文化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定区域内独特的历史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亦使得现代城乡景观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极大的丰富了现代景观设计的语汇。
3.2 追寻历史,发展内涵---文化的延续
景观是城乡空间独特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街道、山脉、丘陵、森林、农田等,在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下共同构筑了城乡空间的视觉主体。历史文化是城乡空间独特景观文化的源泉,在城乡景观文化的统筹规划中,积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料,不仅能促进景观文化的发展,创新景观设计的手法,丰富城乡景观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且也是对区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城乡空间景观特色的重要呈现。
但在现代城乡空间景观文化统筹规划中应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综合考虑各方面制约因素,这就意味着在城乡空间景观文化统筹构建中,不仅要追溯区域文化、传承历史,而且要在传统城乡空间景观文化中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与形式,使得城乡景观文化的历史记忆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延续。
3.3 多元共生,城乡统筹---廊道的营造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人类的活动亦使得自然景观分割开来,景观的流动功能受到严重阻碍,也使得不同区域景观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被隔离开来。因此,加强孤立景观斑块之间以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促进景观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与发展成为当前景观文化统筹营造中的重要课题。
国外关于廊道的理论研究经历了雏形、绿色廊道、遗产廊道三个阶段。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4]。遗产廊道在强调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还整合了遗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使之成为集文化性、生态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景观文化的线性“综合体”。
4.结语
城乡景观文化的统筹营造,是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将景观文化融于景观规划、设计、营建的全过程,烘托景观的文化氛围,在景观中体现传统的地域文化,让景观文化的受众感受到当时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景观作为城城乡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物质上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也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文化上的熏陶。因此,在城乡景观文化统筹营造中,在加强、改善和优化景观空间的使用功能的同时,又要在梳理传统景观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时代发展新的活力,保持景观文化的人文关怀、历史文脉以及厚重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沈福煦.中国景观文化论[J].南方建筑,2001(1).
[2]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和平,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2).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李伟,俞孔坚,李迪华. 遗产廊道与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城市问题,2004(1).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景观文化共生研究---以河北省为例》(项目编号:HB12SH035)。
作者简介:
魏广龙,男,1970年12月出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乡公共空间及景观研究;
任登军,男,1980年4月出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适宜技术应用,景观文化与文化景观,建筑基础教育;
关键词:景观文化;统筹营造;廊道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景观文化营造也不断呈现出新的态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6%,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在空间、时间上的联系,但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相应地形成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村落景观文化。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对区域内城乡景观文化的整体研究,再加上经濟效益的驱使,一些存在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村落空间连同其景观文化正在逐渐被城市“蚕食”。
在快速城镇化的推动下,尤其是在城乡统筹、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统筹考虑城乡景观文化的统筹营造,成为城乡规划、景观设计以及相关部门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
2.景观与景观文化
2.1 景观文化
景观文化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国内外出现了很多关于研究景观文化的理论文章,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文化体系,景观文化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并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与诠释。沈福煦先生在《中国景观文化论》中指出,景观文化除包含大量的艺术文化内容以外,还具有更多的社会文化属性,与社会伦理、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价值观念等有关。中国的景观积淀着中国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文地理性质[1]。
2.2 人、景观与景观文化
人与景观文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从人类与自然发展的视角而言,人类在改造自然营造景观的同时创造了景观文化,反之,景观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了人类营造景观的行为,两者在发展中相互制约,在制约中相互促进。
景观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价值观念在景观营造过程中的物化表现,集中体现在所获得的技能、景观以及在营建景观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识。同时,景观的受众受到景观所传达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受到熏陶的同时,逐渐被这种“景观文化”所同化。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人与景观文化的互动包含两个基本过程,即景观的营建过程和景观的使用过程,但在两个过程中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景观文化营建过程中,人类不断的熟悉景观材料,掌握营造技艺,使之不断满足自身需求,完美呈现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也就是景观文化的创造过程;另外一方面,在景观使用过程中,景观文化所体现的深刻内涵又反作用于受众,影响其行为模式、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其社会观、价值观,使得景观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 景观文化的统筹营造
3.1 尊重自然,现代呈现---人文的关怀
景观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物质产物及精神载体,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直以它特有的朴实、宁静、和谐的意境存储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从人类与景观文化关系的角度来看,景观设计与景观文化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是以“人”为核心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城乡景观文化的营造从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要以人为核心,体现人文关怀,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应能被人感知、理解和接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关怀是城乡景观文化统筹营造中最本质的要求。
特定的景观符号和设计手法是传统景观艺术的重要文化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定区域内独特的历史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亦使得现代城乡景观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极大的丰富了现代景观设计的语汇。
3.2 追寻历史,发展内涵---文化的延续
景观是城乡空间独特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街道、山脉、丘陵、森林、农田等,在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下共同构筑了城乡空间的视觉主体。历史文化是城乡空间独特景观文化的源泉,在城乡景观文化的统筹规划中,积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料,不仅能促进景观文化的发展,创新景观设计的手法,丰富城乡景观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且也是对区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城乡空间景观特色的重要呈现。
但在现代城乡空间景观文化统筹规划中应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综合考虑各方面制约因素,这就意味着在城乡空间景观文化统筹构建中,不仅要追溯区域文化、传承历史,而且要在传统城乡空间景观文化中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与形式,使得城乡景观文化的历史记忆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延续。
3.3 多元共生,城乡统筹---廊道的营造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人类的活动亦使得自然景观分割开来,景观的流动功能受到严重阻碍,也使得不同区域景观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被隔离开来。因此,加强孤立景观斑块之间以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促进景观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与发展成为当前景观文化统筹营造中的重要课题。
国外关于廊道的理论研究经历了雏形、绿色廊道、遗产廊道三个阶段。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4]。遗产廊道在强调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还整合了遗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使之成为集文化性、生态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景观文化的线性“综合体”。
4.结语
城乡景观文化的统筹营造,是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将景观文化融于景观规划、设计、营建的全过程,烘托景观的文化氛围,在景观中体现传统的地域文化,让景观文化的受众感受到当时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景观作为城城乡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物质上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也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文化上的熏陶。因此,在城乡景观文化统筹营造中,在加强、改善和优化景观空间的使用功能的同时,又要在梳理传统景观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时代发展新的活力,保持景观文化的人文关怀、历史文脉以及厚重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沈福煦.中国景观文化论[J].南方建筑,2001(1).
[2]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和平,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2).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李伟,俞孔坚,李迪华. 遗产廊道与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城市问题,2004(1).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景观文化共生研究---以河北省为例》(项目编号:HB12SH035)。
作者简介:
魏广龙,男,1970年12月出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乡公共空间及景观研究;
任登军,男,1980年4月出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适宜技术应用,景观文化与文化景观,建筑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