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 史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自古以然”这一经典论断所含具的历史主义特征在政治主张上的体现是政治改良论而非革命论,其“人事重于宿命”的政治改良思想,与三晋法家尤其是韩非的政治改良思想具有相当亲缘性。儒家“革命论”与道德政治纠缠在一起,存在深刻的悖论。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历史围绕“革命论”而产生的观点之丰富性与多元化的认识。 [关键词] 史墨;革命论;改良论;多元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史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自古以然”这一经典论断所含具的历史主义特征在政治主张上的体现是政治改良论而非革命论,其“人事重于宿命”的政治改良思想,与三晋法家尤其是韩非的政治改良思想具有相当亲缘性。儒家“革命论”与道德政治纠缠在一起,存在深刻的悖论。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历史围绕“革命论”而产生的观点之丰富性与多元化的认识。
[关键词] 史墨;革命论;改良论;多元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5)06—0070—07
其他文献
[摘要] 财产权力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是为其获取财产收益提供保证。传统企业制度通过所有者直接占有和使用财产控制收益;一般“两权分离”可以通过强化所有者控制力间接保证财产收益的实现;而在现代产权制度安排中,由于对财产权力还要作进一步分割且股权日益分散,由此导致内部人控制,现代产权制度因此为财产所有者设计了更大的选择权,使投资人可以通过进入或退出方式保障财产的收益。对国有经济而言,与其强化控股权来保证
[摘要] 本文提出农民工权益要得到切实保障,离不开政府的监督、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用工单位的执行。法的执行受到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法的合法性主张与事实有效性之间存在着张力,表现为法的字面条文与社会作用之间的断裂。地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在其目标、利益与责任上存在矛盾和冲突。结果是,他们的实际行为与社会角色之间出现断裂。作者建议建立责任政府,政府角色坚决定位于公共服务提供者而非利益的
[摘要] 勘验、检查和鉴定由于同为对实物证据中所包含的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价值的信息认识和发掘的证据调查方法,因此,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多有“勘鉴不分”的问题。将二者区分开来的关键是鉴别概念的引入。勘验、检查是为了发现和感知,鉴别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对需要作为证据使用的则由鉴定人进行鉴定。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4条和105条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修改。 [关键词] 勘
[摘要] 本文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于个人自由,而保障个人自由需要一个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相对分离的社会结构。在中国,由于市民社会缺乏一个自然的生长过程,因此,借助于与市民社会具有一定同构性的社区的发展,有利于催生中国的市民社会。但是社区本身又具有反现代性价值内涵,因此,社区与政治社会相对分离的特征使其可能成为发育市民社会的社会结构资源,而其反现代价值内涵又使其具有抑制现代性无限伸张的作用。在中国
[摘要] 在新的刑事诉讼模式下,控辩平等的保障机制要求任何一方诉讼地位不得优越于另一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虽然在立法上体现了与国际立法、司法接轨的趋势,但是控辩诉讼地位平等的机制在设置上仍存在诸多制度缺陷,辩方的诉讼权利受到制约,被告人通过正当程序接受公正审判的理念难以真正实现。 [关键词] 刑事诉讼制度;辩护律师;制度缺陷 [中图分类号]D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 至清季,明末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的地位起伏已历200余年,尤其是在光绪末年,围绕着三大儒从祀孔庙的问题,朝野上下引发一场激烈争论。他们的地位变化与从祀的过程蕴涵了晚清学术变迁轨迹和思想领域异常活跃的变动,透露出区域文化权力凸显自身的努力、官方维护正统权威的时代需求以及不同权力间的互动机制。围绕从祀这一事件,展现了不同阶层、权力集团之间以及同一阵营内部对传统的不同诠释与对象征资源
由四川省政治学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承办的“四川省政治学会2004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7日在南充举行。来自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等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6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摘要] 个人与社会的本质具有内在统一性;单从外在表现型的角度来看,人类所独具的意识、语言和劳动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本质;而意识、语言和劳动则是人类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的活动;人类的进化主要不是生物进化,而是文化进化;而文化进化又是“体内进化”和“体外进化”的协同进化;能动地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的间接化(社会化)程度是社会
[摘要] 20世纪初年以梁启超、章太炎、黄节、邓实、马叙伦等为代表的晚清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激烈批评,以“新史学”为中心进行了一场史学革命,其最初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中国现代史学之建立上。笔者认为在20世纪初史学革命中,新式知识分子借“史学”的革新,对“民族”、“国民”等近代概念进行了界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 [关键词] 新史学;民族;国民;民族国家 [中图分
[摘要] 美国“学院左派”学者伯特尔·奥尔曼关于市场是绞肉机、任何类型的市场都是和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良和完善市场机制,使其保持生机和活力,在经济与科技等方面有新的很大发展;现实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最终陷入严重困境;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事实,都证明市场