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其不单单是一条大河, 同时与黄土地、 黄种人、黄帝及 “几” 字形 “中国龙” 形象构成了中华民族形象的表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随着诸如长江流域文明等相关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唯一地区的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 即便如此, 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形成及早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依旧是不可动摇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黄河流域文明是在旱地粟作农业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早在公元前6000年前, 黄河流域便开始种植粟、 黍等不需灌溉的作物, 这是因为黄河河道不断变迁, 难以实现正常灌溉. 之后陆续出现了小麦、 高粱、 大豆等的培植, 不过产量有限. 一直到汉代之前, 黄河流域都是以粟、 黍为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的形成发展为黄河流域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 基于此,黄河流域经济不断发展、 技术不断进步、 人口不断增多、 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这场影响深远的农业革命为之后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社会打下了基础. 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编的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一书, 针对黄河流域文明展开了全面深入研究, 集中体现黄河流域源远流长的文明. 下面基于对该书的评述, 对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