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r——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其不单单是一条大河, 同时与黄土地、 黄种人、黄帝及 “几” 字形 “中国龙” 形象构成了中华民族形象的表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随着诸如长江流域文明等相关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唯一地区的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 即便如此, 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形成及早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依旧是不可动摇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黄河流域文明是在旱地粟作农业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早在公元前6000年前, 黄河流域便开始种植粟、 黍等不需灌溉的作物, 这是因为黄河河道不断变迁, 难以实现正常灌溉. 之后陆续出现了小麦、 高粱、 大豆等的培植, 不过产量有限. 一直到汉代之前, 黄河流域都是以粟、 黍为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的形成发展为黄河流域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 基于此,黄河流域经济不断发展、 技术不断进步、 人口不断增多、 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这场影响深远的农业革命为之后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社会打下了基础. 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编的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一书, 针对黄河流域文明展开了全面深入研究, 集中体现黄河流域源远流长的文明. 下面基于对该书的评述, 对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花旦,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是各地方戏曲剧种共有的性格造型.花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少女,在生活中年龄正是青春,或性格直率,或活泼正义,或温柔善良等一系列社会
期刊
“春雨润龙眠,喜看玉龙湾.走过风雨还朝阳,一抹彩霞映天上.”随着剧终尾声合唱的响起,我市新创现代大戏《映天红霞》参加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创剧目展演,在现场广
期刊
一、小戏的功能rn小戏是戏曲舞台一个重要艺术形式.我国的各个地方、各个剧种都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小戏.可以说,小戏占据了戏曲舞台的半壁江山.小戏历来受到观众的热烈喜爱
期刊
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必须具备被称之为“四功五法”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然而,在占我演艺生涯半壁江山的被称之为“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傩舞
期刊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设立的杂技专业,是华东六省各类艺术院校唯一设立的杂技专业.自1989年成立以来,在传承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同时大胆创新,输送出一批又一批杂技新生力量
期刊
姚美美,1945年出生,安庆人,国家一级演员.幼年受黄梅戏的熏陶,热爱黄梅戏,于1958年7月考入安庆市艺术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前身).1 960年毕业后分配到安庆市黄梅戏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